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蘇無錫蠡湖國家濕地公園

鎖定
江蘇無錫蠡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江蘇省無錫市,主要包括蠡湖、長廣溪大橋以北及其周邊一定區域。
地理座標為:東經 120°13′10.60″~120°17′39.99″,北緯 31°29′38.07″~31°32′54.03″。
總面積為1026.26公頃。劃分為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和合理利用區三大功能區。 [1] 
中文名
江蘇無錫蠡湖國家濕地公園 [2] 
森林公園級別
國家級 [3] 
地理位置
江蘇省無錫市 [3] 
面    積
1026.26 公頃 [1] 
批准時間
2011年 [3] 

江蘇無錫蠡湖國家濕地公園地理環境

江蘇無錫蠡湖國家濕地公園位置境域

江蘇無錫蠡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江蘇省無錫市,主要包括蠡湖、長廣溪大橋以北及其周邊一定區域。地理座標為:東經 120°13′10.60″~120°17′39.99″,北緯 31°29′38.07″~31°32′54.03″。
總面積為1026.26公頃。劃分為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和合理利用區三大功能區,其中濕地保育區590.29公頃,恢復重建區37.24公頃,合理利用區398.73公頃。 [1] 

江蘇無錫蠡湖國家濕地公園氣候特點

濕地公園範圍圖 濕地公園範圍圖
濕地公園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降水豐沛,雨熱同季。夏季受來自海洋的夏季季風控制,盛行東南風,天氣炎熱多雨;冬季受大陸盛行的冬季季風控制,大多吹偏北風;春、秋是冬、夏季風交替時期,春季天氣多變,秋季秋高氣爽。常年(1981~2017 年 37 年統計資料)平均氣温 16.2℃,降水量 1121.7 毫米,雨日 123 天,日照時數 1924.3 小時,日照百分率 43%。受太湖小氣候環境影響,蠡湖水熱資源豐富,故冬不太涼,夏不太熱,氣候温和宜人,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空氣濕潤。
多年平均氣温 15.6℃,極端最低氣温-12.5℃(1969 年),極端最高氣温 39.9℃(2003 年);最冷出現在 1 月份,月平均氣温 2.9℃;最熱出現在 7 月份,月平均氣温 28.0℃。年平均無霜期約 222 天。 [1] 

江蘇無錫蠡湖國家濕地公園地形地貌

蠡湖國家濕地公園 蠡湖國家濕地公園
蠡湖位於太湖水網平原區,地貌單元屬湖積——沖積水網平原,地形起伏不大,地勢較平坦。古時蠡湖水面寬廣,與長廣溪、無錫湖一脈相連,而今之蠡園地區則為一片水中高地。經過長期自然演變和人為活動,才逐步形成現在的地形地貌。
蠡湖的東面及北面為平地、南面及西面為山丘地,主要有充山、鹿頂山、中犢山、管社山等。這些山連綿成圓弧狀,把蠡湖與太湖明顯分隔。
中犢山屹立於太湖與蠡湖交匯處,為獨立的孤山,周圍為湖水,從而形成蠡湖兩個出水口門——犢山門及浦嶺門。 [1] 

江蘇無錫蠡湖國家濕地公園水文

蠡湖國家濕地公園 蠡湖國家濕地公園
蠡湖屬於太湖流域,是太湖北部的一個內湖,是梅梁湖伸入陸地的一片水域,東西長 6.0km,南北寬 0.3~1.5km,正常水位時水面積約 7.8km2,湖底高程 0.5~1.5m(吳淞鎮江基面)。蠡湖沿線支流眾多,主要河道有罵蠡港、曹王涇、板橋港、長廣溪等,連通河道上均建有控制水閘。犢山大壩以東,蠡湖沿線支流眾多。向北有罵蠡港、蠡溪河—東新河等與粱溪河相連,向東有曹王涇等與大運河相通,向南有長廣溪與太湖(貢湖)連通,向西經蠡湖節制閘與太湖溝通。連通河道上均建有控制水閘;犢山大壩以東的蠡湖區主要呈現內河特性,與入湖河道曹王涇、罵蠡港等一起,汛期水流主要流向太湖。
環蠡湖有梁溪河、環湖河、曹王涇、蠡溪河、陸典橋濱、小渲濱、長廣溪等10 餘條主要出入湖河道。經淨化後的蠡湖出入湖河道 (含抽水泵站)共 6 條,即梅梁湖泵站、環湖河、小渲濱、蠡溪河、曹王涇和長廣溪。 [1] 

江蘇無錫蠡湖國家濕地公園資源情況

蠡湖國家濕地公園 蠡湖國家濕地公園
據不完全統計,濕地公園喬木品種有 96 種,約 14 萬株;種植的灌木 135 種,約 1850 萬株;籽播野生花卉 46種,近 17 萬平方米;水生植物 34 種,約 2155 萬株。濕地公園及其周邊區域有藻類 7 大門類,97 種;有濕地維管束植物 63 種,隸屬於 28 科 46 屬。
其中蕨類植物 3 科、4 屬、4 種;被子植物 25 科、42 屬、59 種;以蓼科(Polygonaceae)、禾本科(Gramineae)等為優勢科。
在蠡湖國家濕地公園及其周邊區域共發現無脊椎動物 135 種,其中低等浮游動物四大門類 78 種,底棲動物四大門類 57 種。
野生脊椎動物 264 種,隸屬於33 目 65 科 159 屬。其中魚類有 14 目 22 科 69 屬 100 種;兩棲動物有 5 種,隸屬於 1 目 3 科 4 屬;爬行動物有 12 種,隸屬於 2 目 5 科 10 屬;鳥類有 138 種,隸屬 13 目 31 科 69 屬;哺乳動物有 9 種,隸屬於 3 目 4 科 7 屬。 [1] 
蠡湖國家濕地公園 蠡湖國家濕地公園
目前在蠡湖國家濕地公園及周邊區域已知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5種,包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蓴菜和Ⅱ級重點保護植物水蕨、蓮、野菱和烏蘇裏狐尾藻。周邊分佈的野生動物也種類繁多,列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就有24種,包括胭脂魚、淞江鱸、黃嘴白鷺、鳶、蒼鷹等;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動物有126種,如中華蟾蜍黑斑側褶蛙、綠翅鴨等;有22個物種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如牛背鷺、赤腹鷹、雀鷹、黃鼬等。 [3] 

江蘇無錫蠡湖國家濕地公園開發建設

江蘇無錫蠡湖國家濕地公園品牌建設

蠡湖國家濕地公園 蠡湖國家濕地公園
自 2002 年起,無錫市委、市政府堅持“綜合治水、科學治水”的原則,把蠡湖綜合整治作為太湖梅梁湖水環境綜合整治的一期工程率先實施。
按照“清淤、截污、調水、修復生態”的思路,全面實施生態清淤、污水截流、退漁還湖、動力換水、生態修復、湖岸整治和環湖林帶建設等六大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經無錫市機構編制委員會〔2008〕6 號文件批覆,由無錫市蠡湖風景區管理處負責蠡湖周邊的治安、旅遊、經營、養護和維護等公共事務管理;2011 年 7 月 26 日通過江蘇省林業局驗收成為無錫蠡湖省級濕地公園,於 2013 年 10 月 8 日通過國家林業局驗收正式掛牌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1] 

江蘇無錫蠡湖國家濕地公園基礎建設

蠡湖國家濕地公園 蠡湖國家濕地公園
蠡湖國家濕地公園獲批後,大力開展濕地保護與恢復工作,根據總體規劃,按功能分區進行建設。
對渤公島沿湖木棧道內側植物羣落進行改造、微地形整理、水系溝通;加強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水體保護建設,蠡堤濱岸帶構建消浪堰,恢復水生植被羣落,建立生態監測體系等項目共計 100 多項,濕地面積比建設前增加 1.3 hm2,濕地率略有上升。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