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豪樓

鎖定
撫溪土樓羣內有一座聞名遐邇的土樓叫做永豪樓,據撫市《黃氏族譜》記載,它正式的名稱叫“五福樓”。
中文名
永豪樓
外文名
Yong Hao Building
別    名
五福樓
典    故
《黃氏族譜》

永豪樓建築信息

奇怪的是,在該樓建成之後的160多年間,五福樓的名稱鮮為人知,永豪樓的名稱卻無人不曉,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1] 

永豪樓央視節目報道

2011年10月31日播出CCTV-4國際頻道[走遍中國]《土樓春秋》第3集:黃金時代通過永豪樓的財富故事,講述關於福建土樓發展的第一個高潮,同時,通過土樓內居住的居民黃達紅一家人展現永豪樓的現狀,和居民們對土樓輝煌時期的懷念以及對土樓未來的期望。

永豪樓典故

撫市《黃氏族譜》記載,十三世祖黃寵齋一生務農為業,生有5個兒子,依次取名為永賡、永豪、永桂、永聚和永歧。黃永賡成年之時,正趕上永定條絲煙風靡大江南北的大好時機。為了發家致富,他和老二黃永豪商量後決定,由他隻身前往湖南、雲南和廣西等地開拓市場,銷售條絲煙,家中諸事則由老二黃永豪統管:一是和幾個弟弟一起負責煙葉的收購、加工和營運;二是照料年邁的父母。兄弟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加上年輕人肯動腦筋,經營有方,不幾年,家道便漸漸殷實起來。
客家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富裕起來之後,當務之急便是買田建房添置“恆產”。黃氏兄弟也不例外,他們決定蓋樓。由於黃永豪成年累月在家搞經營,幾個弟弟又少不更事,因此建樓的重擔便理所當然地落在了他的肩上。兩兄弟約定,凡是與建樓有關的事一概由黃永豪全權處理。
黃永豪人如其名,豪氣十足。他覺得,手頭上寬裕了,樓就要建得宏偉、典雅、壯觀些。這樣,一方面可以光宗耀祖,另一方面也可以顯示出自己家族的雄厚財力。再説,五兄弟分家之後就是五大房,所建之樓既要有足夠的“單元房”(此為該樓的一大特色,在當時就有這樣超前的意識,實屬不易),又要有供收購煙葉的大廳以及加工條絲煙的手工作坊,同時還要有專供子弟讀書習武的學堂、武館等。於是他選擇了撫溪河邊的一塊十五六畝的土地作為樓址,然後又分期分批購進了可供建造10個單元、36個廳、270個房間的所有用料。這樣,自然耗資巨大,開銷不菲。
就在大樓施工進入緊張階段的時候,一天,老大黃永賡居然千里迢迢回家來了。他雖然常年漂泊在外,但魂牽夢繞的是建樓,寢食難安的仍是建樓——建樓畢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啊!還有,他對老二能否勝任建樓一事也心存疑慮,因此趁到外地跑生意之便順路回家看看。老二黃永豪乍聽到大哥到家的消息,着實吃了一驚,他擔心大哥會責備他花錢太多,心裏一直忐忑不安,猶如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所以不敢貿然前去會見大哥。
黃永賡一到家,行裝甫卸,就心急火燎地朝建築工地走去。他立刻就被眼前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深深地吸引住了:夯牆的揮汗如雨,運土的健步如飛,木匠師傅又是刨又是鋸,石匠師傅又是鑿又是敲……200多個施工人員各司各職,井然有序。他不禁心花怒放,手舞足蹈起來,讓人立刻把老二找來。黃永豪急切地問來人:“我哥哥都説了些什麼?”來人如實地把他哥哥的話説了一遍。這時,黃永豪才把懸到喉嚨裏的那顆心放回到了原處,長長地籲出了一口氣。當他把建樓的設想及工程的進展情況一五一十地向大哥彙報後,老大不由自主地對他豎起了大拇指,連聲誇獎道:“二弟這幾年真是大有長進。有膽識、會辦事,好!樓就該這樣建,花多少錢也值得,這下我就放心了!”

永豪樓樓名來源

該樓施工的時間很長,從動工興建到遷入居住歷時共7年,從遷入居住到全樓裝修完畢又經過了11年。建樓期間,各種工匠、小工的延請、安排及工資的發放,各種建材的購買和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理等,一概由黃永豪親手操辦。在大樓落成之前,該樓並沒有一個正式的樓名。其間,有人問過工匠:“你在哪裏做工?”工匠回答:“在黃永豪家裏。”“在他家做什麼?”“建新樓”。問這個問題的人多了,有工匠脱口而出:“在永豪樓。”永豪樓,意思是黃永豪主持所建的樓。一傳十、十傳百,永豪樓就這樣傳開了。儘管在該樓全面竣工之後,樓主曾專門請人取了個很有內涵的名稱叫“五福樓”,寓意為五兄弟一齊幸福,但是所有工匠及村中老少都先入為主,或者認為五福樓的名稱在音韻上沒有永豪樓這一名稱響亮,因此仍習慣地稱之為永豪樓,並口口相傳,以至於家喻户曉,遠近皆知。相反,其正式的樓名卻很少有人提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