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汝州直隸州

鎖定
汝州直隸州,古地名,位於今河南省中部。清朝沿襲明制。州治汝(今河南省汝州市)。民間習慣稱之為“老汝州”、“汝州府”(因直隸州和是一個級別)。
隋文帝開皇4年(584年)置伊州,隋煬帝大業初改伊州為汝州,治梁縣城(今汝州市區)。唐時汝州為東都洛陽東南門户,設有東都畿都防禦使,駐有重兵防守。宋元和五年(公元1115年)升汝州為陸海軍節度,金代汝州屬金中央直轄,明初設置汝州衞。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從南陽府析出,升為直隸州(同府級),直屬河南布政使司。
汝州歷史以來都是屬於省直屬的,是河南8府1州之一(州),長達400多年地位一直不變的直隸州
中文名
汝州直隸州
所屬地區
河南省
地理位置
河南省中部
下轄地區
魯山、郟縣寶豐伊陽共4縣及汝州本州
方    言
汝州話

汝州直隸州行政區劃

清代汝州官府大印 清代汝州官府大印
汝州直隸州下轄:魯山(今河南省魯山縣)、郟縣(今河南省郟縣)寶豐(今河南省寶豐縣、石龍區平頂山市大部分地區)、伊陽(今河南省汝陽縣)共4縣及汝州本州(今汝州市)。

汝州直隸州歷史沿革

明代清早期河南地圖 明代清早期河南地圖
隋文帝開皇四年(公元584年)置伊州,隋煬帝大業初改伊州為汝州,治梁縣城。大業八年,移承休縣至汝原縣,廢汝原縣。改汝州為襄城郡,治承休縣城,領承休、梁、陽翟、東汝原、汝南、魯、 城八縣。
唐汝州建制多變:公元621年,改襄城郡為伊州,領承休、梁、郟三縣;公元627年,移梁縣衙於承休縣,撤承休縣,把魯山劃為伊州;公元634年,改伊州為汝州,領梁、郟城、魯山三縣;公元695年,在今寶豐置武興(後改龍興)縣;公元712年在今臨汝鎮置臨汝縣;公元738年,劃許州襄城縣來屬,改汝州為臨汝郡,屬都(指東都洛陽)畿道,領葉、襄城、郟城、魯山、龍興、臨汝七縣。公元758年,改臨汝郡為汝州。唐時汝州為東都洛陽東南門户,設東都畿都防禦使,駐有重兵防守。
五代時汝州先後歸梁、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建制隨唐制,仍為軍事要地。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改臨汝縣為臨汝鎮,入梁縣,汝州領六縣。
清代中期河南省圖 清代中期河南省圖
宋代汝州建制仍襲唐制,公元1105年劃郟縣歸潁昌府。宋元和五年(公夫子1115年)升汝州為陸海軍節度,屬京西北路,領梁縣、襄城、葉縣、龍興、魯山五縣。公元1127年,汝州被金佔領。汝州屬南京路,金中央直轄,領梁(含今汝陽)、郟城、魯山、寶豐、葉縣、襄城六縣。公元1207年,劃襄縣屬許州;1208年,劃葉屬裕州。 [1]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形成了軍政合一的省一級地方建制。汝州屬河南江北省南陽府管轄,領梁、郟縣、魯山三縣,寶豐廢縣為鎮,歸梁縣管轄。
還珠格格中的汝州府衙 還珠格格中的汝州府衙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對元行省作了大的改革,改省為“承布宣政司”,只管民政,但人們習慣上仍叫行省,簡為省,省下設郡(州)、縣。汝州仍為南陽府管轄,將梁縣省入汝州,領郟縣、魯山兩縣。1475年4月,在汝州東南設寶豐縣,汝州領三縣。1476年9月,時任兵部左侍郎的汝州人滕昭,以汝州距南陽太遠給羣眾生活帶來不便為由,同好友河南布政使原傑聯名奏請憲宗皇帝朱見深,將汝州從南陽分出由省直轄,汝州成為河南一個由省直轄的直隸州,由縣級州升格為府級。同年12月,在汝州西部今汝陽縣城附近置伊陽縣,劃原嵩縣、魯山、汝州的部分地區為伊陽地,汝州領魯山、寶豐、郟縣、伊陽四縣。明中央掌管吏治的按察使司在地方設立四十一個按察分司,叫巡道,河南有二,分別叫河南道、河北道,河南道駐汝州。清沿襲明制,汝州直隸州的地位沒有改變,領魯山、寶豐、郟縣、伊陽四縣。 清朝,改布政使司為省。汝州仍領魯山、寶豐、郟縣、伊陽(今汝陽)四縣,直隸河南省。直至清末。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建置襲清,仍領四縣。
1913年,政府實行省、專區、縣三級管轄,改直隸汝州為臨汝縣,歸豫西道管轄
清代汝州直隸州州城圖
清代汝州直隸州州城圖(6張)
1914年汝州歸河洛道管轄 [2]  1947年屬豫西五專區。1949年仍歸許昌專區,1951年將大小張莊和磨冢營村劃歸寶豐縣管理轄。
1954年10月改隸洛陽專區管轄。
1986年,撤專區建制,實行市(地)管縣,改隸平項山市。
1988年8月改臨汝縣為汝州市,屬省直轄,計劃單列,由平頂山市代管。
2010年被省政府省發改委確立為河南10個省直管試點縣市。
並於20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省直管體制。
參考資料
  • 1.    汝州志 
  • 2.    邵文傑.河南省志第三篇區域建置志.河南省鄭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