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寧街道

鎖定
江寧街道隸屬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位於江寧區西部,西瀕長江,行政區域面積262平方公里,由原來的江寧、陸郎、銅井3個鎮合併而成。街道户籍人口90830人(2010年),轄12個社區、10個行政村, [1]  街道辦事處駐濱江開發區盛安大道739號。 [96] 
江寧街道地處寧蕪丘陵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中南部低山起伏,江河岸邊為沖積平原,江中有諸多沙洲。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温和濕潤。長江傍流而過,有江寧河、陸郎河、銅井河、牧龍河、天然河等通江河流。礦產資源有金、銅、鐵、硫、石灰岩、白雲石、重晶石等。 [3] 
江寧街道地處長三角經濟區,皖江城市帶交接處,南京江寧濱江經濟開發區坐落於境內,裝備製造業為主導產業。寧馬高速公路寧安城際鐵路寧蕪鐵路、205國道、湯銅公路、旅遊大道、牛首大道穿境而過,長江沿岸有萬噸級碼頭12個。江寧街道山林茂密,是南京美麗鄉村建設示範區,有黃龍峴茶文化村、朱門人家、南山湖旅遊度假區、雁南飛生態觀光園、六順農業園、花塘紅樓旅遊特色村、神山頭遺址公園等景區(點)。2014年,江寧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83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4億元。 [1] 
中文名
江寧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南京市江寧區
地理位置
南京市西南,江寧區西部
面    積
262 km²
下轄地區
12個社區、1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濱江開發區盛安大道739號 [96] 
電話區號
025
郵政區碼
211161、21162、21116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90830人(2010年) [4] 
著名景點
南山湖
朱門農家
黃龍峴等
機    場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火車站
南京站南京南站
車牌代碼
蘇A

江寧街道建制沿革

周朝以前,今南京江寧地域屬荊蠻之地。
春秋時期,屬吳國;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滅吳,戰國初期屬越國;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滅越後,屬楚國金陵。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廢金陵邑秣陵縣,楚漢之際屬秣陵縣。
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改秣陵縣為建業縣,今江寧地域屬之。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復改建業為秣陵縣,同時分置臨江縣。太康二年(281年),臨江縣更名為江寧縣,縣治即在今江寧鎮(時為金陵鎮,後又曾改為靜安鎮)。
隋開皇十年(590年),江寧縣治由江寧鎮移置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宮一帶),今江寧街道地域仍屬江寧縣。
唐武德三年(620年),江寧縣更名歸化縣,屬揚州郡,今江寧街道地域屬之。上元二年(761年),江寧縣改為上元縣,今江寧街道地域屬之。
南吳天祐十四年(917年),分上元縣南十九鄉、丹塗縣北二鄉,復置江寧縣,今江寧街道地域屬江寧縣。
北宋景德年間(1004—1008年),始置江寧鎮。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屬建康路江寧縣。
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應天府為江寧府,今江寧街道地域隨屬之。乾隆年間(1736—1795年)六塘橋(陸郎橋)屬銅山鄉,朱門屬朱門南鄉,花塘屬歸善鄉。
民國元年(1912年)1月,廢江寧縣、上元縣,江寧府改為南京府,江寧地域屬南京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南京府,復設江寧縣,今江寧街道地域屬江寧縣。
民國五年(1916年)6月,江寧縣設7市9鄉,今江寧街道境域分屬江寧市、江寧鎮市、雲台市,其中陸郎屬江寧市銅井鄉,朱門屬雲台市朱門鄉。
民國十七年(1928年),江寧縣廢市、鄉制,實行鄉、村制。不久又改為區、鄉(鎮)、鄰制,江寧鎮、銅井鎮、牧龍鎮、板橋等為江寧縣第九區;同期改銅山鄉為陸郎鎮、朱門鄉為朱門鎮。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月,江寧縣成為自治實驗縣,直屬江蘇省,江寧鎮、銅井鎮、陸郎鎮、牧龍鎮、清寧鄉劃為江寧縣第九自治實驗區,朱門屬第八自治實驗區。
抗日戰爭時期(1938—1945年)汪偽在東山鎮建立偽縣政府,同時新四軍在江寧地區先後建立江寧縣、橫山縣、上元縣抗日民主政權,今江寧街道地域屬橫山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黨江寧縣政府接收了該地域;10月,新四軍渡江北撤,橫山縣留守處一直堅持到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冬。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江寧縣劃分為7個區,46個鄉。今江寧街道境域分屬第二區的江寧鎮、陸郎鎮、牧龍鎮、銅井鎮、風雅鄉和第三區的朱門鎮。
1949年11月,廢除舊保甲制度,實行鄉(鎮)、行政村制。銅井鎮劃分為銅井鎮、三興鄉、洪幕鄉、新濟鄉,牧龍鎮劃分為牧龍鎮、建中鄉、松寧鄉。上述鄉鎮及江寧鎮、陸郎鎮均屬二區。
1950年2月,設立第十區,區公所駐牧龍鎮;3月,陸郎鎮劃分為陸郎鎮、西寧鄉、新寧鄉和清修鄉,第二區所轄的陸郎鎮、西寧鄉、新寧鄉、清修鄉、牧龍鎮、建中鄉、松寧鄉、銅井鎮、三興鄉、洪幕鄉、新濟鄉11個鄉鎮劃歸第十區,第十區區公所遷至銅井鎮;11月,江寧鎮劃分為江寧鎮、安樂鄉、永樂鄉、三山鄉,仍屬第二區。
1953年,牧龍鎮改為牧龍鄉,仍屬十區。
1954年2月,第十區改為銅井區;朱門鎮改稱朱門鄉,劃屬陶吳區。
1955年8月,二區更名為板橋區,其所轄的永樂鄉併入三山鄉;江寧鎮、安樂鄉、松寧鄉、建中鄉合併為江寧鎮。
1956年1月,銅井鎮、三興鄉、洪幕鄉合併為銅井鎮;2月,板橋區更名為江寧區;10月,銅井區併入江寧區,銅井鎮改為銅井鄉。
1957年7月,撤銷江寧區、銅井區;三山鄉、清修鄉、江寧鎮合併設立江寧鄉,陸郎鄉、西寧鄉、新寧鄉合併設立陸郎鄉,朱門鄉併入陸郎鄉,銅井鄉、牧龍鄉、新濟鄉合併設立銅井鄉。
1958年9月,撤銷江寧鄉、銅井鄉、陸郎鄉,設立江寧人民公社、銅井人民公社、陸郎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以社代鄉體制。
1961年11月,江寧人民公社所轄的江寧鎮升格為縣屬鎮。
1964年6月,江寧鎮降級,由江寧縣直管改為由江寧人民公社管轄。
1982年,各公社實行行政體制改革,政社分設,以社建鄉,7月設立陸郎鄉,12月設立江寧鄉、銅井鄉。
1989年3月,撤銷江寧鄉,設立江寧鎮。
1994年5月,撤銷陸郎鄉,設立陸郎鎮;撤銷銅井鄉,設立銅井鎮。
2000年3月,江寧鎮與陸郎鎮合併,設立新的江寧鎮。
2005年12月,撤銷江寧鎮,設立江寧街道。
2006年3月,撤銷銅井鎮,併入江寧街道。 [4-8] 
2010年,“江寧鎮”作為歷史地名被有關部門和專家認定並命名為南京首批“千年古鎮”。
1949年以來江寧街道建制沿革示意圖 1949年以來江寧街道建制沿革示意圖

江寧街道行政區劃

江寧街道區劃沿革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後,江寧人民公社轄11個大隊和1個鎮(江寧鎮,亦稱市鎮大隊),陸郎人民公社轄8個大隊、1個集鎮,銅井人民公社轄9個大隊。
  • 江寧人民公社:陳塘大隊、建中大隊、司家大隊、上湖大隊、江寧大隊、永安大隊、清修大隊、邵莊大隊、新洲大隊、三山大隊、新建大隊、江寧鎮(市鎮大隊)
  • 陸郎人民公社:陸郎大隊、西寧大隊、荷花大隊、張府大隊、花塘大隊、大廟大隊、廟莊大隊、大塘大隊、陸郎集鎮
  • 銅井人民公社:銅井大隊、新民大隊、牧龍大隊、北莊大隊、星輝大隊、洪幕大隊、新濟大隊、天然大隊、三興大隊
1958年10月,天然大隊的前泰來、後泰來.謝村3個自然村和三興大隊的晏公廟、湖泊塘2個自然村劃歸馬鞍山市慈湖鄉管轄。
1959—1964年間,銅井人民公社成立了雙虎大隊、石山大隊、魏家大隊、陶村大隊、共和大隊。
1960年,江寧人民公社增設漁業大隊。
1961年,從江寧大隊中劃出10個生產隊,另建梅府大隊;同年11月,江寧鎮升格為縣屬鎮;年底,陸郎大隊劃出12個生產隊,設立河西大隊,廟莊大隊、大塘大隊合併為廟莊大隊。
1962年,邵莊大隊中劃出7個生產隊,設立孫家大隊;從建中大隊、江寧大隊共劃出9個生產隊,設立官山大隊;西寧大隊劃出12個生產隊,設立南門大隊;西寧大隊另劃出9個大隊,設立河東大隊;從張府大隊、陸郎大隊共劃出18個生產隊,設立牌坊大隊;廟莊大隊分為廟莊大隊、大塘大隊。
1963年,荷花大隊劃分為荷花、朱門、王府3個大隊。
1964年6月,江寧鎮降格,復屬江寧人民公社。
1968年,烈山大隊併入新民大隊。
1971年1月,谷里人民公社所轄的山北大隊的8個生產隊劃歸陸郎人民公社,仍稱山北大隊。
1972年,山北大隊與花塘大隊合併為花塘大隊;撤銷沿江大隊,劃入銅井大隊、星輝大隊。
1976年,從銅井大隊劃出部分土地,建立銅井鄉良種場。
1981年,以牌坊公社的6個生產隊成立戰備林場。
1982年12月,江寧鄉轄15個行政村,共有1個自然鎮、184個自然村(1985年調整為185個);陸郎鄉轄15個行政村、1個集鎮;銅井鄉轄15個行政村、1個集鎮。
1984年4月,戰備林場更名為黃龍峴林場。
1987年,銅井鄉良種場改為葉村行政村。
1995年5月,江寧鎮所轄的永安村、孫加村、邵莊村、三山村、新建村劃歸雨花台區板橋鎮。至此,江寧鎮轄10個行政村,境內有1個自然鎮、152個自然村。
江寧、陸郎、銅井3鎮行政區劃圖(1997年) 江寧、陸郎、銅井3鎮行政區劃圖(1997年)
1999年,黃龍峴林場改製為黃龍峴村,保留林場牌子,為村場合一體制。
2000年3月陸郎鎮與江寧鎮合併後,江寧鎮轄2個社區、26個行政村。
2001年3月,朱門村與張府村合併為朱門村,北莊村、石山村、魏家村合併為北莊村,河西村、橋西村合併為河西村,牧龍村、陶村、共和村合併為牧龍村,建中村、官山村合併為建中村,荷花村、王府村合併為荷花村,西寧村、南門村合併為西寧村,牌坊村、黃龍峴村合併為牌坊村,廟莊村、大塘村合併為廟莊村,洪幕村、李村合併為洪幕村,漁業村改為漁業社區,葉村併入銅井集鎮社區;9月,新濟村因整體搬遷而撤銷。
2002年6月,撤銷銅井集鎮社區,設立葉村社區;10月,撤銷陸郎集鎮社區,設立神山社區;12月,撤銷江寧集鎮社區,設立瑜橋社區。
2005年4月,朱門村、河西村、江寧村、梅府村、司家村改為社區;9月,陳塘村、建中村改為社區;10月,北莊村、雙虎村、銅井村、新民村、陸郎村、牧龍村改為社區;12月,江寧街道成立時,轄8個社區、10個行政村。
2003年,開始陸續將原江寧鎮建中和陳塘社區劃給江寧濱江開發區開發,兩社區隨後撤消,新成立盛江社區,轄盛江花苑、銀杏園、玫瑰園、牡丹園、玉蘭園等小區。
2006年3月,銅井鎮併入江寧街道後,江寧街道轄17個社區、14個行政村;8月,星輝村與三興村合併設立星輝社區,北莊社區與雙虎社區合併設立南山湖社區,新民社區與銅井社區合併設立新銅社區,陸郎社區與神山社區合併為陸郎社區,江寧社區、梅府社區、瑜橋社區合併為江寧社區,荷花村與河東村合併設立荷花社區,村居撤併後江寧街道轄15個社區、10個行政村。
2008年5月,陳塘社區與建中社區合併設立盛江社區。江寧街道轄13個社區、10個行政村。
2010年,漁業社區併入盛江社區。江寧街道轄12個社區、10個行政村。 [9-10] 

江寧街道區劃詳情

截至2015年,江寧街道轄12個社區、10個行政村。 [11] 
區劃代碼 [11] 
社區/村
面積 [10] 
(平方公里)
户數(户)
(2014年)
人口(人)
(2014年)
2014年人均純
收入(元) [12] 
320115006001
7.5
1188
4125
22580
320115006003
19.1
1872
6335
22700
320115006004
9.0
1110
4091
21100
320115006006
9.0
980
3098
21240
320115006007
9.5
1000
3306
19190
320115006008
6.8
758
2332
20910
320115006009
2.0
100
240
18080
320115006010
14.7
2343
7470
22530
320115006011
12.6
1500
5290
22300
320115006012
17.2
1895
6600
21390
320115006014
11.6
1300
4295
19710
320115006015
8.2
2288
6100
17840
320115006200
新洲村
2.2
500
1680
20920
320115006201
上湖村
14.0
1030
3849
17600
320115006202
7.3
1057
3722
22850
320115006203
西寧村
10.0
900
2899
21090
320115006204
大廟村
9.8
800
2496
17510
320115006205
牌坊村
8.2
678
2090
19340
320115006206
花塘村
12.4
1100
3300
19680
320115006207
廟莊村
8.0
696
2340
17610
320115006208
天然村
6.0
659
2030
17800
320115006209
洪幕村
13.0
600
2094
18190

江寧街道地理環境

江寧街道位置境域

江寧街道位於南京市西南部,東鄰谷裏街道橫溪街道,南界安徽省馬鞍山市花山區慈湖街道、濮塘鎮,西濱長江,與浦口區橋林街道、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隔江相望,北接雨花台區板橋街道。地跨北緯31°43′20″—31°55′45″,東經118°28′25″—118°42′50″,版圖近似三角形, [13]  行政區域面積262平方公里。 [14]  街道辦事處駐江寧集鎮瑜橋街96號,位於江寧區人民政府駐地西南35公里處。 [2] 

江寧街道地質條件

江寧街道位於華南準地台下揚子褶皺帶北部,境內出露地層主要有中生代二套、新生代一套和第四系全新統。中生代二套均為中生代中基性陸相大山噴發熔岩堆積物所組成,其中大王山組分佈在東部馬大山至銅山以及直山至楊家大山一帶,厚約600米;馮圩村組分佈在中部小山硯—百頭山—戴山帶,和尚山、俞家馬場附近也有出露,厚約380米,與下伏大王山組地層也呈段整合接觸第四系全新統為河流、湖泊沉積物組成,分佈在境內廣大低窪及平坦地區,厚0—30米,與下伏的各套地層或各種巖體均為角度不整合接觸。江寧街道位於寧蕪斷陷盆地西側北段,東南部區域褶皺構造屬白頭山—娘娘山向斜東翼,斷裂構造比較發育,主要斷裂較大的有三條:陰山—鶯子山斷裂、鄭家莊—牛跡山斷裂、美人山—娘娘山斷裂。境內岩漿岩非常發育,均形成於中生代燕山期,岩石以中層性巖和酸性巖為主,還有部分鹼性岩,產出形態為巖株岩脈巖牆巖枝等;出露種類繁多,主要有輝石閃長玢岩、花崗閃長巖、石英二長閃長巖、細晶花崗岩、石英正長巖正長斑岩等。 [15] 

江寧街道地形地貌

江寧街道屬寧蕪丘陵區,中南部低山起伏,瀕江西部及通江河兩岸多為沖積小平原,江中有諸多沙洲,地勢東南較高、西北較低,呈簸箕狀的盆地地形特徵,共有低山、高崗、緩崗、沖積平原和沙洲五大地貌類型。
  • 低山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分成東中兩線,東線以楊家大山為中心,分別向南北延伸;中線以白頭山為中心,亦分別向南北延伸;南面有牛跡山、娘娘山、犁尖山、戴山等。
  • 高崗面積約26平方公里,分佈在大廟、張府、花塘、荷花、西寧等村以及清修、上湖、建中、天然、洪幕、新民等部分地區的低山坡背上,海拔30—50米。
  • 緩崗是經長期剝蝕而成的殘丘,分佈於東部陸郎河谷平原上,經長期墾殖形成大塊“沖田”,海拔9—30米,面積約80平方公里,是境內東部主要地貌單元。
  • 沖積平原分佈於瀕江沿岸、江心諸洲以及陸郎河、江寧河、銅井河、牧龍河兩岸1—2.5公里範圍內,地勢低平;境內星塘至新壩、中壩一片平原,海拔6.8—10米。
  • 沙洲由長江泥沙沖積而成,狹小縱長,海拔較低。境內沙洲自南而北分別有:新生洲、再生洲、新濟洲、子匯洲、小洲。 [16] 

江寧街道氣候

江寧街道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氣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特徵。春季從清明開始到芒種結束,冷暖交替,多陰雨;夏季從夏至開始到白露以後結束,高温、高濕、雨量集中,每年6月中旬進入約20天的梅雨期,7至9月常有雷雨、颱風、冰雹等自然災害;秋季從秋分開始到小雪結束,由暖趨涼,秋高氣爽;冬季從11月下旬到次年清明止,寒冷乾燥,常有寒潮霜凍雨雪出現。
江寧街道年平均氣温16.66℃,1月平均氣温2.2℃—6℃,7月平均氣温28℃—31℃,極端低温-14℃(1955年1月30日),極端高温40.7℃(1959年8月22日)。平原地區和丘陵地區氣温年平均差在0.5℃以內,冬季丘陵區比平原區偏低;夏季丘陵區比平原區偏高,差值一般在0.5℃上下,一般丘陵區農作物成熟早於平原區。全年總輻射量115.8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降水量約103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382毫米(1954年),最少降水量425毫米(1961年);全年有3個多雨期,3—4月份春雨綿綿,俗稱“桃花水”;梅子成熟季節多降面雨叫“梅雨”或“黴雨”;8月份前後的颱風帶來大量降水,形成連綿秋雨。秋旱比夏旱頻率高,週期短。多年平均風速1.4米/秒,靜風最多,佔50%以上,其次是東北信風東南季風霜期一般在11月上旬至4月上旬。 [17] 

江寧街道水文

江寧街道位於長江下游的中段,屬濱江水系,長江傍流而過,有江寧河、陸郎河、銅井河、牧龍河、天然河等通江河流,水系多為東西流向。新中國建立後通過興修水利,已形成一個旱可引江水進山,澇可排洪水入江的完整水系。
長江自星輝社區南端和尚港流入境內,自西南向東北順流而下,至新洲村下壩的北端江寧河口出境;江岸線長19.2公里(主江堤長19 2公里,含通江河入江處200米河堤),境內主航道長(直線距離)18.8公里;江面寬窄不一, 一般為1000—3000米,水面面積3330.3公頃;水深一般為15—30米,最深70米;河牀衝淤頻繁,河道時束時放,形似藕節,開闊段多有江灘露出,河道分叉,有新生洲、再生洲、新濟洲、子匯洲和小洲5個沙洲。
江寧河(江寧集鎮段) 江寧河(江寧集鎮段)
江寧河(陸郎地域內的河段稱陸郎河),史稱江寧浦或南浦。西源在銅井娘娘山東南麓,東源在馬鞍山市濮塘鎮境內的馬大山、筆架山、七里峴等山系北麓,二者匯合後縱貫陸郎河谷平原北流,穿過陸郎集鎮,至石門裏經江寧河口注入長江。河流全長27.5公里,幹流長22.5公里,河牀寬30—60米,底寬10—13米,豐水年最大流量220立方米/秒,流域面積約198平方公里。源頭至張家壩段河谷深、河牀高,流至陸郎橋附近,河谷變寬,河牀變淺。江寧河屬老年期曲流河,除暴雨期間,流量變化小,河道穩定,以側向侵蝕作用為主;河漫灘發育,沉積物以泥、粉砂為主。有四條支流,形成江寧區域內的基本水系:
  • 王小河,人工開成,長1公里,來水面積8平方公里;
  • 油坊河,長2.5公里,來水面積7.5平方公里;
  • 柏水河,長2.2公里,來水面積5.93平方公里;
  • 小河嘴,原為彎曲小溝,經人工拓成河道,全長2.5公里,來水面積4平方公里。
銅井區域內有四條通江河,形成該區域的基本水系。
  • 銅井河,源自南山湖社區的石山,經銅井公路橋至河口流入長江,全長2.8公里;
  • 牧龍河,古為牧龍浦,受白頭山溪水,經牧龍公路橋至河口流入長江,全長4公里;
  • 天然河,在天然行政村內,從王家壩至雞心圩與慈湖河銜接流入長江,境內長2公里;
  • 犁筋彎河,在星輝社區境內,受洪幕山溪水,過湖的塘經犁筋彎河入長江,全長2公里。
境內溝渠通稱“過水溝”或“旱河”,供溢洪和排灌通水,截至2007年共開挖成23條大溝渠,加上人工支渠,總長近200公里。境內共有容積5萬立方米以上的塘壩29座,其中銅井地域5座,江寧地域1座,陸郎地域23座;壩體多為山澗、溝壑、沼澤等古地貌演化而成,是溝通境內塘、壩、庫、溝4大水系的樞紐,也是境內除河流以外的第二大自然水系。 [18] 

江寧街道土壤

江寧街道境內的耕地土壤大部分為砂岩、安山岩和紅色沙岩的風化物母質,屬黃棕壤型水稻土。分佈於東部陸郎河谷地帶的土壤為河湖沉積物組成,主要有粉砂亞粘土、亞粘土和細砂分層等河圩母質,屬瀦育型水稻土。土壤淋溶作用比紅土弱,酸鹼度呈微酸至中性反應,土壤質地一般為沙壤、中壤,土壤耕作層表土和犁底層容重分別為1.49克/立方厘米和1.57克/立方厘米,一般保水性能良好,地下水位大多在70—80釐米。主要土種有馬肝土、青泥條土、黃土白土和黃沙土等。 [19] 

江寧街道自然資源

江寧街道水資源

江寧街道水資源充沛。長江多年平均過境水量9730億立方米,佔全國地表水資源的三分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前,境內居民生產生活用水主要來自通江河流、井水和池塘。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鄉鎮陸續建立了自來水廠,其中江寧、銅井以長江為水源,陸郎以江寧河為水源。 [20-22]  境內有在冊水庫13座,塘壩4600多座,總蓄水能力約2500萬立方米。 [23]  其中最大的牌坊水庫總庫容339.5萬立方米,其次為楊庫水庫256萬立方米。 [24] 
地下水方面,銅井、江寧地區的長江邊灘及新濟洲、新生洲共約19平方公里的長江漫灘區水資源豐富,單井湧水量1000—3000立方米/日,天然補給量435萬立方米/年,儲存水資源量2850萬立方米/年,可開採量307萬立方米/年,佔江寧區地下水資源量的10.8%。 [25] 

江寧街道礦產資源

江寧街道的金屬礦產主要有金、銅、鐵等,均為小規模的礦(化)點。據不完全統計,境內有鐵礦點6個,銅礦點8個,金礦點4個,其中稍具規模並進行過淺部地質評價的有鐵礦1個、銅礦3個、金礦2個。
鐵礦主要分佈在東南部鶯子山—竹園山一帶,含銅磁鐵礦體成似層狀、透鏡狀,產於大王山組安山岩及凝灰岩的層間破碎帶中,礦體規模不大,一般長數十米,厚0.3—3米。品位較富含鐵的最高品位53.1%,富礦平均品位47.88%,局部含銅,品位0.5%。鐵礦石儲量12.8萬噸。
銅礦主要分佈在南部洪幕、東部朱門、中部小山峴—楊庫村一帶,均屬中低温熱液型銅礦。銅井金(銀、銅)礦位於娘娘山、銅坑山、洪幕山一帶,銅為小型礦牀,金為中型礦牀,且含量較高;金品位4.5克/噸,探明儲量5.04噸,保有儲量1.12噸;銀品位13克/噸,探明儲量12噸,保有儲量2.24噸;銅品位1.33%,探明儲量1.7萬噸。朱門北部施山至馬谷山一帶發現22條含銅石英脈,地表礦體規模很小,儲量小於1000噸。小山峴到楊庫村一帶的銅礦大部規模小,品位低,工業價值不大;部分含銅石英脈中還含有金,銅坑山、蘿蔔山等地金品位單樣最高達6.008%,但規模很小。
非金屬礦藏主要有硫、磷、大理石、石英石、玄武石、硅化石、重晶石、鉀長石、石灰石、膨潤土、高嶺土、耐火泥等20餘種。其中石灰石儲量最大,探明儲量約5億噸。硫儲量2000千萬噸,約佔江蘇省儲量的35%。娘娘山含鉀岩石礦點氧化鉀品位10.5%,資源量1500萬噸。此外長江河道內有豐富的河砂資源,2000年後禁止開採。 [26-27] 

江寧街道土地資源

根據2010年制定的《南京市江寧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土地用途分區面積統計表,江寧街道基本農田保護區9683.45公頃,一般農地區1644.03公頃,城鎮村建設用地區3466.1公頃,獨立工礦用地區209.6公頃,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628公頃,林業用地區1994.65公頃。 [28] 

江寧街道人口民族

江寧、陸郎、銅井主要年份人口數據<sup>30</sup>
鄉鎮
統計指標
1969年
1979年
1989年
1999年
江寧(公社、鄉)鎮
總户數
7765
8948
10789
8327
總人口
31460
35192
37555
25831
性別比
100.59
101.28
101.22
96.39
陸郎(公社、鄉)鎮
總户數
5534
7502
7104
8887
總人口
25222
28574
29542
28155
性別比
107.15
106.68
109.47
104.90
銅井(公社、鄉)鎮
總户數
6107
7335
9349
10052
總人口
27702
31709
33669
31853
性別比
88.68
92.32
99.57
100.95
注:1995年行政區劃調整,江寧鎮有10698人劃歸雨花台區。
2000年,江寧鎮(陸郎鎮併入後)漢族人口53644人,少數民族人口125人,其中回族48人,苗族22人,彝族18人,土家族9人,蒙古族壯族各6人,藏族布依族各4人,朝鮮族滿族哈尼族各2人,瑤族白族各1人;銅井鎮漢族人口30139人,回族28人,土家族9人,壯族6人,布依族4人,朝鮮族、滿族、哈尼族、彝族各2人,維吾爾族、瑤族、白族各1人。 [29] 
2010年,江寧街道總人口90830人,其中男性46009人,女性44821人。家庭户户數26854户,家庭户總人口86574人,其中男性43063人,女性43511人。0—14歲8834人,15—64歲71752人,65歲及以上10244人。户口在本地且住在本地的有80669人。 [30] 
2014年,江寧街道總户數28832户,比2013年增長0.59%;户籍人口90781人,比2013年增長0.56%;人口出生率10.64‰,人口自然增長率3.41‰。 [31] 

江寧街道經濟

江寧街道綜述

2014年,江寧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83億元,比2013年增長12.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4億元,比2013年增長14.3%;固定資產投資21.05億元,比2013年下降1.2%;實際利用外資500萬美元,比2013年下降9%;年末有企業479家,企業從業人員32216人;農民人均純收入20551元,比2013年增長13.1%。 [32] 

江寧街道第一產業

農業
江寧街道境內種植的農作物向來以水稻三麥小麥大麥元麥)、油菜為主。新中國成立前,江寧、銅井沿江圩田以及陸郎部分地區主要種植一季水稻(秈稻),多數為冬閒田、水漚田,陸郎約六成耕地為兩熟制。1950年冬至1951年春進行土改,隨後開展農業合作化。20世紀50年代在一熟稻田集中區推行“漚改旱”,實行稻、麥(油菜)兩熟制。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60年代在丘陵區旱地和沿江洲地推行“旱改水”。60年代末試種雙季稻。70年代推行“麥(油)—稻—稻”三熟制,江寧公社成為“農業學大寨”省市典型,受到國務院嘉獎。80年代初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此後基本上恢復了“一麥(油)一稻”的一年兩熟制。90年代出現大棚蔬菜種植基地和蔬菜種植專業户,由單一的糧食種植發展為多種經營,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逐漸擴大。1994年起推廣旱育拋秧技術。2000年後傳統農業都市農業轉變,發展花卉苗木、野生蔬菜種植,建立中小型農場 [33] 
黃龍峴 黃龍峴
2006年,江寧街道糧食播種面積5202公頃,糧食總產量34225噸,油料總產量7524噸。2007年發展高效農業旅遊農業,建1000畝反季節蔬菜大棚,在陸郎地區發展甘蔗集中連片種植。 [34]  2009年實施花卉苗木提升、食用菌致富等工程,建成日光温室大棚21座4500平方米,食用菌大棚12個,其中朱門設施農業示範園為南京市重點設施農業項目,篩選適合南京氣候的番茄辣椒茄子及瓜類等新品種,年產值1500多萬元;註冊11個農業企業商標,申報5個農業項目,形成規模效應。 [35]  2010年成立5家土地股份合作社 [36]  2013年新增高效農業種養面積300公頃,設施農業面積166.7公頃;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6家、土地合作社2家。 [37]  2014年,江寧街道耕地面積5260公頃, [31]  累計流轉土地面積11.63萬畝,農地入股面積1.61萬畝,現代農業實現特色化、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38] 
林業
江寧街道多丘陵,具有造林的良好條件,綠化林木以松、、楊、柳、竹等為主,經濟林木有茶樹、桑樹、蘋果樹、油茶、油桐等。陸郎地區有植桑養蠶和種茶的傳統,歷來是江寧縣蠶繭和茶葉的重要產地之一。新中國成立前,境內多荒山禿嶺。20世紀50年代起在荒山、江灘、路旁進行造林,並扶持農户植桑養蠶。“大躍進”和“文革”時期,山林遭到砍伐破壞。1960年開始人工種茶,陸續建起多個林場、茶場,70年代後茶園面積逐漸擴大。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桑蠶業效益較好,桑園面積和蠶繭產量保持在較高水平。80年代以前,由於違背因地制宜的自然規律進行造林,加之重複造林、管理不善,苗木成活率低,造林效益不高。80年代以來實行林業承包責任制,造林綠化成效顯著。1985年,江寧鄉有林地面積達到2362畝,陸郎鄉荒山基本實現全綠化。1987年銅井鄉林地面積達到18746畝。80年代中後期,江寧鄉、銅井鄉不再養蠶。90年代在市場作用下,茶園、果園、苗圃等經濟林面積增加,用材林面積相對減少,陸郎鎮桑蠶業亦逐漸衰落。1999年陸郎鎮茶園面積2567畝,茶葉產量7.89萬公斤,茶葉生產成為陸郎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啓動“綠色江寧”工程,主要實施綠色通道、放火隔離帶、退耕還林、沿江防護林工程。2005年,江寧鎮茶園面積875畝,是江寧區重要的茶葉產區,茶葉生產成為一項產業。到2007年,江寧街道培育成以洲灘為基地的特色沿江防護林和湯銅沿線的花卉苗木培植基地,綠化總面積4萬畝,花卉苗木基地2000餘畝。 [39] 
牌坊村黃龍峴茶園 牌坊村黃龍峴茶園
2008年,陸郎和銅井山區有茶園333.3公頃,推廣無性系茶苗,發展高檔優質茶。 [40]  2009年道路綠化普及率達到9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3.04平方米,森林覆蓋率21.56%。 [41]  2011年新增綠化造林面積169.1公頃,綠化村莊19個,創建成為市級森林鎮街。 [42]  2013年,江寧街道創建綠色社區1個、生態村1個、綠色學校1所;新增成片造林100公頃,森林撫育566.7公頃,新建綠化新村24個,林木覆蓋率27.28%;黃龍峴茶葉實現營業收入450萬元。 [43]  2014年,江寧街道造林1100畝,綠化改造850畝,森林撫育2000畝,創建省級生態村3個,建設省級綠化示範村4個、區級綠化示範村15個。 [38] 

江寧街道第二產業

唐宋年間,朱門地區有銅、鐵開採和繅絲業。新中國成立前,境內有數家磚瓦窯廠以及碾米、榨油、釀酒、鐵器、木器、糕點等手工業作坊。20世紀50年代進行手工業合作化,並建起糧油加工廠、農機廠、窯廠、建築隊等鄉辦企業。“文革”前期,村辦企業停產,工業生產處於癱瘓或停滯狀態。70年代初知青下放至本地插隊,同時城市工業通過廠隊掛鈎形式下放一批產品到農村生產,成立了多家採礦、化工、建材等類型的企業,促進了鄉村工業的發展。1976年後為鄉辦、村辦企業大發展時期,到1995年,江寧鎮工業形成了化工、電子、建材、紡織、服裝、機械製造六大行業,銷售收入8.7億元。1995年起對鎮村企業進行改制,2000年完成。2003年起,陸續建起江寧工業集中區、曉莊工業集中區、湯銅路沿線工業集中區、江灘工業開發區等工業集中區。2005年,銅井鎮撤併前,形成了冶金、機械、化工、輕工、造船、服裝、建材等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全鎮有工業企業118家,產值3.24億元;江寧街道有工業企業248家,產值9.83億元。2006年區劃調整後,駐於江寧街道境內的工業企業共有51家。2007年,江寧街道工業集中區入駐企業50餘家,以輕工、非標準件製造、高分子和複合材料、食品企業為主。 [44] 
後為改善環境,推進經濟結構轉型,江寧街道實施“退二優二”,先後關停或重組了一批冶金、水泥等高耗能企業以及化工、採礦企業,引進高新技術和循環經濟產業項目。 [45]  2011年在濱江開發區設立街道工業發展專供區和中小產業特供區,專供區引進2個超億元項目,特供區入駐企業52家,建成20.3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年税收1500多萬元。 [42]  2012年南京地鐵盾構管片研發生產基地建成投產。 [46]  2013年規劃建設6.02平方公里的江南靜脈產業園,發展環保、新能源、資源綜合利用、環境治理等循環經濟產業。 [37]  2014年,江寧街道整治關停石料加工點17個,取締塑料加工點39個,關停和改造蘇皖交界6家高能耗高污染企業16台鍋爐;全年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2.04億元,比2013年下降9.3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23.87億元,比2013年增長10.68%。 [47] 
簡稱濱江開發區,成立於2003年,位於江寧鎮區以南、寧馬高速和寧蕪鐵路以西,涉及清修、建中、陳塘、銅井、新民、牧龍、北莊、雙虎8個行政村, [48]  2006年升格為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51.12平方公里,以裝備製造業為主導產業,重點培育發展核電、交通工程、智能電網、新材料等裝備產業集羣。 [49]  2014年,濱江開發區實現生產總值170.5億元,比2013年增長5.8%;工業總產值487億元,比2013年增長7%。 [50] 

江寧街道第三產業

商貿
江寧集鎮位於南京城區西南,舊時素有“江寧首鎮”之稱,商賈雲集。陸郎地區的朱門在宋代就出現過山村集市。集鎮商業以糧行和油坊的糧油貿易為主,還有茶館、酒肆、麪點店、雜貨鋪、手工作坊、布匹店、藥店等商鋪。20世紀40年代後期,江寧集鎮有商户208家,陸郎地區有商户60餘家,銅井集鎮有私營商店46家,牧龍集鎮有私營商店21家。1950—1951年,陸續成立了銅井、江寧、陸郎、朱門供銷合作社和銅井糧庫。1956年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行公私合營。1958年後個體商業、集市貿易基本取消。“文革”時期僅有合作商業和集體商業。改革開放後,個體私營商業、集市貿易得到恢復並快速發展。“七五”期間,陸郎鄉在老街建成小商品一條街。90年代中後期,各供銷社開展體制改革,陸郎鄉建成陸郎、朱門2個農貿市場。1997年,陸郎供銷社併入江寧供銷社。1999年,江寧集鎮農貿市場搬遷至鎮北開發區。2000年後,江寧供銷社連年進入全國供銷社前100強行列。 [51]  2007年,江寧街道有農貿市場3個;物資交流會6場,分別為江寧二月二和三月三,陸郎二月初八,廟莊二月二十五,銅井三月十五和四月初一。 [52] 
江寧街道農貿市場概況(2007年)<sup>55</sup>
市場
營業面積(平方米)
從業人員(人)
經營户數(户)
建成時間
江寧農貿市場
3000
250
200
2005年6月
銅井農貿市場
1200
100
90
2003年12月
陸郎農貿市場
1500
75
59
2005年6月
2009年,飛鷹路綜合市場建成開業,結束了濱江地區以街代市的歷史。 [41]  2014年,江寧街道集貿市場成交額4.1億元,比2013年增長2.8%。 [31] 
旅遊業
2000年後,境內陸續新建了南山湖、六順生態園、雁南飛農家樂等生態休閒景區。2006年,南山湖被評為AAA級景區。 [53]  2011年策劃西部旅遊專線,建設被稱為江寧區“五朵金花”之一的朱門都市生態休閒農業示範村;全年接待遊客76.2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04億元。 [42]  2013年黃龍峴景區建成試運營。 [43]  2014年,境內共有景區(點)5個,接待遊客130.2萬人次,比2013年增長53.2%;旅遊收入11.07億元,比2013年增長25.1%;黃龍峴景區獲“全國最美休閒鄉村”稱號。 [54] 

江寧街道交通

江寧街道公路

江寧街道境內幹線公路主要有寧蕪高速公路、205國道和337省道。寧蕪高速公路(南京—蕪湖)編號G4211,1998年建成通車,雙向四車道,全封閉、全立交,設計時速100公里,在濱江開發區、銅井設有互通匝道。205國道(山海關—深圳)江寧段前身為1932年竣工的寧蕪公路,自營前村東入境,途徑江寧集鎮、銅井集鎮,至鋪頭村出境,全長16.03公里,為南京至蕪湖的主幹道,境內的鄉村道路以此路為中軸輻射至各村,2004年改建為路基寬25.5米、設計時速100公里的一級公路。337省道(龍潭—銅井)自東南部入境,途徑朱門、陸郎,向西至銅井接205國道,2001年被定為337省道,為二級公路標準,路面寬14米。此外,境內還有003縣道(秣陵—江寧)、106縣道(建中—西寧)、206縣道(西善橋—陸郎)、207縣道(谷裏街道張溪村—江寧街道朱門村)、208縣道(陳塘—銅井)、304縣道(谷裏—江寧)等縣鄉道路。 [55-56] 

江寧街道鐵路

火車站
火車站(5張)
寧蕪鐵路前身是1935年建成通車的江南鐵路,抗戰期間遭日軍破壞,1946年被國民政府拆除,1948年再度鋪軌運行,1949年後收歸國營,改稱寧蕪線。 [57]  寧蕪鐵路江寧段長約16公里, [58]  境內設有江寧鎮站銅井站,原辦理客運和貨運業務,後因公路交通發展和火車提速,客運均停辦。 [59] 
寧安城際鐵路大致平行於寧蕪鐵路,於2015年12月6日通車,在江寧街道境內設有江寧西站 [60]  據12306網站2017年3月數據,江寧西站每日有10趟列車停靠,其中高鐵4趟,動車組6趟。

江寧街道水路

航道
長江江寧段水道
長江江寧段水道(5張)
長江自古以來即為天然航道。長江江寧段的水道為烏江水道和凡家磯水道。烏江水道自黃洲新尾灘至下三山,全程25公里;凡家磯水道自馬鞍山肉聯廠水塔至大箭山,全程22公里。兩水道為順序分汊型,自馬鞍山以下被新生洲和新濟洲分為兩支,北支為烏江水道,南支為凡家磯水道。烏江水道1994年來衝淤變化異常,1994年11月改為副航道供江輪行駛;1995年10月維持水深不足4.5米,改為小輪航道。凡家磯水道1956年以前是主航道,水道彎曲,右側多礁石,江中有麗山礁和凡家磯礁羣。1994年以來,進流條件因烏江水道上口被泥沙封堵而逐年變好,10米水深線全線貫通,寬度在500米左右。 [61] 
境內還有3條等外級航道。江寧河航道分為兩段,江寧集鎮至河口段長5.5公里,一年有8個月可通10—30噸船舶;江寧至陸郎段長11公里,一年有6個月可通10—20噸船舶。銅井河通航里程3公里,一年有6個月可通30噸以下船舶,為江船避風河港。牧龍河通航里程4公里,一年有6個月可通30噸以下船舶。 [62] 
碼頭、港口
長江江寧段原建有銅井碼頭、三山碼頭、仙人磯碼頭、生建碼頭,1985年建成濱港碼頭。上述碼頭水淺、泊位小、運輸量小。2003年濱江開發區成立後,依託深水岸線資源建成數個5000噸泊位碼頭。南京港銅井港區簡稱銅井港,別名濱江港,位於江寧街道濱江開發區,岸線長21.5公里,平均水深8米,最大水深12米;2003年始建,時有泊位4個,為件雜散貨通用泊位型。2007年,年吞吐量5萬噸的永輝碼頭(2座5000噸級泊位的散、雜貨碼頭)和件雜貨年吞吐量80萬噸的大件重件碼頭(2座5000噸級重件大件碼頭)開港運營。 [63]  到2014年,江寧街道共有12個萬噸級碼頭建成投入使用。 [14] 
此外,境內原有三山渡、河口渡、新濟洲等渡口,由於公路運輸的發展、橋樑建設、移民搬遷等原因而於2001年全部消失。 [64] 

江寧街道社會事業

江寧街道教育事業

近代西式教育傳入前,境內全為私塾教育。1909年,銅井始辦琢玉小學堂。1915年,江寧鎮開辦江寧鎮小學(公立)和匯文女子學校(基督教福音堂開辦)。1920年,辦起國立陸郎小學。抗戰時期多數學校停辦,維持會曾恢復學校,進行奴化教育。1945年後實行國民教育,小學全部改為國民學校,教育事業有所恢復,江寧鎮辦起鄉村國民學校9所,另有私塾10餘個。民國年間,私塾與小學校並存,私塾教育仍佔有重要地位。
坐落於境內的南體奧院
坐落於境內的南體奧院(10張)
解放後,私塾改為小學校或被查禁,中小學教育和成人教育逐步發展。1949年,江寧有9所小學,陸郎有12所小學,銅井有9所小學。1949—1966年間,各鄉(公社)開辦冬學進行掃盲。1956年創辦江寧鎮初級中學。1958—1960年間,幾乎村村辦起幼兒園(班),成立了陸郎中學、銅井中學、朱門聯中、花塘聯中和數所農業中學,在校人數達到歷史高峯。“文革”期間,學校停課鬧革命,小學數量增加,並辦起戴帽初中,公社開辦夜校進行政治教育和掃盲。1968年,江寧初中、陸郎中學增設高中部,江寧初中更名為江寧中學。1977—1981年,陸郎公社辦有“五七”中學。1978年後,教育工作走上正軌,學校逐步調整合並。1979年創辦洪幕初中。80年代初,戴帽初中陸續撤銷。1980年,各大隊完小開設幼兒班(學前班)。1981年,陸郎中學高中部撤銷。1983—1984年,成立了江寧、陸郎、銅井鄉中心幼兒園和清修、建中、孫家、新濟、牧龍一批初中(聯中)以及江寧鄉成人教育中心,洪幕初中併入銅井中學。1986年,陸郎鄉、銅井鄉成人教育中心分別成立。1988年,清修初中與建中初中合併為江寧鎮初級中學。1999年,江寧鎮有幼兒園10所,小學12所,中學2所;陸郎鎮有幼兒園6所,小學16所,中學3所。2001—2003年,新濟聯中、牧龍聯中併入銅井中學,朱門聯中、花塘聯中併入陸郎中學。2005年,銅井鎮有幼兒園4所,小學5所,中學1所。經過多年撤併,到2007年,江寧街道有幼兒園12所,小學3所,初中3所,高中1所;同年,江寧中學遷至秣陵街道百家湖 [65-66]  2012年,南京體育學院奧林匹克學院遷入濱江開發區, [67]  學校佔地面積約300畝,規劃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開設4個系(部)、8個專業,專職教師近140人,在校本科學生約3000人。 [68]  2014年,江寧街道有中小學校6所。 [31] 

江寧街道文化體育

新中國成立前,民間在重要節日舉辦有傳統文藝活動,如舞龍燈、採茶燈、玩亭子、賽龍船等;亦有文藝愛好者在過年期間走村串户開展玩燈、高蹺、打鼓等文藝活動。20世紀二三十年代,銅井地區的李村採茶燈聞名鄉里,常在銅井和陸郎地區演出。
文化體育
文化體育(3張)
1950年,境內各鄉成立農民俱樂部,1952年改稱文化站,業餘劇團、農民俱樂部等文藝團體也陸續成立。1956年開通有線廣播。1974—1976年,各公社成立電影放映隊。70年代中期電視機傳入。1978年後,文化工作走上正軌,各公社(鄉、鎮)完善文化設施,成立羣眾文藝團體,開展各種文娛活動。1983年,各鄉文化站、有線廣播站、電影放映隊、文化宣傳隊合併為鄉文化中心站;同年,梅山冶金公司在新建村建成電視差轉枱,轉播江蘇台一套和南京台節目,覆蓋半徑8公里,1986年停播。80年代中後期電視逐漸普及。1990年,建成江寧鄉文化宮,在陸郎鄉神山頭建起電視差轉枱,主要轉播南京台節目。1993年境內開通有線電視。2006年江寧街道文體服務中心成立,內有文化宮、圖書室、書庫、報刊閲覽室等設施。 [69-70]  2013年,江寧街道有村(社區)文化活動室22個,人均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面積2.6平方米,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1200平方米;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覆蓋率為80%,有80%的較大自然村或小區建有500平方米以上活動廣場,體育健身俱樂部建設率100%。 [43]  2016年,江寧街道22個村(社區)均建有超A標的文化活動室和室內健身場,有體育健身器材場所109處,全民健身廣場105個,50%以上人口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擁有廣場舞、秧歌、腰鼓、太極拳等各類體育健身隊伍30餘支,每四年舉辦一次大型運動會,每年舉辦廣場舞、乒乓球、籃球等羣眾性文體比賽。 [71] 

江寧街道醫療衞生

新中國成立前,境內衞生條件差,醫療落後,天花麻疹、流腦、瘧疾傷寒等各種傳染病時有發生,血吸蟲病蔓延,人口死亡率較高。1933年成立江寧衞生所。1946年江寧鎮開設首家西醫私人診所。1951—1954年,各鄉成立聯合診所,後相繼發展成為公社醫院。1968年實行合作醫療制度,各大隊建立合作醫療站。80年代初,公社(鄉)醫院改稱衞生院。1984年,各大隊醫療站改稱村衞生室。1995年,江寧鎮衞生院成立江寧縣中西醫結合醫院。2004—2005年,各衞生院改為社區衞生服務中心。2006年,江寧街道有衞生服務中心3個,分別為江寧衞生服務中心、陸郎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銅井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下設15個社區衞生服務站,此後每年組織新農合參保者進行免費體檢。2007年成立江寧街道公共衞生分中心,負責傳染病防治、醫療市場和食品衞生整治工作。 [72]  2008年,江寧街道為農民健康水平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全年查螺120萬平方米,按時為血吸蟲病人服藥;計劃免疫13個品種全部免費,街道衞生院和衞生服務站300多個品種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2013年,新建的銅井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投入使用。2014年,江寧街道實施合療免費健康體檢,惠及羣眾19335人;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100%,支付合療基金3300餘萬元。 [38] 

江寧街道歷史文化

江寧街道千年古鎮

江寧集鎮曾為西晉故城。太康元年(280年),從秣陵縣劃出江邊一片地域,新設臨江縣。《正德江寧志》引《圖經》雲:“古縣治南臨浦水,故曰臨江,在(應天城)西南七十里,今江寧浦即其故處。”太康二年(281年)臨江縣改稱江寧縣。臨江縣址、江寧縣址都在今江寧街道駐地。《至正金陵新志》載:“古城在今城西南七十里,南臨江寧浦,週六裏四十步。”江寧縣初置不久即廢去,至永嘉元年(307年)復置。南朝時江寧縣沿置不變。隋平陳後,移江寧縣治於陳安德宮即都城西南角處,但原駐地仍為要地。唐朝中葉至南唐共180年無江寧縣建制。保大二年(944年)分上元縣西南十九鄉、當塗縣北二鄉復置江寧縣。北宋景德年間(1004—1008年)在舊江寧縣址置江寧鎮,以後歷代沿用,江寧鎮遂為千年古鎮。千年來,此地是西南境農副產品的主要集散地,水陸交通發達,宋代至清代此處都建有水、馬驛站,稱“江寧驛”。據傳,古時鎮南街頭有個牌坊,上書“江寧首鎮”四字,街上商賈雲集,店肆比肩,人羣熙攘,買賣興隆。 [73] 

江寧街道歷代戰事

古江寧鎮歷來是沿江南岸水陸要衝,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東吳於此駐兵。南朝時,齊建元初年於江寧鎮設兵營以防禦東魏、西魏;陳高祖陳霸先則屯兵江寧浦,派遣侯安都率水軍擊敗“還踞石頭城”的吳景叛軍。明、清兩代都在江寧鎮設置巡檢司。清初建立江防營訊,江寧鎮、銅井鎮駐有重兵。康熙至雍正年間,境內設有遊兵、騎兵兩個營。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由西線而東,由太平四合山順流而下,經江寧鎮、板橋鎮,攻聚寶門(今中華門),打下江寧府城。咸豐十一年(1861)太平軍屯兵秣陵關、陸郎橋一帶迎戰洋槍隊。宣統年間,張勳軍曾紮營駐兵銅井鎮黃子罅,百姓稱之“辮子兵”。
1927年3月,國民革命軍江左軍第七軍獨立一旅、二旅進駐朱門山區,最終打敗軍閥。1937年日軍進攻南京時,先從秣陵關分兵一路攻佔江寧鎮,建立據點控制寧蕪鐵路,製造了多起屠殺慘案。1938年6月,日軍憲兵隊40餘人、警備隊20餘人佔領江寧鎮。1939年至1942年,日軍一個班盤踞陸郎下溪廟。抗戰期間,新四軍曾幾次轉戰於境內。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第十一師、七十四師、九十七師所部先後駐紮境內。1949年3月,國民黨軍首都警衞師師長王晏清率部起義,亦從江寧鎮河口渡江北去,向人民解放軍投誠。 [73]  [74] 

江寧街道名勝古蹟

  • 文物古蹟
古遺址
神山頭古文化遺址、將軍墩遺址、淨居寺遺址、煙墩凹古烽火台、二聖庵遺址、方旗廟及萬壽台遺址、後陽寺遺址、淨相寺遺址、老土廟遺址、朝陽庵遺址等、花廟山遺址、墩子山遺址、驢山遺址等
古建築
陸郎橋、周郎橋、華西巷1號古井、後城古井、花塘古井等
古石刻
南朝方旗廟失考墓石刻辟邪、明懷遠將軍墓碑、梅府村石贔屓、明代侍郎吳自新墓碑、南宋湯氏墓碑等
古墓葬
南宋秦檜及其家族墓、明代侍郎金澤墓、明代周樂園侍郎祖墓、明代浙江副使顧園輔墓、明代功臣降信候張信墓、明代尹起草墓、明代南京右府都督騎將軍始祖單諱發墓、清代清張庭餘墓等
近現代史蹟
基督教福音堂遺址、王匯川烈士墓、新四軍七烈士墓(後陽寺烈士墓)
方旗廟失考墓石刻位於建中社區顧村前田衝裏,僅存一對南朝石獸“辟邪”,當地人稱石馬。辟邪系整塊巨石雕成,東西對立。西側一隻完好,為雌獸,長2.57米,高2.04米,頸長0.8米,體圍2.58米;東側一隻為雄獸,臀部有損,殘身長1.5米,高2.28米,頸長1.11米,體圍2.77米。石獸造型雄駿,雕工精美。 [75]  古墓現無存,墓主失考,疑為南朝齊豫章文獻王蕭嶷梁元帝蕭繹 [76]  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7]  (參見:方旗廟石刻
神山頭古文化遺址位於陸郎集鎮南(鄉政府門前),為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古人住地遺址。遺址長110米,寬55米,高出地面8米,屬台型遺址。四周用石塊砌成高4米護坡,西北臨大街建有門樓,初具規模。 [78]  2006年被列為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9] 
陸郎橋位於陸郎集鎮西北500米處,舊稱“六塘橋”。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拆舊建新,因敬仰鬱林太守陸績,更名“陸郎橋”。為中孔大、耳孔小的三孔四墩橋,為弧拱卷形,均為青石條砌成。橋身長21米,寬5.5米,從橋基至橋頂高12米,三孔淨跨16.5米,石雕欄杆高1米。1985年於舊址西200米處新建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陸郎橋,原橋整體填埋入土封存。
周郎橋位於江寧集鎮中部,距江寧河出口處4公里,相傳為三國時周瑜所建,故名。為三孔石拱橋,橋身長25米,寬約6米,石雕欄杆高1米,為青石條砌成,已有1700多年曆史。 [80] 
烈山是牧龍河入江口北500米長江之中的一個孤島,海拔24.6米,為江防要地,史籍多有記載。山上原有侯將軍廟、江心護國寺、穹源寺等建築,新中國成立前香火旺盛。後因“文革”時期採石,山已整平,廟亦不存。 [81] 
秦檜墓位於盛江社區宅前自然村,2004年發掘。有南北兩個墓室,出土各類文物800餘件,是江蘇省內已發掘的規模最大、結構最牢、出土文物最多的宋代墓葬。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推測墓主為秦檜夫婦。2006年又在清修村邵家自然村發現一宋代墓葬,呈倒“品”字型三個墓室,出土隨葬品百餘件、墓誌銘一個,推測為秦檜養子秦熺夫婦墓葬。 [82] 

江寧街道非物質文化遺產

江寧街道申報有十般吹、銅井掛麪加工製作技藝、陸郎茶幹加工製作技藝、羊糕加工製作技藝4個江寧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均由江寧街道文體服務中心負責保護。 [83] 
十般吹一般由十名樂手組成,故名十般吹;亦有以十件器樂為組合的説法。樂器有高胡二胡四胡笛子三絃月琴嗩吶。主要是應婚喪喜慶之邀上門演奏,逢年過節有時也歡聚合奏。原多演奏《小開門》《柳青娘》《梅花三弄》《傍妝台》《萬年歡》等傳統曲牌,現也演奏流行歌曲、革命歌曲。演奏基本形式:一吹(奏),器樂單獨演奏;二哭(唱),哭(唱)為主,器樂為其伴奏;三表演:紅白喜事程序走完以後的表演活動,除器樂外,多為小品、曲藝。 [84] 
銅井掛麪加工製作技藝分佈在江寧街道的銅井一帶,星輝社區內居多。據説是清初屯兵於此的八旗駐軍流傳而來,主要在嚴氏家族中傳承。銅井掛麪製作工藝獨特,有韌性,耐煮、耐存,口感爽滑、綿軟、清香。民國時期到解放後製作工藝逐漸外傳,從業者越來越多,由原來的幾户到幾十户、上百户,一村到多村。 [85] 
陸郎茶幹加工製作技藝在現代主要集中在陸郎橋西一帶,一共有四家,以韓大南茶幹為代表。製作時,將黃豆浸水一小時,去皮,輾成豆漿;煮沸豆漿,冷卻半小時後倒進豆乾格內,壓幹水份;去布,把壓幹水的豆乾放進大鼎煮沸,添加黃桅,爾後取出豆乾冷卻,即成成品。陸郎茶幹為江寧土特產品之一。 [86] 
羊糕加工製作技藝由清代從山東逃荒至朱門鎮的賈承福先父首創,做工考究,只在冬季製作。挑選一年以上的食草山羊,屠宰後剝皮剖腹,割塊洗淨,放入大鐵鍋中煮至八成熟後取出,冷洗後拆骨,再將拆骨肉放入原汁湯裏配上食鹽、生薑、味精、大回汁、桂皮、丁香等佐料燒熟,降温到-6℃,將羊肉均勻放入杉木箱套中製成羊糕。羊糕為固態,切成方形銷售,為冬季保健食品。 [87] 

江寧街道旅遊觀光

南山湖旅遊度假區位於銅井東2公里處南山湖社區,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南山湖全長11公里,湖面面積4000餘畝。 [88]  主要有觀景、垂釣、採摘、養殖、水上娛樂、越野、拓展訓練、真人CS野戰、別墅租賃等項目。景區內建有度假村會所、汽車俱樂部、拓展訓練基地、越野體驗基地等。 [53] 
黃龍峴茶文化村位於江寧街道牌坊村,有“南京小九寨溝”之稱,2013年建成營業。黃龍峴盛產綠茶,素有“揚子江心水,黃龍峴上茶”之譽,景區以茶文化為核心,主要有茶休憩、茶道、茶藝、茶苑、茶俗、茶浴以及茶葉研發、生產、展銷等旅遊服務體驗項目。景區內有茶文化步行街、炒茶展示房、黃龍標識、觀龍台、古官道、荷花塘、錦鯉觀賞池、茶園觀賞道、花卉谷等“四道一潭四十景”以及10多家休閒驛站和40餘家特色農家樂,遊客可以採茶、品嚐農家菜餚等。有旅遊公交專線直達景區。 [89-91] 
朱門農家
朱門農家位於江寧街道朱門社區鬥凹村,2012年4月開園 [45]  。以農家樂為主,特色農家菜有朱門羊糕、梅乾菜扣肉、雪菜燒鵪鶉、鳳姐蛋餃等,土特產有朱門茶幹、羊羔、乳竹筍、臭豆腐等。 [92] 
六順生態園
六順生態農藝園位於江寧街道陸朗村,創辦於1998年,為AA級景區,是包含特種養殖與名優種植加工、餐飲、旅遊、渡假、休閒等功能的大型生態園,有大小水面100多畝,全部仿古城牆圍徹而成。 [93]  園內有垂釣中心、荷花綠水亭、餐飲部、客房部、老年康復中心、健身館、球藝室等設施。 [53] 
雁南飛生態觀光園
雁南飛生態觀光園位於江寧街道陸郎村,為AA級景區,園區佔地面積248畝,分為休閒度假、旅遊觀光、高效農業三大版塊和垂釣、茶飲、酒店餐飲、採摘、商務、種植、高效農業、亞健康保健八大區域。 [94-95] 
參考資料
  • 1.    江寧區黨史辦,江寧區方誌辦,江寧區檔案局(館)編.江寧年鑑·2015.北京:方誌出版社,2015.08:410-411,415.
  • 2.    南京市江寧區地名委員會編.江寧區地名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12:24.
  • 3.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659-668.
  • 4.    南京市江寧區地名委員會編.江寧區地名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12:32.
  • 5.    雨花台區板橋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板橋街道志.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10:14.
  • 6.    中共銅井鄉委員會,銅井鄉人民政府編.銅井鄉志.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11:9-13,28-29.
  • 7.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15-19,399,451-452,613-619.
  • 8.    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江寧區志·第一冊.北京:方誌出版社,2014.10:130-135.
  • 9.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52-55,303-304,451-452,619.
  • 10.    南京市江寧區地名委員會編.江寧區地名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12:57-60,77-79.
  • 11.    南京市統計用區劃、城鄉代碼表(2015年)  .南京統計局.2016-10-08
  • 12.    中共南京市江寧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檔案局(檔案館)編.江寧年鑑·2015.北京:方誌出版社,2015.08:416.
  • 13.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659.
  • 14.    中共南京市江寧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檔案局(檔案館)編.江寧年鑑·2015.北京:方誌出版社,2015.08:410.
  • 15.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664-665.
  • 16.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659-662.
  • 17.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668-669.
  • 18.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662-663,716.
  • 19.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666.
  • 20.    江寧縣城鄉建設志編纂小組編.江寧縣城鄉建設志.南京:南京出版社,1991.03:101.
  • 21.    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江寧區志·第一冊.北京:方誌出版社,2014.10:183,478.
  • 22.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283.
  • 23.    淺談江寧街道水利站長效建設的一點建議  .南京市江寧區水利局.2010-12-29
  • 24.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664.
  • 25.    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江寧區志·第一冊.北京:方誌出版社,2014.10:173.
  • 26.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665.
  • 27.    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江寧區志·第一冊.北京:方誌出版社,2014.10:290-293,600.
  • 28.    南京市江寧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2012-12-01
  • 29.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91,464-465.
  • 30.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編.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分鄉、鎮、街道資料.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12:216.
  • 31.    中共南京市江寧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檔案局(檔案館)編.江寧年鑑·2015.北京:方誌出版社,2015.08:415.
  • 32.    中共南京市江寧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檔案局(檔案館)編.江寧年鑑·2015.北京:方誌出版社,2015.08:411,415.
  • 33.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111-123,332-343,473-488.
  • 34.    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江寧區志·第四冊.北京:方誌出版社,2014.10:444-445.
  • 35.    中共南京市江寧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檔案局編.江寧年鑑·2010.北京:方誌出版社,2010.10:371-372.
  • 36.    中共南京市江寧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檔案局編.江寧年鑑·2011.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10:473.
  • 37.    中共南京市江寧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檔案局(檔案館)編.江寧年鑑·2014.北京:方誌出版社,2014.08:447.
  • 38.    江寧街道2014年度科學發展彙報  .南京市江寧區江寧街道.2015-03-31
  • 39.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147-152,344-352,496-500,686.
  • 40.    中國共產黨南京市江寧區委員會黨史工作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檔案局編.江寧年鑑·2009.北京:方誌出版社,2009.08:384.
  • 41.    中共南京市江寧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檔案局編.江寧年鑑·2010.北京:方誌出版社,2010.10:371.
  • 42.    中共南京市江寧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江寧年鑑·2012.北京:方誌出版社,2012.09:447.
  • 43.    中共南京市江寧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檔案局(檔案館)編.江寧年鑑·2014.北京:方誌出版社,2014.08:448.
  • 44.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160-172,361-367,505-511,698-702.
  • 45.    江寧街道:園街聯動繪就宏偉藍圖 轉型發展建設美好鄉村  .南京市環境保護局.2012-11-15
  • 46.    中共南京市江寧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江寧年鑑·2013.北京:方誌出版社,2013.08:471-472.
  • 47.    中共南京市江寧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檔案局(檔案館)編.江寧年鑑·2015.北京:方誌出版社,2015.08:412,415.
  • 48.    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江寧區志·第二冊.北京:方誌出版社,2014.10:294.
  • 49.    南京江寧濱江經濟開發區概況  .鳳凰網.2016-05-28
  • 50.    南京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開發區建設[J].南京年鑑,2015.
  • 51.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181-191,372-377,512-518.
  • 52.    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江寧區志·第二冊.北京:方誌出版社,2014.10:511.
  • 53.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834.
  • 54.    中共南京市江寧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南京市江寧區檔案局(檔案館)編.江寧年鑑·2015.北京:方誌出版社,2015.08:191,411.
  • 55.    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江寧區志·第一冊.北京:方誌出版社,2014.10:646-648.
  • 56.    南京市江寧區地名委員會編.江寧區地名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12:231-234.
  • 57.    南京市江寧區地名委員會編.江寧區地名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12:322.
  • 58.    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江寧區志·第一冊.北京:方誌出版社,2014.10:667.
  • 59.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173,527-528.
  • 60.    寧安高鐵開通首日首發列車受熱捧 鐵路南京站熱情迎客  .南京交通出行網.2015-12-08
  • 61.    鄭樂幹,龐樹根編.江寧攬勝.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12:158.
  • 62.    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江寧區志·第一冊.北京:方誌出版社,2014.10:663-664.
  • 63.    南京市江寧區地名委員會編.江寧區地名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12:323-324.
  • 64.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176,529.
  • 65.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261-275,411-420,584-588,757-778.
  • 66.    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江寧區志·第四冊.北京:方誌出版社,2014.10:439-442,445.
  • 67.    2012年大事記(2012年2月25日——2012年12月17日)  .南京體育學院奧林匹克學院.2012-12-28
  • 68.    奧院簡介  .南京體育學院奧林匹克學院.2016-09-14
  • 69.    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江寧區志·第三冊.北京:方誌出版社,2014.10:738-739.
  • 70.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250-255,421-425,573-577.
  • 71.    江寧街道打造“體育+旅遊”特色小鎮  .江蘇省體育局.2016-10-13
  • 72.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276-283,432-436,593-597,780-787.
  • 73.    鄭樂幹,龐樹根主編.江寧攬勝.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12:204-205.
  • 74.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7.
  • 75.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838.
  • 76.    南京方旗廟失名墓石刻考:墓主可能是梁元帝  .網易.2013-05-29
  • 77.    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江寧區志·第三冊.北京:方誌出版社,2014.10:730.
  • 78.    千年古鎮--古文化遺址  .南京市江寧區江寧街道.2012-03-29
  • 79.    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江寧區志·第三冊.北京:方誌出版社,2014.10:731.
  • 80.    南京市江寧區地名委員會編.江寧區地名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12:399.
  • 81.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871-872.
  • 82.    《江寧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寧街道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4:874-878.
  • 83.    南京市江寧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江寧區志·第三冊.北京:方誌出版社,2014.10:803-804.
  • 84.    十般吹  .江寧文化網.2014-03-03
  • 85.    銅井掛麪加工製作技藝  .江寧文化網.2013-09-17
  • 86.    陸郎茶幹加工製作技藝  .江寧文化網.2013-06-08
  • 87.    羊糕加工製作技藝  .江寧文化網.2012-10-30
  • 88.    南山湖旅遊度假區  .江蘇旅遊資訊網
  • 89.    黃龍峴茶文化村  .南京旅遊信息網
  • 90.    茶香飄萬里 樂遊黃龍峴  .南京市農業委員會.2016-09-18
  • 91.    南京江寧黃龍峴村開展環境整治興旺生態旅遊  .江蘇環保廳.2016-05-13
  • 92.    朱門農家  .南京旅遊信息網
  • 93.    江寧區六順生態農藝園  .江蘇旅遊資訊網
  • 94.    江寧雁南飛景區  .江蘇旅遊資訊網
  • 95.    雁南飛生態觀光園  .南京旅遊信息網
  • 96.    江寧街道  .江蘇政務服務網[引用日期2021-05-2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