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海區

鎖定
江海區,隸屬於廣東省江門市,地處江門市東南部,北接蓬江區,南面和西面與新會區相連,東與“世界燈飾之都”中山市古鎮鎮隔江相望。2014年,轄外海、禮樂、江南等3個街道,總面積109.16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超過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5萬,流動人口約10萬。2013年6月17日,江門國家高新區與江海區合署辦公。2021年,江海區常住人口37.47萬人,户籍總人口18.54萬人。 [1]  轄區瀕臨南海,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中江、江鶴、江珠三條高速公路在區內交匯,廣珠城際輕軌穿境而過。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 [2] 
2021年,江海區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285.32億元,比上年增長9.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2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70.8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8.2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2:59.9:37.9。 [1] 
中文名
江海區
行政區劃代碼
440704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廣東省江門市
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西側
面    積
109.16 km²
下轄地區
外海、禮樂、江南
政府駐地
東海路338號
電話區號
0750
郵政編碼
529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7.47 萬(2021年)
著名景點
白水帶風景區
五大祠
茶庵寺
陳少白故居
火車站
江海站禮樂站
車牌代碼
粵J
地區生產總值
302.10 億元(2022年) [12] 

江海區歷史沿革

江南街道 江南街道
江門市市區原分為29個保345個甲,人口67000多人。
1950年10月把市區劃分為6個段,每段建立××段冬防委員會,下以10户到30户建立冬防治安小組,各段受江門鎮冬防委員會領導。各冬防組織作為團結好人、管制壞人及傳達上級指示的羣眾性組織形式暫時代替舊的保甲制。
1952年3月,在民主改革的基礎上先後建立人民政權,設街道辦事處,按人口及地方情況劃分為水上、河南、北街、堤東、太平、圩頂、倉後、羊橋、沙仔尾9個辦事處(北街圩原屬石衝鄉現劃歸市區)。辦事處屬下有6至7個居民委員會,每一居委會轄內有300至600户。居委會屬下有17至22個居民小組,每一居民小組管理13至15户。
1957年下半年,辦事處合併,由9個併為5個,堤東並太平為堤東,倉後並圩項為倉後,沙仔尾並羊橋為沙仔,水上並河南為水上,北街不動,共為5個辦事處。
1958年10月間,水上歸併倉後為倉後辦事處。
1960年,人民公社化時於5、6月間將街道4個辦事處改為4個分社,即北街為北街分社,堤東為堤東分社,倉後為中區分社,沙仔為沙仔分社,各居委會、居民小組按原來不動。
1961年4月,將4個分社合併為兩個公社,北街、堤東併為東區公社,倉後、沙仔併為西區公社,下設管理區,共有9至11個管理區,各居委會、居民小組仍未變動。
1963年3月左右,將2個公社合併為街道人民公社,各管理區取消,恢復1957年時的5個辦事處,即北街、堤東、水上、倉後、沙仔尾5個辦事處,下屬共有43個居委會。
外海街道 外海街道
1969年3月8日,由市革委會民事組劃出成立江門市民事戰線改為江門市民事戰線革命委員會。戰線屬下5個辦事處,改為“××區革命委員會”居委會改為“××居民委員會革命領導小組”。
1969年下半年,民事戰線撤銷,街道5個區革命委員會復為江門市街道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領導。
1975年初,街道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撤銷,街道5個區革命委員會改由“中共江門市委街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
1978年3月中旬,成立“江門市革命委員會辦公室街政科”代替“中共江門市委街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街道5個區的革命委員會。
1979年11月後,街道5個區革命委員會改為“××街道辦事處”,即北街、堤東、水上、倉後、沙仔尾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革命領導小組恢復稱“××居民委員會”。
1983年4月,革委會辦公室街政科改為江門市街道工作辦公室,領導屬下5個街道辦事處。
1994年8月,城區更名為江海區。

江海區行政區劃

1994年8月~1995年4月,江海區下轄外海、禮樂兩鎮和江南街道,共轄43個管理區、14個社區(社區設居民委員會)。其中,外海鎮19個管理區(含滘頭、滘北),1個社區;禮樂鎮24管理區,2個社區;江南街道11個社區。
1995年5月,經省民政廳批准,外海鎮的滘頭、滘北管理區升格為滘頭、滘北行政街道,分別設置街道辦事處,為區政府派出機構。至此,江海區下轄外海、禮樂兩鎮和江南、滘頭、滘北3個街道。共16個社區,其中外海1個、禮樂2個、江南11個、滘頭2個;55個管理區,其中外海17個、禮樂24個、滘頭10個、滘北4個。
1999年4月後,撤銷管理區,改稱行政村。是年末,全區共有55條行政村、20個社區。之後,江南社區多次調整,由原15個撤併為6個。至2002年7月,全區共有11個社區、55條行政村。
江海區地圖 江海區地圖
2004年8月25日,經省民政廳批准,外海鎮、禮樂鎮建置改制,由鎮改為行政街道,設立街道辦事處,並開展“村改居”工作。是年末,江海區下轄外海街道、禮樂街道、江南街道、滘頭街道、滘北街道等5個街道,共34條行政村,29個社區。 [3] 
2015年8月10日,撤銷滘頭、滘北街道,將其行政區劃併入江南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後的江海區轄江南、禮樂、外海等3個街道。 [11] 

江海區地理環境

江海區位置境域

江海區,是江門市轄區,下轄外海、禮樂、江南、滘頭和滘北5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110.53平方公里。江海區地處江門市東南部、市轄區中心位置,東與中山市古鎮隔江相望,南與新會區睦洲鎮相鄰,西與新會區會城相連,北與蓬江區相靠。
江海區地處北緯22°29′23″至22°36′23″、東經113°03′45″至113°10′50″之間,是西江下游出海口的要衝。陸路距廣州101公里、香港265公里、澳門107公里;水路距廣州106公里、香港95海里、澳門53海里。水陸交通縱橫,十分方便。2003年,面積110.53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02.34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93%;水域面積7.66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7%。水陸面積比例為1:13.36。

江海區地形地貌

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由於受內、外地質應力的作用,境內逐漸形成北部偏高,中南部偏低,自北向南傾斜的多元地貌。西部白水帶一帶為丘陵、台地,南部為平坦寬闊的三角洲平原。
在6~10億年前的元古代,江海轄區與廣東省大部分地區一樣,處於一個北東---南西走向。在升降活動頻繁的大海槽中,至下古生代寒武紀末,由於加里東造山運動,地殼深部岩漿侵入,區內沉積地層局部隆起,後經長期的風化、剝蝕,形成了牛山、雞山等丘陵及南大崗台地、殘丘。而滘頭—麻園—外海一線以南地區為海陸過渡地帶,晚更新世屬河流沖積平原,沉積了厚約1~7米的礫石、砂礫、中粗砂、粉細砂等。早全新世初期開始受到海侵的影響,中全新世氣温漸漸升高,海平面繼續上升,海水進一步深入,晚全新世初期海水仍影響該區。在禮樂鎮禮東李樹圍分佈有北東—南西走向,長800米、厚約3米的牡蠣殼堤;外海南山存在海蝕平台及在平台前方平原地層明顯分佈有牡蠣殼層,皆充分證明今江海區境內曾為滄海。隨着珠江沖積物的堆積,濱線不斷前移,海水逐漸後退。至宋代,三角洲平原初步形成。

江海區氣候

江海區位於北迴歸線以南,近臨南海,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季常吹西南季風,冬季東北季風居多。全年氣候温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夏長冬短,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常青。日平均氣温21.8℃~23.2℃,年降雨量1600~2700毫米之間。
春季(2月中旬至4月下旬):冷空氣活動減弱,南方暖濕氣流增強並向北推進,氣温明顯回升。降水量增多,間有暴雨、洪澇等。初春常出現低温陰雨和倒春寒。少數年份有熱帶氣旋出現。
江海區 江海區
夏季(4月末至10月下旬):盛行西南季風,是全年雨量、熱量、日照最充足的季節,強對流和雷電天氣較頻繁,常受熱帶氣旋影響。盛夏,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天氣炎熱。冷空氣活動早且強度強的年份,9月下旬後會出現寒露風,危害晚稻抽穗揚花。
秋季(10月末至次年1月中旬):受北方冷空氣南侵影響,温度逐漸下降,降水減少,晴朗乾燥天氣多,晝夜温差大,偶有霜凍。
冬季(1月下旬至2月中旬):盛行東北季風。氣候寒冷小雨,小寒至大寒為一年最冷時段。由於冷空氣頻頻南下,常出現寒潮、低温陰雨和霜凍等災害性天氣。日照時數佔可照時數的36%,太陽輻射量佔全年的18%。 [4] 
颱風、暴雨、寒潮、洪患時有發生,工農業生產受到一定影響。 [5] 

江海區自然資源

江海區土地資源豐富。可建設區域有54.75平方公里,2008年以來可提供的建設用地6000畝,為承接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大項目提供了資源載體。 [6] 

江海區人口

2021年,江海區常住人口37.47萬人,比上年增加0.8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7.4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100%。户籍總人口18.54萬人。人口出生率10.4%,死亡率6.1%,自然增長率4.3%。户籍人口的主要構成:男性佔48.1%,女性佔51.9%;17歲以下人口占20.4%,18-34歲人口占22.1%,35-59歲人口占39.6%,60歲以上人口占17.9%。 [1] 
人口生育文化廣場 人口生育文化廣場
民族構成:境內人口以漢族為主。1964年前是純漢族人口地區。據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只有禮樂登記壯族1名。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時,少數民族個數增加,但人口極少。其中禮樂有壯族、藏族、滿族、瑤族各1人。改革開放以後,由於務工或幹部調動,少數民族人口明顯增長。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全區有27個民族,其中漢族185279人,佔全區人口的98.02%;有少數民族26個,共3745人,佔1.98%。 [7] 

江海區經濟

江海區綜述

2022年,江海區地區生產總值302.10億元,增長2.4%。 [12] 
蓬江兩岸 蓬江兩岸
2021年,江海區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285.32億元,比上年增長9.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25億元,增長10.6%;第二產業增加值170.86億元,增長13.0%;第三產業增加值108.22億元,增長5.5%。三次產業結構為2.2:59.9:37.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6978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1932美元),增長6.1%。 [1]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江海區內資企業12386户,註冊資金496.14億元;外資企業695户,註冊資金147.75億元;合夥、獨資企業780户,註冊資金18.57億元;個體工商户32317户,註冊資金9.92億元。
財政
2021年,江海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75億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税收收入12.85億元,與上年持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10億元,增長7.5%。其中,教育支出4.50億元,增長15.6%;衞生健康支出2.10億元,增長23.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15億元,下降0.1%。 [1] 
人民生活
2021年,江海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26元,比上年增長9.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3%。 [1] 

江海區第一產業

禮樂街道 禮樂街道
2021年,江海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8億元,比上年增長13.2%。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230畝,比上年增長39.3%。甘蔗種植面積8389畝,增長2.1%。蔬菜種植面積32538畝,增長2.1%。
2021年,江海區糧食產量422噸,比上年增長42.1%。果蔗產量41413噸,下降9.8%。蔬菜產量50274噸,增長9.7%。水果產量7786噸,下降0.7%。
2021年,江海區肉類總產量52噸,比上年下降86.4%。水產品產量28593噸,增長2.9%。 [1] 

江海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1年,江海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6%。分註冊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5.2%,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22.0%,股份制企業增長14.1%;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0.6%;重工業增長22.4%;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增長18.6%,中型企業增長23.6%,小型企業增長14.7%,微型企業下降32.1%。
分行業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金屬製品業等增加值排列前五位的行業分別比上年增長33.2%、17.5%、3.5%、5.3%、19.4%。
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7.4%,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0.5%。其中,醫藥製造業下降1.1%,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30.9%,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增長11.2%,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下降7.5%。
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5%。其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1.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5.3%,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3.5%。
規模以上先進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9.4%,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0.5%。其中,高端電子信息製造業增長33.7%,先進裝備製造業增長11.1%,石油化工產業增長5.3%,先進輕紡製造業增長8.6%,新材料製造業增長6.6%,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下降2.6%。先進裝備製造業中,智能製造裝備下降9.3%,節能環保裝備增長69.6%,新能源裝備增長18.7%,汽車製造業下降10.2%,重要基礎件增長17.6%。
規模以上工業資產貢獻率10.2%,資產負債率52.4%,流動資產週轉次數1.99次,成本費用利潤率7.4%,全員勞動生產率21.69萬元/人年,產品銷售率97.8%。利潤總額46.34億元,增長58.0%。企業虧損額5.82億元,比上年下降16.3%。企業虧損面22.3%,比上年上升6.2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增長82.7%,股份制企業增長2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85.7%。分行業看,製造業增長59.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94.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3.1元,比上年下降0.2元。 [1] 
建築業
2021年,江海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27個,比上年增加10個;建築業總產值7.41億元,增長66.5%;利潤總額0.25億元,增長108.3%。 [1] 

江海區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1年,江海區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5.45億元,比上年增長9.5%;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4.20億元,增長14.9%;金融業增加值9.81億元,增長3.6%;房地產增加值19.03億元,增長3.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6.37億元,增長6.4%;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28.06億元,增長5.2%;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25.21億元,增長4.0%。
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13.63億元,比上年增長24.9%;利潤總額0.37億元,下降52.9%。營業收入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2%;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29.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37.0%;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51.1%;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下降5.1%;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長6.8%。 [1]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江海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80%。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下降18.8%;港澳台、外商經濟投資下降13.0%;民間投資下降2.2%。分產業看,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1.8%;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6.0%。分類別看,工業投資增長11.8%,佔固定資產投資的34.9%;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1.4%,佔固定資產投資的40.8%;基礎設施投資下降17.2%,佔固定資產投資的20.0%。
商品房施工面積499.7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3%;商品房竣工面積93.24萬平方米,增長240.3%;商品房銷售面積70.95萬平方米,增長3.9%;商品房銷售額66.22億元,增長2.4%。 [1] 
國內貿易
2021年,江海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34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分行業看,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9.98億元,增長17.1%;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12億元,增長44.9%。分商品類別看,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和食品類增長3.2%,飲料類增長57.0%,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10.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96.5%,汽車類增長14.2%,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65.9%,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36.7%,其他類增長14.7%。 [1] 
對外經濟
2021年,江海區貨物進出口總額311.2億元,比上年增長26.9%。其中,進口總額68.7億元,增長17.6%;出口總額242.5億元,增長29.8%。
實際利用外資9.47億元,比上年下降46.5%;合同利用外資9.81億元,增長399.5%。 [1] 
旅遊業
2021年,江海區旅遊總收入4.77億元。接待遊客93.56萬人次。 [1] 

江海區社會事業

江海區教育事業

江海區 江海區
2021年,江海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4.50億元,比上年增長15.6%。擁有幼兒園54所,小學19所,中學15所。普通高中招生2648人,在校生7240人,畢業生2297人。初中招生3664人,在校生9785人,畢業生2676人。小學招生5430人,在校生29903人,畢業生3929人。幼兒園入園兒童3568人,在園幼兒10948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100%,初中升學率99.5%,高中升學率100%。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招生22779人,在校學生41314人,畢業生8833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招生46人,在校學生1746人,畢業生1016人。 [1] 

江海區科學技術

2021年,江海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科學技術支出1.73億元,比上年增長2.2%。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19家;淨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12家。省級以上創新平台100個。建立工程研究中心260家,其中省級工程研究中心74家。專利授權量4173件,增長35.6%,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96件,增長54.3%。有效發明專利1171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1.9件。 [1] 

江海區文化事業

2021年,江海區擁有基層綜合性文體服務中心62個,街道文體服務中心3個,文化館1個,文化分館3個,村居社區文化服務站點9個,圖書館1個,圖書館分館3個,圖書館服務點9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4個,圖書總藏量34.5萬冊。
江海區文化館通過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複評,評為國家一級館。江海區龍溪湖閲讀中心獲評2021年江門市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區文化館曲藝表演唱《滿滿菜籃歡笑的臉》獲2021年廣東省羣眾藝術花會(戲劇曲藝)曲藝類銀獎、江門市羣眾藝術花會曲藝類金獎。外海生恭鯉魚手工藝品成功入選江門市人民政府正式公佈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劉氏銅木鑲嵌傳統制作技藝》《禮樂臘味製作技藝》《外海花生餅手工製作技藝》和《外海麻二佛家拳》等4個項目列入江門市江海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禮樂街道英南村獲評第二批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 [1] 

江海區體育事業

2021年,江海區擁有19個體育公園,66個文體廣場,其中全民健身廣場13個,文體小廣場53個。公共體育場所總面積為120.12萬平方米。 [1] 

江海區醫療衞生

2021年,江海區共有各類衞生機構103個,其中醫院3個。各類衞生技術人員1163人,牀位525張。醫院衞生技術人員519人,其中執業(含助理)醫師172人,牀位485張。 [1] 

江海區社會保障

江海區 江海區
2021年,江海區城鎮新增就業625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605人,就業困難人員就亞28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86%,比上年下降0.64個百分點。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14748人。 [1] 
2021年,江海區社會保險基金收入31.66億元,其中企業養老保險22.97億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5.66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0.72億元。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17.59萬人,比上年增長8.5%。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0.10萬人,增長22.7%。參加工傷保險12.99萬人,增長10.3%。參加生育保險14.24萬人,增長23.0%。參加失業保險12.41萬人,增長10.7%。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4.15萬人,下降1.2%。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7.56萬人,增長0.5%。
2021年,江海區擁有社會福利院1間,牀位800張,收寄養人數644人;兒童福利院1間,牀位500張,收養人數73人。養老院3間,牀位520張,收寄養人數266人。社區服務中心覆蓋率100%,社區服務設施66個。共發行銷售福利彩票0.65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0.07億元。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數量為5.6個。註冊志願者人數3.23萬人,註冊志願者人均參與志願服務時數累計14.96小時。
2021年,江海區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35户,人數182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204.4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11户,人數323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374.25萬元。 [1] 

江海區交通運輸

江海區 江海區
江海區是江門市的區域交通樞紐。交通四通八達,毗鄰香港、澳門,交通便利。水路距澳門53海里,離香港96海里,有高速豪華客輪航班往返港澳,單程只需2個小時。附近有廣州、深圳、珠海、澳門等大機場。區內的貨運港口是國家級口岸,廣東省第二大內河港、國家一級港口——新會港,距江海區僅12公里。江中、江鶴、江珠三條高速公路交匯於區內,廣珠城際輕軌穿境而過並在區內設有三個站點,江海區已成為江門的東大門。 [6] 

江海區政治

職務
姓名
江海區委副書記、區長
人大常委會主任
政協主席
參考資料: [17-18] 

江海區風景名勝

江海區是辛亥革命先驅國叔陳少白先生的故鄉,其故居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區內有佛教名寺茶菴寺(六祖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人與自然最佳結合林的主灌河生態防護林、白水帶旅遊度假區等名勝古蹟。 [6] 
江海八景:江海區組織開展“江海八景”評選活動,通過評選該區八個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景點,最終評出“白水龍光”、“少白故居”、“五祠澤香”、“茶庵古寺”、“綠海丹心”、“釜山明珠”、“江南雅韻”、“羽林春秋”等8個景點為“江海八景”。
茶庵古寺
茶庵公園 茶庵公園
茶庵寺又名六祖寺,坐落於江門市江海街道五馬歸槽山麓,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唐代高僧一行禪師,曾結庵小住,名曰“茶庵”。茶庵建成後,經過大小修繕不下十餘次。歷來供着六祖惠能大師、觀音、伽藍等塑像。寺前築有“洗衲池”、“關刀池”、“拜佛亭”、“化字爐”以及一石門牌坊。牌坊前面刻有“小朱明洞”四字,後面刻有“佛境”二字,都出自清代名人手筆。茶庵寺後山,有辛亥革命四傑之一陳少白先生之墓。20世紀80年代初期,市政府十分重視這一文物古蹟的保存,把茶庵風景區命名為“茶庵公園”,列為江門市風景區之一。1981年以來,江門市市政府、江海區政府不斷撥出款項作修葺和擴建茶庵。經過幾年的努力,原有的古蹟已經修葺一新,且還新建了一批亭台樓閣,開設了茶廳餐館,又開闢了一個可供划船玩樂的人工湖。
白水龍光
江海區龍光塔 江海區龍光塔
白水帶旅遊度假區有一溪、三泉、五山環抱,總面積有700餘畝。一溪即麻溪,三泉即紅桃泉、龍口泉、滌淨泉。五山即大華山、鋤頭山、松仔山、紅桃山、葫蘆山。白水帶旅遊度假區有40餘座山峯,風景區內有溪旁山麓、姻緣石及密密麻麻的鴨腳木、相思樹、山松樹等百年以上的老樹,濃密遮天。江門市人民政府於1985年撥款新建混凝土公路,並豎起雄偉的前後門樓牌坊,增建了亭台石橋,還建起了一座有現代化設備的餐廳及抱翠畫廊。景區除了原建有的水月宮、三聖廟、龍母廟、江天一覽涼亭、青雲橋、姻緣樹、採蓮船等遺址古蹟,還增建了香港迴歸亭、澳門迴歸廊、龍光塔、餐廳等景點和旅遊設施。
江南雅韻
江南文化廣場位於東海路與江海路交叉口東側,是江海區重要的文體設施建設項目之一。廣場規劃用地面積3.3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該工程主要包括表演舞台、健身廣場、活動場地、休閒步道及廣場四周環路等,並配套路燈、園林景觀、停車場、公廁、化妝間等設施。工程於2005年11月28日正式開工,2006年春節前完成並投入使用。
羽林春秋
江海綠化廣場 江海綠化廣場
江海區禮樂街道禮東主灌河沿岸遍種落羽杉,具有“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田園風光的現代生態旅遊景觀。全長4公里的主幹河,將禮東分為東西兩邊,支長30公里,使禮東呈現河直、路直、基直、林帶直的田園林網化新貌。早在1995年,禮東主灌河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人與大自然的最佳結合”。主灌河生態林帶由3萬多株杉樹和少量蒲葵組成,株距不足0.5米,株高平均超過10米,組成了一道天然綠色屏障,抗擊颱風、龍捲風和暴潮的侵襲,保障當地農業生產。主灌河沿線,蔬菜新鮮,水產豐富,花木奇異,水果飄香,被廣東省評為“省級農業生態示範區”。主灌河旁邊,有豐澤園、桂花園、楊桃園、順水樓、荷花世界、吉田美食等10多家田園美食企業連綿十里,成行成市。
綠海丹心
綠海丹心即江海綠化廣場,位於東海路與金甌路的交匯處,規劃總面積262.65畝,交通便利,規劃將設置中心廣場、圖書館、會議中心、產品展示中心等配套設施。
五祠澤香
外海陳氏五大祠 外海陳氏五大祠
外海五大祠是外海陳氏宗親的祖祠,建於赤嶺山下,朝列莘隱陳公祠(始祖)、泉石祠(4世)、桃溪祠(5世)、定息祠(6世)、筠軒祠(3世),統稱五大祠。五大祠始建於清朝咸豐年間,五大祠堂緊密相連,橫列成排,面積約4100平方米。2000年9月25日,五大祠被市政府列入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4月27日,五大祠由江海區政府移交給外海鎮管理(現為外海街道)。外海街道計劃將五大祠內的朝列大夫祠作為陳氏的紀念館;將桃溪祠建為外海發展史展館;定息祠建為民俗風情館;筠軒祠作為外海文化展覽館;泉石祠建為愛國主義教育展館。
釜山明珠
釜山公園 釜山公園
釡山明珠即釜山公園,位於美麗的蓬江河東南岸,倚鄰秀美的白水帶風景區,從江門大橋至白水帶公園入口處,規劃面積為10.34公頃,是集生態、景觀和休閒於一體的濱江公園。釜山公園建築格調為開放式的休閒性公園,由釜山景觀瀑布、景觀平台、中心廣場、航模基地、濱江大道及“七大星月”等組成。內設園林小景、濱江走廊、親水平台、噴泉步道、景觀廊、休息廊、花架等,配備了高級的音響和路燈燈飾。
少白故居
少白故居 少白故居
少白故居位於江門市江海區外海鎮南華里,由中國民主革命先驅陳少白自行設計。故居分兩處,一橋(白橋)相隔。橋的一邊是“白園”,另一邊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居所。始建於1929年,1931年落成。自陳少白逝世後,其家人多旅居外地,樓宇日久失修。1991年春,外海鎮政府(現外海街道)對“白園”和園內的“莎蘿坪”、“粥鍋亭”、“瞻雲台”等建築,以及“三合院”和院內的“亞字樓”等都進行了修復,並在故居內設立“陳少白事蹟陳列館”,陳列大量名人字畫及歷史文物,使故居還其原貌。 [8] 
外海沿江海鮮食街
外海沿江海鮮食街 外海沿江海鮮食街
位於西江河岸,總用地面積230畝。上世紀90年代,以生猛河鮮作招徠,曾被海內外譽為外海的“柬埔寨”。據一位“老江海”回憶説,2000年時,如今的外海沿江海鮮食街所在之處還是一片荒地。2000年後,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引導下,外海沿江海鮮食街逐漸形成,不僅越做越旺,更吸引了不少中山古鎮的人到這裏吃飯。政府已投入數千萬元資金,完成了食街主幹道路及下水道、綠化、街燈、休閒公園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計劃興建臨江觀景台6個,停車位1000多個,公共綠化休閒區15萬平方米,發展海鮮酒樓、娛樂休閒中心13家。
江海路滘北食街
江海路滘北食街 江海路滘北食街
10多年前,因滘北擁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和良好的自然環境,海鮮城酒家、南海漁村、順德漁村、同樂酒家、江灣大酒店、黃鱔飯等10多家飲食企業便先後落户江海路沿線。經過10多年來的滾動發展,這些酒樓不斷增加投資,擴大經營規模,南海漁村、順德漁村、假日農莊、同樂酒家等已經成為聞名遐邇的飲食企業,滘北也成為江門頗負盛名的飲食業聚集地。2005年,滘北又引入了三星級的江灣大酒店,建設了南粵酒店,江海路沿線的飲食服務業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8] 

江海區地方特產

外海面食
外海面以其製作精細和獨特的風味而遠近馳名,歷經數百年代代相傳,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外海面食落爽滑兼“彈牙”,並伴有靚面加鮮雞蛋的清香,口感十足。做外海面除了用靚的麪粉加鮮雞蛋按一定的比例精心配製外,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和麪後用“竹升”壓麪糰以增加面的筋度,這樣做出來的麪條就彈性十足。
外海花生餅
外海花生餅是外海歷史悠久的小食之一,馳名五邑地區,是使用傳統制作方法,用精選的花生、優質的白砂糖精製而成。絕對不含防腐劑和色素,是健康的綠色食物,在常温下可保質約十天。

江海區著名人物

陳少白
陳少白 陳少白
陳少白,廣東江門外海人。21歲入香港西醫書院。與孫中山尤列楊鶴齡被清政府稱為“四大寇”。1895年入興中會,1897年赴台灣設立興中會台北分會。1900年奉孫中山命回香港辦《中國日報》,宣傳革命。1905年任中國同盟會香港分會會長。1911年任廣東軍政府外交司司長。1921年任中華民國總統府顧問、大本營參議。之後辭職迴歸故里,致力家鄉建設。 [13] 
陳佔勤
陳佔勤,1927年9月生,廣東省江門市外海鎮人。解放前,參加中國共產黨,從事外海地下交通站的工作。解放後,曾任中共三江區、棠下區委書記,中共新會縣委文教部、宣傳部副部長,中山縣委宣傳部部長,中山市政協副主席等職。 [14] 
伍蠡甫
伍蠡甫,廣東新會麥園鄉人(現屬江門市外海鎮麥園村)。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出生,是中國當代著名的翻譯家、美術理論家、西方文論專家、文學家、國畫家。歷任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外國文學系主任,被中國公學暨南大學等多所大學聘為外文系教授,並任黎明書局副總編輯,曾被北京故宮博物院聘為顧問。 [15] 
陳湛銓
陳湛銓,江門市郊區外海鎮松園裏人。生於民國五年,考入中山大學。越年,在貴陽就任大夏大學文學院教授。後任珠海大學中文教授,1949年,隨珠海大學遷往香港 [16] 

江海區榮譽稱號

2022年12月27日,江海區入選全國第一批全民運動健身模範縣。 [10] 
2022年12月29日,江海區入選第五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