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淮日報

鎖定
《江淮日報》,原中共中央華中局機關報。1940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機關報——《江淮日報》(初為四開一張、不久即改為對開的大型日報)在江蘇鹽城創刊。《江淮日報》的報頭是由劉少奇題寫的(劉少奇當時化名為胡服 )。劉少奇兼任報社社長,王闌西任副社長兼總編輯。《江淮日報》是繼延安《新中華報》和重慶《新華日報》之後,中國共產黨公開出版的第三張大型日報。1941年5月中原局改稱中共中央華中局後,《江淮日報》即隨之成為華中局機關報。《江淮日報》於1941年7月22日停刊。 [1] 
中文名
《江淮日報》
語    種
中文
主管單位
中共中央中原局
創刊時間
1940年12月1日
出版週期
日報
停刊時間
1941年7月22日

江淮日報創刊背景

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確立了發展華中的戰略方針。會後,劉少奇被任命為中原局書記,領導中原地區黨的工作和抗日鬥爭。 [2] 
1939年底,劉少奇率中原局機關進入華中敵後地區。經過調查研究,提出了開闢蘇北根據地的戰略設想,並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同意。於是,中原局確定了華中軍隊實行向西防禦、向東發展、開闢蘇北的戰略方針。 [2] 
1940年9月,陳毅率領新四軍渡江北上;黃克誠率領八路軍第五縱隊同時跨過黃河,向蘇北挺進。這兩支人民軍隊在10月上旬會師鹽阜,把蘇北、皖北兩個根據地連成一片,開闢了華中抗日根據地。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移駐鹽城。同時,原《抗敵報》江北版主任王闌西及其報社的一些同志亦隨之抵達鹽城。 [2] 
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為了宣傳黨中央有關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鞏固抗日根據地,堅定人民羣眾抗戰必勝的信心,劉少奇即授命王闌西等人籌辦《江淮日報》。在劉少奇的直接領導和關懷下,1940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機關報——《江淮日報》(初為四開一張,不久即改為對開的大型日報)在江蘇鹽城創刊了。從報紙籌備之日起,劉少奇便傾注了極大的精力。《江淮日報》的報頭是由劉少奇親自題寫的(劉少奇當時化名為胡服)。同時,劉少奇兼任報社社長,王闌西任副社長兼總編輯。同年12月2日,劉少奇向中共中央報告蘇北地區文化教育和宣傳工作時説:“中原局機關報《江淮日報》已於十二月一日在鹽城出版,訂購者甚多。” [2] 
《江淮日報》是繼延安《新中華報》和重慶《新華日報》之後,共產黨公開出版的第三張大型日報。1941年5月中原局改稱中共中央華中局後,《江淮日報》隨即成為華中局機關報。 [2] 

江淮日報報刊簡介

《江淮日報》的發刊詞是由陳毅草擬,後經過劉少奇等討論後定稿的。發刊詞開宗明義,明確宣告:《江淮日報》既是黨報,又是華中人民的喉舌,是黨聯繫廣大羣眾的紐帶,是建設華中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有力工具。它的任務是發動與支持人民的抗日羣眾運動,團結各抗日階層,共同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爭取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鬥。同時它又是作為新四軍華中總指揮部指導江淮河漢之間各個抗日根據地軍事鬥爭的公開出版刊物。 [2] 
為了使報紙辦得有生氣,劉少奇指示,除每天登3000字的延安電訊外,要抓住重點,多登羣眾愛看的新聞報道,也要注意解決黨內的思想問題。他還要求,《江淮日報》要面向一億人口,要使報紙直接成為與敵偽頑鬥爭的武器,要對敵偽頑的反動言論作針鋒相對的鬥爭。 [2] 
《江淮日報》報社社長劉少奇
《江淮日報》報社社長劉少奇(3張)
《江淮日報》創刊後,十分注意及時而充分地反映華中根據地的形勢,傳達黨中央對時局的主張。華中敵後戰場凡遇重大事情,劉少奇都指示要發社論,以便將黨對時局的指示精神傳達到整個華中。當時的主要社論一般由劉少奇親自寫,有時也由王闌西執筆,但最終都由劉少奇審查修改定稿。 [2] 
1941年1月,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生後,劉少奇臨危受命,出任新四軍政委。他隨即指示《江淮日報》刊文揭露國民黨頑固派反共投降的陰謀及“皖南事變”的真相。當時總編輯王闌西接連寫了10篇社論,揭露國民黨頑固派的罪行。這10篇社論,都經過劉少奇的審閲修改。常常是夜裏十一二點把社論草稿給他送去,次日凌晨兩三點,劉少奇改畢退回。 [2] 
劉少奇對《江淮日報》十分重視和關愛,每天早晨起來看《江淮日報》成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劉少奇不僅每天看報,而且還看得十分仔細,他除了關注報紙的方向和報道中心外,還關注報紙的一些具體技術性問題,並時常向編輯部指出。對於送審的稿件,劉少奇都精心修改,反覆推敲,以確保報紙的質量。在看報過程中,他還能發現一些別人沒有發現的問題。 [2] 
一次,報紙刊載中共中央軍委發言人談話,抨擊國民黨反動派的投降、分裂、反共的倒退政策。劉少奇在看這篇文章時,發現末尾有一句話排錯,造成重大錯誤。他立即派華中局文委書記錢俊瑞到報社調查。大家感到十分震驚,當即行動起來,把當天的報紙全部追回來,未發的停發。一面瞭解為什麼會造成錯誤,一面將錯誤的字句改正,報紙全部重新印發。” [2] 
劉少奇兼任《江淮日報》社長期間,十分關心黨的新聞工作。他和陳毅曾幾次策馬同行,來到江淮日報社檢查工作,與記者、編輯、排字工、印刷工親切交談,要大家艱苦奮鬥,認認真真地辦好黨報。凡是重要的文稿,劉少奇都堅持審看清樣,並強調辦報要對黨對人民負責,要注意宣傳效果。 [2] 
《江淮日報》從誕生之日起,就深受廣大人民羣眾的歡迎,在各階層人士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崇高的威望。儘管有敵後交通不便、設備不足等條件的限制,但《江淮日報》日常發行量仍達萬份。它除發行到華中、華北各個抗日根據地外,還通過各種渠道傳送到上海、南京等淪陷區城市和大後方重慶等地,香港乃至東南亞華僑社團有時也能看到《江淮日報》。 [2] 
1941年7月,由於日偽軍對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掃蕩”,許多重要的集鎮和交通要道相繼被敵人佔領,鬥爭的形勢要求精簡機關,裁減人員,改變活動方法。為使敵人無法搞清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的去向,根據劉少奇和陳毅的指示,該報於1941年7月22日停刊。 [2] 

江淮日報報刊影響

《江淮日報》雖然出版不到一年,但在華中抗日根據地(特別是鹽阜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了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為中國共產黨的報刊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