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漢模式

鎖定
江漢模式是指武漢市江漢區社區建設的經驗,它以主動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特徵。江漢區在依照瀋陽模式建立社區自治組織體系後,明確提出轉變政府職能,實現社區自治。
中文名
江漢模式
實    質
武漢市江漢區社區建設的經驗
核心特徵
主動轉變政府職能
地    區
江漢地區

江漢模式核心內容

(1)明確提出自治的社區建設目標。(2)實現這一目標的路徑選擇:轉變政府職能和培育社區自治。(3)建立新型的政府行政調控機制與社區自治機制相結合的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江漢模式轉變職能的主要內容是:(1)理順關係。明確居委會與街道、政府部門的關係是指導與協助、服務與監督的關係,不是行政上下級的關係。(2)明確職能。政府部門負責行政管理,承擔行政任務,居委會負責社區自治,不再與街道籤目標責任狀。(3)政府部門面向社區、實現工作重心下移。(4)費隨事轉,責權利配套。(5)建立評議考核監督機制。為保證以上五條基本內容落到實處,江漢區率先在9個職能部門進行體制改革,並創造了可資借鑑的經驗。
江漢模式是以主動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特徵,在體制創新中體現“小政府、大社會”的理念,不僅重構了社區微觀組織體系及運行機制,而且轉變了區、街政府部門的職能和行政運行機制,試圖建立社區自治系統與政府行政系統的共生機制,形成政府自覺依法行政、社區組織自主管理、社區人自願參與相結合的治理模式,並在制度變遷上選擇漸進式的道路,即將社區建設規劃為三個階段:近期新型社區培育階段、中期現代社區發展階段和遠期社區自治完善階段。江漢模式屬於合作型的社區治理模式,而當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社區建設都處於從行政主導型到合作型轉變的時期。
江漢模式:體制創新

江漢模式目標

——以社區為依託,通過構建基層微觀自治組織體系,轉變政府職能,提升社區自治功能,創新管理體制,再造運行機制,構建新型的政府行政調控機制與社區自治機制相結合,政府管理功能與社區自治功能互補的城市基層管理體制。

江漢模式3個階段

1、 近期社區培育階段
——調整社區規模,構建新型社區組織,理順社區各方關係,初步建立政府倡導、政策引導、基本自治的基層社區管理體制
2、 中期社區發展階段
——穩步推進社區制度的變遷和轉型,實現政府職能的根本轉變,基本完成城市基層管理體制的重心由行政調控體制向法制保障下的社區居民自我調控體制轉變
3、 遠期社區自治完善階段
——擴大社區基層民主,實現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為主要內容的依法自治,全面提升社區功能。

江漢模式主要做法

江漢模式是武漢市社區制實踐的經驗,它以轉變政府職能為主要特點,體現為行政調控機制與社區自治機制結合、行政功能與自治功能互補、行政資源與社會資源整合、政府力量與社會力量互動的社區治理模式。與瀋陽模式一樣,江漢區也將社區定位為“小於街道、大於居委會”,併成立了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協商議事會,這三個組織構成社區自治組織體系。與瀋陽模式不同的是,江漢區的社區議事協商會並不是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的常設機構。同時,江漢區明確提出,通過政府職能轉變培育和達到社區自治的目標。他們的主要做法如下。
(1)理順社區居委會與街道、政府部門的關係,明確職責,保障社區居委會的自治性,包括:明確居委會與街道辦事處是指導與協助、服務與監督的關係,而不是上下級行政關係;重新界定街道各行政部門與社區組織的職責,街道負責行政管理,承擔行政任務,而社區居委會負責社區自治,不再與街道籤目標責任狀,並有權拒絕不合理的行政攤派;建立社區評議考核街道各職能部門的制度,並以此作為獎懲的主要依據。
(2)政府職能部門面向社區,實現政府工作重心下移。區街政府部門要做到“五個到社區”,即工作人員配置到社區;工作任務落實到社區;服務承諾到社區;考評監督到社區;工作經費劃撥到社區。
(3)權隨責走,費隨事轉。主要表現為:區街政府部門需要社區居委會協助處理“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工作時,經有關部門批准,並徵得社區組織同意後,區街政府部門必須同時為社區組織提供協助所需的權力和必要的經費;當區街政府部門做不好也做不了的社會服務性職能向社區轉移時,必須同時轉移權力和工作經費,做到“誰辦事、誰用錢、誰負責、誰有權”,從而保證社區在協助工作時或在承接社會性服務職能時,做到“有職、有權、有錢”。
(4)責任到人、監督到人。為保證區街政府部門職能轉換到位,不走過場,根治過去那種“遇見好事搶着做,遇見麻煩無人做,遇見責任踢皮球”的頑症,建立“責任到人、承諾到人和監督到人”的實施機制

江漢模式模式特點

1、 社區建設從轉變政府職能入手。
——在全國大多數城市社區建設往往都是從社區服務起步的,以社區服務為切入點或突破口,如青島市、天津市、北京市、鎮江市等
——江漢區首先從改革和轉變政府職能入手,因為武漢市社區服務起步晚,但是到1999年和2000年初社區建設正式啓動時,武漢市的社區服務已經相當的發達,在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已經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社區服務已經不是武漢市社區建設面臨的最突出的矛盾
——用社區式治理替代單位式治理,是適應城市現代管理和市場經濟體制新形勢的需要
——要真正把社區居民民主自治制度建立起來,實施和保障社區依法自治,就必須首先轉變政府職能,從根本上理順社區和區街政府部門的權力關係,規範政府管理行為。
——通過社區建設,建立起政府依法行政、社區依法自治,政府與社區雙向互動的新體制和新制度
2、 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解決和理清了政府與社區的關係問題
——武漢市是從理論上提出制度變遷的目標,然後是在這一“目標模式”理論導向下制訂發展規劃並逐步發展起來的。這是一個十分完整的,典型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鮮明地體現了理論的指導作用,同時,鮮明地體現了實踐的要求和規定性。先有設計、後行建設——全國鮮見
——在堅持社區自治目標的基礎上,構建的是政府行政協調機制與社區自治機制相結合、行政功能與自治功能互補、行政資源與社會資源整合、政府力量與社會力量互動的社區治理機制。這樣就把政府與社區的關係從社區外部拿到社區內部,並且是在社區自治框架裏強調“政府依法行政、社區依法自治”的雙向互動,這就比較實事求是地解決了社區與政府的關係問題。
(四) 江漢模式的經驗
1、 社區建設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
——在現階段,社區建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解決舊的城市基層管理體制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要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建立起一種新型的現代城市基層管理體制和城市社會政治穩定機制。社區建設是我們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努力擴大基層民主所做的新探索
2、 社區建設必須堅持自治方向,循序漸進
——必須堅持基層民主自治的大方向
——社區建設的複雜性、綜合性、全面性決定了我們要穩步推進這一工作,就必須堅持漸進方式,由表及裏、有點到面、由淺到深地逐步向前發展
3、 社區建設必須堅持上下聯動,整體推進
——現階段進行的社區建設必須充分發揮黨和政府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組織優勢,並以各級黨政組織為行為主體才能最終完成這一進程
——社區建設的真正行為主體是社區居民,社區建設歸根結底是為了社區廣大居民的需要
——社區建設必須依靠廣大居民去實施
——社區建設成敗的關鍵在於廣大社區成員的自治意識的提高和積極參與
4、 社區建設必須堅持理論指導,實踐先行
5、 社區建設還必須堅持不斷探索,逐步完善
——現在所謂的模式,無不打上階段性的烙印
——為了確保社區建設能夠充滿生命力地持續深入下去,就必須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對社區建設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尤其那些重大問題做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