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野修身

鎖定
永野修身(1880年6月15日~1947年1月5日) [7]  日本海軍大將,甲級戰犯。高知縣人。畢業於日本海軍兵學校和海軍大學。參加過日俄戰爭。曾任艦長、駐美武官、航空隊司令、海軍兵學校校長、海軍軍令部次長等職。1923年晉少將,1927年晉中將,1934年晉上將。曾代表日本參加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及倫敦海軍會議。1936年任海軍大臣,參與制定對外侵略擴張的“國策基準”。1937年2~12月任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兼第1艦隊司令。1941年4月~1944年2月任海軍軍令部總長,主張對美、英、荷開戰,參與制訂襲擊珍珠港的作戰計劃。1943年被授予元帥稱號。日本投降後被捕,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受審期間病死獄中。 [1] 
中文名
永野修身
外文名
ながの おさみ
別    名
英文名 osami
國    籍
日本
民    族
大和民族
出生日期
1880年6月15日
畢業院校
海軍兵學校
職    業
軍人
出生地
日本高知縣
主要罪行
參與偷襲珍珠港
定    罪
甲級戰犯
軍    銜
元帥海軍大將
死亡日期
1947年1月5日 [7] 

永野修身人物生平

軍校時代的永野修身 軍校時代的永野修身
高知縣士族永野春吉第四子。和山下奉文澤田茂一樣都是山內藩出身的。明治初年高知縣海南中學畢業,1900年畢業於江田島海軍兵學校28期畢業(在105人中名列第二,由於首席波多野貞夫後來一直是在兵工廠坐到技術中將,所以他是事實上的首席)。
1904年以大尉軍銜參加過日俄戰爭,作為重炮隊射手參加了旅順圍攻戰,攻佔203高地,象打靶一樣把俄國太平洋艦隊的剩餘艦艇打沉在港內,他的優異表現連一慣奪取部下功勞的黒井悌次郎隊長都讚歎不已。戰後任嚴島號炮術長。
1908年在台灣馬公港,僚艦松島號突然爆炸,港內極其混亂,永野冷靜的派遣救生艇進行救助。
1910年海軍大學畢業,升任海軍少佐。
1913年到1915年任駐美國使館武官,並在哈佛留學。升任海軍中佐。1915年5月日進號艦長。
1918年10月升大佐,海軍省人事局第一科科長。
1919年11月“平户”艦艦長。
1920年-1922年再次任駐美武官並作為隨員參加了華盛頓會議
1923年12月晉升少將。
1924年2月5日任海軍軍令部第三班班長,負責情報收集工作。12月任海軍第3戰隊司令。
1925年4月20日,成為海軍第1遣外艦隊司令、練習艦隊司令。
1927年海軍中將,海軍兵學校校長。由於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兩年,在那裏知道了道爾頓教育法。在海軍兵學校時代,終結了學生被動的強制注入教育,禁止體罰,提倡自習,就是著名的海軍“江田島精神”。據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潛水艇部隊司令吉田俊雄回憶,江田島海兵學校最有生氣的就是永野時代。後來的校長只有井上成美能和永野媲美。

永野修身主要事件

1930年6月轉任軍令部次長,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應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徵四郎的請求,立即指示第1遣外艦隊司令鹽澤幸一配合日本特務,在上海製造了“一·二八”上海事變。但在上海中國守軍奮勇抵抗下,損失慘重,被迫休戰3天。永野利用停戰間隙,又向上海增派海軍第3艦隊,並以海軍中將野村吉三郎取代鹽澤指揮,向中國守軍發起新的進攻。此次事變造成中國軍民傷亡3.4萬多人,財產損失16億元,閘北有五六十萬人無家可歸。 [2] 

永野修身戰爭罪行

永野修身擴軍部長

1933年11月15日任橫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
1934年不到54歲就升為大將(這是日本當時皇族才有的優待),任軍事參議官。
1930年和1935年期間兩次出席倫敦海軍會議。
1935年12月會議進入最後期限,作為日方全權代表,永野修身大將在會上提出了一份英美不能接受的龐大的日本海軍噸位計劃。最後,永野代表日本政府宣佈退出倫敦裁軍條約。從此,日本開始無制約地發展軍備。
1936年二·二六事件爆發,一批少壯派軍官發動政變,刺殺政府要員,鼓動推翻政黨政治,實行軍人政治。事件被鎮壓後,永野修身才回到國內,受廣田弘毅之邀請出任海軍大臣,他斷然進行人事變動,罷免參加“國體明政”運動人員,如真琦滕次少將等,升高橋三吉藤田尚德為大將,罷免山本英輔等人,任命海軍航空部部長山本五十六為海軍次官。高木惣吉為軍務局長,使得海軍陣容為之一新,日人以其出身土佐且富有魄力,稱之為今之坂本龍馬 [3] 
在永野修身和陸軍大臣寺內的極力斡旋下,廣田內閣修訂了“國防方針”,出台了裝備50個師團和建造海上主力艦、航空母艦各12艘的擴軍計劃,其中包括建造“大和號”和“武藏號”大型戰列艦的補充計劃,軍費開支達14億日元,佔總預算開支的46.4%,這筆龐大的軍費開支在日本是史無前例的。為了促進軍備計劃的通過,永野串聯各內閣成員和政黨黨首,竭力推動內閣通過建造大型戰艦的軍事預算。永野海軍大臣還會同外交、大藏、陸軍大臣制定了“國策基準”,其中規定了四項內容:一是在東亞體現皇道精神;二是安定和鞏固日滿(即中國東北)國防;三是剷除蘇聯威脅,防備英美;四是發展南方民族的經濟。有評論認為,這是一項綜合“南進”論和“北進”論的國策方針。永野海軍大臣還同外交、陸軍大臣商定了“帝國外交方針”,提出“日滿支共同對蘇防禦,防止赤化,日德提攜”的方針。1937年2月廣田內閣總辭職,他和聯合艦隊司令米內光政互換職務。12月日本攻下南京後他再次轉任軍事參議官。

永野修身決策開戰

永野修身 永野修身 [4]
1941年4月對美開戰前夕,他接替皇族伏見宮博恭王出任軍令部總長,成為海軍部隊的最高統帥。他如果不幹的話就是百武源吾米內光政這兩個對美避戰論者上台。所以他一定要幹下去,這個時候的海軍次官也是對美強硬派的伊藤整一。再加上永野認為“課長級最善於研究,應該採納他們的意見”,這也為軍務局局長岡敬純、第一課課長高田利種、第二課課長的石川信吾、軍令部第一課(作戰)課長富岡定俊及課員神重德、軍務局第二課課員藤井茂等親德派將他們的主張直接反映到海軍的決策中打下了基礎。上任伊始,他就站在海軍立場上,積極主張日本“南進”擴張,向東南亞地區進軍。6月,與荷蘭石油談判擱淺,日本海軍的石油只能維持一年。
1941年6月5日,海軍國防政策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報告———《當前形勢下帝國海軍應採取之態度》,主張向泰國和法屬印度支那南部(今越南)進軍,確保荷屬印度支那(今印度尼西亞)的石油資源,並公開主張不惜對美一戰。身為軍令部總長的永野修身簽署了這份文件,還對手下的作戰部長等要員説:“就像對待危重病人一樣,要幫助他起死回生只有施行手術,別無他策。”當時部下聽了這番話都感到“有些吃驚”。他在6月11日的聯絡懇談會上發言説:“我們需要在法屬印度支那、泰國建立基地。對此進行妨礙的,應該堅決討伐。7月2日,在昭和天皇出席的大本營聯絡會議上,通過了《適應形勢變化的帝國國策要綱》,《要綱》決定展開“對英美作戰的準備”,“強化南方進出的態勢”,“帝國為確保此目的的實現,不惜與英美一戰”。永野作為軍界要員出席了這次會議,並在《要綱》上籤了字。7月21日的聯絡會議上,永野總長主張“對美國即便有戰勝的把握,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把握會越來越小。就已經很難挺住了……衝突既然不可避免,時間越晚越不利”。這種觀點是以下述判斷為依據的──從日美雙方的艦船建造速度來看,1941年4月前後正是對美兵力比較的最高峯,此後由於國力差距,日本在造艦競爭中將被越來越甩在後邊 [5] 
永野修身 永野修身
永野修身在美國禁運石油的前一天,謁見天皇,説了下面這番話:“如果失去了石油供應源,以目前情況僅有兩年的儲備量。如果打起來,一年半將全部消費完,所以倒不如趁此之際動手。”第二天美國全面對日禁運,永野戰意已決。經管他有留美經歷和豐富的海外經驗。只能反覆的説一年無石油亡國論和二年戰爭論,被樞密院議長原嘉道斥之為亡國論。
1941年10月,眼看日美交涉毫無進展,處在窮途末路的近衞文麿內閣宣佈總辭職,強硬派東條英機組閣,立即着手對美作戰準備。永野轄下的海軍部很快制定出《南方作戰海軍構想案》,決定攻取菲律賓,接着同來援助的美國艦隊再馬里亞納展開一場決戰,日本認為要以有限的預算和資源與在艦隊決戰主義思想指導下橫越太平洋而來的美國大艦隊抗衡,必須有超遠射程的“超大戰艦”方能有效。根據這種構想,開始建造“大和”號和“武藏”號戰艦。井上成美説“怎麼可能像想象的那樣順利進行呢”。井上談到所謂漸減邀擊作戰就像是在明治初年進行昭和時代的戰爭,根本就不成立。應該把太平洋上的島嶼要塞化,建造機場,提供給航空隊。山本五十六也説:“怎麼可能按照劇本走?太平洋那麼寬廣,根本就不知道會從哪個方向來”。他的計劃就是把美國艦隊消滅在港口裏。早在1941年初,山本就醖釀了偷襲珍珠港的計劃,因為這一計劃賭博性太大,遭到軍令部中層參謀們的一片反對,但是作為海軍最高決策者的永野考慮過後居然同意了這個計劃:“既然山本要乾的話就讓他去幹好了。”10月20日,這一計劃被正式認定。海軍主力分為兩大部分,以海軍航空母艦為主力偷襲珍珠港,另一支艦隊進攻菲律賓和配合馬來半島作戰。同年11月1日,永野又説:“對美開戰已經勢在必行,到今天幾乎不可能阻止,該來的一定會來到。要取勝只有而今。日後再不會有開戰的良機。”11月2日,內閣總理東條英機、參謀總長杉山元、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三人聯名上奏天皇,決定遵循9月6日御前會議制定的《帝國國策實行要領》,不惜對美一戰。
1941年11月30日,日本天皇召開御前會議,問海相島田繁太郎和軍部總長永野修身詢問海軍到底對開戰是多少信心,而永野修身在肯定地表示了“海軍對作戰有信心”以後又説了這麼一段話“不戰必定亡國,戰也許仍避免不了亡國。但是,不戰而亡是喪失國魂的亡國,只有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才有可能死中求活。勝也好,敗也罷,只要保留下護國的日本精神,我們的子孫就可能再起!三起!”這一段話一直被當做永野個人有着演説能力而著名。他的考慮太政治化了,而且,他顯然認為這次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是長期的消耗戰,而日本不會被短期擊敗。在向天皇説明為什麼決定12月8日時,他回答“12月8日是星期一,我們認為星期天玩回來的美國官兵精疲力盡的時候最好,所以做了這個決定”。他忘了日本的8日,是夏威夷的7日星期天。這段話傳出來之後,就給他起了個精疲力盡大將的外號。
總長永野以天皇名義頒發了大本營海軍令(簡稱大海令)第11號,命令中指出,“帝國決定於12月上旬對美、英、荷蘭開戰”,“聯合艦隊依據大海令第9號,支那方面艦隊依據大海令第10號展開作戰”。永野又發出大海令第12號,命令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於12月8日零時以後依據大海令第9號發動武力攻擊”,這裏的“大海令第9號”就是偷襲珍珠港的命令。太平洋戰爭終於爆發。 日本人戰後認為,永野是當時的陸海軍首腦中第一號開戰論者,其開戰決心比一度動搖的首相兼陸軍大臣東條英機還堅決。
永野修身和兒子 永野修身和兒子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永野竭盡全力協助昭和天皇指揮海軍進犯東南亞國家,各個艦隊從相距遙遠的地區發動了精密的協同攻擊。到5個月的預定的作戰計劃結束的時候,日本海軍摧毀盟軍戰列艦10艘,航母一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17艘,佔領了整個東南亞海域,迫使英國海軍退出了印度洋東部,美國海軍退出了西太平洋接近地。而自己只損失了3艘驅逐艦。美國曆史學家承認,在過去的軍事史上還沒有以如此小的損失取得如此大的戰績的戰果的事例 [6]  。由於永野的開戰“功績”,1943年6月21日,和陸軍的南方軍總司令寺內壽一伯爵一起晉升為元帥。據説永野自己也被這個出乎預料的榮譽感動了。因為他是以開會的時候打瞌睡而聞名,經常因睡眠不足而眼角出血。當時他正忙着年輕的妻子享受生活,他一共生了8個孩子,這一切都被他的部下看成是他夜生活過多的證據。他兒子喊他為“色鬼老爸”。他的副官吉田俊雄説他就那麼叼着煙,身子沉在沙發裏度過每一天。不過也有人説他那是裝的,因為他會冷不丁的突然醒來,發表一番精闢的評論,比如討論第四艦隊事件時那樣,以致大家把他看成一個怪物。

永野修身戰敗病死

永野修身(左) 永野修身(左)
但是好景不長,隨着中途島和瓜島的戰敗,美國軍隊在太平洋戰場迅速轉入反攻,日軍連戰皆敗。而他也靠謊言來過日子。
1943年11月,第一次布干維爾島空戰後,昭和天皇聽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上奏説擊沉了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以後,呆了會兒突然説了一句:“那薩拉託加好像已經被擊沉了六次了,怎麼那麼能浮啊?”把永野修身弄了個目瞪口呆。
1943年9月,陸軍關於絕對國防圈設想得到海軍統帥部的同意,在進宮面奏的時候,昭和天皇把這個計劃看成是海陸軍和稀泥的東西,追問永野知不知道他自己上呈的是什麼東西。還有就是戰後美軍戰略轟炸調查團審問永野的時候,永野作為戰爭中海軍最高負責人片面追求艦隊決戰,對防守嚴密的軍艦發動攻擊的機會很少,也沒有像德國潛艇那樣打擊美軍的後勤補給線,造成戰果很少,而美國潛艇卻擊沉了500萬噸日本商船,最終絞殺了日本的戰時經濟。
1944年2月,美軍機動部隊突入中太平洋,日本形式危急,海陸軍在飛機分配上又鬧翻了,海軍要1944年5萬架定額的60% ,結果只得到48% ,海軍一下炸了鍋。東條英機要求統一軍令、政令,即總理大臣、陸軍大臣、參謀總長之職於一身,將杉山元元帥趕下參謀總長一職後,又要永野把軍令部總長交給他的朋友海軍大臣島田繁太郎兼任。由於此要求被天皇批准,永野修身因此被迫辭去職務,以天皇的最高海軍顧問活動到投降時刻。當他的同學左近司政三找他幫忙反東條時,他同意末次信正米內光政恢復現役。
1945年8月14日的御前會議上,他與杉山元元帥一起上奏:國家軍隊還有餘力,幹勁也旺盛,應該斷然擊攘美軍。不過後來他又説,只要國體不變,也不是不能接受波茨坦宣言。 戰敗後企圖自殺,左近司政三説:“這是你的責任,你死了誰來頂罪。”
1946年2月,根據聯合國制定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及有關國際法,永野以“反和平罪”被逮捕,列入首批28名甲級戰犯名單中。檢查官在法庭上起訴他犯有侵略中國、發動太平洋戰爭等9項戰爭罪行。他承認了自己在開戰和襲擊珍珠港的主導作用,而沒有推給死去的山本五十六南雲忠一。儘管美國人對挑起太平洋戰爭的那些日本戰犯恨之入骨,但他的這種態度仍很受美國人欣賞。然而,還未等到法庭對其所犯罪行進一步深究,1947年1月5日,永野患肺炎在巢鴨拘留所死去,逃脱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他的最後審判。後來和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等人一起入靖國神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