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蘇吳江同裏國家濕地公園

鎖定
江蘇吳江同裏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同裏古鎮東北部,屬於太湖流域下游陽澄澱水系區,包含澄湖、白蜆湖部分水面,總面積927.9公頃。 [1-2] 
2019年12月25日,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19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2021年2月5日,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為2021年~2024年。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江蘇蘇州吳江同裏濕地候鳥重要棲息地”入選。 [6] 
中文名
江蘇吳江同裏國家濕地公園 [2] 
森林公園級別
國家級 [2] 
地理區域
太湖流域 [2] 
地理位置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 [2] 
面    積
927.9 公頃 [2] 
氣候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2] 
批准時間
2019年12月25日 [3] 
批准文號
林濕發〔2019〕119號 [3] 
類    型
濕地公園

江蘇吳江同裏國家濕地公園歷史沿革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江蘇蘇州吳江同裏濕地候鳥重要棲息地”入選。 [6] 

江蘇吳江同裏國家濕地公園地理環境

江蘇吳江同裏國家濕地公園位置境域

江蘇吳江同裏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同裏古鎮東北部,屬於太湖流域下游陽澄澱水系區,東與崑山市周莊鎮相接,西以橫港河為界、與同裏古鎮毗鄰,南至吳江區黎裏鎮、含白蜆湖部分水面,北至吳中區甪直鎮、含澄湖部分水面,不含肖甸湖村與白蜆湖村 2 個行政村、7個自然村。
座標範圍:東經 120°47'1"~120°49'11",北緯 31°7'40"~31°11'6"。總面積927.9公頃。 [1-2]  [4] 

江蘇吳江同裏國家濕地公園氣候特點

濕地公園所在的同裏鎮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氣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温 15.7℃,年平均降水量 1019.5 mm,平均初霜期在11 月中旬,終霜期在 3 月下旬。 [2] 

江蘇吳江同裏國家濕地公園水文

同裏國家濕地公園 同裏國家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內湖泊、河流、沼澤等水網複雜,橫港河、中堂港、石頭渠港、張家港、石浦港、陸家浜、凌家浦、新開河等 8 條河流,構成了濕地公園錯綜複雜的河流生態系統,連接着澄湖、季家蕩與白蜆湖湖泊水體與草本沼澤和森林沼澤區。 [2] 
澄湖,為古太湖的遺蹟,屬於瀉湖,湖畔寢浦禪林寺內清順治十八年鑄鐘刻有“天寶元年地陷成湖”,所以稱作沉湖,後變為澄湖。
澄湖地跨吳中區、吳江區和崑山市,南北長 9.5 km,東西寬 8.2 km,水域面積 45 km2,平均水深 1.8 m,容積 0.8 億 m³,湖內常水位 3.07 m。
湖區周圍有進出河港 45 條,其中進水港 21條,出水港 24 條。濕地公園範圍內澄湖有兩條出水港,分別是橫港河和新開河。
據周巷站 1953-2005 年水文資料,澄湖常年水位變化於 2.26-3.20 m 間;歷年最高水位 4.27 m(1999 年),最低水位 2.18 m(1956 年)。
同裏國家濕地公園 同裏國家濕地公園
白蜆湖,一名白蜆江,跨吳江區同裏鎮、黎裏鎮和崑山市周莊鎮。東西長5.7km,最大寬度2.5 km,水域面積7.78 km2。
湖底高程0.5 m,一般水深2.5 m,容積0.2億 m³;蘇申外港航線通過處,湖底高程低於0.0 m,航道水深3.1-4.1 m。
據金家壩站1980-2005年水文資料,湖泊多年平均水位2.93 m,歷年最高水位4.30 m(1999年7月1日),歷年最低水位2.31 m(1980年2月24日)。
白蜆湖西承蘇申外港、上急水港,東通中急水港、下急水港(西北至沐莊湖稱上急水港,東南至澱山湖稱下急水港),下泄澱山湖,水深流急,為太湖東流之咽喉。
季家蕩位於濕地公園內,面積 0.55 km2,湖面周長 3.11 km,多年平均庫容為 0.017 億 m³,平均年降水量 1075 mm,水面蒸發量 862 mm。
進湖河道 2 條,分別為中堂港和石頭渠港;出湖河道有 3 條,分別為凌家浦、陸家浜和石浦港。 [2] 

江蘇吳江同裏國家濕地公園資源情況

濕地公園衞星圖 濕地公園衞星圖
公園範圍內共記錄到維管植物 89 科 301 種;截至2019 年 2 月,在濕地公園及周邊區域共發現野生脊椎動物 248 種。
其中兩棲、爬行動物有 3 目 8 科 14 種;鳥類有 10 目 37 科 194 種;哺乳動物有 6 目 7 科 11種;魚類有 7 目 12 科 29 種。
根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和第二批),同裏濕地公園內已知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 8 種(均為栽培種),其中包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 2種:水杉和銀杏,均為引進栽培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 6 種:蓮(Nelumbonucifera)、綬草(Spiranthes sinensis)、野菱(Trapa incisa)、蓴菜(Brasenia schreberi)、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櫸樹(Zelkova serrata)。 [2] 

江蘇吳江同裏國家濕地公園功能分區

濕地公園功能區劃圖 濕地公園功能區劃圖
濕地公園劃分為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合理利用區三大功能區。保育區面積為 675.49 公頃,恢復重建區面積為 147.84公頃,合理利用區面積 148.85 公頃。保育區與恢復重建區總佔比為 84.69%。
(1)保育區:位於北部澄湖水域、南部白蜆湖水域、中部季家蕩水域,東南部草本沼澤濕地和東北部森林沼澤濕地、新開河水面及濱岸帶。
(2)恢復重建區:位於保育區周圍,包括部分河流水系、自然濕地(湖泊、河流、沼澤等)鄰近的部分庫塘、農田。
(3)合理利用區:主要位於遊客中心東側區域,及澄湖東南部、季家蕩北部、主入口兩側農田區域。 [2] 

江蘇吳江同裏國家濕地公園開發建設

同裏國家濕地公園 同裏國家濕地公園
2013年12月31日,國家林業局發佈《國家林業局關於同意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等131處濕地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的通知》(林濕發〔2013〕243號)文件,批准建設江蘇吳江同裏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2019年12月2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2019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情況的通知》(林濕發〔2019〕119號)文件,江蘇吳江同裏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試點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3] 
2021年2月5日,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為2021年~2024年。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