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

鎖定
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江西省上猶縣境內,總面積752.77公頃,其中濕地總面積733.51公頃,濕地率為97.44%。濕地類型包括河流濕地、庫塘濕地兩個濕地型。 [1-2] 
2019年12月25日,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19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中文名
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 [2] 
森林公園級別
國家級 [2] 
地理位置
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 [2] 
面    積
752.77 公頃 [2] 
氣候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1] 
批准時間
2012年12月 [2] 

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地理環境

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位置境域

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江西省上猶縣,總面積752.77公頃,其中濕地總面積733.51公頃。批准建設於2012年12月。 [2] 

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地形地貌

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地形主要以山地河谷為主,地貌為河谷侵蝕堆積和構造剝蝕丘陵。

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氣候特點

濕地公園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温 18.8℃,年平均降水量 1497mm,熱量豐富,雨量充沛。

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資源情況

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植物資源

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 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植物資源的考察研究,初步統計濕地公園共有維管植物 56 科、159 屬、216 種,其中蕨類植物 5 科、5 屬、5 種;被子植物 51 科、154 屬、211 種(雙子葉植物 40 科、105 屬、144 種,單子葉植物 11 科、49 屬、67 種)。
據調查,濕地公園範圍內濕地植物大致分為 5 大類羣:濕生 (沼生)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
(1) 挺水植物。常分佈於 0~1.5m 的淺水處,其中有的種類生長 於 潮 濕 的 岸 邊 , 主 要 集 中 在 禾 本 科 ( Graminaceae )、 蓼 科(Polygonaceae)、澤瀉科(Alismataceae)、燈心草科(Juncaceae)和菊科(Compositae)等科。
(2)浮葉植物。又稱浮水植物,生於淺水中,根扎入水底基質,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範圍及功能區劃調整方案只是葉片浮於水面的一類浮水植物,主要有菱科(Trapaceae)、蓮科(Nelumbonaceae)、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的一些種類。
(3)漂浮植物。漂浮植物根較短,長不到基底去,漂浮於水面上生活,能隨水自由漂浮,主要集中在浮萍科(Lemnaceae)、頻科(Marsileaceae)、滿江紅科(Azollaceae)、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和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等。
(4)沉水植物。通常分佈在水較深的地方,生根於基質、植物體全部都沉在水面下,主要為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水鱉科(Hydrocharitaceae)和金魚藻科(Ceratophyllaceae)等。
(5)濕生植物。生活在陽光充足、土壤水分飽和的岸邊,主要為如莎草科(Cyperaceae)、蓼科(Polygonaceae)、禾本科(Graminaceae)、菊科(Compositae)和十字花科(Cruciferae)的一些種類,是濕地公園中濕地植物中比例最大的一類。 [1] 

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動物資源

根據“中國生態地理動物羣分佈”劃分羣落原則,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生態地理動物羣主要為亞熱帶林灌、草地—農田動物羣。
通過實地調查和對原始資料的整理,在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及周邊山林發現野生脊椎動物共計 390 種,隸屬於 39 目 110 科,其種數為江西已知脊椎動物總種數的 46.1%。
其中,魚類有 7 目 16 科43 種,種數佔江西已知魚類的 21.1%;兩棲動物有 2 目 8 科 27 種,其種數為江西已知兩棲動物的 67.5%;爬行動物有 3 目 12 科 61 種,其種數為江西已知爬行動物的 79.2%;鳥類有 18 目 63 科 207 種,其種數為江西已知鳥類的 49.3%;哺乳動物有 8 目 20 科 63 種,其種數為江西已知哺乳動物的 60.0%。
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的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 3 種(豹、雲豹、蟒),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有 32 種(虎紋蛙、猛禽類、白鷳、鴛鴦、穿山甲等);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鳥類 23 種,獸類 11 種,兩棲爬行類2 種,共計 36 種;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評為極危、瀕危和易危的物種共有 57 種。 [1] 

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功能區劃

功能分區圖 功能分區圖
濕地公園共劃分為兩大功能區:
濕地保育區:本區域作為濕地保育區以及水源地保護區,必須嚴格保護濕地水質,禁止任何非保護形式的水資源利用和水岸開發。加強該區域的管護力度,引導周邊社區村莊規範生產和生活行為,避免造成水質污染和濕地生境的破壞。
合理利用區:本區域以科普宣教及生態體驗活動為主,充分利用上猶江兩岸坑塘濕地及濕地動植物,建設濕地植物展示園和濕地長廊,集中展示南湖濕地特點、功能、生物多樣性及相關政策法規。
設立標識系統,完善濕地宣教設施,讓遊客走進濕地,親近自然,增強遊客保護濕地的意識。

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開發建設

2012年12月31日,國家林業局發佈《關於同意河北尚義察汗淖爾等85處濕地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的通知》(林濕發[2012]341號)文件,批准建設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2019年12月2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2019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情況的通知》(林濕發〔2019〕119號)文件,江西上猶南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試點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