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南造山帶

鎖定
江南造山帶是指出露於揚子克拉通與華夏塊體之間、主要由一套淺變質、強變形的新元古代巨厚沉積-火山岩系及時代相當的侵入體所構成的帶狀地質構造單元,呈弧形跨越了桂北、黔東、湘西、湘北、贛北、皖南、浙北和蘇中的廣大區域,屬於格林威爾期增生型造山帶。
中文名
江南造山帶
外文名
Jiangnan orogen
屬    性
板塊俯衝帶
類    型
增生型造山帶
學    科
大地構造學

江南造山帶構造屬性

江南造山帶是一個格林威爾期增生型造山帶,形成時間與Rodinia超大陸聚合同步,在中國表現為華夏塊體與揚子克拉通之間的聚合形成統一的華南大陸。從洋殼俯衝到弧陸碰撞的時間為中元古代晚期到新元古代早期(1100-900Ma)。儘管都是華夏洋殼俯衝到揚子克拉通之下,但是在不同區段俯衝帶岩漿作用產物的表現形式不同。在西南段的桂北、黔東和湘西一帶形成大陸弧,而在東北段的湘北、贛北、皖南、浙北和蘇中一帶表現為大洋弧。

江南造山帶形成機制

二十世紀流行的是古島弧地體學説,認為形成江南造山帶的造山作用過程為一完整的溝弧盆體系。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有人提出地幔柱學説,認為在新元古代中期的830-750Ma,華南存在一個超級地幔柱,江南造山帶的形成是由於地幔柱作用的結果。前者強調的是大洋板塊的俯衝作用,而後者強調的是地幔自下而上的熱加工作用。
隨着近10年來地質地球化學研究的深入,人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江南造山帶出現在揚子克拉通的東南緣,原生岩石圈主體是格林威爾期洋殼俯衝到揚子克拉通之下所形成的增生型造山帶,洋殼俯衝時間與Rodinia超大陸聚合時間同步,結果導致華夏塊體與揚子克拉通聚合形成統一的華南大陸。從洋殼俯衝到弧陸碰撞的時間為中元古代晚期到新元古代早期(1100-900Ma)。但是,華夏洋殼在揚子克拉通東南側的不同區段產生了不同類型的弧岩漿岩。在江南造山帶西南段的桂北、黔東和湘西一帶主要表現為大陸弧,而在江南造山帶東北段的湘北、贛北、皖南、浙北和蘇中一帶主要表現為大洋弧。
作為一個新元古代早期形成的增生型造山帶,江南造山帶自形成後至少受到三次減薄拉張,導致大陸邊緣的新生和古老地殼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再造。第一次是在新元古代中期的830-740Ma,是華南大陸對Rodinia超大陸裂解的響應。雖然在華南內部沒有發生大陸裂解,但是引起了裂斷型造山作用,沿江南造山帶形成一系列裂谷盆地和裂斷岩漿岩。岩漿作用時間主要集中在830-800Ma和780-740Ma這兩個階段,其中前一個階段只是陸內拉張裂斷,華南大陸並沒有從Rodinia超大陸裂離;後一個階段引起華南大陸從Rodinia超大陸裂離,伴有高温低壓巴肯式變質作用和大規模地殼深熔作用。第二次是在古生代早期的430-460Ma,殘留的增生型造山帶發生拉張垮塌引起裂斷型造山,以出現同時期混合巖-花崗岩組合為特徵。第三次是在中生代早期的180-100Ma,峯期在130-120Ma,這個增生/裂斷型複合造山帶受到古太平洋板片西向俯衝的影響,發生大規模拉張垮塌,在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時期發生過再造的大陸地殼再次發生部分熔融,導致地殼成分發生高度岩石學和地球化學分異,不僅在華南形成大面積花崗岩,而且伴有各種熱液金屬成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