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汝瓷

鎖定
汝瓷,河南省平頂山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1-3] 
汝瓷,始燒於唐朝中期,盛名於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產於汝州市而得名,形成過“汝河兩岸百里景觀,處處爐火連天”的繁榮景象,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顯著地位 [4]  。現今存世的古代汝瓷,一般認為有65件,其中台北故宮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 [5] 
2004年07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汝瓷”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2] 
2005年10月17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原國家質檢總局通過了對汝瓷擴大原產地域保護範圍的申請的審查。國家質檢總局2004年第94號公告同時廢止。 [3] 
中文名
汝瓷
產地名稱
河南省平頂山市
品質特點
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5年第104號
批准時間
2005年10月17日

汝瓷產品特點

汝瓷以燒製青瓷聞名,有天青、天藍、豆綠、月白等釉色。
汝瓷的天青釉瓷,釉中含有瑪瑙,色澤青翠華滋,釉汁肥潤瑩亮,有如堆脂,視如碧玉,扣聲如馨,質感甚佳,有“似玉非玉而勝似玉”之説,色澤素雅自然,有“雨過天青雲破處”之譽。 [1] 
汝窯冰片斗笠碗 汝窯冰片斗笠碗

汝瓷產地環境

汝州北靠嵩山,南依伏牛,南北山連綿起伏向中部延伸,形成了丘陵和河川相間的地貌。全市已探明礦產資源共有42種。主要礦種有:煤、鋁土、銅、鉛、鋅、金、水泥灰岩、鐵、大理石、白雲岩、高嶺土、葉蠟石、礦泉水、玄武岩、梅花玉、磷礦石等。其中煤炭尤其豐富,素有“百里煤海”之稱 [6]  。汝州市礦產資源形成了煤-鋁-灰巖廣泛分佈,陶瓷原料-地熱-石墨區域集中,其它有色、稀有金屬等礦產零星產出的資源分佈格局。陶瓷原料礦產葉臘石、長石相對集中,分別位於陵頭、温泉兩鄉鎮。汝州盛產高嶺土、瑪瑙、黏土等制瓷原料,為汝瓷燒製技藝的產生、發展、成熟和繁榮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7-8] 

汝瓷歷史淵源

汝瓷是宋代“汝、官、鈞、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在中國陶瓷史上有“汝窯為魁”之譽。北宋後期,汝窯被皇室壟斷,專為宮廷燒造瓷器,即“汝官瓷”,簡稱汝瓷。汝瓷,為宋代汝窯燒製的青瓷統稱。汝窯創燒於北宋晚期,為宮廷御用瓷器。
宋人歐陽修在其《歸田集》中其實已有非常清楚的指引:汝窯瓷真正最美的就是釉,不是天青色,而是粉翠,也就是翠青色。而汝瓷真正的瓷色是半瓷化作的,玻化不明顯,器身不透光亮。
宋人周輝在其《清波雜誌》亦指出:汝瓷以釉取勝,同代青瓷不能同比,真品釉色青中氾濫、純淨、温潤,釉面隱現出一種柔和含蓄的光澤,它既不同鈞瓷的乳光,也不同哥窯的脂光,而是一種類似古玉般內藴的光澤。
明代學者高濂的《燕閒清賞箋》則講得更為詳細:汝窯實為瑪瑙末入釉,汁水瑩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隱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還有葱綠和天藍等。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 [9] 
汝州的瓷窯以北汝河為界,分南北兩大瓷區。北汝河南區,從現汝州蟒川嚴和店到寶豐清涼寺、魯山段店、梁窪。北汝河北區,現汝州的城區、大峪鎮,百餘座汝瓷窯比肩連綿,蔚為壯觀。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北宋滅亡,朝廷南遷,部分汝窯工匠隨之逃亡南方 [24]  。金滅北宋後,汝窯也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後只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瓷已經非常稀有。汝瓷技藝從此斷代800多年。明清兩代都有人努力仿製,但均未成功。 [10] 
據考證,汝窯的燒造年限大體可分為五個時期:
從五代末年到北宋早期,是汝窯的初創期。從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宋真宗乾興年間,前後歷時61年,應屬於汝窯的創燒階段。這一時期的產品特點是以生產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為主,釉色單調,裝飾手法簡單。
北宋中期,汝窯進入了發展期。從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到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這一階段汝窯瓷器迅速增加,同時裝飾紋飾也趨於豐富。裝飾多見刻花紋樣,特別是碗、盤內壁一般以凸線紋分成六等分,有的還在各等分內刻以折枝花卉,或將碗外壁刻成直線紋,碗心印有團菊,線條流暢,圖案清晰。釉色瑩潤,器表開片密佈,工藝精細,獨具特色,打破了早期器表素淨單一的局面。
從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為汝窯的繁榮期。歷時41年,汝窯制瓷技術達到了工藝精湛、技藝超羣、爐火純青的境界。其表現為:產品製作精良,釉色玉潤,在民間享有享有極高的聲譽。其精品往往被選送為貢品,為朝廷所享用,因而才有“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之御批,隨後在汝州設官窯燒製皇宮所需的御用品。由於皇家用瓷集民間頂尖技術匠師,採用優質原料,設計構思精細,加之不計成本,工藝精良,從而將汝窯的制瓷工藝推向高端。這也直接影響汝民窯在瓷器生產中的技術改進,從而有助於推動整個汝州窯業的發展達到繁榮。
金軍佔領中原後,汝窯開始進入式微期。北宋晚年,宋金對峙,民眾生活不得安寧,中原地區的汝窯大都停燒。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宋進誓表於金,稱臣割地,三月,金封康王趙構為宋帝,戰亂平息。直到金哀宗開興元年(1142年),前後歷時90年,民眾稍有安寧。此時的汝窯仍生產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然而由於金人佔領中原,技術人員大量南移,汝窯已失去了北方地區的領導地位,產品釉色欠佳,裝飾簡單,所燒製的一般汝青釉製品皆釉色葱青肥厚,釉面常有黑點雜質顯露,僅供一般民間大眾生活必需之用品,雖偶有精品出現,但數量極少。
從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至天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間,汝窯進入衰亡期。雖繼續恢復汝窯生產,但因多年戰爭創傷,制瓷技術已達不到宋時水平。元代始主乃蒙古草原民族,其性格豪放粗狂,喜愛大器之物,故此時的汝窯瓷器產品具有胎厚粗笨之特點,而且工藝欠佳,品種單調。有的為了疊燒方便,節省燃料的消耗,一般日用釉瓷器全施半截釉。碗、盤的內心多露胎無釉,胎體粗松呈土黃色。至此宋代汝瓷的風采已難得一見,元代末年,汝瓷漸漸退出市場走向消亡。
史料記載,明清時期江西景德鎮御窯場仿燒汝瓷,但仿燒品均難與古汝窯匹敵,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北宋汝窯青瓷碟,底刻乾隆《詠汝窯盤子》御製詩: “趙宋青窯建汝州,傳聞瑪瑙末為釉。而今景德無斯法,亦自出藍寶色浮。”當為佐證。中國古陶瓷專家馮先銘曾説: “汝窯釉色最難仿,比定、鈞、耀等難度大得多。” [24] 
現今存世的汝瓷,一般認為有65件,其中台北故宮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基金會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 [1]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臨汝縣(今汝州)蟒川紳士李照光、李紹初於蟒川嚴和店興辦復興汝瓷廠,建有作坊20多間,工人40餘人。僅以生產民用瓷為主,另建小窯仿燒宋汝窯瓷,經數年努力,終未成功。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臨汝解放,復興汝瓷廠被收歸政府管理。 [24] 
1957年7月,周恩來總理在全國輕工業廳長會議上指示: “要恢復五大名窯生產,首先要恢復龍泉窯和汝窯。”臨汝縣汝瓷廠接受了恢復汝窯瓷的任務。
1958年,汝瓷豆綠釉燒製成功,製成了“透雕大花盆、刻花盤”,陳列於人民大會堂河南廳。
1964年,由河南省輕工業廳對汝瓷豆綠釉產品作了審定,認定基本符合汝窯特點,可以投入小批量生產。
1971年,臨汝縣汝瓷廠攜帶汝瓷產品首次參加廣州春季交易會。
1972年,臨汝縣汝瓷廠又一次參加廣州商品交易大會,所帶汝瓷產品引起了日本、新加坡、美國、西班牙、馬來西亞等17個國家和地區的關注。
1973年,在廣交會參展的4箱160件汝瓷產品被外商包攬,當年開始批量生產出口。
1973年10月,由輕工業部投資,在汝州城西北籌建臨汝縣工藝美術汝瓷廠,開始專業汝瓷研究與生產。
1977年9月,河南省二輕廳組織以汝瓷為主的三瓷(汝瓷、鈞瓷、唐三彩)在北京展銷,此次展銷歷時3個月,北京各界人士參觀者達50餘萬人次。
1983年,臨汝縣工藝美術汝瓷廠開展天藍釉試驗任務,先後調整配方40多個,試驗數百次獲得成功。
1984年,臨汝縣汝瓷廠、臨汝縣工藝美術汝瓷廠和河南省輕工科研所共同承擔汝窯瓷試驗任務,歷時4年,經過300多次試驗,汝窯瓷產品燒製成功。
1988年7月28日,中國輕工部陶瓷研究所和河南省科委共同主持召開汝窯天青釉瓷鑑定會,與會陶瓷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試驗資料齊全,數據完整可靠,完成了省科委和輕工業部簽訂的科研專項合同,研究是成功的。對於恢復中國名窯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填補了中國恢復古代名窯瓷器的一項空白,在青瓷生產中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
1986年,汝瓷十七號豆綠釉試驗獲得成功,解析了汝瓷釉色的呈色機理、窯內還原氣氛和温度的奧秘,並且制定了汝瓷燒成的升温曲線等,解決了汝瓷試驗中的疑難問題,為試製汝瓷月白釉、恢復生產天藍釉、天青釉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86年,汝瓷月白釉恢復研製,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星火項目,並於1988年7月28日,通過河南省科委、平頂山市科委技術鑑定。
1988年,成立了中國汝瓷開發公司和中國汝瓷研究所,相繼又建立尚莊、馬窯、陵頭、騎嶺、八〇三第三瓷廠、汝州鎮等17家瓷廠,從業人員2680人,年產汝瓷1620萬件,產值1963萬元。
1989年12月,汝瓷燒成新工藝試驗項目通過了河南省計經委、河南省輕工業廳的共同鑑定。 [24] 
1977年,葉喆民先生在清涼寺窯址採集到一片天青釉瓷器標本,始將尋找汝窯的重點由臨汝縣(今汝州市)轉向寶豐縣。 [16] 
1985年,為了保證汝瓷生產的質量,河南省汝瓷地方標準由河南省輕工業廳、河南省工藝美術公司提出,原河南省臨汝縣工藝美術汝瓷廠起草,由河南省標準局批覆實施。自1986年實施以來,汝瓷產品質量穩定,客户反映良好,獲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工藝美術公司的“質量管理獎”。
1986年,汝州市美術汝瓷廠,以“汝州”牌汝瓷申報了汝瓷第一枚商標。 [14] 
1989年3月,距清涼寺村不遠的蠻子營村出土了較為完整的窖藏天青釉汝窯瓷器47件,為汝官窯遺址在寶豐境內增添了新的實證。 [16] 
2001年10月,汝州市人民政府承辦,召開了中國古陶瓷研究會2001年汝州年會暨汝瓷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日本、新加坡、瑞典、英國、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200多位專家學者雲集汝州,對汝瓷的研究和發展進行了研討。
2002年3月30日,由河南省郵政局組織,平頂山市人民政府和汝州市人民政府、寶豐縣政府一起承辦的“中國陶瓷·汝窯瓷器”特種郵票一套4枚首發式在平頂山市體育村舉行。
2002年10月30日,由萬興企業集團公司,汝瓷開發中心等單位和個人發起成立了汝州市汝瓷協會。
2003年4月6日,由汝瓷協會主辦的《汝瓷研究》刊物創刊發行。
2004年5月20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辦,汝州市人民政府協辦,國內外48名專家學者出席的汝州張公巷考古新發現研討會在鄭州召開,會上多數專家傾向該窯址為北宋官窯。
2004年6月25日,由國家質檢總局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辦公室召集,在北京召開了汝瓷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專家審查會。
2005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2005年第104號),通過了對汝瓷擴大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範圍申請的審查。在汝瓷原產地域範圍內的生產者,如使用汝瓷“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須向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設立的申報機構申請並經初審合格,由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公告後,方可使用汝瓷“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
2006年,為使汝瓷的評審和生產有一個更為科學、合理、統一的標準,汝州市根據國家質檢部門要求修訂上報了新的汝瓷標準。
2006年7月,汝瓷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成立。
2009年3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佈《地理標誌產品汝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2010年2月,舉辦上海世博會汝瓷專用禮品評選活動。“華尊”“和諧尊”“全球福”“玉蘭瓶”“來福石”“和諧共融”“弄潮”7個品種共計100件汝瓷產品被上海世博會選定為公務禮品。
2010年5月,為提高行業整體服務水平,保持陶瓷業的穩定,進一步規範陶瓷行業行為,由玉松汝瓷有限公司負責人孟玉松等相關人員共同發起,宣佈成立汝州市陶瓷協會。
2010年9月23日,首屆中國(國際)汝瓷文化節隆重開幕。9月24日,首屆中國歷史名瓷燒製技藝大賽舉行。中國郵政發行汝窯瓷器傳世珍品1套14枚郵票。9月25日,中國歷史名瓷傳承與發展高峯論壇暨中國汝瓷燒製技藝國際研討會召開。 [14] 
1987年至201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後對清涼寺窯址進行了14次考古發掘。2000年第六次考古發掘確定了寶豐縣清涼寺村為宋代汝官窯所在地,揭開了“汝官窯地望”之謎:宋代時,因寶豐縣隸屬汝州管轄,古人習慣將窯以州定名,故把寶豐清涼寺的天青釉御窯稱為汝窯。 [16] 

汝瓷生產情況

截至2016年,汝州市擁有汝瓷開發公司、汝瓷研究所120多家,年產汝瓷200餘萬件,年產值達2億元以上。 [4] 
2017年,汝州市有汝瓷生產企業120多家,年產值3億多元,網上交易額近3000萬元。 [11] 
2021年,寶豐縣成立汝瓷創新創業孵化產業園,引進多家汝瓷龍頭企業,新上雙層控温全自動生產線,產值6.8億元。吸引國家級陶瓷工藝大師33人入駐,陶瓷企業、研究機構達到165家,從業人員近千人,汝窯陶瓷產品增加到2000多種。 [15] 
2022年,汝州市轄區內汝瓷企業有70餘家,從業人員5000餘人,年產量3620萬件,產值達3億元 [14]  。寶豐縣擁有國家級陶瓷工藝大師33人,陶瓷企業、研究機構165家,從業人員上千人;汝窯陶瓷產品2000餘種,年產量1000多萬件(套),年產值6.8億元。 [16] 

汝瓷產品榮譽

2005年10月1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汝瓷”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  [3] 
2007年1月,河南省政府批准汝瓷燒製技藝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14] 
2009年5月,由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和河南日報聯合舉辦的“河南省十大最具影響力地理標誌產品”推選活動舉行,經專家評議組對50個候選單位評選,汝瓷被授予“河南省十大最具影響力地理標誌產品”榮譽稱號。 [12] 
2010年6月,汝瓷燒製技藝獲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10] 
2011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汝瓷燒製技藝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14] 
2016年12月21日,汝瓷入選“質量之光”年度魅力品牌。 [11] 

汝瓷地理標誌

汝瓷地域保護範圍

汝瓷原產地域保護範圍以《平頂山市人民政府關於確定汝瓷原產地域保護範圍的函》(平政函[2005] 30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河南省汝州市現轄行政區域和寶豐縣大營鎮、肖旗鎮、商酒務鎮、趙莊鄉、城關鎮、楊莊鎮、石橋鎮、張八鎮等8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1]  [3] 

汝瓷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汝窯天青釉瓷器(天青、天藍、月白等)。
(一)原料。
保護範圍內產石英、黑長石、黃長石、高領土(風穴土、半坡土)、粘土(黑毛土、唐溝土)、方解石、白雲石、草木灰等。
(二)加工。
1. 原料加工:用傳統工藝加工成泥料、釉料,經過撿選、漂洗、破碎、研磨、陳腐等工序。
2. 成型:以手工拉坯、雕刻、捏塑、拓坯成型。
3. 燒成:先經800℃左右素燒,用浸釉法施釉,根據製品色澤要求,1次或2次施釉,用還原火燒成。
(三)產品特色。
汝瓷產品以天青色為基調,有天青、天藍、月白等釉色。坯胎以香灰色和灰白色為主。
汝瓷天青釉: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瑪瑙入釉,清雅素靜,温潤古樸,平滑細膩,如同美玉。分墊圈支燒和裹底支燒;
汝窯天藍釉:色似“雨過天晴雲破處”,形體端莊大方,有一種青藍相應的光澤,釉汁瑩潤,美不勝收。
汝窯月白釉:釉汁温潤如玉,拂之如脂,獨具風格。 [1]  [3] 

汝瓷專用標誌使用

在汝瓷原產地域範圍內的生產者,如使用汝瓷“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須向設在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申報機構申請並經初審合格,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後,方可使用汝瓷“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 [1]  [3] 

汝瓷相關人物

朱文立
中國民間文化(汝瓷)傑出傳承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自1976年以來一直從事汝瓷研製工作,1987年研製成功了汝窯天青釉,1988年6月通過了輕工部鑑定,填補了“汝窯”空白,使斷代數百年的汝官瓷再現於世,並載入《199年中國技術成果大全》。2005年,朱文立研製成功張公巷北宋官窯,並通過中國古陶瓷專家的鑑定,被譽為“青瓷第一人”。 [22] 
2012年,朱文立成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汝瓷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17] 
孟玉松
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高級工程師。從業40餘年,帶領科研團隊成功恢復了失傳800多年的北宋汝瓷天青釉、月白釉、天藍釉、豆綠釉4種釉色,讓一代名瓷得以重放異彩。創作的汝瓷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被人民大會堂、故宮博物院收藏,部分作品被選作國禮贈送外國元首和國際友人。 [18] 
2012年,孟玉松成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汝瓷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21] 
李廷懷
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突出貢獻汝瓷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藝術專家,河南省勞動模範、河南省十次黨代會代表。香港國際陶瓷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西北工業大學藝術客座教授,出版有《汝窯新論》《汝瓷的造型、釉色及鑑賞》、《淺談汝官瓷的釉色》等12篇論文既專著,獲中國陶瓷名窯恢復與發展傑出貢獻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個人”。曾受邀為創作出訪國禮,應邀為上合組織總理會議、世博會中國館禮品、中國駐外特命全權大使等創作國禮禮品, 其作品被法國盧浮宮、英國珍寶博物館、韓國木浦博物館、中南海紫光閣、中國陶瓷藝術館等多家陶瓷博物館收藏。 [19] 
2018年,李廷懷成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汝瓷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19] 
王君子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汝瓷燒製技藝),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河南省民間文化人才,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家,平頂山市汝瓷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委員,寶豐縣清涼寺君子汝瓷研究所所長。其作品先後獲得中國首屆文物仿製品暨民間工藝品展會銀獎、河南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珍品展金獎、河南省藝術陶瓷作品展精品獎、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銅獎。 [23] 
2018年,王君子成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汝瓷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20] 

汝瓷汝瓷名品

故宮博物院藏品
宋汝窯天青釉弦紋樽 宋汝窯天青釉弦紋樽
宋汝瓷天青釉弦紋樽
高12.9釐米,口徑18釐米,底徑17.8釐米。
此樽直口,平底,口、底徑度相若。外壁近口及近足處各凸起弦紋兩道,腹中部凸起弦紋三道。下承以三足。外底有5個細小支燒釘痕。裏外滿施淡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紋片。
此樽仿漢代銅樽造型,器形規整,仿古逼真,釉色瑩潤光潔,濃淡對比自然。
宋汝窯天青釉三足樽承盤 宋汝窯天青釉三足樽承盤
宋汝瓷天青釉三足樽承盤
高4釐米,口徑18.5釐米,足距16.9釐米。
承盤圓口,淺腹,平底,下承以三足。裏外施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紋片。外底滿釉,有5個細小支燒釘痕。
此器造型規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温潤。它應與三足樽配套使用,用以承放三足樽。
宋汝窯盤 宋汝窯盤
宋汝瓷盤
高3.5釐米,口徑19.3釐米,足徑12.6釐米。
盤口微撇,圈足外撇。盤身滿釉,開細碎紋片。底有5個支燒釘痕,並刻有“壽成殿皇后閣”六字。
此器製作工細,釉質純淨,開冰裂紋片,是宋代汝窯瓷器中的上品。其題字表明此器為當時供奉宮廷的器物。
宋汝窯天青釉碗 宋汝窯天青釉碗
宋汝瓷天青釉碗
高6.7釐米,口徑17.1釐米,足徑7.7釐米。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微外撇。胎體輕薄。通體滿釉,呈淡天青色,瑩潤純淨,釉面開細小紋片。外底有5個細小支釘痕及楷書乾隆御題詩一首。詩曰:“秘器仍傳古陸渾,只今陶穴杳無存。卻思歷久因茲樸,豈必爭華效彼繁。口自中規非土匭,足猶釘痕異匏樽。盂圓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後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題”,並鈐“古香”、“太樸”二印。
這件汝窯碗造型規整,胎質細膩,釉色如湖水映出的青天,堪稱精美的稀世珍品。所見傳世宋代汝窯碗僅有兩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件外,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亦收藏一件。
宋汝窯天青釉圓洗 宋汝窯天青釉圓洗
宋汝瓷天青釉圓洗
高3.3釐米,口徑13釐米,足徑8.9釐米。
洗敞口,淺弧壁,圈足微外撇。胎呈香灰色。通體施淡天青色釉,釉色瑩潤。釉面開細碎片紋。外底有三個細小如芝麻粒狀的支燒釘痕,並有鐫刻的“乙”字。器物外底所刻“乙”字,一般認為是此洗入藏清代宮廷後所刻。精於鑑古的乾隆皇帝曾將自己所喜愛的古董劃分等級,一些器物上留下了當時鐫刻的“甲”、“乙”、“丙”、“丁”等標誌。在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汝窯瓷器上,還有鐫刻“蔡”、“壽成殿皇后閣”等銘文的,一般認為是宋代所刻。“蔡”字當與宋徽宗的寵臣蔡京有關,“壽成殿皇后閣”是宋代宮殿名。
宋汝窯天青釉盤 宋汝窯天青釉盤
宋汝瓷天青釉盤
高3釐米,口徑17.1釐米,足徑9.1釐米。
盤撇口,淺弧壁,坦底,圈足外撇。通體內外施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片紋。因採用“裹足支燒”,因此外底留有3個細小支釘痕。
這件汝窯青瓷盤釉質瑩潤,其質感似絲綢般柔美。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
北宋汝窯青瓷盤 北宋汝窯青瓷盤
北宋汝瓷青瓷盤
高4.4釐米,深2.8釐米,口徑21.4釐米,足徑15.5—15.7釐米 。
底部鐫刻的御製詩中,乾隆皇帝以“周尺將盈尺,宋瓷方是瓷”,來形容宋瓷獨特的質感,讚美宋瓷正是瓷器中的瓷器。 [13] 
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宋汝瓷青瓷無紋水仙盆
高6.1釐米,深3.8釐米,口縱15.8釐米,口橫23.1釐米,底縱13釐米,底橫19.5釐米。
傳世唯一無開片紋路的水仙盆,器形完整,足以呼應明代鑑賞家曹昭眼中“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的鑑賞觀。 [13] 
北宋汝窯天青奩式爐 北宋汝窯天青奩式爐
北宋汝瓷天青奩式爐
高15.3釐米,口徑23.8釐米。
造型和戰國漆器或漢朝青銅器雷同的奩式爐,形體碩大,具古雅的風格。南宋寵臣張俊獻給高宗的汝窯清單中,即包含此一器類。 [13] 
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碗 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碗
北宋汝瓷青瓷蓮花式碗
高10.1—10.5 釐米,深7.6釐米,口徑15.9—16.2釐米,足徑8.1釐米。
同時出現於漆器、金屬器和陶瓷器中的蓮花式温碗,造型不僅是宋朝的經典,它同時也深受高麗人士喜愛,成為高麗青瓷中流行的器類。 [13]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碟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碟
北宋汝瓷青瓷奉華碟
高1.9—2.1釐米,深1.6釐米,口徑12.8釐米,足徑10.1釐米。
底刻“奉華”兩字,清高宗乾隆皇帝考證南宋劉貴妃善畫,號奉華,又擁有大小兩枚奉華印,而指出此件作品在南宋的流傳經過。 [13] 
北宋汝窯青瓷洗 北宋汝窯青瓷洗
北宋汝窯青瓷洗
高3.5釐米,深2.5釐米,口徑12.9釐米,足徑9釐米。
乾隆皇帝在御製詩中,以“趙宋青窯建汝州,傳聞瑪瑙末為油”來説明汝窯的生產背景,具體地表達皇帝對汝窯的認識。 [13] 
北宋汝窯青瓷橢圓洗 北宋汝窯青瓷橢圓洗
北宋汝窯青瓷橢圓洗
高2.7釐米,深2.1釐米,口縱9.8釐米,口橫14.2釐米,底徑4.2釐米。
汝窯作品中,即少出現模印圖案的裝飾技法。和此品一樣者,分別典藏於英國倫敦大衞德基金會和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13] 
北宋汝窯青瓷水仙盆 北宋汝窯青瓷水仙盆
北宋汝窯青瓷水仙盆
高6.1釐米,深3.8釐米,口縱15.8釐米,口橫23.1釐米,底縱13釐米,底橫19.5釐米。
從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汝窯窯址曾出土看似專為燒造水仙盆而設計的橢圓形支燒工具看來,水仙盆應產燒於所謂的中心燒造區。但傳世水仙盆底部的支痕一般都是六枚,此件作品是否因燒造過程滑落之故,還是其他不知明的原因,僅存留五枚支燒痕,形成非常不一樣的燒造特徵。 [13] 
河南博物院藏品
北宋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北宋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北宋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高19.6釐米,口徑5.8釐米足徑8.4釐米。
1987年,河南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出土,現藏河南博物院
天藍釉成品率極低,傳世極少。到2000年為止,一共發現汝官窯傳世天藍釉器物4件;而在汝官窯遺址考古發掘中,獲得的天藍釉作品,獨此一件。在5件天藍釉作品中,這件鵝頸瓶,是唯一一件刻花作品。
拍賣所見藏品
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 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
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
徑寬 13.5 公分,精緻小巧,為古時文人洗筆之用。原為艾弗瑞·克拉克伉儷舊藏,後轉日本私人收藏。
2012年4月,香港蘇富比拍賣,以2680 萬美元(合2億790 萬港元)成交,刷新宋代陶瓷世界拍賣紀錄。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