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蘺

(中藥)

鎖定
江蘺,中藥名。為江蘺科植物真江蘺Gracilaria asiatica C.F.Chang et B.M.Xia、脆江蘺Gracilaria bursa-pastoris(Gmel.)Silva、芋根江蘺Gracilaria blodgettii Harv.、鳳尾菜Gracilaria eucheumoides Harv.、龍鬚菜Gracilaria sjoestedtiiKylin、細基江蘺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C.F.Chang etB.M.Xia、扁江蘺Gracilariatextorii(Sur.)De-Toni等的藻體。具有清熱,化痰軟堅,利水之功效。常用於內熱,痰結癭瘤,小便不利。
別    名
龍鬚菜
海菜
線菜
海粉幹
海面線 展開
別名
龍鬚菜
海菜
線菜
海粉幹
海面線
竹筒菜
蠔菜
髮菜
粉菜 收起
中藥名稱
江蘺
植物界
紅藻門
真紅藻綱
杉藻目
江蘺科
江蘺屬
真江蘺、脆江蘺、芋根江蘺、鳳尾菜、龍鬚菜、細基江蘺、扁江蘺
採收時間
全年可採,夏、秋季為多
用    量
內服:煎湯,9-15g

江蘺入藥部位

藻體。

江蘺性味

味甘、鹹,性寒。

江蘺功效

清熱,化痰軟堅,利水。

江蘺主治

用於內熱,痰結癭瘤,小便不利。

江蘺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江蘺相關配伍

1.治癭瘤結氣:江蘺15g,夏枯草15g,海帶15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2.治內熱痰結,癭瘤結氣:江蘺、鹿角菜、夏枯草各15g,牡蠣30g。煎服。(《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3.治小便不利:江蘺、車前各5g。煎服。(《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4.治痢疾,腸炎,腹瀉:(江蘺)全草適量。水煎加糖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江蘺採集加工

全年可採,夏、秋季為多,洗淨,鮮用或曬乾。

江蘺形態特徵

1.真江蘺:藻體淡褐色至暗褐色,有時淺紫褐色或帶黃綠色,近軟骨質,單生或叢生,一般高5-50cm,可達1-2m以上,線狀,圓柱形,一般具有一個及頂的主幹,徑1-2mm,分枝不規則互生或偏生,1-2次,枝徑0.5-1mm,長短不一,基部略收縮。髓部薄壁細胞大,皮層由2-5層較小細胞組成,含色素體。四分孢子囊肉紅色,於體表呈斑狀突起。精子囊淡黃色,生於皮層淺坑或生殖窩的下陷部分。囊果球形或半球形,常突出於成熟的雌配子體表面。藻體固着器盤狀。
2.脆江蘺:藻體淡紫紅色,半透明狀,多汁而脆,質柔易斷,高10-30cm,可達40cm,寬1-3mm,叢生,一般有一及頂的主幹,圓柱形,分枝2-3次,互生、偏生或二叉分枝,基部較寬,頂端尖細,有的小枝很短。四分孢子囊散生於整個藻體的皮層中,精子囊羣生於皮層下陷的淺坑內。囊果圓錐形,有滋養絲,突出於體表。固着器盤狀。
3.芋根江蘺:藻體淡紫紅色,膜狀軟骨,質叢生,高5-10cm,寬1-2mm,圓柱狀,不規則互生或2次分枝,有時二叉分枝。基部明顯縊縮,頂端尖細。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囊果圓球形,有滋養絲。
4.鳳尾菜:藻體深紅至紫紅色,粗糙,軟骨質,不規則二叉分枝,偶有三至四叉分枝,匍匐海下分枝近於扁平,寬5-12mm,末端鈍,邊緣有疣狀突出物,重疊交錯成一大塊狀物,直徑10-20cm,有時藻體表面長出少數贅疣。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囊果突出體表,圓球形。
5.龍鬚菜:藻體紫紅色,軟骨質,單生或叢生,高30-50cm,可達1m以上,分枝很多,徑0.5-2mm,通常單一細長,往往有很多短的小育枝。四分孢子囊分佈在外皮層。囊果相當大,沿全枝分佈,沒有滋養絲。精子囊羣淺表型。固着器盤狀,較大,紅色。
6.細基江蘺:藻體紫褐色或綠褐色,軟骨質,單生或叢生,高5-50cm,線狀圓柱形,一至四回分枝,徑0.2-1mm,互生、叉生或偏生,基部漸細。囊果突出體表,球形,基部縊縮呈喙狀,滋養絲稀少。精子囊窠呈坑狀。
7.扁江蘺:藻體暗紅褐色,膜質或革質,單生或叢生,高5-20cm,不規則二叉分枝,扁平,略呈扇形,枝寬1.5-6mm,全緣或有小育枝,頂端急尖或呈舌狀。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囊果球形或半球形,有滋養絲。精子囊羣淺表型。

江蘺生長環境

1.真江蘺:生於中潮帶至潮下帶岩石上,在平靜的內灣及肥沃水區,長得粗大色深。人工養殖在木、竹等附着物上。中國沿海均有分佈。
2.脆江蘺:生於低潮帶岩石上和大幹潮線附近的深水石沼中。分佈於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沿海。
3.芋根江蘺:生於潮間帶岩石或貝殼上。分佈於福建、廣東、海南等沿海。
4.鳳尾菜:生於低潮帶下1-2m深的珊瑚礁石隙中。分佈於海南、西沙羣島等海域。
5.龍鬚菜:生於潮間帶至低潮帶岩石上或沙中。分佈於台灣、海南等沿海。
6.細基江蘺:生於潮間帶沙礫和貝殼上。分佈於廣東、廣西等沿海。
7.扁江蘺:生於低潮帶岩石上或石沼中。我國分佈於黃海沿岸。

江蘺藥材性狀

1.真江蘺:藻體紫褐色、淺紫褐色或微帶黃綠色。主枝細圓柱形,直徑約2mm,有不規則分枝,互生或偏生,長短不一,基部略縊縮。固着器盤狀。氣腥,味鹹。
2.脆江蘺:藻體主枝直徑1-3mm,分枝互生,偏生或二叉分枝,基部較寬,頂端細尖。質脆,易斷。
3.芋根江蘺:藻體分枝不規則互生,或2次分枝,基部明顯縊縮,頂端細尖。
4.鳳尾菜:藻體分枝下部近於扁平,邊緣具疣狀物,並相互交疊成塊狀,直徑10-20cm,有時表面有少數贅疣。
5.龍鬚菜:藻體分枝多,單一細長,直徑約2mm,有多數短的小育枝。固着盤較大,紅色。
6.細基江蘺:藻體1-4次分枝,互生、叉生或偏生,基部漸細。
7.扁江蘺:藻體不規則二叉分枝,扁平,略呈扇形,全緣或有小育枝。枝端急尖或呈舌狀。

江蘺相關論述

《本草綱目》:“蘺草生江中,故曰江蘺是也。”
[1]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