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竹筠

(革命烈士、無產階級戰士)

鎖定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煒,又名江姐,女,漢族,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江家灣(現江姐村 [11] 中國共產黨黨員 [1-2]  [4]  [7] 
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3]  ;1940年,任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負責學運工作 [7]  ;1945年,與彭詠梧結婚 [9]  ;1947年,負責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組織發行工作 [10]  ;1947年11月,任中共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委員兼中共下川東地下工作委聯絡員 [3]  ;1948年6月14日,被叛徒出賣於萬縣(現萬州區)被捕,關押在重慶渣滓洞集中營;1949年11月14日,殉難於重慶渣滓洞集中營電台嵐埡,時年29歲 [4] 
中文名
江竹筠
別    名
江竹君、江姐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江家灣(現江姐村)
出生日期
1920年8月20日
逝世日期
1949年11月14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主要成就
列入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江竹筠人物生平

江竹君高一年級修業期滿證明書 江竹君高一年級修業期滿證明書
1920年8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江家灣,家中四口人 [1] 
江竹君會計職業學習期滿證明書 江竹君會計職業學習期滿證明書
1928年,家鄉大旱,生活艱難。和母親離開自貢,到重慶舅舅家。父親失業,母親不願增加舅舅負擔,母親去襪廠工作,江竹筠成為童工 [1] 
1932年,母親病倒,由舅舅李義銘照顧孩子。靠舅舅和教會的關係,姐弟倆免費入讀重慶市私立孤兒院小學。江竹筠勤奮學習,提前完成小學課程。學校歷史老師丁堯夫講述的歷史深深影響了她 [8]  ;3月,入學就讀。
川大讀書時的江竹筠 川大讀書時的江竹筠
1934年7月,就讀“初八學期” [9] 
1935年,丁堯夫因涉嫌牽扯共產黨被國民黨政府逮捕,這事對江竹筠有很大影響 [8] 
1936年,以優異成績從重慶市私立孤兒院小學畢業,考入重慶私立南岸初級中學 [9] 
1939年,考入中國公學附中高中部。與戴克宇、何理立等同學討論時局和革命理想,閲讀進步書刊。在李培根和戴克宇的介紹下,江竹筠加入中國共產黨,堅定了革命信念 [9] 
1940年,中國公學附中停辦,江竹筠轉至重慶中華職業學校學習會計 [9] 
1941年7月,江竹筠畢業;同年9月,被黨組織安排到新生活運動婦女指導委員會工作,與中共黨員和進步人士一起宣傳、動員、組織婦女參與抗戰 [9] 
1943年5月,江竹筠與中共重慶市委委員彭詠梧假扮夫妻。這使彭詠梧得到了安全住處和可靠合作伙伴,二人冒生命危險工作。江竹筠在這期間的黨內工作根據形勢不斷調整 [9] 
1944年,黨派江竹筠去成都工作。她未受高中教育,卻僅複習數月就考入國立四川大學(現四川大學)農學院。登記上稱為“江志煒,22歲,前為財政部人事處助理員 [9]  。”
1943年初,轉到重慶郊區賴家橋的政治部第三廳所屬合作社工作 [7] 
1945年,黨組織批准彭詠梧與江竹筠結婚 [9] 
江竹筠、彭詠梧、彭雲一家合影 江竹筠、彭詠梧、彭雲一家合影
1946年7月,江竹筠生下兒子彭雲後,休學回到重慶 [7]  [9]  ,負責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組織發行工作 [10] 
1947年10月,中共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成立,彭詠梧任委員兼下川東工委副書記,主持川東武裝暴動;11月底,江竹筠與彭詠梧離別幼子,潛赴大巴山 [9] 
1948年1月,江竹筠得知彭詠梧犧牲後,拒絕了留在重慶照顧孩子的安排,決定在彭詠梧犧牲的地方繼續戰鬥;6月14日,江竹筠因叛徒出賣於萬縣(現萬州區)被捕,被關押至重慶渣滓洞集中營。特務徐遠舉得知她是彭詠梧的妻子兼助手後,親自審訊,試圖獲取地下黨員名單。儘管受盡拷打,她毫不畏懼、堅貞不屈,沒有泄露一字 [9]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在重慶渣滓洞集中營電台嵐埡殉難 [9] 

江竹筠擔任職務

1941年,任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 [7] 
1947年11月,任中共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委員兼中共下川東地下工作委聯絡員 [3] 

江竹筠人物事蹟

江竹筠志如磐石固

  • 出身貧寒
1920年8月20日,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江家灣(現江姐村) [11]  。父親離鄉謀生,江竹筠與弟弟、母親相依為命,從小照顧弟弟,輔助家務 [1] 
1928年,自貢大旱,江竹筠一家生活艱難,只能去重慶外婆家避難。不久,外婆去世,父親失業,母親進襪廠工作,江竹筠只好當童工 [1] 
1932年,江竹筠母親康復並辭職,幫助家族照看孩子。藉助三舅和教會的支持,她免費入讀孤兒院小學。在校期間,歷史老師丁堯夫講授的帝國主義侵華和中國革命故事深刻影響了她 [2]  [7] 
1935年,丁老師因涉嫌共產黨被捕,令江竹筠感到困惑和失望。但丁老師的諄諄教誨激發了江竹筠追求真理的渴望 [7]  [8] 
  • 探索真理
1936年,江竹筠在南岸一所中學求學,與好友何理立一起努力學習,通過歷史課程瞭解了中國近代史的屈辱,受到革命黨人的啓發。在丁堯夫老師的引領下,她接觸到了一些新知識 [7]  [8]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江竹筠積極加入抗日救亡活動,但對時局的快速變化感到困惑。在追求真理和希望的過程中,她經常感到現實的挑戰和困境將她籠罩。江竹筠的經歷是動盪時期中國人民追求和挑戰的縮影 [12] 
  • 立志革命
1939年,江竹筠考入中國公學,與好友何理立分別後感到孤獨。受丁老師影響,她偷偷閲讀進步書籍。結識戴克宇後,參與抗日宣傳,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江竹筠加入黨後,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決心為黨的事業奮鬥 [9]  [12]  [13] 
1940年秋,中國公學停辦,江竹筠考入中華職校會計班學習,並擔任學校和附近中共黨組織負責人,負責學生工作。皖南事變後,她與同學何理立秘密散發中共中央南方局印製的傳單,傳播真理,在校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 [7] 
1941年秋,黨組織派江竹筠擔任中共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她離開中華職校到重慶婦女慰勞總會就業 [7]  。江竹筠聯繫沙坪壩高校和新市區女黨員,貫徹“廕庇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方針。在川東特委宋林指導下,她學會了反共高潮下的地下工作方法,包括約定身份和應對被捕的方法。她實踐這些方法,並向同志傳授,並進行革命教育 [14] 

江竹筠隱蔽的鬥爭

  • “江姐”由來
江姐這個名字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它的來源鮮為人知。
1941年,江竹筠在黨組織指導下從事地下工作。儘管學校充滿白色恐怖,但她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新任務。一個年輕男人稱她為“江姐”,這個稱呼廣為人知。江姐始終堅定果敢,以實際行動影響同志們,被親切地稱為“江姐”,至今仍然流傳 [15] 
  • 重慶轉折
1942年下半年,由於臨時避險,江竹筠離開重慶,前往綦江鐵礦擔任會計 [7] 
1943年初,為防止意外,江竹筠轉移到重慶賴家橋的國民黨政治部第三廳所屬合作社工作 [7] 
1943年5月,江竹筠抵達重慶,接到地下黨組織的任務。黨組織根據新方針緊縮了黨員數量,建立了單線聯繫網,彭詠梧是其中一員。隨後,中共中央南方局傳達了“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要求開展整風運動。為了掩護黨的機關,黨組織安排江姐與彭詠梧假扮夫妻。江姐起初猶豫,擔心世俗眼光和謠言,但在黨組織解釋情況後,她堅決服從並承諾:“組織分配給我的任務,我一定盡力完成 [18]  。”
1944年春,江竹筠被特務跟蹤,為保障安全,黨組織決定她轉移到成都。在此次轉移中,江竹筠的媽媽因高血壓病加重而去世,但她無法通知家人 [18]  ;同年秋,江竹筠前往四川大學,肩負着團結進步青年的使命。她既專心學業,又盡力完成黨的任務。江竹筠的學習成績和樸素待人態度深受同學尊敬,她在兩年多的時間裏結交了許多朋友,並積極幫助他們提升思想境界 [18] 
江竹筠入讀國立四川川大學入學登記表 江竹筠入讀國立四川川大學入學登記表
  • 勤學團結
1944年春,江竹筠被特務跟蹤,黨組織決定將她轉移到成都,改名江志偉,在四川大學農學院學習植物病蟲害。她僅以普通學生身份,繼續從事羣眾工作 [7]  ;同年秋,江竹筠按組織安排來到四川大學,開始了她的大學生活。她的使命是隱蔽自身,團結進步青年,教育並幫助他們。江竹筠嚴格要求自己既要做好黨的工作,又要成為出色的學生。她專心學習,很快成為班上的佼佼者。其優秀的學業成績、樸素的生活方式和謙遜的待人態度深深影響着周圍的同學,她與同學們相處兩年多的時間中,結識了許多朋友。江竹筠不僅關心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更致力於幫助他們提升思想境界。黨提出“勤學、勤業、勤交友”的號召後,她更加自覺地團結同學們,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 [19] 
  • 無私奉獻
1945年,彭詠梧向江竹筠求婚,她同意並獲黨組織批准。婚後,她返回四川大學繼續學業 [20] 
江竹筠華西協合大學醫院《住院病人記錄》 江竹筠華西協合大學醫院《住院病人記錄》
1946年4月,江竹筠在成都生下兒子彭雲,但產程中遇難產,需剖腹手術。她要求一併進行絕育手術,醫生不同意。當時社會風氣認為子女越多越有福,江竹筠為了將來專注於革命事業,毅然決定絕育;7月,江竹筠的兒子彭雲才三個月大,她按組織要求,帶着孩子離開四川大學,回到重慶工作 [19] 
國立四川大學1946年度第一學期休學生名冊 國立四川大學1946年度第一學期休學生名冊

江竹筠敵後游擊戰

  • 全面內戰
1946年6月,蔣介石集團大舉進攻解放區,隨後簽訂《中美商約》等賣國條約,換取美國軍援。美軍橫行,市場充斥美貨,進一步暴露了蔣介石的賣國本質,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抗 [21] 
  • 星星之火
1947年2月27日,四川省委《新華日報》被迫撤往延安山城地區,人民期待黨的領導。江竹筠受市委指派,負責聯繫重慶育才學校(現重慶市育才中學校)、國立女子師範學院(重慶西南大學前身之一)和西南學院(現重慶西南大學),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了相應的聯繫方式 [22] 
1947年,江竹筠在地下黨機關工作後,積極協助彭詠梧展開學生運動,成功建立了西南學院(現重慶西南大學)的共產黨組織,並發展了黨員。她建立了外圍組織“六·一社”,與其他同志合作,贏得了多次鬥爭的勝利。同時,她還幫助女師學院的學生賴松加入共產黨,並協助建立了地下支部。在面對國民黨的圍剿時,她始終與黨支部一起領導羣眾組織抵抗,保護被捕學生 [22] 
  • 丈夫犧牲
1947年夏秋,彭詠梧領導《挺進報》,江竹筠協助。負責傳遞新華社通訊稿,發行業務,通過秘密聯絡點轉發。這些地下活動對於中共中央在重慶的工作至關重要 [23] 
1948年1月,彭詠梧在戰鬥中英勇犧牲。江竹筠忍住心中的悲痛,決定繼承丈夫的事業。雖然組織考慮到她有年幼的孩子,希望她返回重慶工作並得到照顧,但江竹筠卻堅決表示:“這條線只有我熟悉,別人代替困難,我應該在老彭犧牲的地方繼續戰鬥。 [24]  ”;2月4日,中共川東臨委(中共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同意江竹筠留在重慶繼續彭詠梧未完的事業 [25] 

江竹筠信仰不動搖

  • 危機暗藏
彭詠梧犧牲後,江竹筠成功恢復了與下川東各地同志的聯繫,並聯絡上了山上的游擊隊。儘管地下黨重慶市委受到破壞,她仍然堅持鬥爭。然而,她未察覺到國民黨特務俘獲了一名叛徒冉益智,他與她有多次工作聯繫,對地下黨的情況瞭解甚深 [27] 
1948年春夏之交,《挺進報》的發行工作出現了疏漏,特務混入進步青年中。江竹筠領導的地下黨重慶市委遭到破壞,下川東地委委員等多名黨骨幹受到威脅 [28] 
1948年端午節前,冉益智率領特務行動組秘密來到萬縣(現萬州區),目標是下川東地委委員江竹筠、地下黨萬縣縣委書記雷震等黨骨幹,試圖找到游擊隊武裝和更多地下黨同志 [28]  ;6月11日,特務在街上捕捉了下川東地工委書記塗孝文,他在刑訊中出賣了地、縣(工)委的多名幹部,包括江竹筠 [29]  ;6月13日,江竹筠發現萬縣縣委書記雷展未歸家,意識到情況不妙,開始準備離開萬縣;6月14日,早晨外出時,江竹筠不幸被冉益智率領的特務逮捕,隨後被連夜押往重慶 [29] 
  • 英勇無畏
1948年6月,江竹筠等被捕的同志被押往重慶;6月17日,抵達重慶後,他們被送往重慶渣滓洞集中營。在轉移停留期間,江竹筠通過劉德彬發出消息,立即通知組織撤退,避免了川東黨組織更大損失 [29]  ;6月底,江竹筠被押至重慶不久,特務頭目徐遠舉親自審訊她,企圖從她口中得到暴動地區的情報 [30]  。江竹筠在老街32號的審訊中表現堅定,面對刑具毫不畏懼,拒絕妥協。儘管受到徐遠舉多次威脅和酷刑,她始終保持沉默。在重慶渣滓洞集中營中,遭受持續嚴刑拷打,但她不屈不撓,視死如歸。刑訊最終失敗,江竹筠以無畏精神捍衞了黨的組織和同志。經歷一整天的折磨後,特務們無奈放棄,江竹筠艱難地回到牢房 [31] 
  • 獄中革命
入獄時,江竹筠受傷嚴重,需同伴扶持。儘管疼痛難忍,她堅定不移,關心同伴,毫不畏懼地捍衞黨和同志們 [32-33] 
獄中時,江竹筠與女牢友們情感深厚,共同面對敵人的壓迫和痛苦。他們努力學習革命理論,克服監獄生活的限制,相互支持,共度艱難歲月 [34-35] 
獄後期,江竹筠等人成功建立了與外界溝通的渠道。他們利用這一渠道獲取信息和資源,為團結鬥爭爭取更多可能性。不僅在監獄內部加強了團結鬥爭,還通過影響監獄內外的關係,為革命事業贏得更多支持和幫助 [36] 

江竹筠臘梅迎春開

  • 錦繡紅旗
獄中縫製的紅旗 獄中縫製的紅旗
1949年秋,獄中,曾紫霞告訴江竹筠:“又收到信了。”江竹筠急忙讀道:“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們聽到消息,歡呼雀躍,“毛主席萬歲!” [38] 
在難友的示意下,江竹筠重新安靜。她們決定繡五星紅旗,象徵新中國的興起。在江竹筠的指導下,大家齊心協力,滿懷熱愛和信念,將激情繡成星星 [38] 
繡好五星紅旗後,大家請江竹筠揭開紅旗。她深情地説:“讓五星紅旗插遍祖國每一寸土地,也插進我們這座牢房。”她寄望着新一代高舉紅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曾紫霞即將被送走,江竹筠勸她做好兩手準備。外界消息證實曾紫霞可能會被釋放。江竹筠寫信給兒子云兒,希望他成為建設新中國的志士,堅定地奮鬥下去 [38] 
  • 從容就義
江姐嵐埡就義塑像 江姐嵐埡就義塑像
1949年11月14日,特務突然將江竹筠帶出,聲稱“準備轉移”。江竹筠脱去囚衣,換上旗袍,向難友告別。當晚,她與其他三十一人被押赴電台嵐埡。途中,她高呼:“共產黨萬歲!”“打倒反動派!”劊子手慌亂開槍,江竹筠等英烈倒在血泊中!他們的鮮血染紅了紅巖,點綴了祖國江山,黨旗更顯鮮豔。在歌樂山,松濤呼嘯,嘉陵江流水嗚咽,為他們奏響悲壯的樂章 [37] 

江竹筠所獲榮譽

2009年9月1日,列入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6] 

江竹筠人物生活

江竹筠人物語錄

江竹筠書信節選:“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知道我該怎樣活着······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死去,死人也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 [10]  。”
江竹筠獄中受刑曾説:“你們可以打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組織是沒有的。 [62]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10] 
江竹筠在獄中給親友的信節選:“假如不幸的話,雲兒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鬥到底 [3]  [10]  。”
江竹筠與獄友訣別時説道:“同志們,不要用眼淚告別,堅強些,勇敢些!我們每個革命者,當面臨最後考驗的時刻,都應該大義凜然,從容面對死亡,臉不變色,心不跳! [37] 

江竹筠家庭情況

父親:江上林 [8] 
母親:李舜華 [8] 
弟弟:江正榜 [7] 
丈夫:彭詠梧 [9] 
兒子:彭雲 [9] 

江竹筠逸聞軼事

  • 姓名演化
“江竹筠”這個名字起源於1949年,當時江姐犧牲後,其親屬在一份烈士登記表上將其名字誤寫為“江竹筠”。然而,江姐的真實名字是“江竹君”。據歷史記錄,江姐原名為“江竹君”,但在面對特務審訊時,出於保護家人的考慮,暫時改名為“江竹筠”。然而,江姐的親友、戰友和親人一直稱呼她為“江竹君”,而非“江竹筠” [4] 
儘管在一些史學著作和紀錄片中,江姐的名字被誤讀為“江竹筠”,但事實上,江姐的親人、戰友和親友都一直稱呼她為“江竹君”。儘管有學者主張恢復江姐的原名“江竹君”,但由於“江竹筠”已經成為廣為人知的英雄人物,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已經形成了一種共識。因此,雖然有這樣的主張,但已經不太可能再更改“江竹筠”的稱呼 [4] 
  • 紅色家書
江竹筠寫了8封家書,表達了對親人的深深眷戀和對革命事業的執着追求。這些信件展現了她堅貞不屈、永不叛黨的英雄品格和熾熱深沉的家國情懷。前7封信寫於1948年被捕前,寄自萬縣(現萬州區),現珍藏於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第8封寫於1949年在重慶渣滓洞集中營,現珍藏於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這些信件形制多樣,風格各異,書寫方式也各不相同,體現了江竹筠從事革命工作的機警與睿智,以及當時地下鬥爭的殘酷和危險 [39] 
江竹筠的8封家書 江竹筠的8封家書
8封家書中,抬頭稱呼或“竹安”、“竹安弟”,落款署名則全為“竹姐”,彷彿一對親姐弟在互通家信。這不僅增加了親切感,也更隱蔽了寫信人的身份,儘可能減小了從事地下工作的危險性。這些信件短則一兩頁,長則三四頁,少則一二百字、多則五六百字,平均不到500字。透過這些字跡,可以真實地感受到江竹筠的形象 [39] 
1948年4月23日,江竹筠寫給譚竹安的信 1948年4月23日,江竹筠寫給譚竹安的信

江竹筠人物評價

重慶湧現了大批大義凜然、高風亮節的共產黨人,如信仰堅定、不怕犧牲的趙世炎等人,英勇善戰、屢建功績的王良等人,堅貞不屈、永不叛黨的江竹筠、王樸陳然等人,嚴守紀律、勇於犧牲的戰鬥英雄邱少雲,等等。解放戰爭時期,眾多被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受住種種酷刑折磨,不折不撓、寧死不屈,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凝結成“紅巖精神 [16] (2019年4月17日 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重慶考察時的講話)
政權來之不易,忘記了過去,就意味着背叛 [10]  (1991年6月29日 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江澤民在觀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重新排演的大型歌劇《江姐》後的講話)
我們偉大祖國今天的欣欣向榮來之不易,是千百萬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革命傳統要代代相傳 [10]  (1996年11月29日 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在觀看上海歌劇舞劇院演出的7場歌劇《江姐》後的講話)
江竹筠是黨的好女兒。她的偉大之處,不在於擔任了什麼職務,而在於她對信仰的忠誠 [26] (江竹筠入黨介紹人戴克宇 評)
堅貞不屈的巾幗英雄 [61] (新華網 評)
竹籤虎凳賽皮鞭,難挫英雄意志堅。灑盡一腔巾幗血,紅梅朵朵益嬌妍 [5] 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 評)
江姐是鹽都兒女的典範,是自貢人民的驕傲,她以生命為音符,譜寫出了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其英雄事蹟,凝結為耀眼的江姐精神品格,鐫刻於不朽紅色豐碑上,長存於浩然天地間。江姐精神品格內涵豐富,猶如一條大河,匯聚了共產黨人的眾多優秀品質,是偉大建黨精神的生動寫照 [17] 《自貢日報》評)

江竹筠後世紀念

江竹筠書籍閲讀類

  • 《江竹筠》
2020年3月,本書以文學傳記的形式,生動講述了江竹筠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過程。描繪了她勤勉工作、積極進取的態度,以及被捕後堅韌不屈、與敵鬥爭直至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蹟 [52] 
  • 《紅巖》
2018年,以江竹筠等共產黨人為素材的革命書籍出版,該書籍描寫了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期間,重慶的國民黨當局對地下革命鬥爭的鎮壓,着重描述了江竹筠等共產黨人在監獄中的英勇鬥爭,展現了他們視死如歸、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 [50] 
  • 《江姐:傲雪紅梅》
2021年,以江竹筠為素材的革命書籍出版,本書共分為七個板塊,講述了江姐的故鄉、童年、人生經歷、革命故事、紅巖檔案中真實的“江姐”、偉大的革命精神等內容 [51] 
序號
書籍名稱
作者名稱
出版社
ISBN
1
《江竹筠》
冷笛
青海人民出版社
9787225061702
2
《紅巖》
羅廣斌;楊益言
中國青年出版社
9787515345147
3
《江姐:傲雪紅梅》
厲華;陳莎
重慶出版社
9787229158774

江竹筠陳列展覽類

  • 江姐紀念館
2019年11月14日,逢江姐犧牲70週年紀念日,四川大學舉辦了“江姐紀念館”開館典禮暨“四川大學革命英烈事蹟陳列館”揭牌儀式。這是全國首家江姐紀念館,也是西南地區高校首家專門紀念革命烈士的陳列館 [40]  。紀念館建設在江姐曾經居住的四川大學望江校區女生院舊址之上,佔地面積約700平方米,包括一個144平方米的江姐事蹟主展廳、16平米的江姐宿舍場景復原展廳、77平方米的川大英烈事蹟展廳,以及一個400多平方米的小型院落 [41] 
江姐紀念館 江姐紀念館
  • 江姐故居
江姐故居位於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江姐村1組(原名富順縣富義鄉江家灣),建於民國時期,具體年代不詳。佔地355平方米,建築面積195平方米,呈L形佈局,坐北朝南,結構採用川南傳統小青瓦懸山式,穿鬥樑架 [43] 
江姐故居 江姐故居
2009年,江姐故居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43] 
2020年12月14日,江姐故居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九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44] 
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2021年11月,自貢市人民政府對江姐故居進行了修繕和提升改造,並在周邊範圍內建設了江姐故里紅色教育基地 [42] 
2022年4月19日,江姐故居入選自貢市首批紅色資源名錄 [45] 
  • 紅色景點
2021年11月,江姐故里紅色教育基地建成 [42]  ,佔地約465畝,包括江竹筠故居修繕、新建江姐故居陳列館和江姐劇場,以及雕像修繕、道路和景觀設施等 [47]  。該基地位於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江姐村,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紅色旅遊景區,依託“五星”、“紅巖”和“紅梅”元素構建。在《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中,被定位為自貢區域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核心景區 [46] 
江姐故里
  • 社會紀念
2006年11月,大山鋪小學正式更名為自貢市大安區江姐小學校,將其前身作為革命烈士江姐故鄉唯一一所規模較大的城市小學。該校創建於1910年,原名為江姐小學 [48] 
2009年7月8日,自貢市第十中學校更名為四川省自貢市江姐中學 [49] 

江竹筠影視宣傳類

  • 電影
《烈火中永生》海報 《烈火中永生》海報
1965年,由水華執導,以江姐(於藍飾)在丈夫被敵人殺害後,去華鎣山區參加農村武裝鬥爭,由於甫志高的出賣,她和許雲峯被捕,他們在獄中保守黨組織秘密,同敵人展開頑強鬥爭的故事切入的電影《烈火中永生》,在中國上映 [53-54] 

江竹筠人物影響

  • 紅巖精神
1962年,《中國青年報》創設了《紅巖精神禮讚》專欄,首次提出了“紅巖精神”概念 [59] 
1985年10月,鄧穎超在重慶曾家巖紀念館寫下“紅巖精神永放光芒”,正式冠名並傳揚紅巖精神。這一精神源自南方局領導下的革命志士,以周恩來同志為書記,為民族自由、新中國成立而進行的鬥爭。紅巖精神是中華民族昂揚樂觀、堅韌不拔、敢於奉獻的精神的延伸和昇華,體現了偉大氣節 [59-60] 

江竹筠藝術形象

  • 歌劇
196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將《紅巖》中江姐的故事改編成歌劇《江姐》。音樂以歌曲為主,融合了川劇婺劇越劇杭州灘簧、洋琴、四川清音京劇等多種音樂風格,呈現出強烈的戲劇性和鮮明的民族特色,深刻塑造了英雄形象 [58] 
  • 戲劇
2022年9月,由重慶市川劇院創排的川劇《江姐》,由川劇藝術家沈鐵梅領銜主演,精彩演繹。該劇以《紅巖》小説為藍本 [57]  ,融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鮮明的川劇唱腔、虛實結合的舞台設計和深情表達,塑造了江姐等革命先烈為理想信念英勇獻身的羣像,歌頌了共產黨人的堅定信仰 [55-56] 
川劇《江姐》演出謝幕 川劇《江姐》演出謝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