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夏村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汶龍鎮下轄村)

鎖定
江夏村位於汶龍鎮東南邊,與定南縣汶嶺村交界,距縣城26公里,距鎮政府駐地1.2公里,全村總面積20235.98畝,耕地面積2587畝,山地面積14826.5畝,主要產業有臍橙、蔬菜、畜牧養殖等。江夏村與定南縣交界,並且是汶龍鎮圩鎮的中心地帶,使得江夏村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村民擁有豐富的經商資源。 [2] 
中文名
江夏村
外文名
Jiangxia Village
行政區劃代碼
360783103200 [3]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
面    積
20235.98 畝
電話區號
0797
郵政編碼
34170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808人
車牌代碼
贛B
收入來源
水稻、臍橙、蔬菜

江夏村建制沿革

江夏村位於龍南縣汶龍鎮東南邊。距離縣城18公里,總人口4808人,全村面積16317畝 。2003年,江夏村,坳背村和茶園村,3村合併為一個大的新江夏村,並設立了江夏村支部和居民委員會。目的是為了把弱村做成強村,更好地促進發展。 [1] 
江夏村小組有40個(圍足下上、圍足下下、坳背老屋、石灰屋、嶺排上、大坳、天井湖上村、天井湖下村、袁屋、水打古、幹坑、新嶺、大人嶺、上灣、上屋、下屋、圍仔、老屋、上頭、下頭、上田心、下田心、坎下、新屋、背夫、中心屋、河壩賢、江夏圍、嶺頭、寨下、井水龍、席草田、黎屋一、黎屋二、黎屋三、苧麻園、新屋下一、新屋下二、新屋下三、蓮塘面) [2] 

江夏村經濟概況

江夏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工業、服務業發展較為滯後,勞務輸出收入是江夏村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13200元。2020年有產業專業户56户,主要是種植除水稻、臍橙種植、無公害蔬菜種植等,總計600餘畝。
2019年江夏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為圩鎮店鋪出租租金0.48萬元,百村創業園店鋪租金1.99878萬元,茶園小學出租租金0.15萬元,公益林租金6.594776萬元等組成。 [2] 

江夏村歷史人文

江夏村歷史古蹟

江夏村是以黃姓為主的村,還有少部分鄭、蔡、袁、黎,共5種姓氏。黎氏1404年來汶龍,老江夏黃氏明朝成祖永樂五年1407年來汶龍立居,茶園坳背黃氏南宋時代來汶龍立居。江夏村有一座鴉形古墓,建於明朝弘治十一年乙丑(1505),祖墓建築宏偉,佔地200多平方米,碑門用料青光石“黃氏佳城”鑲刻在壹字正中央,顯得十分美觀大方。
江夏嶺頭方型圍,地處巋美山下,近鄰汶龍圩鎮,遠接彤華美景,始建於清1875年,佔地18畝,建築面積7200平方米,是客家文化特色民居之一,典型四角樓方型構造,四角布有四個炮樓,正中為一進二廳祖祠,“熊堂”四個剛勁有力的草體字橫扁懸掛廳堂中央,顯得格外莊嚴肅穆,嶺頭自古民風純樸,代有俊彥,自恢復招考以來,有幾十名學子考上全國各地大中院校,素有汶龍“秀才村”、“第一村”之美譽。

江夏村人文特色

2003年,江夏村、坳背村和茶園村3村合併為一個大的江夏村,有以下幾個人文特色,一是盛產土陶。江夏村盛產土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村級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最為有名的應為茶園作坊生產的土陶,該作坊土陶燒製歷史已達幾十年。土陶是人們用改變自然原料性狀的方法加工而成的器具,造型各異,古樸素雅,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特點。江夏村的土陶大小不一,品種多樣,尤其在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之間,人們生產的土陶產品主要有陶罐、陶盆、陶碗、酒甕、酒缸等大大小小數十種,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這些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二是坳背梨盛名。江夏村坳背區域比較盛產坳背梨,這裏產的梨青脆爽口,吃起來香味四溢,備受廣大村民喜愛。三是坳背茶小有名氣。坳背片區歷來盛產茶葉並且是農户小產種植,沒有規模化生產,茶葉採摘以後全部手工炒制,頗受茶友喜愛。四是灰水粄。灰水板屬米漿製品,吃起來有鹼香味,軟滑而韌。趁熱可沾辣醬或酸酒伴着吃,也可拌上做好的湯水配料吃,涼了可以作為點心送給親戚朋友,深受廣大居民喜愛。 [2] 

江夏村自然風景

江夏村有一座名為彤華山的山峯,景觀頗為雅緻。彤華山位於汶龍圩鎮北面,坐落於茶園,距鎮3公里,山體像手掌一樣,座北朝南,山頂有五支峯禿起,似五個手指,故也叫五指山,在茶園村北邊的山中建有一庵。此庵於清朝順治甲申(1644年)建,在第一與第二峯的山坳裏,羣山競䇯,秀插天外奧區,山上長滿小山竹,一年四季青翠。山坳有一塊坪,庵坐北朝南,面闊三間二進,中為天井,二進中為殿堂神盒,左右為廂房,土木結構,懸山頂,佔地約200平方米,山深水秀,庵左邊有一水井,清沏透明,甘甜可口。靜溢神秘,遠離人間,實在是修行養性的好去處。據舊(縣誌)記載,邑人徐,士孜讀書於此。後徐,考中順治十四年(1658)丁酉,鄉試舉人,並有文著於世間。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