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慶江津綜合保税區

鎖定
重慶江津綜合保税區於2017年1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2018年4月23日通過海關總署等8部委聯合驗收,同年6月28日首批貨物通關,7月5日正式封關運行。批准四至範圍2.21平方公里,重點發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務;圍網外配套區27.9平方公里,發展智能裝備、醫療器械、消費電子、現代物流等產業,以實現網內網外聯動發展。
江津綜保區處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隨着“水公鐵”立體交通網的加快完善,其區位優勢更加明顯。向西通過中歐班列(重慶)國際大通道連接中亞及歐洲地區;向東沿長江黃金水道出海,實現江海聯運;向南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東南亞各國。 [1] 
中文名
重慶江津綜合保税區 [1] 
規劃面積
2.21平方公里 [1] 

目錄

重慶江津綜合保税區區位優勢

一是水運:沿17公里長江水道設有珞璜港、華能港、玖龍港等3個國家級深水良港。其中珞璜港由重慶港務物流集團投資28億元擴建,設計年吞吐量為2000萬噸,其中一期1100萬噸(60萬集裝箱標箱),已形成600萬噸貨物吞吐能力(含20萬集裝箱標箱)。
二是鐵路:江津綜保區有川黔鐵路、渝貴鐵路、重慶鐵路東環線等多條鐵路線,設有珞璜鐵路物流樞紐、珞璜站、珞璜南站、珞璜東站等多個站點。在江津綜保區,通過珞璜鐵路物流樞紐可串聯起中歐班列和陸海貿易新通道班列;通過渝貴鐵路珞璜南站出發2個小時可至貴陽,6個小時到廣州;通過重慶鐵路東環線,可快速通達江津、巴南、南岸、渝北等9個工業園及6個物流口岸,實現經濟發展平台之間快速互聯互通;同時,在珞璜港和珞璜鐵路綜合物流樞紐之間有7公里長的鐵路專線進行連通,實現水港與鐵港的無縫對接。
三是公路:江津綜保區緊鄰重慶繞城高速,有支坪、珞璜和珞璜西三個互通相連,可通過公路快速疏解水港、鐵港的中轉貨物,依託重慶市高速公路骨架網絡,輻射雲、貴、川、湘等省份。
綜保區圍網內規劃面積2.21平方公里,重點發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服務貿易,其中一期圍網面積1.28平方公里;圍網外規劃有27.9平方公里的配套區域,佈局有工業、物流、研發等產業及居住、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以實現網內網外的協同發展。
江津綜保區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緊緊依託中歐班列(重慶)、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大力強化通道建設,狠抓產業發展定位,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立足《重慶市開放平台協同發展規劃(2018—2020年)》對江津綜保區的發展定位,努力建設成為“重慶西北向和南向大通道的重要開放引擎和加工貿易基地”。 [1] 

重慶江津綜合保税區大事記

江津綜合保税區大事記:
2015年10月8日,重慶市政府向國務院行文,申請設立重慶江津綜合保税區。
2017年1月17日,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重慶江津綜合保税區。
2018年4月23日,重慶江津綜合保税區(一期)通過國家8部委組成的聯合驗收組驗收。
2018年6月15日,江津綜保區國內地區代碼“50816”啓用。
2018年6月28日,江津綜保區8019現場首票出口貨物成功申報。
2018年7月5日,江津綜保區正式封關運行。
2018年12月28日,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首發開行,中國西部(重慶)東盟商品、農副產品分撥中心揭牌。 [1] 
2024年5月,江津綜合保税區片區開發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億元,目前完成總工程量的67%,包括市政基礎設施、城市公共服務配套、產業服務設施三大類子項目。建成後將有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互動融合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吸引更多企業進駐園區,帶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服務貿易等行業發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