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蘇大學農業工程研究院

鎖定
江蘇大學是在原鎮江農業機械學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所以工科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始終矢志不渝地發展我國的農業機械化事業,形成了“工中有農,以工支農,工農結合”的鮮明特色和辦學優勢,於 2005年3月專門成立了農業工程研究院,於2014年5月成立了農業裝備工程學院,與農業工程研究院“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1] 
中文名
江蘇大學農業工程研究院
學    科
農業工程和機械工程
特    點
製造學科1981年首批獲博士點

江蘇大學農業工程研究院辦學歷史

江蘇大學農業工程研究院 江蘇大學農業工程研究院 [2]
辦學歷史沿革:

江蘇大學農業工程研究院學院師資

學院現有教職工50餘人,其中博士生導師8人,教授(研究員)13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0人,是一支結構合理、勇於創新的教學科研隊伍。其中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全國博士後管委會專家組成員1人、國家主管部門批准的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者3人,江蘇省333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1人、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3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1人、優秀青年骨幹教師2人;“農業生物環境工程”團隊為江蘇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農業機械設計及理論”團隊為江蘇大學科技創新培育團隊。 [1] 

江蘇大學農業工程研究院學科建設

農業工程學科
學院農業機械設計與製造學科1981年首批獲博士點,為我國農機事業培養了第一屆本科生、第一屆碩士生和第一位博士。
農業機械學科1987年被評為機械部重點學科,1994年被評為江蘇省重點學科,2003年獲得農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學科2001年和2006年連續被評為江蘇省重點學科,2007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學科2006年被評為江蘇省重點學科。
農業工程一級學科2008年被評為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2009年被評為江蘇省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2011年被評為江蘇省優勢學科。受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和亞太地區經社會的委託,共舉辦了13期農機培訓班,為30多個國家培訓了高級農機管理人員和專家。1994年設立農業工程博士後流動站,2000農業工程博士後流動站調整為機械工程博士後流動站。2003年又重新申請獲批農業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機械工程學科
1997年由於學科、專業目錄的調整,農業機械設計與製造博士點與機械學碩士點合併調整為機械設計及理論博士點,1998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學科梯隊,2001年和2006年連續被評為江蘇省重點學科,現設有機械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江蘇大學農業工程研究院科研建設

經過努力,本學科已形成自己鮮明的研究特色和學科優勢。在南方水田機械、耕整地機械和收穫機械、智能化温室及環境控制技術、靜電噴霧植保機械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尤其在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開發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開發的50多種農業裝備產品已被國內廠家轉讓採用的達40家以上,直接經濟效益5億多元。科研實力雄厚, 共承擔973專題、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級項目27項,省部級項目43項;立項總經費3500萬元;在核心以上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83篇,三大檢索179篇;申請專利82項,授權專利27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另外還主辦了《農業裝備技術》雜誌。 [1] 

江蘇大學農業工程研究院辦學規模

《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實驗室2004年11月獲批設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點,2007年獲批設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9年獲批設立江蘇省農業裝備與智能化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總面積500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2500餘萬元,建有設施農業、種植收穫機械和植保機械三大試驗平台。通過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江蘇省高技術重點實驗室建設,研究院將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實驗平台、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學術隊伍、產生一流的科研成果、培養一流的高層次人才,提高學科持續的創新能力,使本院特色方向在整體上保持國內領先地位,部分研究方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