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天樓閣圖

鎖定
《江天樓閣圖》是元代佚名創作的絹本墨筆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中文名
江天樓閣圖
創作年代
元代
幅    式
立軸
材    質
絹本
畫作類型
墨筆畫
規    格
縱162cm,橫92.5cm

江天樓閣圖畫作內容

此畫採用馬、夏一角景法構圖方式,以一處樓台為山水畫之表現主體展開。全畫取豎長方形的構圖,樓閣僅佔畫的五分之一左右。樓台前是煙波浩瀚的水面,一派浩渺江湖,迷霧濛濛,一望無際,直至很遠的地方與起伏小山相接。遠處羣山連綿,似乎屹立於天外,天水相連,在雲霧的籠罩下,江面上僅露出山頭,隱隱約約,江湖上有數只輕舟張帆運行,遠見如星星點點,點綴整個江面,為畫面增添了勃勃生機。畫幅左側的山岩上樓閣牆柱壁立,氣勢宏偉。圖中界畫之法取宋人,描繪的樓閣為結構複雜的建築物,做到盡精人微,畫法極為縝密、工細,準確無誤,同時又不為繩墨所拘,真所謂“筆畫勾壯,深遠透空”、“方寸之間向背分明,角連橫接而不雜亂”,宏偉壯觀而又玲瓏剔透的樓閣,置於江濤寥廓的境界之中,由此產生出咫尺千里的效果。畫家為了表現樓閣的意境,全以淡墨勾畫,突出了縹緲虛無的情調。從此《江天樓閣圖》可以看出,作者對此建築是有精細體驗的,那結構繁雜的樓閣,如果沒有比較深入的觀察體驗,是很難表現出來的。 [1] 

江天樓閣圖創作背景

本幅無作者款識。
元代建築畫在繼承兩宋院體已臻成熟的工整精細的造型手段之基礎上,藉助元代所盛行的水墨畫技法及北宋李公麟一路的白描技法,把建築畫逐步推向純界畫的境界。此幅雖仍將殿宇樓閣融入山重水複的自然景緻中,但作者着力刻畫的是建築本體,山水配景已不復重要,樓宇的描繪細入微芒,建築畫狀物精微的寫實性達到了極致。 [2] 
界畫是中國畫的一個畫科。是以宮室、樓台、亭閣、屋宇為題材,用界尺劃線的繪畫,亦稱“屋木畫”或“宮室畫”。《芥子園畫傳》卻提出“畫中之有樓閣、猶字中之有九成宮、麻姑壇之精楷也。夫界畫內猶禪門之戒律也,界畫洵畫家之玉律,學者之入門。”由於我國古代界畫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光輝成就,是中國民族繪畫的有機組成部分。自五代至宋初,界畫作為山水畫中的一項較為特殊的門類而被單獨確立起來,宋初劉道醇《五代名畫補遺》、鄧椿《畫繼》中都有“屋木”或“屋木舟車”一條,對於描繪殿宇樓閣的畫家單列介紹。如宋代有郭熙、王希孟、郭忠恕等,在他們的畫中都有極為精彩的界畫成分。人元以來,界畫高手更多,如王振鵬、夏永、李容瑾等,他們界畫作品大多采用馬、夏一角景法構圖,筆法精細,而風格工整。此佚名《江天樓閣圖》為元代界畫精品之作。 [1] 
參考資料
  • 1.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上冊),金盾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第1144頁
  • 2.    江天樓閣圖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