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鎖定
根據新聞出版總署的新出審字〔2012〕942號文件,《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原《武漢教育學院學報》)於2013年第1期更名為《江漢學術》,新編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為:CN42-1843/C,主管/主辦單位仍為江漢大學,出版單位為《江漢學術》編輯部。
中文名
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出版物號
CN42-1843/C
出版單位
《江漢學術》
主辦單位
江漢大學

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基本信息

《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更名為《江漢學術》公告
《江漢學術》為人文社科類綜合學術理論期刊,主要內容涉及文學、史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管理學等,特色欄目有“現當代詩學研究”(教育部名欄)等。
特此公告。
《江漢學術》編輯部
2013年1月
原 刊 名: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Humanities Sciences)
辦:江漢大學
周 期:雙月
出版地:湖北省武漢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ISSN:1006-6152
CN:42-1389/G4
歷史沿革:
新刊名:《江漢學術》
曾用刊名:《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曾用刊名:武漢教育學院學報;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創刊時間:1982
1982年創刊以來,刊物始終堅持高品位的學術標準,按照學術精品來打造,以“精研細讀、深峻考問、歷觀通變、斟酌異同”的採編方針,逐步形成了理論色彩較濃,欄目特色鮮明,語言文字暢達,版式裝幀美觀的期刊風格,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辦刊理念

本刊以推出學術精品,促進學術交流,扶植學術新人,繁榮科學文化為宗旨,秉持“精研細讀、深峻考問、歷觀通變、斟酌異同”的採編方針,熱誠歡迎專家學人惠賜佳作。

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欄目設置

特色欄目有“現當代詩學研究”、“領域語言研究”、“文化管理與文化創新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現當代詩學研究:2004年創設以來已出四十餘期,旨在對20世紀以來的漢語新詩理論、思潮、流派、現象和新詩文本進行詩學意義上的專題或不定期專題研究,以推動中國新詩詩學研究的深入開展。其欄目論文多篇多次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文情報告》等權威書刊轉載(摘),業績被載入《共和國期刊60年》史冊,系全國社科學報百種優秀欄目(2006)、全國地方高校學報名欄(2010)、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特色欄目(2010)、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建設第二批名欄(2012)。“現當代詩學研究”七年來的論文精粹結集為《羣峯之上——“現當代詩學研究”專題論集》(2011)出版,被認為是“新時期三十年來新詩詩學研究的標誌性成果”。2012年頒發首屆“教育部名欄·現當代詩學研究獎”,大獎得主為:賴彧煌、姜濤、西渡、錢文亮、唐曉渡。
領域語言研究:由國家教育部語言文字司原司長李宇明擔任欄目主持人,旨在發現各領域中語言的新現象、新問題,並研究其特點與規律;通過研究一些領域中的語言疑難和語言政策,推動語言的規範化發展。研究對象包括文學語言、科技語言、新聞語言、廣告語言、法律語言、公文語言、網絡語言,再細而言之,文學語言中的小説語言、詩歌語言、散文語言等等。欄目系全國地方高校學報優秀欄目,其論文已經被《新華文摘》等權威報刊轉載多篇。
文化管理與文化創新研究:與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合作,專門刊載與文化管理、公共文化政策與文化產業相關的學術論文。21世紀初,伴隨着文化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產業地位的逐步確立,國內學界從事文化產業、公共文化政策的學者、機構日趨增多,對文化產業及文化政策的探討也日益深入,本欄是為文化產業、公共文化政策研究者相互交流、開展學術探討的專門欄目。本欄開欄後被《新華文摘》等轉載(摘)多篇。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欄目於2008年開設。重點在對馬克思主義經典的原著原理研究,並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產生的理論成果為研究內容。本欄目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研究宣傳,大力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作出新貢獻。欄目論文已經被權威報刊轉載多篇。

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期刊榮譽

經過不斷努力,本刊在學界已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及學術聲譽,截至2013年本刊為:
“全國三十佳社科學報”;
“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
“湖北省優秀精品期刊”;
此外,本刊還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確定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推薦期刊”(2008),為人大《報刊複印資料》重點轉載期刊(2012);本刊二次文摘率在同級同類學報中始終位居前列,是公認的“辦得有個性和品位、很有生氣的學報”。
《江漢學術》稿約
一、為進一步提高本刊的學術水平和編輯質量,對來稿特提出如下要求 :
1. 論文觀點明確新穎,資料詳實可靠,論證嚴謹科學,語言流暢規範,篇幅一般為8000—1500字(重要論文篇幅可放寬)。基金資助項目的稿件優先刊用。
2. 來稿請發送電子郵件(擴展閲讀網頁中有投稿電子郵箱和辦公室電話),並提供作者聯繫電話和通聯地址。
3. 來稿應包括題名、作者署名及通訊地址、作者簡介、摘要、關鍵詞、基金項目、正文、註釋、參考文獻以及英文篇名、英文署名及通訊地址、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
(1) 題名應準確、鮮明、簡潔,一般不超過20字。
(2) 作者署名如用筆名,請註明真實姓名。題名下應標明作者通訊地址(含工作單位或住址、所在省市名稱及郵政編碼)。
(3) 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少數民族)、籍貫(省市或縣)、工作單位、職稱、學位及主要研究領域(方向)。
(4) 摘要應能概括論文的主要觀點,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一般為350字左右。
(5) 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專有名詞或詞組,一般應選3~8個。
(6) 基金項目產出的論文應標明基金項目全稱(含批號),置於文章首頁地腳。
(7) 註釋是對文章題名、文章內容的解釋性説明,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表示註釋序號,註釋置於篇末。
(8) 參考文獻只標註公開文獻,包括主要責任者、題名、標誌碼、出版項(著作應標明: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報刊應標明:報刊名、出版日期、頁碼)。參考文獻排在註釋後面,著錄採用順序編碼制,在引文處按引用文獻在論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於方括號內。經典著作的引用應提供最新權威版本。
二、文稿請徑寄本刊編輯部,切勿一稿多投。本刊不採用的稿件,因本刊力量所限,不辦理退稿,也不奉告評審意見,請自留底稿。三個月內未接到採用通知的,作者可自行處理。
三、來稿文責自負,本刊不承擔論文侵權等方面的連帶責任。本刊對採用的稿件有刪改權,不同意刪改者,請在來稿中申明。
四、本刊已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等全文收錄,來稿凡經本刊使用,如無數字版、有聲版等各種介質、媒體及各種語言、各種形式等方面的特殊聲明,即視為投稿者同意授權本刊及本刊合作媒體進行信息網絡傳播及發行,同時,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稿酬。
五、論文發表後,請作者及時將國內外的收錄、文摘、引用、獲獎信息等惠告本刊編輯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