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

鎖定
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Jiangsu Institute of Nuclear Medicine)是直屬江蘇省衞生健康委員會領導的事業單位。
研究所主要開展核醫學應用基礎和臨牀應用研究,各類疾病診治和健康檢查編輯、出版《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誌》等工作,以及核技術、生物技術諮詢、培訓服務。
截至2017年4月,研究所有員工400餘人,與無錫機牀廠協作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醫用X-Y黑白掃描機,先後獲得了包含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內的省級以上各類科技成果獎70餘項 [1] 
中文名
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
外文名
Jiangsu Institute of Nuclear Medicine
辦學性質
事業單位
主管部門
江蘇省衞生健康委員會
現任領導
所長
黨委書記:謝敏浩
地    址
江蘇省無錫市錢榮路20號(214063)

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歷史沿革

1959年,無錫市創建無錫市醫學研究所。
1961年,無錫市貫徹八字方針,無錫市醫學研究所被併入有關生產部門或基層單位。
1978年,更名為無錫市原子醫學研究所。
1979年,劃歸江蘇省衞生局管理,4月,更名為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 [2-3] 
1986年,研究所搬遷新址,研究所原址臨牀部對外稱“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附屬醫院”。
1996年,經省衞生廳批准更名新建的研究所附屬江蘇省江原醫院在現址開業。
2005年,加入江蘇省人民醫院集團,增掛“江蘇省人民醫院集團核醫學研究所”所牌。
2010年,成立無錫市甲狀腺病研究所 [1] 

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科研條件

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人員編制

截至2019年1月,研究所共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7人,國家、省、市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4人,江蘇省第五期“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4人,江蘇省“科教強衞工程”醫學創新團隊1個,省青年醫學人才5人,以及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19人 [1]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楊敏、張滿達等。
國家級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張滿達等。
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楊敏等 [4-5] 
江蘇省“科教強衞工程”醫學創新團隊:核素示蹤及分子影像醫學創新團隊 [6] 

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科研平台

江原醫院 江原醫院
截至2017年4月,研究所下設分子影像中心、創新藥物研究中心、腦受體分子探針研究室、受體靶向藥物研究室、神經分子影像研究室、放射性分子探針研究室、甲狀腺疾病研究室、功能蛋白研究室等部門 [7] 
研究所建有衞生部核醫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分子核醫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核醫學醫學重點學科(實驗室)和無錫市生物醫藥技術服務平台 [1] 

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硬件設施

截至2017年4月,研究部配置了包括Micro-PET在內的專業儀器和專用實驗室,承擔着研究所主要的科研任務。2008年底,新建了具有會議、培訓、餐飲等功能的衞生部核醫學重點實驗室培訓基地 [1]  。2018年,位於原無錫藝校地塊,總投資1.74億元的放射性藥物科研中心獲江蘇省發改委立項批覆 [8] 
<b>主要儀器設備(公用實驗室)(截至2016年)</b>
設備名稱
台數
型號
廠家
紅外光譜儀
1
TENSOR 27
德國 Bruker
高效毛細管電泳
1
P/ACE MDQ
美國Beckman Coulter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1
Lambda25
美國Perkin Elmer
熒光分光光度計
1
LS 55
美國Perkin Elmer
Cyclone-磷屏成像系統
1
C431200
美國Perkin Elmer
γ-計數儀
1
1470
美國Perkin Elmer
γ-計數儀
1
2480
美國Perkin Elmer
液體閃爍計數器
1
LS 6500
美國Beckman Coulter
酶 標 儀
1
uQuant
美國BioTek
高效液相色譜儀
1
1525/(同位素)
美國Waters
流式細胞儀
1
FACSCalibur
美國 BD
自動快速蛋白純化系統
1
AKTAPurifierUPC100
美國 GE
低、高、超速離心機等
3
J6、J2、L7
美國Beckman
γ-放免計數儀
1
GC-1200
科大中佳分公司
真空冷凍乾燥機
1
Freezone 6L
美國Labconco
活度計
1
CAPINTEC crc-25R
美國 Victoreen 公司
UPLC-MS
1
UPLC
美國Waters
冷凍切片機
1
HM525
德國Thermo
磁力攪拌低温槽
1
PSL-2000
日本東京理化株式會社 [9] 

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科研成就

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項目獲獎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6張)
截至2017年4月,研究所曾先後承擔或參與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攻關、“863”、國家和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課題,共獲得國家新藥證書16張(其中一類新藥證書8張)、國家發明專利100餘件,以及包含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內的省級以上各類科技成果獎70餘項。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在缺少完整技術資料的情況下,研究所與無錫機牀廠協作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醫用X-Y黑白掃描機,填補了國內空白。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單光子斷層掃描儀(SPECT)開始進入國內,促進了臨牀核醫學迅速發展。為了解決與之相匹配的放射性診斷藥物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研究所科研人員採用國產原料研製出心、腦功能顯像劑。在國家“十五”科技攻關中,研究所研製成功用於早期診斷帕金森氏綜合症的顯像劑,已通過國家藥監局審批進入臨牀試驗 [1] 

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學術刊物

《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誌》為中華醫學會主辦的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專業學術期刊,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由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編輯出版。1981年創刊時刊名為《中華核醫學雜誌》,季刊,2000年起改為雙月刊,2012年更名為《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誌》,2017年起改為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期刊已被美國化學文摘(CA)、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等數據庫收錄,並與20餘種國外有影響的期刊建立定期交換關係。
期刊多次獲中國科協、中華醫學會及江蘇省新聞出版局、江蘇省科學技術委員會的獎勵,多次被評為中華醫學會優秀期刊,2000年獲中華醫學會優秀期刊銀獎,2001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2002年被評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首屆“江蘇期刊方陣”雙十佳期刊,2005年獲得中華醫學會優秀期刊三等獎,並獲得中國科協擇優支持基礎性和高科技學術期刊專項資助經費。
2006、2007和2008年選送參加第四、第五和第六屆中國科協期刊優秀學術論文獎評選活動的論文,分別有1、1和2篇獲獎。2007年被評為江蘇省第六屆優秀期刊、一級期刊,2008年被評為中華醫學會“阿斯利康”杯優秀期刊三等獎。2009年被列為“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示範項目”,並再次被評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2010年獲中華醫學會優秀期刊獎 [10] 

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文化傳統

  • 所徽
1
C
China
中國
2
J
Jiangsu
江蘇
3

原子

4
MN
NuclearMedicine
核醫學
設計者:謝玉書 [11] 
  • 所風
開拓、求實、勤奮、嚴謹 [12] 

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所獲榮譽

2022年4月,被授予“無錫市五一勞動獎狀”。 [14] 

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現任領導

所長、黨委書記:謝敏浩
副所長:包建東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秦秋萍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