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豐戰役

鎖定
永豐戰役,是西北野戰軍在陝西蒲城永豐地區,粉碎胡宗南集團所謂“機動防禦”的一次運動戰。此役,野戰軍5個縱隊在洛河東西分為兩個作戰兵團,密切配合,使敵人顧此失彼,被動挨打,各個擊破。共殲滅胡宗南集團1個軍部、3個師部、9個團又7個營,2.5萬餘人,收復了澄城、合陽、白水地區,給胡宗南集團以重大打擊,使其不能增援中原戰場,配合了淮海戰役 [1] 
名    稱
永豐戰役
發生時間
1948年11月
地    點
永豐鎮
參戰方
共產黨、國民黨
主要指揮官
彭德懷
胡宗南

永豐戰役戰役背景

荔北戰役後,西北野戰軍以縱隊為單位,各組織三至四個百人的武裝工作隊,配合地方武裝開展游擊戰爭,相機宣傳羣眾,組織羣眾,協助地方幹部建立新區政權。 而西北野戰軍主力則集結於白水 、澄城、郃陽(今合陽) [5]  以北地區,進行了為時20天的整訓和補充,特別是加強平原村落攻堅作戰和打坦克等訓練,使部隊戰術技術又有了進步,攻堅作戰的信心和能力大為提高。 [2] 
1948年11月上旬,按照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聯合發起了淮海戰役。為配合淮海戰役,阻止胡宗南集團調兵增援中原戰場,並收復與鞏固澄城、合陽、白水地區,解決部隊糧食問題,保障部隊進行冬季整訓,西北野戰軍前委於11月6、7日召開會議,決定在11月中旬發起冬季攻勢,再殲胡宗南集團2至3個師,改變渭北拉鋸與相持局面。戰前,各部隊進行了深入的動員。 [2] 

永豐戰役戰役經過

1948年11月14日,胡宗南以為西北野戰軍已全部西移,遂令駐澄、合、蒲等地部隊派出少量部隊分股北犯,窺探西北野戰軍動態。合陽第144師(國民黨軍1948年10月下旬將整編軍統改為兵團,整編師統改為軍,整編旅統改為師。一四四師即為原整編一四四旅,下同)430團由乳羅山附近越金水溝向合陽以東進行火力偵察,黃昏抵臨皋村。駐徐水河以北的第二縱隊即以359旅包圍該敵,以獨立第4、6旅進至臨皋以西,斷敵退路並阻擊援軍。15日拂曉,經1個半小時戰鬥,將第43團全殲。該縱隊想乘勝殲滅144師另兩個團及師部,便於15日晚越過金水溝向乳羅山第144師發起進攻,經通宵戰鬥,至16日晨殲該師第431團及432團1個營。雖取得一定戰果,但使罕井、白堤、山東村的守軍縮回蒲城,使原預定殲滅蒲城以北國民黨軍的計劃未能實現。 [2] 
此時,胡宗南判斷西北野戰軍將在合陽地區發動新攻勢,急調各部東援。彭德懷司令員隨即把野戰軍分成左右兩個兵團:以第一、四縱隊及警備第4旅、騎兵第2旅等組成右翼兵團,於20日向銅川、耀縣地區攻擊;以第二、三、六縱隊組成左翼兵團,隱蔽集結於洛河兩側地區,準備殲擊回援的國民黨軍。21日,右翼兵團進到銅川東南陳爐鎮、薛鎮、美原鎮附近,與第3軍17師在韓村、康莊、底店附近遭遇,雙方展開激戰。為全殲第17師,右翼兵團除以警備第4旅控制陳爐鎮外,第一、四縱隊於22日拂曉向草灘、康莊攻擊。至14時許,殲第17師大部及第3軍軍部兩個營,擊斃少將師長王作棟等,共殲6105人。 23日,右翼兵團乘勝西進,攻佔銅川以東的軍台嶺、店子坡據點,殲第254師一部。24日炸燬黃堡鎮以北鐵橋,攻佔黃堡鎮及火車站。 [2] 
西北野戰軍右翼兵團的積極進攻,使胡宗南誤認為西北野戰軍主力在銅川、耀縣地區,即以洛河以東的主力第1軍、65軍等部向銅川、耀縣增援;以駐守澄城、合陽及其以南地區的第76軍、90軍及36軍165師開始南撤西調。23日至25日,第76軍進至永豐鎮及洛河以西的石羊地區,第90軍及第165師進至唐家堡、塢坭村地區。駐守豫西盧氏縣的第27軍31師(欠92團),亦調至大荔與第90軍銜接。 [2] 
此時,向西增援的各軍發覺西北野戰軍在蒲城、石羊之間設伏,即佔領洛河東西兩岸,構築工事固守。這時,西北野戰軍左翼兵團繼續等待伏擊已不可能,但卻形成攻殲第76軍的戰機。25日下午,第二縱隊主力奉命向洛河西岸石羊、坡頭、曹村地區第76軍24師發起攻擊,並殲其一部,該師主力則向河東永豐鎮龜縮。當晚,第二、三縱隊東渡洛河,以第三縱隊獨立第5旅及第二縱隊兩個團進至永豐鎮以南的樓子塬、韋莊地區,堵擊第76軍南逃和抗擊第90軍北援。第二、三縱隊主力向永豐鎮第76軍發起攻擊,戰鬥至26日晚,完全肅清永豐鎮外圍據點,全軍被壓縮在東西長600米、南北寬300米的鎮內。 [2] 
為保證全殲永豐鎮七十六軍,彭德懷司令員果斷決定:調第六縱隊由山懷裏、周家山進至孫家莊、石羊及其以南地區,隨時準備策應南面抗擊部隊或配合第一、四縱隊夾殲東援的國民黨軍;將右翼兵團的第一、四縱隊於28日晨自高陽、六井鎮附近調至上王鎮、罕井、白堤地區,準備側擊由蒲城東援的國民黨軍;以第二、三縱隊集中全力圍攻永豐鎮。
部隊經過挖掘坑道進逼鎮堡牆下,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於28日3時發起總攻。 第二縱隊從城西北和北面 ,第三縱隊獨立第二旅從西南勇猛攻擊,至1時左右,獨立第4旅、獨立第6旅和獨立第2旅利用坑道爆破、連環爆破炸開的缺口,以雲梯登城攻入鎮內,與守軍展開巷戰,至10時,戰鬥勝利結束,全殲第76軍。在野戰軍攻打永豐鎮時,胡宗南為挽救該軍被殲的命運,令第90軍及第36軍165師,由胭脂山向永豐鎮方向增援,遭野戰軍阻援部隊堅決抗擊,被阻於永豐鎮以南5公里處,除以野炮盲目向永豐鎮射擊外,始終未能靠近。27日由富平東援的第1、65、38軍及蒲城的第17軍等部,因懼途中遭受伏擊,繞道蒲城以南的黨睦鎮、龍陽鎮,於28日晚抵大荔以北的八岔口時,第76軍已被全殲。次日,援軍進至永豐、韋莊、臨皋地區時,西北野戰軍已撤出戰鬥。 [2] 

永豐戰役戰役結果

永豐戰役至11月28日10時左右結束,全殲敵七十六軍15605人,活捉敵軍長李日基、參謀長高憲剛、二十師師長吳永烈、二十四師師長於厚之等,並且繳獲了大量的槍支彈藥以及軍用物資,永豐戰役大獲全勝。 [3] 

永豐戰役戰役影響

這次戰役徹底粉碎了胡宗南的所謂“重點機動防禦新戰術”,及時有力配合了淮海戰役,鞏固了澄城、合陽、白水等解放區,譜寫了解放軍戰史上的光輝篇章。這次戰役之後,西北野戰軍進攻勢如破竹,捷報頻傳。 [3] 

永豐戰役後世紀念

在永豐戰役中,西北野戰軍傷亡三四千人。戰役於當日上午10時已結束,下午4時西北野戰軍已撤出戰場,而打掃戰場的工作由當地的游擊隊和羣眾完成,並安葬了在戰鬥中犧牲的烈士。 [4] 
1958年,為了紀念解放戰爭時期在永豐戰役中犧牲的死難烈士,教育後代和發揚革命傳統,中共蒲城縣委、蒲城縣人民政府修建了永豐革命烈士陵園。2001年4月30日,陵園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保護單位。在永豐革命烈士陵園正門口,是由王震將軍親筆題寫的“永豐革命烈士陵園”;陵園的核心建築——永豐戰役革命烈士紀念碑上,正中鐫刻着王震將軍題寫的“永豐戰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