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昌街道

(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轄街道)

鎖定
永昌街道,隸屬於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地處蘭溪市西部,東界蘭江街道,東南連接赤溪街道,南與遊埠鎮毗鄰,西南與水亭畲族鄉接壤,西接諸葛鎮,西北與杭州市建德市大慈巖鎮相連,北、東北連接黃店鎮,總面積82平方千米。 [1]  截至2011年末,永昌街道總人口有37044人。 [1] 
清朝時期,屬瑞山鄉太平裏;2004年4月,永昌鎮與孟湖鄉合併設立永昌街道。 [1]  截至2020年6月,永昌街道轄1個社區、32個行政村, [2]  街道辦事處駐永昌新區鎮前路3號。 [1] 
2014年,永昌街道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5.6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5億。
中文名
永昌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
地理位置
蘭溪市西部
面    積
82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3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永昌新區鎮前路3號
電話區號
0579
郵政編碼
321104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浙G
人    口
37044人(截至2011年末總人口)

永昌街道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屬瑞山鄉太平裏。
民國時,為永昌區永昌鄉,
1958年9月,成立永昌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設永昌區公所,永昌街道轄永昌公社。
1983年5月,政社分設,恢復永昌鄉建制。
1985年11月,由永昌街鄉改為永昌街道。
2004年4月,永昌鎮與孟湖鄉合併設立永昌街道。 [1] 

永昌街道行政區劃

永昌街道區劃沿革

截至2011年末,永昌街道轄永昌1個社區;永昌、永昌趙、蘭塘張、樟一、樟二、樟三、橋頭、梨塘下、朱村、董塘、胡思、上凌、下凌、柏黃、社峯、青風亭、清水塘、百步街、竹林、滿塘崗、水樓、下姚、社塘、下方、新橋、童店、陳森塢、鐵爐頭、潭塘塢、夏沈葉、勝崗、沈家、溪塘、兩頭門、高端、邱村、橋下河、水路項、上項、下孟塘、洪畈朱、上孟塘、東山邊、井頭童、溪童、錢拜塘、毛沿口、西祝、姜塢底、井頭張、下畈、夏李、錢村、姜村、西何、後胡、牙塘、李家、檢塘、項村、朱排、舊宅、太平祝63個行政村,共64個羣眾自治組織;下設1個居民小組、502個村民小組。 [1] 
2016年,永昌街道轄樟林村、蘭思村、永昌新村、凌家村、高端村、勝崗村、瑞溪村、東風村、火爐山村、社峯村、百鳳林村、姚樓村、清風村、朱董村、太平祝村、錢村村、李塘村、後胡村、上石橋村、童山村、孟塘村、雙項村、夏李村、姜塢底村、朱項村、梨塘下村、沈家村、陳森塢村、童店村、社塘村、洪畈朱村、下畈村等32個行政村。

永昌街道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永昌街道轄1個社區、32個行政村:永昌社區、梨塘下村、社塘村、社峯村、童店村、陳森塢村、高端村、勝崗村、沈家村、洪畈朱村、姜塢底村、下畈村、夏李村、錢村、後胡村、太平祝村、永昌新村、蘭思村、樟林村、凌家村、瑞溪村、東風村、火爐山村、百鳳林村、姚樓村、清風村、朱董村、李塘村、上石橋村、童山村、孟塘村、雙項村、朱項村, [2]  街道辦事處駐永昌新區鎮前路3號。 [1] 

永昌街道地理環境

永昌街道位置境域

永昌街道地處蘭溪市西部,東界蘭江街道,東南連接赤溪街道,南與遊埠鎮毗鄰,西南與水亭畲族鄉接壤,西接諸葛鎮,西北與杭州市建德市大慈巖鎮相連,北、東北連接黃店鎮,東西最大距離9.8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8.16千米,總面積82平方千米。 [1] 

永昌街道水文

永昌街道街區內有雙溪灌穿而過。

永昌街道自然資源

2011年,永昌街道有耕地4.8萬畝,人均1.3畝;林地2.6萬畝。 [1] 

永昌街道人口

截至2011年末,永昌街道總人口有3704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875人,城鎮化率5.1%;另有流動人口2500人。總人口中,男性19006人,佔51.3%;女性18038人,佔48.7%。14歲以下5400人,佔14.6%;15—64歲26673人,佔72%;65歲以上4971人,佔13.4%;以漢族為主,達36726人,佔99.1%;有畲、苗、布依、彝、土家、壯、侗、白、傣、黎、水等12個少數民族,共318人,佔0.9%,其中畲族269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4.6%。2011年,永昌街道人口出生率7.4‰,人口死亡率9.1‰,人口自然增長率-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52人。 [1] 

永昌街道經濟

永昌街道綜述

2011年,永昌街道財政總收入42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7.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8%;人均財政收入1134元,比2010年增長27.3%。2011年,永昌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6788元。 [1] 

永昌街道農業

2011年,永昌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2.5億元,比2010年增長11.2%,農業增加值佔全街道生產總值的13.3%。2011年,永昌街道生產水稻12116噸。棉花種植面積7500畝,產量1054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47萬畝,產量2038噸,其中油菜籽1907噸;蔬菜種植面積0.6萬畝,產量6823噸,主要品種有上海青、四季豆等。2011年,永昌街道生豬飼養量55083頭,年末存欄21903頭;家禽飼養量98.02萬羽,上市家禽65.65萬羽。2011年,永昌街道生產肉類4060噸,其中豬肉2525噸,牛肉26噸,禽肉1498噸,禽蛋235噸。2011年,永昌街道水果產量2115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果用瓜等,其中柑橘1114噸,果用瓜966噸。2011年,永昌街道漁業總產值800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32.0%。 [1] 

永昌街道工業

永昌街道初步形成了以紡織、機械、化工、電子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永昌街道工業總產值為30.7億元,比2010年增長28.3%,工業增加值佔全街道生產總值的56.7%。2011年,永昌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職工21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4.9億元,比2010年增長43%,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4家,實現工業增加值2.94億元,比2010年增長58.1%;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4家。 [1] 
2014年,永昌街道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5.6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5億,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24.7億;工業固定資產投入9.6億,工業技改投入6.2億;完成工業税收6000萬元。

永昌街道商貿

2011年,永昌街道有商業網點774個,職工1600個。2011年,永昌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3億元,比2010年增長2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25億元,比2010年增長12%。2011年,永昌街道進出口總額1300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122.5%;其中進口300萬美元,主要產品有噴氣織機等;出口1000萬美元,主要產品有紡織品、電子、食品、機械等產品,銷往6個國家和地區。 [1] 
2014年,永昌街道外貿出口2550萬元。

永昌街道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永昌街道各類存款餘額為2.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7億元。 [1] 

永昌街道社會事業

永昌街道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永昌街道有幼兒園15所,在園幼兒450人,專任教師62人;小學3所,在校生2700人,專任教師16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5%;初中2所,在校生2580人,專任教師14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4%,小升初升學率99.8%,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5%。2011年,永昌街道教育經費達2926.8萬元,比2010年增長3.6%;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8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2.1%,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6.7%。 [1] 

永昌街道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永昌街道有綜合文化站1處,公共圖書室64個,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藏書7萬冊。 [1] 

永昌街道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永昌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7個,病牀43張,固定資產總值1356萬元,專業衞生人員82人,其中執業醫師34人,執業助理醫師25人,註冊護士23人。2011年,永昌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2154人次,住院手術356台次。2011年,永昌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4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004人,參合率85.2%。 [1] 

永昌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永昌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24户,人數36人,支出10.2萬元,比2010年增長7.8%,月人均236元,比2010年增長10.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53户,人數768人,支出142萬元,比2010年增長17.6%,月人均154元,比2010年增長13%;農村醫療救助9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4人次,共支出50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6人,撫卹事業費支出75.6萬元;有敬老院1家,牀位180張,收養生活無着人員165人。截至2011年末,永昌街道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3581人,參保率50.3%。 [1] 

永昌街道交通

永昌街道有330國道和杭金衢高速公路遊埠互通口的一級公路連線穿境而過,金千鐵路在境內設有永昌站。

永昌街道歷史文化

永昌街道地名由來

永昌街道因駐地永昌村而得名。 [1] 

永昌街道文化遺產

永昌街道傳統文化有婺劇、越劇、十響班、三合班、座唱班,以及舞龍(迎龍燈)、舞獅、喜訂樂隊、映歌;傳統工藝有剪紙、麥杆編、竹編、草編、木雕、石雕、印染等。

永昌街道文物古蹟

  • 綜述
永昌街道主要文物古蹟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積慶堂,古建築有獻袍橋、徽州會館、崇德堂、庵頭古井、李氏蕃衍廳(李氏大廳)、忠義祠、永昌橋、節孝石坊、旌節石坊等。
  • 牛市橋
牛市橋位於永昌街道永昌老街內,為青石平板橋,為明代所建。
  • 永昌橋
永昌橋建於明代正統年間(1436年至1449年),位於永昌古街街區中心。
  • 李漁壩
李漁壩位於永昌街道夏李村西約800米,系李漁在家鄉擔任“祠堂總理”時設計創建。壩長9.7,寬1.6為,高3米。用紅條石砌築,壩底設一石孔,平時用木板密封,壩內淤泥過多,可開壩孔清淤。現仍作灌溉用。
  • 樟林徐氏花廳
樟林徐氏花廳為徽派建築,建造於清末民初。整個建築青磚黑瓦馬頭牆,望磚,重檐,五開間三進兩明堂。第一進有戲台,兩側樓上有包廂,中進宏大高敞,明間九架前後雙步,前廊捲棚式,後進有樓。
  • 鼎新堂
鼎新堂為朱村大廳,建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三進兩明堂。劉伯温來樟林所題“水碧山青”四字之匾原懸掛於門亭歷六百餘年,解放初被毀。

永昌街道風景名勝

  • 永昌古街
永昌古街起源於元朝,初步形成於明朝,而到清朝商貿達到極盛。古街全長1000多米,保存有完好的明清古街坊、店鋪百餘家,以及水閣樓20多家。古街主要古蹟有清徽州會館、明崇德堂、宋庵頭古井等,其中永昌古橋為三孔半圓石拱橋。整個古街區佔地面積約15000餘平方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