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南新城

(廣東省梅州市江南新城)

鎖定
江南新城位於廣東省梅州市中心城區南部,北至麗都路,南至長沙小密,東至客天下,西至華南大道、206國道,規劃範圍為26.945平方公里。除上述範圍外,規劃還將芹洋半島及金山片低丘緩坡地納入研究範圍,總用地面積約32.29平方公里。 [1] 
中文名
江南新城
地理位置
廣東省梅州市中心城區南部
總用地面積
32.29平方公里
性    質
新型城鎮化創新區

江南新城基本簡介

江南新城首期規劃面積6.66平方公里,2015年至2021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2億元,已建成30條共29.8公里長的道路和9條共16.5公里長的綜合管廊,並以總部經濟、中央商務、大數據雲計算、文化創意等為重點,引進了計劃總投資近500億元的39個產業項目。 [2] 

江南新城發展定位

因原江南新城範圍內的規劃建設管理滯後,造成建築雜亂、地勢低窪、內澇嚴重、污水橫流、臭氣熏天、道路狹窄、交通不便、治安混亂,給當地羣眾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和煩惱。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對粵東西北地級市城區擴容提質的戰略部署,推進梅州新型城市化建設、提高城市化發展水平,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富庶山城、美麗新城、文化名城、國際慢城,拓展中心城區發展腹地,完善城市產業佈局,梅州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全面加快綠色經濟崛起、建設富庶美麗幸福梅州”的核心任務,按照“建設有特色、有個性、讓人記得住的城市”的要求,以“城是宜居區、鄉是生態園”為理念,堅持統籌城鄉、產城聯動、城鄉互動,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決定建設江南新城。
江南新城是梅州城區擴容提質的龍頭項目,是嘉應新區的起步區和核心區,圍繞“宜居宜業宜遊、新城新區新貌”的建設目標,大膽設想、小心求證,總體規劃、分步建設,面上整體保護、點上高效開發,體現“大分區、小混合”的城市建設理念,努力打造粵閩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廣東生態適宜型產業集聚區、山區綠色崛起的重要引擎、廣東文化旅遊特色區的核心區、鄉賢迴歸投資興業的重要載體。
2011年10月,市城鄉規劃局組織了江南新城城市設計方案國際招標。方案經反覆論證優化,2013年3月經梅州市人大會議審議通過,確定了江南新城中軸線的整體空間格局,明確了江南新城的發展目標及定位。
2013年4月,江南新城進入詳細規劃編制階段。本次規劃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梅州山水人文資源、落實城市發展目標為基準,進一步優化整體用地佈局,編制江南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重點優化中軸線及客家藝術區、客家萬博園詳細設計,編制中軸線及客家文化藝術區修建性詳細規劃。
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梅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審議,組織專家評審會進行論證,徵求相關部門意見,規劃成果不斷臻於完善。
2013年10月,《廣東梅州嘉應新區發展總體規劃》將江南新城和梅縣新城作為嘉應新區的核心區,面積為55平方公里;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將江南新城鐵路以北地區與梅縣新城西片區作為起步區,面積為17.8平方公里。 [1] 

江南新城總體規劃

一、江南新城規劃功能定位與規劃規模
(一)功能定位:梅州新型城鎮化創新區、特色宜居城市示範區、幸福導向型產業集聚區、世界客都展示區。
主要功能包括:文化教育、旅遊度假、生態居住、商業服務、休閒娛樂。
(二)規劃規模: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約1772公頃,佔規劃總用地面積66%。總建設量約2200平方米,其中安置區建設量約200萬平方米。規劃居住人口中21萬人。
二、江南新城規劃原則
(一)傳承創新:傳承客家文化與建設風格,合理開發利用傳統建築,同時結合時代元素積極融入創新,建設世界客都展示區。
(二)務實科學:圍繞“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產業是城市的支撐、水系是城市的血脈、生態是城市的衣裳、功能是城市的活力”等六要素進行科學規劃。
(三)超前規劃:高標準公服配套、高效交通系統構建、高質量生活環境營造,建設集約、高效、生態、低碳新型城市化創新區。
三、江南新城規劃主要內容
(一)綜合交通規劃
[以高效、安全、便捷、科學的原則規劃江南新城交通道路系統]
1、區域交通銜接
①對外道路:“1高1快5主”其中1高:梅大高速;1快:客都大道;5主:5條主要對外聯繫幹道。
②對外公共交通:加強機場、火車站、高鐵站等三大交通樞紐的聯繫,細化雁洋鎮區至畲江工業園區之間快速公交線路。
2、內部交通系統
(1)道路交通
①道路交通。構築“五縱、五橫”的骨架路網。“五縱”:華南大道連206國道、吉祥路、幸福路、彬芳大道、金雁大道。“五橫”:麗都路、如意路、安康路、客都大道。
②立交與隧道節點。中環路與華南大道交叉口處預留立交。華南大道上行政服務區前設下穿隧道。
(2)公共交通:在幸福路、吉祥路、如意路、華南大道、中環路的道路斷面設計上預留快速公交專用道。
(3)慢行交通:打造一條長約7公里人行連貫的軸線,兩條共21公里長具有吸引力的慢行綠道。
(4)靜態交通設施:中軸線範圍共設停車位超過4000個,80%為地面停車。
(二)公共設施規劃
[“適度超前、完善”的原則,注重文化、教育、醫療的宜居生活配套。]
高標準公服配套,構建市級、區級、居住區級和居住小區級,四級公共服務體系。
1、新增市級三大公共建築:會展綜合體,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城市規劃展覽館。總用地18.5公頃,總建設量約6.6萬平方米。
2、完善區級及居住居級生活配套:擁有1所超1200牀三甲醫院(田家炳醫院)、1所職業技術高校,3所高中、13所中小學校、17所幼兒園的城市新區。
3、形成規劃服務半徑為700的鄰里中心:集中設置社區服務中心、衞生服務中心、生鮮超市、託老、郵政所等公共服務設施。
(三)產業規劃
[培育現代服務,優化發展文化旅遊產業]以先賢迴歸,優先發展本土企業為原則,以產城一體、重點項目帶動為策略,以優化發展文化旅遊產業、重點發展文化教育產業、加強推動生活性現代服務業及積極培育生產性現代服務業為對策,落實文化旅遊、養生健康、文化教育、文化創意、零售業、餐飲業、酒店住宿業、商貿業、電子服務業等城市產業。
鐵路以北以組團式功能混合佈局為主,通過環繞中軸線的產、學、居“圈層結構”,構成15分鐘生活圈。
鐵路以南以片狀佈局結構,結合旅遊地產,重點發展主題式文化旅遊、養生健康產業。
(四)綠地系統規劃
[延續山青水綠的梅州風貌,通過綠化、水系等大面積公共空間與城市開發有機整合,營造森林裏的宜居城市]
1、結合山體和水體,規劃2條生態廊道。中軸線生態廊道寬800-1000米,長7-8公里,南部客家藝術公園生態綠廊寬100米,長4公里。
2、打造三大景觀湖,擴大劍英湖水面,利用低窪、開闊地形新增兩個水面,通過水系梳理及連通,營造濕地景觀,達到城市集水蓄洪的作用,形成低衝擊的城市生態系統,改善城市微氣候。以小密水庫為水源,保障湖泊(劍英湖、嘉應湖等)供水。
3、構建城市公園、森林公園、社區綠地的三級綠地公園體系,實現“500米見園”。
(五)中軸線詳細設計
1、規劃範圍:中軸線範圍14.69平方公里。
2、規劃目的及意義:通過建設江南新城中軸線,進一步完善梅州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優化城市環境,實現“環境升級,城市升值”,展現世界客都形象。
3、規劃特色:江南新城中軸線匯聚五大廣場、三大公建、傳統民居保護羣及客家風情小鎮於一體,並重點打造梅州中軸八景。規劃將最終形成一條產業集聚與城鄉居民資源共享的客家文化長廊、商貿消費長廊、休閒健身長廊、文化娛樂長廊。
4、詳細分區:九大分區:劍英湖、文體公園區、金融信息服務區、創意產業區、旅遊服務區、世界客家藝術區、客森林文化綜合區、公王景區(森林休閒區)、小密生態度假區。
四、江南新城開發建設時序
江南新城總體以廣梅汕鐵路線為界分南、北兩期建設,近期先實施鐵路以北區域和鐵路以南急需建設的部分區域。在實施中,將首先打造城市中軸線內的文體、會展、旅遊項目,營建生態宜居形象,提升綠軸兩側地價;其次,重點打造中軸線兩側金融街、文化創意街和商務辦公區,通過商業片區的發展帶動周邊地價提升,拉動地產業,從而實現新城資金滾動開發。遠期,開發濱水休閒板塊、配套發展板塊,進一步提升整個新城文化形象和城市品位,為城市帶來更大效益。
江南新城將是梅州新型城鎮化創新區、特色宜居城市示範區、幸福導向型產業集聚區、世界客都展示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