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祚寺

鎖定
永祚寺,民間俗稱雙塔寺,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郝莊鎮郝莊村,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建築面積120000平方米。 [3] 
永祚寺依山構築,坐南朝北,由寺院、塔院和碑廊院組成。寺院主要建築有山門、前院東西廂房、二門、三門和後院的大雄殿、禪堂、方丈室等。塔院現存雙塔、過殿和後殿。大雄股高兩層,平面呈長方形。下層面闊五間,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上層為三聖殿,原名觀音閣,面闊三間,當心間為正方形穹隆頂,兩次間則為兩橫券;當心間頂部的磚雕藻井。殿之外表仿木結構,以磚砌出柱、額、斗拱、橡、檐,出檐較短;殿內全為磚券,不用樑架,故又稱無樑殿。大雄殿兩側配殿為單層,面闊五間,其結構和外觀與大雄殿相同。 [3] 
2006年5月25日,永祚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永祚寺
地理位置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郝莊鎮郝莊村
所處時代
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
佔地面積
約 120000 m² [1]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467-3-17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永祚寺歷史沿革

永祚寺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 [3] 

永祚寺建築格局

永祚寺 永祚寺
永祚寺依山構築,坐南朝北,由寺院、塔院和碑廊院組成。寺院主要建築有山門、前院東西廂房、二門、三門和後院的大雄殿、禪堂、方丈室等。塔院現存雙塔、過殿和後殿。建築形制多為明代(1368-1644)磚砌仿木結構。大雄股高兩層,平面呈長方形。下層面闊五間,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上層為三聖殿,原名觀音閣,面闊三間,當心間為正方形穹隆頂,兩次間則為兩橫券;當心間頂部的磚雕藻井,造型巧妙華麗。殿之外表仿木結構,以磚砌出柱、額、斗拱、橡、檐,出檐較短;殿內全為磚券,不用樑架,故又稱無樑殿。大雄殿兩側配殿為單層,面闊五間,其結構和外觀與大雄殿相同。雙塔位於寺的最高處,均為八角十三層仿木構樓閣式空心磚塔,高54.7米。塔身外部仿木構,飾有磚雕斗拱、枋子和檐椽,檐上飾琉璃脊獸,每層塔身都有券門,塔內有階梯可登頂。 [3] 
永祚寺雙塔 永祚寺雙塔
宣文佛塔、文峯塔,位於雙塔寺的最高之處,在永祚寺(雙塔寺)的東南方位。宣文佛塔、文峯塔均為13層塔,八邊形結構,高約54.7米。雙塔蓬勃向上,兼容幷蓄,是美麗太原的城市標誌,更是中國磚塔成雙組合實例中形制最完善、規模最大、塔身最高的一組。 [1]  雙塔高均為54米,南北對峙,均用磚砌仿木構築,與大雄寶殿結構一致。塔呈樓閣式梭形,隨着塔身的上升,每層高度逐漸降低,斗拱由五踩重翹變為三踩單翹,符合人們仰視時下低上高的視覺。兩塔的不同之處是舊塔收分不顯,素邊檐子,雕飾牡丹葉子;新塔收分明顯,琉璃剪邊檐子,飾有蓮花。雙塔塔心中空,階梯設在外壁與內壁之間,遊人可盤旋而上,直至第11層。塔身每層闢有四門通向出檐,可眺望晉陽的美麗山川。被古人譽為“雙塔凌霄”、“文筆雙峯”的雙塔是永祚寺內最引人注目的景觀。雙塔巍然高聳,直插雲天,雄健地屹立在晉陽大地上。因其坐落於高山之上,在進入太原市之前,人們遠遠就可看到其身影,彷彿在笑迎八方來客。因此,它多年來一直是太原城的標誌。雙塔從創建至今已有近400年曆史。
寺中舊塔原名文峯塔,是1599年(明萬曆二十七年)所建;新塔是9年後妙峯和尚所建,建成後與舊塔一起並稱宣文塔。
永祚寺—雙塔凌霄 永祚寺—雙塔凌霄

永祚寺主要景點

  • 永祚牡丹
永祚牡丹 永祚牡丹
永祚寺院內的牡丹有姚黃、魏紫趙粉、豆綠、狀元紅青龍卧墨池、碧雪丹沙等40多個珍貴品種。更可貴的是有數十株明代牡丹,品名叫紫霞仙,也叫紫雲仙。這種牡丹種植年代久遠,較為稀少。花型為單瓣,花期較長,在眾多牡丹品種中,它開花最早。花朵碩大如盤,初開時花瓣呈肉紅色,馥郁芳香,為玫瑰香型,盛開之際呈淡紫色,馨香更濃;臨近晚期則為正紫色,是牡丹品種中的佼佼者。

永祚寺文物遺存

永祚寺 永祚寺
永祚寺牡丹院內有通碑刻——《永祚雙塔四百週年記》,為姚奠中先生所作。第三進院為“永祚禪林”,兩邊楹聯為:“風藻無穹帖愛寶賢花愛紫,因緣有會寺求永祚塔求雙。無量殿在明代《寶賢堂集古法帖》和清代《古寶賢堂法帖》薈萃了歷代名家墨跡。刻石先後與《大寶賢堂》共置三立書院、督軍府、傅公祠內,1980年,遷至永祚寺碑廊。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增刻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石刻。 [5] 

永祚寺歷史文化

“永祚寺”之“永祚”二字,語出《詩經·大雅·既醉》“君子萬年,永錫祚胤”句,“永祚”就是“永錫祚胤”的略寫。《爾雅,釋古》説:“永,長也;永,遠也。”《説文解字》説:“祚,傳也;祚,福也。”《晉書.樂府》説:“永祚,猶遠祚也。”可見“永祚”一詞,似有“永遠流傳,萬世不竭”的意思。 [5] 
永祚寺雙塔 永祚寺雙塔
永祚寺的兩座磚塔是不同宗教文化的產物。東塔,被稱為文峯塔,是道教文化產物。宋太宗焚燬晉陽城後,在舊址東北三十里重建太原城,新城西北高於東南,被認為文運難以興盛。為彌補風水缺陷,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太原士紳推舉深孚眾望的傅霖,即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傅山的祖父,主持補風水工程。傅霖帶領兒子傅之謨積極募集資金,組織施工隊伍,歷時3年多,在太原東南郝莊的山岡上興建了文峯塔。有塔必有寺,因而依塔興建了一些低矮殿堂,命名為永明寺。文峯塔建成9年後,第十一代晉王朱敏淳邀請五台山的福登大師主持擴建永明寺。福登大師是明代中葉著名高僧,一生建設過許多寺廟、佛塔、橋樑。歷經4年多時間,在舊塔西北方相距46米的地方建起了一座相似的新塔,命名為“宣文佛塔”。因永明寺與五台山敕建永明寺同名,福登大師在擴建時更其名為“永祚寺”。“永祚”二字,語出《詩經》,有“永遠傳流,萬世不竭”之意。 [2] 

永祚寺保護措施

永祚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信息 永祚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信息
2006年5月25日,永祚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永祚寺旅遊信息

永祚寺地理位置

永祚寺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郝莊鎮郝莊村。

永祚寺交通信息

自駕前往永祚寺:從太原站出發,大約3.3公里,約需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