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蘇省三星級普通高中

鎖定
江蘇省三星級普通高中是江蘇省教育廳對江蘇省內普通高中辦學質量等級鑑定的級別。江蘇省星級普通高中共分五級,一星級突出辦學合格性,二星級突出基礎發展性,三星級突出主體骨幹性,四星級突出示範引領性,五星級突出國際可比性。
星級高中實行分級評估制度,三星級以上高中由省教育評估院組織評估。自2009年起實行每五年一輪的星級高中複審機制,三星級高中複審委託設區市組織。截至2022年8月,江蘇省共有三星級高中159所。 [1] 
中文名
江蘇省三星級普通高中
評定部門
江蘇省教育評估院
江蘇省普通高中星級評估標準及評價細則 (三星級)
達標等級評定説明:
1. 單項達標程度分達標(A)、未完全達標(B)、不達標(C)三級
2. 凡達到A級細則全部要求的為達標(A),不完全符合A級要求又非C級細則所列情況之一的為未完全達標(B),符合C級細則所列現象任何一條的為不達標(C)
評估指標及標準
達標(A)
不達標(C)
1. 學校獨立設置。農村完全中學的高中班級需佔一半以上。高中規模不少於24個班,平均班額達標。生均佔地面積不少於30平方米(老城區學校不少於25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築面積(不含宿舍)不少於15平方米。
(1)專門舉辦高中學歷教育的獨立法人,高中三個年級俱全。農村完全中學有實施初高中分設的規劃且期限明確、合理可行。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的高中需有獨立校園及配套的標準實驗室、運動場、圖書館等學習生活場所和設施。
(2)高中辦學規模適度,一般在8-16軌之間,農村完全中學、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的高中班級數和學生數不少於初中班級數和學生數。
(3)各年級班均學生不超過50人。
(4)生均校園佔地面積不少於30平方米(老城區學校不少於25平方米)。
(5)生均校舍(不含宿舍)建築面積不少於15平方米。
(6)無高考補習班或插班復讀生。
——高中規模少於8軌制的學校,學生總數的計算基數為標準規模(24個班)、班額(50人/班)的總和(1200人),即申報學校校園面積不少於36000平方米(老城區不少於30000平方米),校舍(不含宿舍)建築面積不少於18000平方米。
——核算生均資源時,需將所有在籍、在校學生納入計算;完全中學需將在校生全額納入計算,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只統計高中部獨立校區部分或獨立使用、為主使用的辦學資源。
——土地徵用手續正在審批或校舍建築工程已經完成50%以上的均可全面積納入計算生均資源。
(1)高中規模少於6軌,或農村完全中學、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的高中班級數和學生數少於初中班級數和學生數,或學校超大規模,高中規模超過20軌,或平均班額超過54人。
(2)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的高中無獨立校區及基本設施。
(3)生均校園佔地面積
低於標準。
(4)生均校舍建築面積(不含宿舍)低於標準。
(5)舉辦高考補習班、招收插班復讀生。或違反省普通高中學籍管理規定,存在違規招生等行為。
2. 有足夠的理、化、生等實驗室,能按課程標準開齊全部實驗。實驗器材充足,能開出2人一組的分組實驗。按標準配齊配足音樂室、美術室等專用教室設施設備齊全。
(1)8~12軌制學校的理、化、生普通類標準實驗室按4、3、3配備,或實驗室總數不少於10個,均有規範的儀器室、藥品室、準備室以及標本室等。有探究、創新、數字實驗室,但不抵算普通類標準實驗室。能按課程標準開齊全部實驗,實驗器材充足,能滿足2人一組的分組實驗需求 。
——12軌制以上學校,需按照選科情況和開齊開足實驗要求增加相關實驗室數量。每增加2軌,理、化、生實驗室總數需增加1個。
——完全中學、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另需根據初中班級規模配備普通類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
(2)8~12軌制學校至少配備2個通用技術實踐室,每增加4軌,通用技術實踐室總數需增加1個。
(3)8~12軌制學校需配備音樂、美術專用教室各2個,教具設施齊全,滿足課程開設需要。每增加4軌,需增加音樂、美術專用教室各1個。
(1)8~12軌制學校的理、化、生普通類標準實驗室配置低於4、3、3配備,或軌制數與理、化、生普通類標準實驗室數沒有同比增加的,或實驗室、實驗器材不能滿足2人一組的分組實驗需求的,或沒有開齊開足全部實驗的。
(2)通用技術實踐室配置數量低於標準。
(3)音樂室、美術室等專用教室配置數量不足,或教具設施不能滿足課程開設需要。
3. 按標準配備專用計算機教室,電腦數量能滿足學生使用需求。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豐富,多媒體設施設備充足。智慧校園建設有規劃,有實施,成效明顯。
(1)專用計算機教室數量和供學生使用的電腦數量不少於1台/10人,並保證正常使用。
(2)教室及各類專用教室均有先進的多媒體設施設備,有滿足教育教學需要的數字化資源,數字化資源利用和多媒體設施設備使用充分。
(3)制定並實施智慧校園建設規劃,擁有有線與無線雙網覆蓋的網絡環境,有統一的數據共享平台和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初步形成了信息獲取和信息產生的泛在環境,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在辦學過程中得到合理運用。
(1)專用計算機教室數量和供學生使用的電腦數量不能滿足學生使用需求。
(2)教育教學數字化資源貧乏,教室和各類專用教室無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或配置不全。
(3)智慧校園建設明顯滯後,或無明顯進展。
4. 圖書館、閲覽室開架借閲。生均藏書量及期刊種類達二級館要求,年生均購書不少於1冊。有較豐富齊全的與現行教材配套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閲覽室座位不少於學生數的1/10。
(1)8軌制學校的圖書館使用面積不少於1000平方米,10軌制以上學校的圖書館使用面積應根據在校生的實際使用需求增加。生均紙質藏書不少於50冊/生,供學生閲覽的期刊種類較為豐富。
(2)圖書管理自動化,實行開架借閲,年生均借閲圖書20冊以上。
(3)定期採購新書,年生均購書不少於1冊。
(4)與現行教材配套的數字化教學資源較豐富齊全,電子閲覽室電腦不少於60台,實現網上資源共享。閲覽室座位達到學生數的1/10。
(1)圖書館使用面積少於1000平方米。
(2)生均紙質藏書少於45冊。
(3)圖書管理未得到自動化要求,或未實行開架借閲,或年生均借閲圖書少於15冊。
(4)電子閲覽室電腦少於60台,閲覽室座位不達學生數的1/12。
5. 學校生均宿舍建築面積不少於4.5平方米,衞生設施齊全方便。食堂整潔衞生,廚房面積達標,設施良好,食堂餐位滿足師生就餐需求。
(1)生均學生宿舍建築面積不少於4.5平方米且衞生設施齊全、方便,充分滿足住宿學生需求。
(2)食堂廚房使用面積滿足食品加工製作的規範需求,食品原料存放間、食品加工操作間、食品供應間相對獨立,安全衞生和設施設備良好。
(3)餐廳使用面積充足,能滿足師生就餐需求。
(4)嚴格執行《食品衞生法》和《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衞生管理規定》等要求,食堂實行非盈利性管理。
(1)學生宿舍生均建築面積少於4.5平方米。
(2)師生有就餐需求而學校無合格食堂、餐廳。
6. 學校有300米以上跑道(農村學校有400米)的田徑運動場和4片以上的籃球場,體育設施齊全,器材充足。有衞生室,常用醫療器械及藥品齊全。
(1)學校有6跑道(塑膠)以上的標準田徑運動場,城區學校達到300米以上,農村學校達到400米。規模超過16軌的學校應相應增加運動場館。
(2)生均活動面積(含田徑運動場、體育館和其他運動場地等)不少於8平方米。 8軌制的學校,計算生均活動面積時,學生的計算基數起點為24個班級、1200名學生,其中完全中學或十二年一貫制學校,需以全校學生數為計算基數。
(3)8軌制的學校有4片以上的籃球場和其他各類運動場地、風雨操場,體育器械充足;10軌以上的學校每增加2軌則相應增加1片運動場地。
(4)有獨立設置的衞生保健室,使用面積不少於40平方米,規模大的學校需增加衞生室使用面積;有適應學校衞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區;常用醫療器械及藥品齊全。
(1)城區學校無300米以上跑道(農村學校400米)的標準田徑運動場,或一校數區只有1個田徑運動場。
(2)生均活動面積少於8平方米。
(3)無獨立設置的衞生保健室,或常用醫療器械、藥品不齊全。
7. 學校文化環境建設卓有成效。校園佈局合理,美觀整潔。綠化面積充足,人文氣息濃郁。
(1)校園佈局合理,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三區分開,道路通暢,設施完善,便於師生工作、學習和生活。
(2)校舍建築安全、實用、美觀、大方,生均綠化面積不少於2平方米。
(3)校園景觀和文化環境建設精緻有品位,具有濃郁的人文氣息,能發揮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1)校園佈局不合理,嚴重影響師生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
(2)校舍有C、D級危房(不含認定的文物)。
8. 學校辦學經費滿足辦學需求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不低於6000元。生均公用經費超過省定標準。學校經費收支平衡,無負債,或負債在合理範圍且債務化解成效顯著。
(1)財政安排的辦學經費滿足辦學需求,生均公用經費超過省定標準。
(2)財政適時安排改善辦學條件經費,保障校舍設施及時得到維修、保養,教育教學設備及時得到添置、更換、升級等。
(3)依法保障教職工工資、福利待遇,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4)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不低於 6000元(已無法使用或按規定應該報廢的需扣除)。
(5)辦學經費收支平衡,無負債,或負債在合理範圍且債務化解成效顯著。
(1)生均公用經費低於省定標準。
(2)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低於 6000元。
(3)財政未能適時安排改善辦學條件經費。
(4)存在拖欠教職工工資或降低教師福利待遇現象。
(5)學校債務重,化解措施不力。
9. 校長有先進的辦學理念,深入教學一線,對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學校領導班子及管理隊伍整體素質好,團結協作,有前瞻的理念、服務的意識、實幹的精神,在師生員工中有較高威信,師生員工評議良好。
(1)校長符合省定中學校長任職資質,從事教育工作不少於10年。
(2)辦學理念先進,具有規範辦學意識和改革創新精神,在學生培養、發展規劃、教師培養、教育研究、教學改革、推進教育信息化等方面有思考、有實踐、有成果,任期目標達成情況好。
(3)近五年在設區市級以上報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不少於3篇(至少有1篇學校管理類);主持過設區市級課題的研究或改革項目的實施;深入教學一線,堅持兼課,每學期聽評課不少於30節,覆蓋面(年級、學科、活動課程)較廣。
(4)領導班子及幹部隊伍職數設置、年齡結構、專業結構等科學合理;領導幹部整體素質好,廉潔自律,團結協作,有前瞻觀念、服務意識、實幹精神,無違法犯罪現象,師生滿意度(稱職率)在80%以上。
(1)校長不符合省定中學校長任職資質規定。
(2)師生對領導班子及幹部隊伍滿意度(稱職率)低於80%。
10. 教師師德高尚,敬業愛生。生師比不超過11:1。教師專業水平較高,專任教師學歷達標,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佔比不低於50%。校外兼職教師隊伍穩定基本適應新課程改革需要。圖書館、實驗室、衞生室工作人員均具備上崗資格要求,並勝任工作。
(1)師德建設制度健全,措施紮實,成效明顯,教師師德高尚,敬業愛生,為人師表,無以教謀私、有償家教等違規行為。
(2)高中生師比達11:1,師資配置較好滿足各類課程開設的需要。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在95%以上,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教師佔高中專任教師的50%以上。
(3)有一支相對穩定的校外兼職教師隊伍,基本適應課程改革需要,在德育工作、校本選修、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等方面起到指導示範作用。
(4)圖書館專職人員不少於3人。理、化、生專職人員的配備比例為8~10軌制學校2、2、1人,12~16軌制學校3、3、2人,16軌制以上需同比增加;二室人員均具有專業技術職稱,非圖書、實驗專業出身人員均經過設區市及以上專業崗位培訓,取得合格證書,並主動參加相應專業提高培訓,能勝任工作。醫務室至少配備2名具有資質的醫務專業人員(可聘用社區醫院等醫療機構專業人員全日制在校工作),在編在校專職醫務人員至少1人,寄宿制規模較大的學校需適當增加專職醫務人員。
(1)師德建設措施不力,存在有償家教現象,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2)生師比超過13:1,或師資配置不能滿足各類課程開設的需要。
(3)醫務室無在編在校在職專職醫務人員,或寄宿制學校夜間無醫務人員值守。
11. 學校有一定數量的優秀教師。1/5以上學科有設區市學科帶頭人或骨幹教師。3/5的學科有2名教師在縣級享有聲譽,具有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實施課程改革的能力。
(1)近三年有50%以上的教師兼教一門及以上的選修課程;60%以上的教師具有高中循環教學的經歷;10%的教師具有半年以上校際交流任教、支教的經歷。
(2)有一定數量的優秀教師,15%以上的教師為縣(市、區)級及以上骨幹教師(設區市屬高中的骨幹教師不少於10%)。1/5以上學科有設區市級及以上的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骨幹教師。
(3)3/5的學科各有2名以上教師在縣(市、區)範圍內享有聲譽,具有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實施課程改革的能力。
(4)80%以上的教師掌握現代信息技術,能熟練應用於課堂教學、教育科研、教學管理和評估等。
(5)近三年有20%以上教師在縣區級及以上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成果比賽中獲獎,並有5名以上教師在各級課堂教學競賽中獲獎。
(6)學生對80%以上的教師的教學工作比較滿意。
(1)設區市及以上骨幹教師數少於專任教師總數的10%(設區市屬高中的骨幹教師少於6%)。
(2)能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教研、教學管理和評估的教師比例低於60%。
(3)學生對20%以上的教師的教學工作不滿意。
12. 教師培訓機制基本健全,培訓形式多樣,針對性強,成效顯著。校本培訓規劃科學,目標明確,實施有效。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升,基本適應課程改革要求。每年用於教師學習、培訓的經費佔學校教師工資總額1.5%以上。
(1)教師培訓機制基本健全,校本培訓規劃和年度計劃科學合理,目標明確,針對性強,並有配套的管理、評價、激勵、保障制度和舉措,規劃、計劃實施有效,達成度較高。
(2)教師全員培訓常態化,形式多樣,主題突出,有效促進教師更新觀念,拓展視野,豐富知識,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3)重視培養青年教師、骨幹教師,充分發揮校內外優秀教師“傳幫帶”作用,結對幫教措施落實,成效明顯。
(4)加強學科組、備課組建設,集體教研和備課活動有計劃、有落實、有實效。
(5)教師有個人專業發展規劃,學校有積極的支持措施,教師專業發展階段性目標達成度較高。
(6)教師學習、培訓經費納入學校年度財務專項開支,且佔教師工資總額1.5%以上。
(1)教師培訓機制缺失、流於形式,規劃、計劃達成度低。
(2)教師學習、培訓經費佔學校教師工資總額的比例低於1%。
13. 學校辦學目標明確,發展規劃科學合理。中長期發展規劃內容全面,重點突出,措施紮實,具有前瞻性和適切性。規劃施行順利,成效明顯。
(1)能遵循國家教育方針和教育規律,結合學校實際,科學定位學校發展目標,經廣泛聽取教職工意見和專家充分論證,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得到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門認可。
(2)發展規劃質量較高,思路清晰,內容全面,重點突出,措施紮實,能根據新的發展形勢與任務適時進行調整和完善。
(3)規劃實施順利,學校和各部門年度、學期計劃體現規劃精神,工作總結能反映規劃實施情況,並有豐富的佐證材料。
(1)辦學目標定位偏離學校實際,或背離素質教育要求。
(2)規劃執行不力,實現程度低,或學校和各部門的年度計劃、工作總結未能體現規劃精神。
14. 實行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領導和組織保障作用。積極推進人事、分配和後勤等方面的管理改革。規章制度健全,崗位職責明確。積極推行校務公開,努力提升科學管理、規範管理的水平。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校管理的融合,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
(1)全面落實校長負責制,加強黨組織建設和民主管理;堅持校務公開,定期召開教代會,校長彙報、幹部述職、教職工提案等審議、評議規範有序且富有實效。
(2)推進制度建設,制定學校章程和各項管理制度、崗位職責,制度執行力強,各部門職責明確,工作主動高效,學校運轉順暢。
(3)深化人事、分配和後勤等方面管理改革,全員聘任制、績效工資制、後勤責任制等管理改革有效激發學校發展活力。
(4)積極探索網絡環境下的管理改革,運用網絡技術進行選課管理、學分管理、質量管理、評價管理、資源管理、圖書管理、後勤管理、家校溝通、社會聯繫等,管理效能得到提高。
(1)校長負責制未得到全面落實。
(2)學校管理制度缺失,或管理制度改革明顯滯後。
(3)信息技術與學校管理融合程度低,管理效能低。
15. 堅持依法治校,辦學行為規範。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規範招生管理,嚴禁公開考試成績排名和下達高考升學指標,未發生具有重大影響的安全穩定責任事件和違法違紀案件。
(1)嚴格執行國家的教育法律法規,辦學行為規範,無違規辦學、違規招生、違規補課、違規收費等現象。
(2)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齊開足各類課程,基本建立適應課改要求的管理模式。
(3)未發生具有重大影響的安全穩定責任事件和違法違紀案件。
(1)辦學行為不規範,存在違規辦學、違規招生、違規補課、違規收費等行為,或嚴重違反“減負”規定,學生家長反響強烈,受到教育部門處罰。
(2)學校管理模式不能適應課程改革要求。
(3)近三年存在安全穩定責任事件或違法違紀案件。
16. 學校校風、教風、學風優良。“三風”建設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師生髮展,提高管理水平,取得良好效果,為廣大師生自覺踐行和社會廣泛認同。
(1)“三風”指向明確,表述準確,內涵豐富,具有時代精神,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2)“三風”建設重過程,有措施、有成效、有經驗、有特色,師生和社會對學校“三風”認同度高於90%。
“三風”建設措施不力,師生和社會對學校“三風”認同度低於60%。
17. 積極開發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圖書館、實驗室、課程基地、藝體場館、信息中心等設施設備充分開放,管理規範,利用率較高,為師生提供有效服務。
(1)充分發揮校內圖書館、閲覽室、實驗室、信息中心、課程基地、體育場館等資源的育人功能,利用率高。
(2)積極開發、利用校外教育資源,服務於德育、課程建設、社會實踐和研究性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校內教育資源利用率低,存在閒置現象。
(2)校外教育資源開發、利用不足。
18.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時代性、科學性和實效性。德育工作機構、隊伍制度健全,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調一致的育人合力。積極實施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和協同育人,成效明顯。
(1)德育工作目標明確,有健全的工作機構和管理制度,並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調一致的德育網絡。
(2)德育工作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德育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形成系列,育人效果明顯。
(3)注重德育與學科教學的有機融合,各學科均有具有目標要求、教學實踐、評價監督。
(4)初步建立學生髮展指導制度,立足服務學生終身發展,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指導、生涯指導、學業指導、生活指導和心理輔導等,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確保身心健康成長。
(1)不重視發揮學科育人的積極作用,學科育人無明確要求和實踐。
(2)常態化德育工作體系尚未形成,針對性不強,效果不明顯。
(3)學生生涯指導工作制度不健全,措施不落實,效果不明顯。
19. 學校課程發展規劃體現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培養要求,課程開設、開發和更新機制完善。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開齊開足規定課程。學校建有選課指導制度,幫助學生形成個性化的課程修習方案。努力提高課程質量,建成一批受學生歡迎的優質課程。
(1)有符合課程改革精神、切合學校實際的課程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實施效果好。
(2)課程開發、開設、更新有制度、有措施、有保障,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3)全面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齊開足上好各類課程。
(4)建立學生選課指導制度,幫助學生形成個性化的課程修習方案。高一、高二開設的選修課程各不少於12門,12軌以上學校需同比增加。
(5)優質課程建設成效較顯著,在縣區範圍內有一定影響力的優質課程不少於8門。
(1)尚未建立課程開發、開設、更新制度。
(2)選修課程涉及的領域不廣,不能滿足學生選擇性修習需求。
(3)高一、高二開設的選修課程均少於8門,或12軌制以上學校未同比增加。
20. 大力推進教與學方式的改革,積極探索適合的教學模式。推行討論式、啓發式、參與式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1)教與學方式改革列入學校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教與學改革有目標、有重點、有舉措、有成效。
(2)探索適合的教學模式,推行啓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式,學生基本養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
(3)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網絡學習資源豐富,師生網絡交流順暢,並取得一定實踐成果。
(4)現場考察隨堂聽課專家評價“優良”比例達到80%以上。
(1)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存在“滿堂灌”現象。
(2)師生運用信息技術與網絡資源進行教與學的能力較差。
(3)現場考察隨堂聽課專家評價“一般”及以下比例超過30%。
21. 堅持素質教育導向,積極開展評價制度改革與研究。科學實施學生、教師、課程等“三項評價”,全面實施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充分發揮評價促進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和改進教育教學的積極作用。積極創新評價手段,豐富評價內容,成效明顯。
(1)課程評價、學生評價、教師評價較好體現素質教育要求和課程改革精神,有力助推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進。
(2)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有機構、有制度、有方案、有細則,評價內容具體,操作流程規範,評價結果客觀公正。
(1)未堅持素質教育導向,單純用考試成績評價教師、學生。
(2)教師績效評價流於形式,未能充分彰顯激勵作用。
(3)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流於形式,評價結果存在不客觀公正現象。
22. 着力提升教師專業能力與育人業績,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科研製度。教科研工作有規劃,有措施,有保障,有成效。引導教師圍繞教育教學實踐開展研究與實驗,注重學科教學研究。有設區市及以上的研究課題與實驗項目,3/5以上教師有研究項目與成果,教師教科研水平不斷提高。
(1)校本教育教學研究工作有組織、有規劃、有制度、有保障,對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和學校辦學績效起到助推作用。
(2)教科研工作注重實效性,能緊密聯繫教育教學實踐開展研究。近三年,學校有獨立承擔的設區市及以上研究課題和實驗項目,並取得一定研究、實驗成果。
(3)近三年年均有30%的教師在設區市及以上公開出版的報刊上發表論文(刊物不少於1200字、報紙不少於800字),在設區市及以上教育部門組織的教學論文競賽中獲一等獎或二等獎,其中公開發表論文的教師(人數)比例不低於15%。
(1)教科研工作脱離教育教學實踐,未能對教師發展、學校發展起到助推作用。
(2)學校教科研工作組織不力,尚未形成教師全員參與的科研氛圍。
(3)近三年,無設區市級及以上獲獎或表彰的科研成果,或在設區市級及以上刊物公開發表論文的教師(人數)低於教師總數的12%。
23. 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學業成績良好,學習負擔合理。學業質量水平提升明顯。學生廣泛參與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學生在學科競賽和藝術、體育、科技等活動中成績良好,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1)學生綜合素質合格率達95%以上。近三年來,學校未發生傷亡責任事故和違法犯罪案件。
(2)畢業生體質健康合格率達95%以上。畢業生視力不良率低於70%,或升幅低於入學初的5%。
(3)學生學業水平測試一次合格率達90%以上。
(4)學生課業負擔合理,家長及社會滿意程度高。
(5)學生社團類型多樣,參與面廣,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社團數量不低於高中班級總數的2/3,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
(6)近三年有15%以上的學生在縣(市、區)及以上組織的各類活動中獲獎。
(1)近三年發生學生違法事件、傷亡責任事故。
(2)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合格率低於90%;學業水平測試一次合格率低於85%。
(3)畢業生體質健康合格率低於85%。
(4)學生社團數量不足高中班級總數的2/3。
24. 學校積極推進特色建設,定位準確,思路明晰。經多年實踐與凝練,初步形成辦學特色與優勢。
(1)特色建設有規劃,定位準確、思路明確、措施得力,形成階段性研究與實踐成果。
(2)特色建設初步形成某一方面的優勢,能支撐學生髮展和學校發展。
(1)尚未形成某一方面的辦學特色。
(2)特色建設定位有偏差,或不能惠及大多數學生。
25. 學生、家長、畢業生滿意度高,教育同行、社會各界對學校評價較好,認可度較高。學校生源數量穩定,每年能完成招生計劃。
(1)學生滿意度測評、畢業生跟蹤調查和社會滿意度調查常態化、制度化,注重分析反饋,學生、家長、往屆畢業生、教育同行、社會各界對學校的評價較好,綜合滿意度達80%以上。
(2)學校辦學的美譽度較高,每年都能完成教育主管部門下達的招生指標。
(1)學校在區域的影響力與美譽度低,未能完成招生計劃的90%。
(2)在外校借讀或流失的學生數超過本年度招生數的10%。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