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遠的焦裕祿

(焦裕祿逝世50週年紀錄片)

鎖定
《永遠的焦裕祿》是由河南影視製作集團、大象出版社等聯合出品,海濤、侯雅俊執導的紀錄片。該片於2014年5月14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通過對焦裕祿真實事蹟的講述,回顧了焦裕祿在河南省洛陽礦山機器廠9年以及河南省蘭考縣475天間忘我工作的感人故事 [1] 
中文名
永遠的焦裕祿
外文名
The Eternity Of Jiao Yulu
類    型
紀錄片
製片地區
中國河南
導    演
海濤
侯雅俊
編    劇
王鋼
陳燕民
製片人
李欣
主    演
郭王軍
李作民
翟州
田波
片    長
92 分鐘
上映時間
2014年5月14日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5330448
在線播放平台
1905電影網

永遠的焦裕祿劇情簡介

《永遠的焦裕祿》劇照
《永遠的焦裕祿》劇照(5張)
焦裕祿在河南省洛陽礦山機器廠工作9年,勤懇認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之後被派到無人願去的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為改變蘭考貧窮落後的面貌,焦裕祿深入基層,訪貧問苦,調查研究,制訂出治理肆虐蘭考百年之久的風沙、內澇、鹽鹼三害的方案。焦裕祿經常不顧肝臟脹痛,親自帶領羣眾種植泡桐、翻淤壓鹼等,始終奮戰在整治三害第一線,深得人民愛戴。而在蘭考工作475天后,焦裕祿卻因肝癌不幸離世。但他留下的“焦裕祿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蘭考人民和中華兒女 [1] 

永遠的焦裕祿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總導演海濤表示,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知道焦裕祿是誰了,但一個時代需要有信仰的楷模,該片可以讓觀眾認識到一個真實的人民好乾部,這也是該片拍攝的初衷 [1]  。同時2014年5月14日是焦裕祿逝世50週年紀念日,拍攝該片也是為了表達對焦裕祿的緬懷,對焦裕祿平凡而偉大精神的弘揚 [2] 
拍攝過程
在洛陽拍攝期間,主創團隊分別到焦裕祿曾經工作過的洛陽礦山機器廠一金工車間、廠資料室、調度室,以及企業建設的焦裕祿大道、焦裕祿銅像等處進行取景,並採訪了焦裕祿在洛陽工作期間的工友,回顧了焦裕祿在洛礦工作的事蹟 [3] 
該片從創意、籌備到拍攝完成,歷時近一年時間,由118人組成的攝製組拍攝採訪了43人,由48人組成的資料搜索團隊觀看焦裕祿相關紀錄片、科教片、新聞簡報共計1100多本,長10200分鐘,蒐集到大量生動、翔實的歷史影像資料。片中近一半篇幅都是運用歷史真實鏡頭,不少鏡頭是國內僅存,首次與觀眾見面 [4] 

永遠的焦裕祿主創團隊

出品人
宗樹潔、李欣、王劉純
總監製
朱夏炎
總策劃
王愛、李永臻、宋鳳仙、王仁海
顧問
焦守雲
監製
蘭立新、劉曉峯
策劃
耿相新、郭豫生、周顯俊、王金華、張愛平、董中山、曹振宇
總製片人
李欣
總導演
海濤、侯雅俊
總撰稿
王鋼、陳燕民
導演
楊驍峯
撰稿
劉斌
片民題寫
王家新
解説
韓濤
作曲
董立強
音樂總監
荊樂霞
剪輯師
周新霞
製片人
李珞、周德新
執行導演
肖軼帆、李珞
責任編輯
南飛雁、鄧泳、周德新
(參考資料: [5] 

永遠的焦裕祿幕後花絮

  • 主創團隊在蘭考拍攝時,條件艱苦。冬天一場大雪後,他們所住地方的太陽能全部被凍住了,沒有辦法洗熱水澡 [6] 
  • 在該片的拍攝過程中,焦裕祿幹部學院名譽副院長、焦裕祿的二女兒焦守雲一直全程跟隨,提供故事線索,並擔當顧問 [7] 
  • 該片是繼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於1966年拍攝的《光輝的榜樣——毛主席的好學生焦裕祿》後,第二部關於焦裕祿的紀錄片 [7] 

永遠的焦裕祿發行信息

宣傳活動
2014年5月12日,片方在北京舉行媒體看片會,焦裕祿的女兒焦守雲也到達現場,分享了自己被習總書記接見和跟隨攝製組拍攝的經歷 [2]  ;5月17日,該片在焦裕祿生前曾經工作過9年的中信重工(原洛陽礦山機器廠)文化活動中心影劇院舉行首映式,焦裕祿的女兒焦守雲等與中信重工1000餘名職工代表參加了首映式 [3]  ;6月30日,該片在武漢市江漢區機關大禮堂舉行首映式,來自該市的500多名黨員幹部羣眾觀看了該片 [4] 
製作發行
出品
河南電影電視製作集團有限公司
河南電影製片廠
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
發行
河南電影電視製作集團有限公司
與眾不同(北京)國際電影科教片發行有限公司
CG製作
盧煊工作室
後期製作
銀河星光(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5] 

永遠的焦裕祿作品評價

《永遠的焦裕祿》海報
《永遠的焦裕祿》海報(2張)
《永遠的焦裕祿》緊緊圍繞焦裕祿在蘭考工作的475天,通過焦裕祿的領導、同事、子女以及宣傳、研究焦裕祿事蹟和精神的作家、學者的動情講述,回顧了焦裕祿在蘭考的歲月以及在洛陽礦山機器廠的9年間,忘我工作的感人故事和背後許多不為人知的動人細節,還原了焦裕祿成長生涯中最光輝的生命軌跡。該片真實、質樸、感人,場面宏大、資料翔實,深入挖掘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內涵,表達了對焦裕祿同志的深切思念,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優秀紀錄片 [8] (《大連日報》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