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心洲

(江河中的島嶼)

鎖定
江河中的沙洲。由河漫灘和河牀相沉積而成。它是由心灘不斷增大淤高而成。有的江心洲高出平水位以上,洪水氾濫時頂部蓋上懸移質泥沙;有的江心洲長期出露水面,洪水期也不沒入水面以下。它們都比心灘穩定,一般是洲頭沖刷,洲尾沉積,使江心洲不斷下移。如長江下游的太平洲、長江口的崇明島、湘江中的橘子洲等。 [1] 
中文名
江心洲
外文名
river island
定    義
江河中的島嶼
原    因
流水的沉積作用
屬    於
沙洲的一部分

目錄

江心洲成因

淺灘形成後,增大了淺灘灘面上的糙率,引起流速減小,淺灘灘面上水流的挾沙力降低,使牀質泥沙繼續在淺灘上沉積下來,淺灘便可繼續發展,使之在枯水期出露水面,稱為心灘。心灘是江心洲發展的初級階段。
在心灘表面上,常常形成許多沙波。所以心灘表面的阻力不僅比所在河牀明顯增加,而且比淺灘也顯著增大。由於心灘的規模比淺灘大,對水流的阻力也顯著增大,所以心灘形成後,洪水流過心灘表面時,由於流速明顯減小,使大量較細的泥沙在心灘表面沉積下來,心灘的高度也隨之淤高,逐漸地高出年平均水位,便形成江心洲。
因江心洲高出年平均水位,所以在枯水期與中水期不被水流淹沒,在洲面上能生長一年生植物。隨着植物覆蓋率增大,糙率顯著增大,故洲面上植物生長後,洲面糙率增大,使水流流速顯著減小,挾沙力明顯降低,更促使洲面沉積抬高。因江心洲是在流速很小的情況下沉積的,所以洲面上的沉積物多屬粘性土與細粉沙。 [2] 

江心洲類型

1.石質江心洲
石質江心洲形成條件基本上與石質淺灘中的礁石灘與墜石灘相同,主要分佈在山區侵蝕河流的河牀上,所不同的是其高程比淺灘高,一般高出中水位以上,面積也比石質淺灘大,所以更為穩定。例如長江宜昌河段的西壩,由自堊系粉沙岩組成的石質江心洲,洲與汊道都十分穩定。在洲發現西周一戰國時期的文物,在西壩定汊道稱為長江宜昌三江汊道,在河牀中的河牀相卵石層裏,發掘出古樹,經C14年代測定為6570年±110年,説明西壩與三江汊道至少有六千年的歷史。 [2] 
2.沖積江心洲
大多數沖積江心洲的形成條件也基本上同沖積淺灘,但淺灘是否能發展成江心洲,主要決定於淺灘能否產生積累性沉積與淺灘的穩定性。如果在洪水期當水流漫過淺灘或心灘時,能把大量懸沙與粘性泥沙沉積在淺灘上,使淺灘上河漫灘相沉積層不斷加厚。因粘性土抗衝性較大,使其穩定程度也增強。心灘穩定性增強後又有利於積累性的沉積,這樣使淺灘不斷加高,高出中水位以上,面積也不斷擴大,形成了江心洲。在淺灘中,汊道淺灘、匯口淺灘、干支流匯口淺灘、河口攔門沙等,常常都發育成江心洲;而衝淤週期變化的交錯淺灘,不穩定的散亂淺灘,灘面衝淤變化較大,不利於洪水期積累性沉積,故不易發展成江心洲。江心洲的歷史較淺灘長,如長江馬鞍山河段的江心洲,在頭條壟發掘有唐代的黃釉執壺及綠釉的雙繫帶等不同造型的瓷器,説明江心洲遠在一千年前就已形成。山區河流的沖積江心洲多由卵石與礫石組成。抗衝性較強,所以能長期保持穩定。 [2] 
參考資料
  • 1.    鄧綬林 主編.地學辭典.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第465頁.
  • 2.    林承坤著,泥沙與河流地貌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02月第1版,第229-2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