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幕府(日語:えどばくふ;1603年3月24日-1868年4月21日),又稱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最後一個武家統治幕府。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今東京)開設幕府,至1868年江户開城,江户幕府共經十五代徵夷大將軍,歷時265年。
德川家康建立幕府後,建立起幕府嚴密控制下的政治體制,經過德川秀忠、德川家光兩代將軍,幕府統治趨於穩定。江户時代將軍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國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許多重要城市,全國其他地區分成大大小小兩百多個“藩”,藩的首領必須聽命於將軍。全國的大名分為三類:親藩、譜代和外樣大名。將軍與大名都養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他們構成了幕府統治的基礎,從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構成的封建統治制度即幕藩體制。
[1]
在德川時代,全體居民都被嚴格的等級制度分為四個階層: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德川幕府對外實行鎖國政策,嚴禁日本人與外國貿易,禁止日本與海外交往,把外國商人和傳教士驅逐出境,只許同中國、朝鮮、荷蘭等國通商,而且只准在長崎一地進行。
- 中文名
- 江户幕府(又稱德川幕府)
- 外文名
-
日語:えどばくふ
Tokugawa Shogunate - 建立者
- 德川家康
- 幕府所在地
- 江户(今東京)
- 主要城市
- 京都、大阪、長崎
江户幕府歷史
編輯江户幕府建立幕府
1600年關原合戰奠定了江户幕府的天下,1603年,德川家康於江户拜領徵夷大將軍,
[2]
在江户設立幕府,建立起統一中央集權的幕府統治,史稱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開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統治。當時,天皇雖然享有崇高威望,名義上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但並沒有實權,實權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將軍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國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許多重要城市,全國其他地區分成大大小小兩百多個“藩”,藩的首領大名享有藩的世襲統治權,但必須聽命於將軍。將軍與大名都養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從將軍或大名那裏得到封地和祿米,但必須效忠將軍或大名,這些武士一般是職業軍人,擁有佩刀的特權,他們構成了幕府統治的基礎,從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構成的封建統治制度即幕藩體制。德川幕府為了從思想意識上培養武士這個支柱,大力宣揚武士應具有忠、義、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為其效力和賣命。
[3]
1616年,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採取了進一步禁教措施。主要內容是:第一、進一步取締天主教,特別是徹底根除農民中的天主教徒;第二、一切外國船隻均不得在大名領地通商,只能在長崎和平户從事貿易活動;第三、中國船隻不受此規定之限制。同時,加強了對朱印船貿易的管制,禁止西部大名擁有載重500石以上的大船,朱印狀只發給與將軍關係密切的京都一些少數豪商。即使這樣,西部一些大名仍然在私下與西方商人經商,以求壯大經濟實力,得到先進武器,幕府非常不安。
[4]
江户幕府鎖國政策
1623年,幕府下令禁止西班牙船隻來日本。緊接着,從1633年2月到1639年7月,德川幕府連續五次頒佈了所謂的“鎖國令”。其中主要內容是:第一、禁止日本船出海貿易和日本人與海外往來,偷渡者要處以死刑;第二、取締天主教的傳教活動,對潛入日本的傳教士應該予以告發和逮捕,以防止天主教在日本的蔓延;第三、對駛抵日本的外國船隻實行嚴密的監視,貿易活動也由幕府進行嚴格的管制。這樣,日本的“鎖國體制”最終確立起來了。
[4]
1639年,幕府下令斷絕同葡萄牙的貿易往來。而在這之前,英國商人因同荷蘭人的競爭中失敗,在1623年自動撤出了日本。荷蘭是一個新教國家,沒有在日本進行傳教活動,得到了幕府的讚許,而且荷蘭商人還曾經支持幕府對農民起義的鎮壓,因此,幕府特許同荷蘭進行貿易活動。此外,日本傳統的對外貿易國家中國和朝鮮也仍然可以同日本通商。但是,荷蘭、中國和朝鮮同日本的貿易活動也受到嚴格的管制,並且只能在長崎一地進行貿易。因為長崎是幕府將軍的直屬領地,易於管制,而且,幕府也不願意藩國的大名享有對外貿易的巨大利益而壯大力量。從此,日本成為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這成為德川幕府統治之下的日本的一個重要特徵。
[4]
江户幕府統治動搖
幕末時期,由於幕藩至武士財政每況愈下,幕府的威信受到打擊,幕府以農村為基礎,但因不滿封建的壓迫和榨取,常發生暴亂,即所謂百姓一揆。此外,又加上外國要求通商,幕府雖力事遷就,但大勢所趨,使整個幕府體制發生動搖,雄藩(以長州、薩摩二藩為主)羣起討幕,終於迫使幕府走向滅亡之路。
第一,嚴格的等級制度雖然維護了封建統治,但也激化了社會矛盾。第二,長期的閉關鎖國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的落後。第三,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和發展,衝擊了封建自然經濟。德川幕府統治建立後,全國形成了統一的市場,農民負擔相對減輕,生產積極性提高,因此農業生產迅速發展,農業生產的發展,使農村手工業也迅速發展,並逐步同農業分離,新的手工業中心和商業中心也隨之形成。商業性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引起了農村自然經濟的日益解體。
18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的萌芽產生,新的生產方式的出現,從根本上動搖了幕府統治基礎。第四,社會矛盾日益尖鋭。封建主為解決經濟拮据,變本加厲地剝削農民,大幅度提高地租,增加各種捐税,農民無法承受沉重的剝削和壓迫,工商業者也不滿嚴格的限制和掠奪;19世紀中葉,中下級武士階層地位惡化,迫於生計,不得不衝破封建等級觀念和法規的束縛,去做教師、醫生或從事商業和手工業,有的甚至投身為商人家中的養子,武士的特權和利益受到挑戰,逐漸滋生出反抗幕府統治的思想。1837年大鹽平八郎起義直接導致日本封建社會統治基礎已開始動搖。
江户幕府後期衰落
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佩裏率領艦隊兩次闖進江户灣,迫使日本開港通商(史稱黑船事件)。
[5]
德川幕府屈服於列強的軍事壓力,連續與西方列強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和協定,出賣大量的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大批農民和手工業者因為外貨的傾入而紛紛破產,日本人民受到雙重壓迫和剝削,處境更加痛苦。
[6]
幕府成為社會討伐的目標,日本封建陣營出現分化,一些中下級武士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刺殺主張開國的幕府當權者,襲擊外國人等等。由於種種侷限性和受到幕府和西方列強的鎮壓,宣告失敗。人們開始認識到要真正富強,就要推翻幕府統治,倒幕運動開始了。
1865年12月,長州藩倒幕派高杉晉作率領以農民為主體的“奇兵隊”擊敗保守派,奪取了藩政權。隨後,薩摩藩倒幕派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也控制了藩權。不久,這兩股力量結成倒幕聯盟,成為全國倒幕運動的核心,他們一方面實行政治、經濟改革,以調動農民、商人和中下級武士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軍事上武裝自己,購置大量的西方先進武器,與幕府軍隊抗衡。
1867年10月,薩摩、長州、安藝三藩倒幕派在京都召開秘密會議,決定利用年幼的明治天皇的名義武裝倒幕。他們一方面擴充兵力,另一方面秘密同天皇取得聯繫,準備發動宮廷政變,把德川將軍趕下台去。
1868年1月3日,西南各諸侯率兵包圍皇宮,解除德川幕府駐後宮警衞隊的武裝。他們簇擁着年少的明治天皇,召開御前會議,宣佈“王政復古”,大權全歸天皇掌握。明治天皇隨即頒佈詔書,決定建立由他領導的新的中央政府,並委派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這些改革派主管政事並發動戊辰戰爭。
江户幕府政治
編輯江户幕府將軍
歷代的幕府最高領導人均稱徵夷大將軍,徵夷大將軍在日本歷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實是指曾在本州東部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愛奴族,阿伊努族),將軍一詞指軍階中的高級領導職。徵夷大將軍的衙門,稱為幕府,故中文俗稱其為幕府將軍,在日本,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江户幕府親藩
- 御三家
- 御三卿
一橋家 德川(一橋)家 甲斐·武藏·下總·下野·和泉·播磨內天領、10萬石
清水家 德川(清水)家 各處天領內、10萬石
- 一門
僅次於御三家和御三卿的一門是指德川家康的兒子(秀忠的兄長)結城秀康為始祖的越前松平家和德川秀忠的兒子保科正之為始祖的會津松平家。身為一門的大名在家格和官位都有着特別的待遇,但卻被禁止參與幕政。到了幕末德川齊昭(水户德川家)參與海防事務,同時在文久改革時,松平慶永(越前松平家)、德川慶喜(一橋德川家)、松平容保(會津松平家)都參與了幕政,這是在幕府即將崩潰的緊急時期所發生的特殊情況。
江户幕府官職
設立中央官、地方官和三役職三級管理體制,將藩侯們分為“親藩”(德川氏同族)、“譜代”(德川氏原屬)、外樣(關原合戰之後歸順的)三個等級,三者的領地互為交錯以達到監視外樣大名的目的。而且,親藩大名和譜代大名佔據了富庶和重要的領地。
中央官
- 大老:幕府臨時的最高職務,負責統括政務,參與重要政策的確定,定額是一名。
- 側用人:將軍近侍的最高職。向老中傳達將軍的命令,將老中的呈報傳達給將軍,由於親近將軍常成為實際掌權者。
- 奏者番:掌管有關殿中所用禮儀事項的職務。在年初等諸大名謁見將軍的時候,負責進行轉達
- 旗本:在將軍出場的儀式上出現的家格在御目見(可以直接拜見將軍的人)以上的家臣,為德川軍的直屬家臣團。通常旗本由一些失格的大名(例:最上、福島)以及一些大名家的庶、末子來擔任。
- 高家:由老中支配,掌管幕府的儀式和典禮。負責欽差、朝臣的接待,過往宮中的使節等。俸糧是僅一千五百石,不過官級與大名並列。
- 大目付:由老中支配,作為老中的耳目,進行對大名、交代寄合、高家的監察等,負責幕政一切的監察
- 勘定奉行:掌管幕府的財政,收支出納,和租税徵收
地方官
- 京都所司代:負責京都警衞,對朝廷與關西諸侯的監視,並統轄畿內的直轄地。在編制上是僅次於老中的重要職務,也是地方官職中的最高。
- 駿府城代:幕府駐駿府的長官
- 京都町奉行:負責京都一般町政與司法,定員2名
- 大坂町奉行:負責大阪一般町政與司法,定員2名
- 駿府町奉行:負責駿府一般町政與司法,定員1名
- 長崎奉行:負責長崎的民政與司法,及負責對外的交涉,最初定員1名、寛永10年(1633年)增加至2名、貞享3年(1686年)增加至3名、元祿13年(1700年)增加至4名、十八世紀後又降至2名
- 浦賀奉行:負責監視進入江户灣的船舶,定員1名
- 堺奉行:負責堺的民政與司法,定員1名
- 日光奉行:負責守護日光東照宮,定員2名
- 佐渡奉行:負責佐渡金、銀礦業管理,定員1名
- 羽田奉行:在1842年設置,負責鞏固東京灣的防備,兩年後職位被取消
- 箱館奉行:又稱松前奉行,在1802年設置,負責在北海道的警備,黑船開港事件後,又負責對外國人之交涉,定員2名
三役職
- 幕末時期社會動盪,幕府決定在1862年幕政改革時所設置的三役職,以穩定政局。
- 將軍後見職:徵夷大將軍一職的繼承人,由一橋家當主一橋慶喜擔任
江户幕府法律
德川幕府頒發統治大名的基本法《武家諸法度》約束武士生活準則,頒發《一國一城令》限制各藩修建城堡,禁止結黨,規定婚姻需經幕府批准,還定下了“參覲交代制”,令大名隔一年在江户和領地輪住,回領地時妻、子需留在江户為人質。旅途和在江户生活的龐大開支,不斷消耗了大名們的財力。
[8]
江户幕府等級
德川幕府實行幕藩等級制度。為鞏固幕府統治秩序,德川幕府實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建議採用多種形式,展示教材中封建等級圖示,在給學生以直觀認識的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幕府統治的實質和統治階層,分析農、工、商的位次,探究出等級制中隱含着統治者對工商業的政策和封建經濟緩慢發展的原因。)將軍、大名、武士佔日本全國人口的10%,屬於統治階級。工商業者占人口的百分之十,經營工商業,受到統治階級的歧視;“農”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受壓迫受剝削的主要羣體,他們不僅交租還要負擔各種雜役和勞役;處在社會最底層的是“賤民”。各等級界限森嚴,世襲不變,互不通婚,衣食居住都有區別。
[3]
江户幕府軍事
編輯江户幕府關於將軍
將軍在江户的居所稱為江户城,江户城由本丸(包括本丸御殿及天守閣,現今為東京皇居東御苑的一部分)、二之丸、三之丸和西丸構成,本丸御殿中又分為表向、中奧、大奧三區。大奧在日本江户時代,是德川幕府將軍的生母、子女、正室、側室和各女官(稱為“奧女中”)的住處。大奧的另一含義指代德川幕府家的“後宮”,即是宮女、嬪妃生活的地方。在大奧中,除將軍外,所有男子不得進入。所有上到正室夫人,下到最底層的侍女,都是清一色的美麗女性。日本德川幕府將軍的生母、正室、側室和各女官(稱為“奧女中”)的住處,自第1代將軍德川家康的時代起已存在。及至元和4年(1618年),第3代將軍德川家光的乳母春日局制定“大奧法度”,訂立多項嚴厲法則,例如禁止男子進入大奧及6時後禁止進入江户城等等,使大奧完全與外界隔絕。大奧法度雖經幾度修正,仍被奉行至1868年江户開城方被廢止。
[10]
德川幕府將軍的妻子(正室)稱為御台所,御簾中專用於稱呼地位僅次於德川將軍家的御三家正室的稱呼。而晚於御三家出現的御三卿,為和御三家擁有相同地位,御三卿正室亦有資格被稱作御簾中。此外,江户時代時,俸祿在十萬石以上的大名,其正室被稱作“御前樣”,十萬石以下的大名之正妻則稱作“奧方”。其中,江户幕府將軍之女,若嫁給官位在從三位以上者為正室,稱“御守殿樣”;若嫁給官位在正四位以下者則稱“御住居樣”。
江户幕府德川十六神將
德川十六神將是德川家康為了彰顯創建江戸幕府的最大功績的16位武將而設。是建立德川幕府的十六名功勳武將,為德川四天王加上另外十二名家臣的合稱。在江户時代,德川家康及十六神將的畫像一直存放在東照宮受到人民的敬仰。包括:酒井忠次、本多忠勝、榊原康政、井伊直政、(前四為德川四天王)植村家政、大久保忠世、大久保忠佐、高木清秀、鳥居元忠、鳥居忠廣、內藤正成、服部半藏、平巖親吉、松平康忠、米津藤藏、渡邊守綱。
[11]
江户幕府經濟
編輯江户幕府文化
編輯江户幕府寬永時期
寬永期的是江户初期的文化特點,受桃山文化的影響,安定幕府體制,傾向新的開始。在這一時期朱子學的儒學最為盛行。在這一時期的建築,流行靈廟建築,特以德川家康的日光東照宮為代表,這一時期的建築受桃山文化的影響施行豪華的裝飾雕刻。這一時期的書院以京都的桂離宮為代表,繪畫以狩野派的狩野探幽(1602年~1674年)為幕府的御用畫師。在這一時期還有京都的土佐派、元祿的琳派為先驅。在這一時期,因為侵略朝鮮,很多朝鮮製陶工人被帶回日本,所以九州·中國等地方各地出現了朝鮮系的工藝,有田燒、薩摩燒、萩燒、高取燒等很有名的陶瓷。
江户幕府元祿時期
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為元祿時代,這一時期幕政安定、商品經濟得到發展的社會成熟時期,城市市民階層的形成,文化有了新的演變,這一時期的文化稱為元祿文化。元祿文化的特色是以人和社會為中心比較強傾向於現實主義和實證主義。着重實證於古典研究和自然科學問題的發展。這一時期的美術,受桃山文化和江户初期的文化的洗禮。在文學上,出現了一娛樂市民為目的的各類通俗小説,“浮世草子”是其中影響最大的一類小説。元祿時期的文學藝術中心的代表井原西鶴(1642年~1693年)、松尾芭蕉(1644年~1694年)、近松門左衞門(1653年~1724年)。在這一時期歌舞伎和民眾演劇得到發展。
江户幕府化政時期
化政文化的中心是以江户時代的後期的文化,江户的繁榮背景、都市生活為廣大背景。江户是上方全國經濟發展的中心,多數都市民眾喜歡町人文化最盛行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化稱為化政文化。都市繁榮、商人·文人的全國性的交流、出版·教育的普及、寺院的流行等中央文化向各地傳播,都市生活多樣化的文化內容多種多樣的物質供求。一方面,學問·思想的分歧動搖着幕府體制,一些古代體制的脱落動搖着幕府。江户時代後期的文學是以政治和社會為題材的出版物和紀傳體為普及,收到廣大民眾的喜愛。小説在這一時期盛行,其代表人物山東京傳(1761年~1816年)、式亭三馬(1776年~1822年)、十返舍一九(1765年~1831年)、為永春水(1790年~1843年)。在這一時期國學(即日本固有之學問,非我國之學是也)和洋學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江户幕府幕末時期
政局和世道的混亂,幕府和歐美各國的深入交流,文化·學術都受到近代的影響。開國後,建立藩書調所、翻譯外文書籍和聘請外國教授,還有醫學方面,建立種痘醫學所。在這一時期幕府的海外留學生們被派遣到去學習歐美各國的政治·法制·經濟,薩摩·長洲等諸藩也派遣留學生去外國的。之後,橫濱開放接受外國的宣教師和新聞記者的到來,他們通過歐美的政治和文化介紹給日本人。通商條例的簽定,來日本的宣教師和美國人開了診療所和英語私塾,積極的傳播西洋文化。這一時期歐美的近代化文明在日本的聲望很高。
江户幕府外交
編輯江户幕府對外政策
德川幕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德川幕府統治前,日本對外貿易比較發達,商船遠航到中國、朝鮮及東南亞各國。16世紀下半期,西方商人和傳教士開始到日本活動,以傳教士為先導的歐洲殖民勢力迅速向日本滲透,全國天主教徒從30萬猛增到70萬人。一些藩國通過與西方國家的貿易,壯大了自己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德川幕府建立後,為鞏固統治,防止外部勢力對日本的侵入開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從1633年起曾多次發佈“鎖國令”,即寬永鎖國。嚴禁日本人與外國貿易,禁止日本與海外交往,把外國商人和傳教士驅逐出境,只許同中國、朝鮮、荷蘭等國通商,而且只准在長崎一地進行,對外商業活動受到嚴格控制,同時幕府還規定日本人不得出國,也不許在國外的日本人回國,甚至禁止製造適於遠洋的船隻。實行限制工商業政策。閉關鎖國本身就嚴格限制了商業活動,同時對工商業者採取歧視態度,嚴格限制手工工場的規模、實行商品專賣,設立關卡、對工商業者財產恣意沒收。嚴重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
[3]
江户幕府鎖國令
一、除特許船隻以外,嚴禁其他船隻駛往國外。
二、除特許船隻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國。如有偷渡者,應處死罪,偷渡船及船主,一併扣留。
四、如發現有耶穌教蔓延之處,汝二人應即前往誡諭。
五、發現耶穌教教士者,應予以褒賞。告發人之功績優良者,賞銀百枚。其他告發人,依其忠行情節,酌量褒賞。
六、外國船來到,應即呈報江户。並應按照往例,通告大村藩主,請其派遣監視艦船。
八、外國船所在各種貨物不得由某一地方全部包購。
十、外國船之貨物應列單呈報江户。但可以按照往例令其交易,不必等待江户批示。
十二、生絲以外之其他各種貨物,應在生絲價格確定後,按絲價標準,各立行情,進行交易。附:貨物之買賣,限於價格確定後二十日內交易完畢。
十三、外國船之歸期,限於9月20日以前,遲到之船,其歸期限自駛到之日起,五十日以內。
十四、禁止外國船將賣剩之貨物寄存於日本,並禁止日本人接受此等寄存。
十五、五處之商人限於10年7月20日以前抵達長崎。遲到者不列入分配額中。
十六、駛抵薩摩、平户及其他任何之港口,交易必須按照長崎之絲價,在長崎絲價未確定前,不準交易。
江户幕府評價
編輯一、將安土桃山時代之特質更加擴展,可以看出集權的封建制度的完成及其衰退(完成之時即是衰退之日)。
二、都市及商工業的發達。
三、町人文化(商業文明)的發展。
四、對外採取鎖國禁教政策。
由以上五點,可看到德川幕府時代的突出和發展,幕府自身的內在矛盾,導致了德川幕府的沒落和衰亡,德川家康以巧妙的政策最後完成了由前人開始的封建制度的中央集權化,江户幕府使武家政治組織,達到最高峯。但是集權的封建制度完成之後,武士向都市集中,消費的刺激,也帶來了都市和商工業的繁榮,逐漸使農民的被壓迫日益加重,商品也向農村滲透,最後由於農民的階層分化,招致幕藩體制的解體,從而原有剝削與統治的政治經濟體系崩潰,難以計數的農民起義對幕府的沉重打擊,加之幕府末期外交問題的複雜和緊迫,儒學者,國學者提倡尊王攘夷、尊王斥霸,最後朝廷和強藩聯合倒幕,終迫使德川幕府只有大政奉還。
江户幕府歷代將軍
編輯在位時間 | 圖片 | |
1603~1605 | ||
1606~1623 | ||
1623~1651 | ||
1651~1680 | ||
1680~1709 | ||
1709~1712 | ||
1713~1716 | ||
1716~1745 | ||
1745~1760 | ||
1760~1786 | ||
1787~1837 | ||
1837~1853 | ||
1853~1858 | ||
1858~1866 | ||
1866~1867 |
江户幕府文藝作品
編輯1.動漫名作《家庭教師HitmanReborn》中男主角沢田綱吉一家【指沢田綱吉(十代目),沢田家光(彭格列九代門外顧問CEDEF首領)和沢田家康(Vongola·Giotto,彭格列Ⅰ世)】全部男性的名字都來源於德川幕府
2.動漫《銀魂GINTAMA》的背景時代就是幕府維新時代。
4.動漫《冬之蟬》的背景時代是德川幕府後期 整個故事的情節也都由該時代的特殊歷史原因展開
5.動漫《浪客劍心》雖然是講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但是因為剛剛推翻了德川幕府,所以也牽扯出一些德川時的故事。
7.遊戲《信長之野望11》源於新選組的歷史資料,比較強勁的幕府之一。
8.動漫《鬼眼狂刀》,背景即為德川家康組建幕府之初,其中不僅出現眾多歷史人物,妖刀村正也很惹眼。
9.電視連續劇《大奧》系列,《大奧》系列電視劇分為《大奧 明治篇/幕末篇》、《大奧 華之亂》、《大奧 第一章》。
12.《八代將軍吉宗》是1995年NHK製播的第三十四部大河劇,播放期間是同年1月8日 - 12月10日
13.《德川慶喜》是1998年NHK製播的大河劇
14.《元祿繚亂》是1999年NHK製播的大河劇
15.《葵德川三代》是日本放送協會NHK在2000年年製作播放的第39部NHK大河劇,播放期間是2000年1月9日 - 12月17日。本劇故事是從關原之戰之前開始説起,以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德川家光祖孫三代為主角,描述在德川幕府成立過程中,豐臣家如何滅亡,以及之後德川家與朝廷之間的關係。前半部可以説是與日本戰國相關的戲碼,而後半部則是以家庭、政治為主的戲劇。
16.戰國BARASA及劇場版The last Party.描寫日本戰國時代的名將諸如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以及武田信玄,上杉謙信,伊達政宗等多個戰國名人的故事,另有同名遊戲,這個動畫正是有這部遊戲改編而來。德川家康都是最大贏家。
17.《篤姬》 改編自宮尾登美子的小説《天璋院篤姫》。主人公是江户幕府第十三代將軍德川家定的正室天璋院。 敍述了她年輕守寡、撫育德川家後人、掌控幕府、周旋於政治軍事強人之間、傾盡全力化解戰亂糾紛的四十八年人生。
18、《新選組》本片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背景,表現了在德川幕府末年的政治動盪中曾經發揮過重要影響力的武士組織“新選組”。
20.《尋找前世之旅》京都幕末卷以幕府末期為時代背景
- 參考資料
-
- 1. 劉祚昌,王覺非.《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第163—164頁
- 2. 古代軍事人物:德川家康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05-23]
- 3. 從鎖國走向開國的日本 .人民教育網[引用日期2017-05-23]
- 4. 日本鎖國政策的由來 .人民教育網[引用日期2017-05-23]
- 5. 戰史今日:3月31日 黑船終結日本鎖國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引用日期2017-05-23]
- 6. “倒幕”運動與明治維新 .歷史網[引用日期2017-05-23]
- 7. 江户幕府三百藩 .日本史[引用日期2017-05-23]
- 8. 德川幕府 .營口市圖書館[引用日期2017-05-23]
- 9. 幕府將軍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8-06-29]
- 10. 大奧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8-06-29]
- 11. 德川十六神將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8-06-30]
- 12. 蘭學在日本的傳播與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7-06-03]
- 13. 兒玉幸多.《日本史年表》(第13版):吉川弘文館,2007年:第52頁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