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豐庫遺址

鎖定
永豐庫遺址,位於中國浙江省寧波市中山西路北側唐宋子城遺址內,是一座以元代永豐庫為核心的宋、元、明時期大型衙署倉儲遺址。 [2] 
永豐庫遺址南北長120米,東西寬80米,總建築面積9600平方米。遺址以兩處單體建築基址為核心,並有與之相關的磚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溝、水井、河道等眾多遺蹟,出土可復原各類文物800餘件,永豐庫遺址的發現是國內首次發現的古代大型倉庫,是中國宋元考古的一次突破。永豐庫遺址也與“海上絲綢之路”有密切聯繫。 [2] 
2003年4月,永豐庫遺址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2002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  2006年5月25日,永豐庫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永豐庫遺址
地理位置
中國浙江省寧波市中山西路北側唐宋子城遺址內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96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092-1-92

永豐庫遺址歷史沿革

2001、2002年兩次發掘。經發掘,揭露出以兩處單體建築基址為核心,以及磚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溝、水井、河道等與之相互聯繫、佈局相對完整的宋元明時期大型衙署倉儲機構遺。 [1] 
永豐庫遺址 永豐庫遺址

永豐庫遺址遺址特點

永豐庫遺址出土大量貿易陶瓷,匯聚了中國宋元時期大江南北不同區域的著名窯系,反映了宋元時期寧波“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繁榮的歷史真實,充分説明寧波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貿易港。其發現、發掘,為確認寧波為中國元代第二大對外貿易港口城市在考古學上提供了重要實據。 [2] 
盤口壺 盤口壺
關於遺址的屬性,地方史料有較詳盡的記載,這為遺址的定性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其中南宋寶慶《四明志》載:“常平倉,奉國門(今鼓樓位置)內之東二倉,寶慶三年撒舊而新,倉各十一區,區各五間棧閣,籍米......,”而發掘的區域與其所附的府治圖中標明的常平倉位置基本相符,因此可推斷,發現的宋代建築台基應是常平倉基。元至正《四明續志》載:“永豐庫,在西北隅,明遠樓(即原奉國門)裏東首,元系宋常平倉基,至元十三年蓋庫,差設官攢,收納各名項斷沒、髒(贓)罰鈔及諸色課程,每季解省。”可知元永豐庫位置即宋常平倉基。根據遺址的佈局、規模、建築構造以及出土大量的外銷陶瓷等方面綜合分析,可以推斷建築基址F1和F2即元代的永豐庫遺址。另據明成化《寧波郡志》載:“宏濟元為平準、永豐二庫,大明洪武初併為永豐一庫,三年改今名。”由此探知,該區域自南宋一直延續到明代皆為衙署倉儲機構常平倉、永豐庫、宏濟庫的所在地。 [4] 
元代建築基址F1是已發現的最完整、最重要的遺蹟。該基址大致居中疊壓在宋台基之上,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56.3米,南北寬16.7米,總佔地面積940平方米。四周牆體的砌築方法尤為奇特:牆體底部中間緊密排列着邊長0.5~0.7米、厚0.15~0.2米的方形塊石,塊石中間大多鑿成邊長0.13~0.16米、深0.05~0.08米的方槽(僅個別方槽空),這些方槽基石中心間距0.6~0.9米,有規律地組成一個長方形的建築基礎。在東牆清理出方槽基石的兩側用磚包砌,部分磚側面模印或刻劃有銘文,其中也有“官”字款,表明所燒之磚乃專供官府使用。磚牆寬達1.3~1.4米,殘存最高6層,約0.36米,砌築整齊,略有收分,磚縫用石灰黏合。牆體內填充碎磚瓦和素土,在方槽上部留出約0.3米見方的缺口,局部還發現在方槽旁有用弧形板瓦圍成的直徑約0.28米的柱洞狀痕跡。而南牆及北牆只有外側包磚,內側磚牆直接砌在方槽基石的中心線上,在與方槽對應的位置留出一個長約0.25米、深0.23米的方形缺口。西牆築法與東牆一致,因破壞較嚴重,只殘存外包磚。從牆體解剖處觀察,發現底部採用相連的基礎築法,即在台基夯土層中先挖出條形凹槽,然後填充瓦礫土夯實,再墊以磚塊,上鋪方槽基石後砌築磚牆。這種做法與現,代建築中的條形基礎原理十分相似,充分説明古代工匠的地基穩固技術,特別是針對江南沿海軟土地質所採取的技術已達到了高超的水平。基址內部被間距13.7米的南北向3道隔牆分為4大開間,每間約235平方米。隔牆築法與東牆一致,寬1.2~13米。另據西部保存較好處推斷,每一大間中還用幾塊方槽基石較有規律排列,應以樑架區分為3小間。此外,基址中還發現大面積坍塌的磚瓦堆積,並有較多瓦當、滴水、筒瓦、鴟吻.脊獸等建築構件出土,可據此一窺原瓦屋頂結構。 [4] 

永豐庫遺址文物遺存

永豐庫遺址綜述

永豐庫遺址彙集大多數宋元時期江南和中原地區著名窯系的陶瓷器產品等大量遺物,其中出土完整或可復原文物800餘件,是寧波市址較為重要的考古發現

永豐庫遺址瓷器

永豐庫遺址以相互疊壓的宋代建築台基、元代兩處單體建築基址和明代建築基址為核心,磚砌道路、庭院、排水設施、水井、河道等形成的相互聯繫、佈局相對完整的宋、元、明大型衙署倉儲區建築遺蹟。同時發現了大量遺物,其中出土完整或可復原文物800餘件,尤其是出土的瓷器中彙集了宋元時期著名的六大窯系中五大系列的產品,如龍泉窯系的青瓷,景德鎮窯系的影青瓷、樞府瓷,磁州窯系、鈞窯系、定窯系的瓷器以及越窯、磁灶窯、吉州窯和福建產的影青瓷、白瓷,德化窯的白瓷,建窯的黑釉盞、兔毫盞等窯口產品。特別是宋元時期福建產的影青瓷和白瓷,瓷片在數量上佔了一半多,超出本地的越窯產品數量。在清理建築基址F1的地層堆積時,還有兩摞8~10只完整的福建白瓷碗重疊出土。另有珍貴的唐代波斯孔雀藍釉陶片出土,這是繼福州、揚州發現波斯孔雀藍釉陶器後的又一次重大發現。 [4] 
摩羯紋碗 摩羯紋碗

永豐庫遺址殘碑

永豐庫遺址還出土兩方元代殘碑,明確記有曾任浙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的名字“苫思丁”,這些不失為元代慶元路的重要實物史料。
觀音頭像 觀音頭像

永豐庫遺址歷史文化

永豐庫遺址考古揭露出的倉庫基址,經考證是史料中記載的元代永豐庫,它建在南宋常平倉的基址上,主要功能是收納各色課税和斷沒贓罰款,後期又兼具平抑糧價的“常平”功能,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古代地方城市的大型倉庫遺址,為中國在倉儲類建築的研究方面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例。古人在《管子.牧民》中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儲制度在歷朝歷代都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但是到目前為止,經考古發掘或現存的倉儲類遺址屈指可數,雖然有些倉儲遺址整體規模較大,但單體多數為小型的倉窖或糧倉。 [4] 

永豐庫遺址文物價值

永豐庫遺址所反映的元代倉庫的構造特點,是一種新發現的古建築構造做法,對中國古建築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考古發掘在寧波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揭露了有關元代慶元路遺址的內涵,並找到了元朝都元帥府的物證,確定了都元帥府的位置及其與南宋衙署的關係,為研究古代寧波城市格局提供了重要資料。元代歷史短暫,雖然在北方保存了較多的遺蹟,但在浙江乃至整個江南地區,能反映元代文化的遺址寥寥無兒,而在寧波卻發現瞭如此大規模的元代遺蹟,可以説是南方宋元考古學的一次重大突破。
永豐庫基址出土的建築遺蹟構造獨特,反映出元代倉庫的構造特點,是中國新發現的古建築構造實例,對中國古建築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4] 
永豐庫遺址 永豐庫遺址
寧波從古至今一直是重要的港口城市,海洋文化特徵顯著。永豐庫遺址中豐富的出土器物充分反映了古代寧波在對外交通貿易方面的地位,對研究中國海上交通史和陶瓷之路具有重要的價值,也為宋元對外貿易港口城市保存了一處歷史遺蹟。 [4] 
永豐庫遺址 永豐庫遺址

永豐庫遺址保護措施

2003年4月,永豐庫遺址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2002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 
2006年5月25日,永豐庫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永豐庫遺址旅遊信息

永豐庫遺址地理位置

永豐庫遺址地處中國浙江省寧波市中山西路北側唐宋子城遺址內。

永豐庫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前往永豐庫遺址:從寧波櫟社國際機場出發,路程大約16.2公里,約需50分鐘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