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蘇省檔案館

鎖定
江蘇省檔案館為中共江蘇省委直屬事業單位,參公管理,正廳級。現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夢都大街36號,佔地面積約50畝。
江蘇省檔案館是集中統一保管江蘇省省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檔案資料的國家綜合性檔案館,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際檔案理事會東亞地區分會成員單位。
館藏檔案資料101.6萬卷(截至2020年初),歷史跨度超500年,包括明清檔案、民國檔案、革命歷史檔案和新中國成立後的檔案四大部分,載體形式有紙質、錄音、錄像、影片、照片、光盤、縮微膠片、實物、電子檔案等。館藏《韓國鈞朋僚函札》檔案和《南京長江大橋檔案》被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近年來,江蘇省檔案館以“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為初心,以“為黨護旗、為國家立心、為民族鑄魂”為使命,堅持把加強政治建設、確保政治過硬作為核心要求,把基礎業務建設作為工作重點,把紅色檔案作為開發利用的着力點和突破口,把全面從嚴治黨貫穿始終,積極深化機構改革,堅決扛起檔案安全政治責任,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發揮了積極作用。 [1]  [5] 
中文名
江蘇省檔案館
成立時間
1958年8月
辦公地址
南京市夢都大街36號
性    質
中共江蘇省委直屬事業單位(參公管理)
行政級別
正廳級
佔地面積
約 50 畝
原    名
江蘇省國家檔案館

江蘇省檔案館歷史沿革

江蘇省檔案館系省級國家綜合檔案館,全國首家國家一級檔案館。成立於1958年8月,原名為“江蘇省國家檔案館”,館址設在南京市中山北路32號(原國民政府外交部大樓內)。隸屬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業務受國家檔案局指導。
1959年1月,中共中央《關於統一管理黨政檔案工作的通知》發佈後,江蘇省國家檔案館更名為“江蘇省檔案館”,成為黨政檔案合一管理的文化事業機構,隸屬中共江蘇省委、省政府,由省委秘書長直接領導。館內分設黨羣機關檔案管理組和政府機關檔案管理組。
1960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江蘇省檔案管理局,與江蘇省檔案館合署辦公,為一級局,正廳級,下設辦公室、一般檔案指導組、技術檔案指導組、利用研究組、整理保管組。1961年,館址遷至南京市馬鞍山一號。
文革初期機構撤消,僅留4人看管檔案。1969年成立江蘇省革命委員會檔案館,內設保管、調研、行政3個組,館址遷到南京市青島路1號,同年在盱眙縣建立一座戰備後庫(718庫)。1978年7月,中共江蘇省委決定恢復檔案局,與省檔案館合署,下設辦公室、業務指導處、檔案處(即檔案館)。1982年12月,718庫移交省司法廳使用。
1984年機構改革,局館仍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合署體制,副廳級,列入政府編制序列;內設徵集、管理、編研和技術4個部門。
1990年6月,江蘇省檔案局與省檔案館分開。省檔案局作為省政府的職能部門,內設一處(文書檔案管理處)、二處(科技檔案管理處)、三處(法制教育處)、辦公室。省檔案館為省委、省政府直屬文化事業單位,內設管理部、技術部、編研部、徵集部、辦公室5個部門。
1995年8月,根據省委、省政府印發的蘇發〔1995〕20號文件,江蘇省檔案館與江蘇省檔案局合併,為省委、省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由省委辦公廳管理,列編制101人。內設機構9個,包括辦公室和人事處2個綜合處室,6個職能處室。
2001年5月,按照省編委批准的省檔案局、館機構調整方案,局館內設辦公室、人事處(老幹辦)、機關黨委(工會)、業務指導處、科技處、法規宣教處、徵集接收處、社會事業處、管理部、利用部、保護技術部等共有11個機構,以及數字檔案中心、檔案展覽陳列館2個直屬事業單位。
2018年10月,根據中辦、國辦印發的《江蘇省機構改革方案》,省檔案局(省檔案館)的行政職能劃轉給省委辦公廳,不再保留省檔案局,省檔案館作為省委直屬事業單位。
2019年11月,根據省委辦公廳印發的蘇辦〔2019〕107號文,江蘇省檔案館為中共江蘇省委直屬事業單位,正廳級,列編制126人,內設機構12個,設館長1名,副館長4名。直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2個,全額撥款事業編制31名。
2020年3月,經省委組織部重新認定,省檔案館為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 [2] 

江蘇省檔案館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本省有關檔案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及有關規定,研究起草全省檔案工作業務標準規範草案。
(二)受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委託,負責檔案違法行為的查處,指導市、縣(市、區)檔案館、省屬單位及經濟社會、科教文衞系統和重點工程等領域檔案業務工作。
(三)集中統一管理省屬單位重要檔案和江蘇歷史檔案資料。依法依規接收省屬單位檔案,徵集重大活動、重要事件、重大項目、重要人物及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檔案資料。
(四)開展檔案的整理、鑑定、保管、統計等各項業務工作,依法公佈檔案,提供檔案服務。
(五)組織檔案的宣傳和出版工作,舉辦檔案陳列展覽,研究編纂檔案史料,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六)負責檔案現代化建設和檔案科研管理工作,組織檔案科學技術研究,開展檔案技術保護。
(七)推進全省檔案館(室)信息化建設,組織開展省級重要公共數據、電子檔案、檔案數字化成果的接收、技術指導和日常維護工作。
(八)組織館際業務交流和境外檔案徵集,開展檔案培訓,做好檔案專業技術職稱工作,推動檔案人才隊伍建設。
(九)完成省委、省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1] 

江蘇省檔案館領導成員

江蘇省檔案局局長、檔案館館長:顧俊
江蘇省檔案館副館長:陳萬田
江蘇省檔案館副館長:孫敏
江蘇省檔案館副館長:薛春剛
江蘇省檔案館一級巡視員:趙深
江蘇省檔案館一級巡視員:宮琳
江蘇省檔案館二級巡視員:鄒華 [21-23] 

江蘇省檔案館機構設置

(一)辦公室(政策研究室)
負責檔案館日常運轉,承擔文秘、機要、檔案、保密、信訪、會務、財務、後勤、資產管理、督查督辦;制訂並實施館中長期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開展檔案工作政策研究;負責起草綜合文稿。 [6] 
(二)人事處(老幹部處)
負責檔案館幹部人事、機構編制、隊伍建設、教育培訓等工作,做好老幹部服務工作;做好檔案職稱工作;承擔對外交流工作。 [7] 
(三)機關黨委
負責機關和所屬事業單位黨羣工作。 [8] 
(四)業務指導處
受委託承擔對全省各級各類檔案館業務指導工作,推進省各行業主管部門完善檔案業務規範,開展專業檔案制度體系建設;承擔企事業單位、團體、其他組織和新農村建設、民生等重要領域的檔案業務指導工作,組織重點工程項目、重大科技成果檔案指導驗收;受委託查處檔案違法行為。 [9] 
(五)檔案信息化處
指導全省數字檔案館業務,做好電子檔案容災備份和檔案數據安全工作;推進省檔案館檔案信息化建設,承擔接收範圍內省級機關單位、省屬各大數據平台電子檔案技術指導、接收、存儲與維護。 [10] 
(六)宣傳教育處
負責檔案宣傳工作,承擔檔案信息網站和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信息發佈和管理維護;組織檔案專業教育培訓與檔案人才培養。 [11] 
(七)徵集處
制訂檔案徵集工作規劃並組織實施;面向社會廣泛徵集整理重大活動、重要事件、重大項目、重要人物檔案,定期移交進館;開展口述歷史採集建檔,豐富紅色檔案資源。 [12] 
(八)接收保管處
負責省屬進館單位檔案業務指導工作,定期組織歸檔信息審核,實施檔案質量監管;承擔館藏檔案資料整理、保管、統計及庫房管理;負責全宗指南編寫和檔案館指南的編制工作。 [13] 
(九)鑑定利用處
負責檔案利用諮詢、查檔接待和利用統計分析;承擔省級機關政府信息公開文件接收、整理、上架和查閲服務;組織開展館藏檔案資料的鑑定劃控,依法開放檔案。 [14] 
(十)檔案資源開發處
負責重要檔案史料和歷史課題的研究、編纂、出版及多媒體制作;承擔省檔案陳列展覽策劃,受委託指導全省檔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檔案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加強對社會重點、熱點問題研究,提供檔案資政服務。 [15] 
(十一)技術保護處
組織檔案科學技術研究、成果驗收,檔案標準規範研究起草、現代科技成果在檔案館工作中的應用;開展檔案技術保護工作,負責檔案保管、保護技術裝備計劃制訂,設備配置使用與運行維護;承擔檔案史料的搶救、修復和仿真複製等工作。 [16] 
(十二)保衞處
組織開展檔案館日常和重大活動的安全保衞,負責人防、物防、技防和消防工作;建立健全安全保衞制度,完善各類應急預案,負責保衞值班,做好館內治安綜合治理;負責物業管理,做好安全設施設備的運行維護。 [17] 
江蘇省數字檔案中心
開展檔案技術研究,促進檔案科技發展。檔案資料數字化和電子文件的技術研究和應用。省館檔案數字化和檔案信息網建設。檔案相關業務培訓。 [18] 
江蘇省檔案展覽陳列館
充分挖掘和綜合利用我省檔案資源,促進檔案事業發展。編輯、出版、發行《檔案與建設》期刊,相關資料銷售,利用印刷品發佈廣告,開展機關宣傳工作。 [19] 
江蘇省檔案學會
江蘇省檔案學會成立於1981年9月。分別於1997年、2003年及2012年換屆。現為江蘇省檔案學會第六屆理事會任職。本團體是各省轄市檔案學會、省各專業檔案研究會、本會各團體會員單位以及個人會員依法自願結成的具有法人資格的省級非營利性學術性社會組織。學會的主要任務是組織會員和廣大檔案工作者開展檔案學術研究與交流。 [3]  [20] 

江蘇省檔案館所獲榮譽

2021年6月,江蘇省檔案館檔案資源開發處黨支部入選江蘇省級機關“兩優一先”擬表彰對象。 [4] 

江蘇省檔案館社會捐贈

2024年6月14日,《仲子世家譜》《仲裏廣志》捐贈儀式在江蘇省檔案館舉行。 [2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