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行

(南北朝江洪詩作)

鎖定
《江行》是南北朝詩人江洪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描寫了詩人秋日旅行時的所觀所想。
作品名稱
江行
創作年代
南北朝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作    者
江洪

江行作品全文

日沒風光靜⑴,遠山清無雲。
潮落晚洲出,浪罷沙成文。
挾琴上高岸⑵,望月彈明君。
去家未千里⑶,斷絕怨離羣。

江行作品註釋

⑴沒:隱沒,指太陽落山。
⑵挾(xié):同“攜”,攜帶。一説為夾在胳膊底下。
⑶未:沒有,未及。

江行作品賞析

詩的前四句主要寫景。一個秋日的傍晚,作者沿江而行,他舉目遠眺:夕陽已經西下,隱沒於羣山之後,羣山連綿起伏,橫貫天邊,秋高氣爽,萬里無雲,風光格外清朗宜人。他的目光又掃向近處:一江秋水,橫陳眼前,江潮漸落,江心的汀洲緩緩露出水面,輕浪激盪,不斷拍打着江畔,慢慢地推沙成文。“風光靜”、“清無雲”,描摹晴空遠山,突出了傍晚景色的靜和清;“晚洲出”、“沙成文”,寫照江畔近水,又表現了晚景中的幾分動盪和變化。遠近相映,山水相形,動靜相兼,使這清麗的景色之間,散發出一種富於包孕而又流蕩變化的意趣。
後四句重在抒情,面對這景緻,作者披襟攜琴,緩步登高,來到江畔的山坡上。此時,暮色已濃,秋月娟娟,清風朗朗,令人胸襟如洗。他乘着清興,對月撫琴。一曲《明君辭》悠悠而起。明君,此指《明君辭》。抒寫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大抵是訴説幽怨和思念,淒涼無限,在民間流傳甚廣。作者在這裏以《明君辭》入詩,用意很深,亦很巧妙。“去家未千里,斷絕怨離羣”,昭君之怨,怎能不令人同哀?如泣如訴、似哀似怨的琴聲,在那月白風清的秋夜徐徐飄蕩,將人帶向一種悽婉悠遠的藝術境界。同時,它又和前面寫景中藴含的流動和變化形成照應,使全詩平添迴旋婉轉,搖曳生姿的情致。
江洪是梁朝著名詩人,才思敏捷,風流儒雅。《南史.王僧儒傳》載:“竟陵王(蕭)子良夜集學士,刻燭為詩,四韻則刻一寸,以此為率。文琰曰:‘頓燒一寸燭,而成四韻詩,何難之有。’乃與令楷、江洪等共打銅?立韻,響滅則詩成,皆可觀覽。”他的這首詩寫月下彈琴,寫昭君之怨,可能是喻有身世之感,借一曲《明君》抒發念闕懷友的幽幽之情,亦可能是文人筆下風流,一時興起,表現一種清幽曠遠瀟灑高古的雅趣。但無論如何,全詩筆觸輕靈融貫,音韻錯落有致,立意構境出人意表。鍾嶸《詩品》卷下稱:“洪(雖)無多,亦能自迥出。”觀此詩,正可見其迥拔獨絕之氣。

江行作者簡介

江洪(約公元502年前後在世),南北朝時期南朝詩人,濟陽考城(今河南商丘民權)人。梁朝天監末年曾任建陽令。[1]齊竟陵王蕭子良嘗夜集學士,刻燭一寸,為詩四韻。洪與蕭文琰、丘令楷等共打銅缽立韻,響滅則詩成,皆可觀覽。仕梁為建陽令,坐事死。洪著有文集二卷,及《隋書經籍志》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