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蘇豐縣經濟開發區

鎖定
江蘇豐縣經濟開發區是2006年5月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公告的省級開發區,是豐縣傾力打造的全縣未來工業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和商務休閒居住的黃金區域。起步區面積11.7平方公里,近期建設面積25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60平方公里。形成了開發區和錫豐工業園、鹽化工產業園、機械鑄造園、商貿物流園、電動車產業園、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園、高新技術產業園等“一區八園”的發展格局。
中文名
江蘇豐縣經濟開發區
外文名
Fengxian CountyJiangs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行政區類別
經濟開發區
所屬地區
江蘇省徐州市
地理位置
江蘇省西北部
面    積
60 km²
下轄地區
鳳城街道
政府駐地
解放大道589號
電話區號
0516
郵政編碼
2217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機    場
徐州觀音國際機場
火車站
豐縣站
車牌代碼
蘇C
方    言
徐州方言
始建時間
1995年
批准時間
2006年國家發改委批准省級開發區

江蘇豐縣經濟開發區簡介

江蘇豐縣經濟開發區 江蘇豐縣經濟開發區
近年來,開發區突出平台打造、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不斷做大載體、做美環境、做優產業、做強實力,已成為豐縣改革的先行區、政策的試驗區、產業的集聚區、經濟的增長區。2011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含起步區,下同)101.63億元、業務總收入440億元、財政收入10.17億元、一般預算收入8.46億元,經濟總量快速擴大,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在全省開發區的位次明顯前移,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引擎”。根據《江蘇省開發區科學發展綜合評價辦法》(蘇商開發〔2011〕74號),豐縣開發區在全省124家開發區(包括國家級開發區)中綜合排名70位,比2010年前進11位;在全省99家省級開發區排名中位列45位,比2010年前進12位。在蘇北41家開發區中排名14位,比2010年前進4位。在徐州8家開發區中排名第4位,比2010年前進1位。
我們按照“規劃為綱,基礎先行,新興產業引領,生態環保立區”的發展理念,開發優勢資源,聚集優勢產業, 經過6年多的開發建設已初具規模,建成投產規模企業180餘家。已初步形成了四大產業集羣:以速利達、百事利、綠源、小刀電動車為龍頭的電動三輪車產業集羣,主要發展電動三輪車、電動四輪車、觀光旅遊車、新能源汽車。以益多集團、建韜化工、奔騰橡膠為龍頭的煤鹽化工產業集羣,主要發展滷鹽、燒鹼、純鹼和精細化工產業鏈。以冠華鑄造、德爾重工,勝海鑄造為龍頭的機械鑄造產業集羣,主要大力發展工程機械鑄造配件、建材、礦山、機牀鑄造配件、風力發電鑄件。以林家鋪子、安德利果汁、君樂寶乳業、佳禾鴨業為龍頭的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羣。重點發展以壯大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為方向,重點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培植龍頭產業化集羣。同時,隨着豐縣新城區的建設,棲鳳五星級酒店、文博園簽約入駐,新區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完善,城市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產業吸附力迅速提升,被授予“江蘇省投資環境最佳開發區”榮譽稱號。

江蘇豐縣經濟開發區內設機構

2006年9月,豐縣經濟開發區和鳳城鎮採取區鎮合一,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實行“特區模式,以塊為主,自我運作,自主管理”的封閉管理體制,內部按開發區體制設置,保留鳳城鎮的幹部職務,到開發區管委會和“一辦五局”交叉任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內設機構6個,均為正科級建制。具體為:
(一)黨政辦公室。主要職能為:負責各類文件、傳真、信函等公文的登記、傳遞、歸檔、機要保密以及檔案管理等工作;負責黨工委、管委會及辦公室的印信管理、重要文電及綜合材料的起草、政策信息的發佈以及全區的新聞報道工作;負責開發區的機構編制管理和人事管理工作;負責值班管理、車輛管理、機關事務管理、食堂管理等後期保障工作;抓好對外聯絡和接待工作;負責做好開發區內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工作。督促工會基層組織建設,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負責人民武裝工作,抓好社區管理工作;負責區內老幹部和關心下一代工作;負責做好黨的宣傳工作,抓好開發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工作;負責區內人大換屆選舉的組織協調工作;抓好勞動工資等各類報表統計管理工作;做好黨工委、管委會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承擔開發區黨工委日常工作。
(二)社會事業局。主要職能為:負責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方針、政策;負責新農村規劃和建設工作,指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進程和科技興農戰略的實施;負責指導農村經營管理,促進鎮(村)加快發展私營經濟;負責區內防洪抗旱工程和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負責開發區交通、科技、教育、文化、廣播、計生、民政、衞生、體育、宗教、地方事務等工作;負責政法、綜合治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徵地農民生活保障和人民羣眾來信來訪接待、催辦、跟蹤處理工作;做好黨工委、管委會及各主管部門交辦的其它工作。
(三)規劃建設局。主要職能為:在縣城總體規劃指導下,負責修編開發區總體規劃,編制分區規劃、控制性詳規、修建性詳規;負責開發區規劃、監察、執法、處罰等管理工作;負責建設工程的報建和開工到竣工驗收、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機構及建設監理的資格審查工作;負責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的審批;負責開發區內房屋產權登記和房地產管理工作;負責開發區內物業、房屋中介機構資質審批;負責開發區內拆遷丈量、評估、核算工作,做好有關拆遷安置工作;負責組織開發區工程建設招標工作,工程造價審核管理工作;負責區內城建監察、城管監察工作;負責區內市容、綠化、市政建設、環境衞生管理工作;做好黨工委、管委會交辦的其它工作。
(四)財政局。主要職能為:負責開發區財税徵管、金融等方面政策(包括涉外財政政策)的貫徹、協調,參與轄區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的制定;負責編制及組織執行全區財政預決算,管理區級各項財政收入,合理安排財政支出;負責開發區金庫管理、財政管理、預算外資金管理、專項基金管理;負責全區國有資產管理、基本建設財務管理、會計管理、對外投資管理;負責制定機關事業單位經費開支標準和財務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負責全區會計工作和內部審計工作;做好黨工委、管委會交辦的其它工作。
(五)招商局。主要職能為:負責制定開發區招商引資政策及貫徹實施;負責招商網絡體系建設,實施項目引進、洽談、簽訂協議;負責外出招商和對外招商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管理;做好黨工委、管委會交辦的其它工作。
(六)經濟發展局。主要職能為:負責開發區國民經濟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經濟發展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制定二三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規劃;負責各類企業的日常管理與進區項目的審批管理;負責企業改制工作,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問題和企業配套服務工作;負責外商投資項目的立項、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批以及項目的初審和轉報工作;負責統計工作,重點基本建設項目的管理,重要經濟指標專題調研以及經濟運行分析;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負責環境保護與管理,實施環境監察工作;負責供電、郵政、電信協調等工作;做好黨工委、管委會交辦的其它工作。
根據開發區建設的需要,開發區又成立了房地產開發公司和開發區投資公司。
[1] 

江蘇豐縣經濟開發區日常管理

(一)開發區設立黨工委、管委會和投資發展公司。黨工委、管委會作為縣委、縣政府的派出機構,對開發區進行統一領導和管理,全權行使黨建黨務和經濟、行政、社會區域管理職能,享有相應的縣級權限。
(二)開發區投資發展公司為獨立運作的經濟實體,享受自主融資、開發、投資和建設的權力,並通過公司運作資金,適度舉債,超前開發,滾動發展,良性循環。
(三)開發區內部機構按照“小機構、大服務”和“精簡、效能”的原則,在縣委、縣政府規定的範圍內,由開發區管委會自行確定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機關編內人員列入國家公務員管理序列,並報同級編制委員會備案。
(四)縣國土、工商、國地税、公安等部門在開發區設立分支機構,受部門和開發區的雙重領導。
(五)事業單位的設置及其人員由開發區根據其社會事業發展需要自行確定,並報同級編制委員會備案。

江蘇豐縣經濟開發區一區七園

近年來,豐縣經濟開發區瞄準“省市進位、徐州一流開發區”的戰略定位,大力弘揚“激情、創造、奉獻、爭先”的園區精神,積極開展“基礎設施大建設年、項目建設大提升年、動遷安置掀高潮年、資金運作見成效年”活動,突出平台打造、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動遷安置,努力破解土地、資金、人才等發展瓶頸,不斷做大載體、做美環境、做優產業、做強實力,已成為豐縣科學發展的工業區、宜居宜商的新城區、社會發展的樣板區。
具體做法是:
(一)以園區建設為載體,奮力擴張功能框架。一是高起點規劃。按照“規劃為綱,基礎先行,新興產業引領,生態環保立區”的發展理念,圍繞做大載體、做優產業,堅持大手筆、高起點規劃,堅持高端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加快特色園區創建步伐,形成了開發區和錫豐工業園、鹽化工產業園、機械鑄造園、商貿物流園、電動車產業園、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園、高新技術園“一區七園”的發展格局,形態開發已初具規模。二是高標準建設。按照精緻建設,精細管理的思路,強力推進了重點工程建設,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開發建設面積增加到25平方公里。新建中陽大道延伸段、發展大道、緯七路、南苑路、東城北路延伸段、緯二東路等16條道路,形成“十橫六縱”道路框架。全面配套完成供電、通信、熱力、有線電視等設施,修建各類管網,載體功能進一步增強。徐州江煤科技公司煤礦儀器儀表生產項目、旭昇金屬絲項目、徐州德爾重工重型機械製造項目、信然壓縮機項目四家企業已落户高新園區。三是高起點融資。通過投資公司、星城房地產開發公司市場化運作,電動車研發中心、棲鳳生態園、污水處理廠已建成並投入使用,農民安居小區四期、公共租賃房等重點工程正在積極推進,快速建設。
(二)以招商引資為核心,聚力突破重大項目。一是創新招商思路。通過打造開發區專業化“招商團隊”和為客商量身定做投資方案,開展產業配套招商、企業主體招商、主題活動招商、總部經濟招商等新型招商模式,多渠道、多層面捕捉投資信息,不斷提升招商實效。二是加大產業招商力度。緊緊圍繞產業規劃和定位,堅持內外資並舉、二三產業並重,緊盯世界500強、中國500強、行業50強和大型國企、知名上市公司,打好“資源牌”、“產業牌”,着力引進了一批產業鏈上下游的配套項目。三是開展專題招商活動。集中優勢人力、財力深入推進主題招商活動,先後吸引了建滔焦化、福豐紡織、天虹銀豐紡織、南瑞銀龍電纜、吉林森工、林家鋪子等20餘家國內外大牌企業入駐,形成了煤鹽化工、電動三輪車、食品加工、木業加工、機械製造、紡織服裝等支柱產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三)以特色產業為依託,強力提升工業經濟。一是做優特色產業。依託資源優勢,抓住開發區獲批省級特色“鹽化工產業園”、“電動三輪車生產基地”的契機,放大豐成鹽化、瑞豐鹽業、建滔焦化、百事利、速利達等品牌影響力,力爭把煤鹽化工、電動車產業分別培育成500億級大產業,着力打造全國最大電動三輪車園、淮海經濟區最大煤鹽化工園。二是做強傳統產業。鼓勵並幫助農副產品加工、木業加工、機械製造、紡織服裝等傳統企業敏鋭把握產業轉型升級機遇,發揮安德利果蔬汁、吉林森工、南瑞銀龍電纜、福豐紡織等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以設備國際化、工藝先進化、產品高端化,實現傳統產業的螺旋式和關聯產業的全面升級,不斷加快食品加工園、機械製造園等產業園建設。三是做大新興產業。扶持江煤科技、東大重鋼、德爾重工等創新型企業發展,啓動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注重服務業的培育和發展,中國電動車城、木業商城、蘇魯豫皖果蔬批發市場、金都商城成功創建省市級服務業集聚區。
(四)以滾動開發為重點,以大集約拓展大空間。一是用地空間“內生化”。堅持實施“區中村”搬遷、“遷村並點”和土地整理工程,不斷“置換用地”;克服用地瓶頸,做活大項目文章,積極實施“點供爭地”;優化供地結構,將有限指標向重點項目、重大項目傾斜,做到“集優供地”;嚴格產業政策,把準投資強度,做到“集約用地”;鼓勵企業增資擴股,建設多層標準廠房,向“空中要地”。二是融資運作“多元化”。採取政府投入與金融機構合作相結合,以註冊資本1億元的開發區投資公司為平台,啓動星城房地產開發公司、投資發展公司,鼓勵各種經濟組織參與投資開發,形成“以銀行融資、企業融資、項目融資、資本融資為渠道”的多元化融資模式,保障園區建設的巨大資金需求,把潛在資源轉化為現實資源,把閒置資源轉化為效益資源。三是人才配套“本地化”。實施“人才強區”、“科技興區”戰略,加快專業人才集聚,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快研發中心、技術中心、創業中心等孵化平台建設,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同時,充分利用和發揮縣內外的職業技術教育資源,加強對接相關產業或企業的專業技能培訓,不斷提升與本地產業相配套的專業技術人才素質。

江蘇豐縣經濟開發區取得成就

經濟發展全面提速。2011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1.63億元、業務總收入440億元、財政收入10.17億元、一般預算收入8.4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到3.3:62.5:34.2,形成“二三一”產業結構模式,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越來越大,已成為助推豐縣崛起的主引擎。
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堅持把招商引資、招大引強放在推動經濟發展的首要位置,通過領導招商、專業招商、產業招商、以商引商等行之有效的辦法,招商成果日益顯現,項目投資規模逐年提升,形成了煤鹽化工、電動三輪車、食品加工、木業加工、機械製造、紡織服裝等支柱產業。累計引進各類項目158個,項目總投資120餘億元。其中內資項目123個,外資項目35個。超10億元重大項目2個,超5億元重大項目2個,億元以上項目23個。
項目建設強勢推進。堅持項目立區、產業興區,開展項目建設大會戰,實施“工業立鎮”戰略,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推行“一線工作法”,全力推動項目建設速度,工業支撐作用明顯增強。累計新增列統工業企業55家,在建項目和建成企業220個。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30億元,民營經濟快速增長,全鎮註冊個私企業4250家、個體工商户2.4萬餘户,豐成鹽化、建滔焦化、福豐紡織、吉林森工、速利達、百事利等一大批民營企業規模優勢和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2011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7.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9億元。
——堅持加強載體建設不動搖,功能框架逐步拉開
各項規劃得到新提升。圍繞做大載體、做優產業,堅持大手筆、高起點規劃,形成了開發區和錫豐工業園、鹽化工產業園、機械鑄造園、商貿物流園、電動車產業園、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園、高新技術園“一區七園”的發展格局,形態開發已初具規模。委託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科所分別編制了總體發展規劃、新城區與鹽化工產業園控制性詳規、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和區域環評等,累計完成規劃編制和項目設計126項,基本實現規劃全覆蓋。
園區建設展現新面貌。按照高標準、適度超前的原則和加快要素集聚的要求,累計完成各類工程投入38億元,開發建設面積由5.7平方公里增加到25平方公里。新建豐邑大道、健康路、經五路等道路。逐步配套完成了供電、通信、熱力、有線電視等設施,鋪設各類管網100餘公里。安裝路燈2000餘盞,鎮區亮化率達92%以上。棲鳳生態園建成投入使用,啓動了復新河東岸綠化工程。建設了豐邑大道1000米污水管網、東城路、漢源路污水管網和“一站一場”工程,污水處理廠建成並投入試運行,產業承載能力明顯增強。同時,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的路子,註冊設立了投資發展公司、星城房地產開發公司,探索通過包裝電動車研發中心、農民安居等項目多渠道融資。
特色園區打開新局面。以鹽資源為依託,以鹽產品深加工為特色,大力實施鹽化工產業“百億投入”和“百億產出”工程。獲准設立了7.7平方公里的省級鹽化工特色產業園—江蘇徐州鹽化工產業園,先後投入4億多元,實施了道路、專用供電線路及配套管網工程,具備了承載各類大、中型企業入户的基本條件。加速推進了豐成鹽化工60萬噸聯鹼和100萬噸真空製鹽、建滔能源100萬噸焦化、耀德高塔複合肥、蘇肥肥業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
規範管理得到新加強。進一步深化審批管理、批後管理、建設管理和城市管理,實行路面保潔、市政養護、綠化維護“三位一體”的市場化承包責任制。實行定人、定崗、定責管理,重點加大了私搭亂建的巡查力度和打擊力度,累計清理各類樹木23萬棵,拆違180餘家、30000多平方米。同時,堅持新政拆遷與依法拆遷並舉,共完成高速公路東北互通、豐成鹽化工等拆遷清障項目100餘個,徵用涉及重大工業、重大基礎設施、重點城建、新城區建設和農業土地流轉項目等各類土地10000餘畝,涉及各類拆遷總量超過50多萬平方米。
——堅持改善民生不動搖,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三農”工作取得新成效。改善農村交通條件,累計完成了42.56公里的農村公路鋪設。完成鎮級河道和農村坑塘整治土方任務55萬方,全面啓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1.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建設規模化設施菜示範基地6個,建設標準化蔬菜大棚5000餘畝。農民專業合作社達26個,擁有農產品營銷大户1500餘户。全鎮養殖業蓬勃發展。累計出欄肉鴨3000多萬羽,生豬出欄15萬頭,肉羊出欄18萬頭,蛋雞存欄22萬羽。
民生質量得到新提高。把增加城鄉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把安排好睏難羣眾的生產生活擺在突出位置,重點考慮,着力解決。2011年以鎮為單位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2426元,年均增長16.5%。全面落實農業税減免、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等惠農政策。多渠道解決農民就業問題,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122期,培訓農民3907餘人次。完成培訓後新增勞務輸出2436人,就地轉移新增1376人,新成長勞動力培訓641人。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五大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達8.3萬人。啓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實施敬老院“關愛工程”,五保老人基本實現集中供養。開展扶貧助困送温暖活動,共發放救助金48.7萬餘元,救助困難羣眾1.25萬人次。落實城鎮、農村低保3677户、6428人,發放資金620餘萬元。
整村動遷實現新突破。以生活公寓化、村民市民化、管理小區化為目標,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中村”、“區中村”動遷改造,制訂了《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管理暫行辦法》和《村莊搬遷安置實施細則》,在全市率先市場化運作農民安居小區,引導農民向市民轉變。累計整村動遷3000餘户,整村動遷面積30萬平方米。農民一期、二期、五期安置小區交付使用,2500户農民喜遷新居。同時,積極實施王大莊、閆莊、張五樓三個新村規範化試點建設,通過土地增減掛鈎和土地整理工程置換建設用地659畝,建設面積13.84萬平方米,探索出了一條解決徵地拆遷與羣眾安置問題的新路子。
社會事業呈現新氣象。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衞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我鎮先後被授予“江蘇省體育強鎮、江蘇省文化站建設先進單位、徐州人口計劃生育示範鎮、徐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先進單位、徐州市文化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計劃生育保持了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下降到9.3‰、5.2‰,出生嬰兒性別比控制在120以內。優化教育資源,擴建改造民族中學、東關小學,豐縣民族中學順利通過省三星級高中複驗,教學質量和辦學條件不斷提高。改善就醫條件,改擴建二院門診樓和病房樓,全民健康和醫療衞生體系更加完善。大力推進“文化強鎮”戰略,新建了省級標準文化站,建成農家書屋6個。全面完成了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廣泛開展送戲、送電影下鄉進社區活動,羣眾文化豐富多彩。
精神文明得到加強。全面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紮實開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了“十星文明户”、“五好和諧村”、“科技致富家庭”評比活動,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志願者隊伍不斷加強,實施了現代農民教育工程,使廣大羣眾的整體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得到全面提升。東關村入選全國第四批文明創建工作先進村候選名單,北關村榮獲全省“民族團結和諧小康村”和“民族產業發展基地”榮譽稱號。發揮社區引導帶動作用,多種舉措抓好公民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設,孫莊等4個社區被評為市示範社區,古豐等2個社區被評為市和諧示範社區,匯豐社區被評為市民族工作模範社區,東大、新豐等7個社區通過省級充分就業社區驗收。實施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組織開展羣眾性創建活動,開展愛國衞生運動,組織機關幹部與村鎮、社區結對創建,開展“五講五爭做”文明創建活動,開展“優質服務在崗位,文明創建看窗口”主題實踐活動,推行窗口服務單位公開服務承諾,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為我縣通過文明城市複檢作出重大貢獻,被評為“文明城市創建突出貢獻”單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