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新盾牌舞

鎖定
永新盾牌舞,江西省永新縣傳統民俗舞蹈,是一種集音樂、舞蹈、武術、雜耍、造型於一體的民間舞蹈, [8]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分佈於江西省永新、吉水、寧岡、安福、井岡山等縣,在永新的南鄉南塘村一帶。 [8] 
盾牌舞又稱男子羣舞藤牌舞,滾擋牌,體現出一種最原始的民族凝聚力、團隊精神和戰鬥精神。盾牌舞主要流傳在江西省永新的龍源口、煙閣等南片諸鄉。它集武術、雜技、舞蹈與音樂為一體,動作粗獷、雄健、彪悍,隊形變化奇特、壯美,具有濃郁的傳統文化特色和磅礴的戰鬥氣勢。
2006年5月20日,永新盾牌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III-10。 [1] 
中文名
永新盾牌舞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舞蹈
遺產編號
III-10
申報地區
江西省永新縣

永新盾牌舞歷史淵源

永新盾牌舞 永新盾牌舞
永新盾牌舞源於古代軍中的盾牌戰術。據傳,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著的《紀效新書》中的“藤牌總説篇”應為其源頭。關於其何時傳入江西,至今尚無定論,有一種説法為秦朝黃河流域居民大規模南遷時傳入的;還有一種説法是此舞為三國時期名將黃蓋所創的《團牌武》而來;也有人認為盾牌舞起源於清代,當時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一部分流落到此地的太平軍將士為了做有力的抵抗,經潛心操練而成。後來,當地一些尚武羣眾將它加以提煉完善,逐漸演化成一種既具觀賞價值又能健身娛樂的傳統民間舞蹈。 [2] 

永新盾牌舞舞蹈特色

永新盾牌舞表演形式

盾牌舞有一套傳統的、頗具莊嚴和悲壯色彩的表演形式。盾牌舞風格特點為動作幅度小、頻率快,表演時要掌握“推、擋、搭、架、逼、閃、跌、滾”8字訣,習練前有一套莊重的儀式,舞者要在族長的帶領下殺雄雞祭祀祖先牌位,其目的是“祈求神靈保佑出征男兒”,顯然是古代士兵出征前祭祀儀式的遺留。 [2] 

永新盾牌舞服裝特徵

九位表演的武士頭裹長巾,上穿黑底鑲白邊胸雲花的對襟短衫,下着黑色緊口褲,裹綁腿,腳蹬黃麻草鞋。一位手執帶響環的鋼叉,扮演將官或敵方騎兵;其餘的則一手持盾,一手握刀,一個個強悍威武。 [2] 

永新盾牌舞音樂特點

永新盾牌舞 永新盾牌舞
盾牌舞的音樂別具一格,表演時多用民間打擊樂伴奏,繞場子時常採用“翻雞毛”鼓點,有的地方伴奏樂器會加入絲絃樂和吹奏樂,有的地方還加入一種傳統民間特殊的樂器“吶子”,聲音尖細、高昂,極具穿透力。盾牌舞的音樂在打擊樂的基礎上吸取“燈綵”中的嗩吶曲牌“鑼腔”、“戲曲”中長音加花的“南路散板”和“國術”中的快板鑼鼓等,隨着劇情的發展,時如急風暴雨,萬馬奔騰;時如麗日和風,信馬由疆;時如小橋流水,鶯歌燕舞,加上表演過程中不斷響起的鏗鏘的短刀響環聲和演員們“嗬嗬”的呼喊聲,為熱鬧氣氛的營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 

永新盾牌舞劇情內容

永新盾牌舞
永新盾牌舞(2張)
盾牌舞劇情內容較簡單,主要表演為兩軍對壘破陣,相互攻守,但陣勢變幻莫測。整個表演分8個陣勢,即四角陣、長蛇陣、八字陣、黃蜂陣、龍門陣、荷包陣、打花陣和收式。表演開始時,武士各據一方,叉手勇猛攻擊,左衝右突。緊接着陣勢一變,成為頭尾相接的長蛇陣,兩軍對峙,武士們踏着急促的鼓點大聲吶喊。一段走步之後,突變為八字陣。又在一陣急促的鼓點中,八位武士並排滾擋,宛如黃蜂出洞,以席捲之勢而來。接下去便是包圍和反包圍的“荷包陣”、“龍門陣”。最出彩的是“打花牌”,武士們依憑平日苦練的武功,真刀真叉打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跳牌”、“扯牌”、“壕牌”、“膠牌”、“滾牌”、“躲牌”。 [3] 

永新盾牌舞地區分佈

永新盾牌舞分佈於江西省永新、吉水、寧岡、安福、井岡山等縣,在永新的南鄉南塘村一帶。 [8] 

永新盾牌舞傳承保護

永新盾牌舞傳承價值

盾牌舞在永新一帶家喻户曉,曾有“不練盾牌不是男子漢”之説,特別是元宵“出燈”時更屬必不可少。它深受當地民眾喜愛,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新盾牌舞是贛西南山區民俗民風的一個縮影,它體現出一種最原始的民族凝聚力、團隊精神和戰鬥精神。就藝術價值而言,它集武術、雜耍、舞蹈、造型於一體,成為地方文化的典型代表。 [4] 

永新盾牌舞傳承現狀

盾牌舞作為一種很有特色的傳統舞蹈藝術,很受老百姓的廣泛歡迎。當代,它成為永新乃至井岡山、泰和周邊縣市農民農閒時健身娛樂的絕好形式,成為農村婚嫁、子女升學時加以慶賀的“保留節目”。隨着文化生活的日新月異以及老藝人的相繼去世,使盾牌舞面臨失傳的危險,搶救工作迫在眉睫。 [4] 

永新盾牌舞傳承人物

吳三桂,男,漢族,1948年生,江西省永新縣龍源口鎮南塘村人。2008年2月,吳三桂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江西省永新縣申報。 [5] 

永新盾牌舞保護措施

永新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設立專門研究會,培訓專業隊伍,推出系列活動,全力挖掘整理盾牌舞。 [4] 
2006年5月20日,永新盾牌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上海科技電影製片廠兩次將永新盾牌舞選錄,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珠江電影製片廠都將永新盾牌舞搬上銀幕,廣泛向社會宣傳。 [6]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永新縣文化館獲得永新盾牌舞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7]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永新盾牌舞”項目保護單位永新縣文化館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永新縣文化和旅遊發展中心。 [9] 

永新盾牌舞社會影響

永新盾牌舞 永新盾牌舞
重要展覽
1975年,南塘村十幾位民間藝人在江西省第一屆民間藝術匯演中表演了《盾牌舞》。 [6] 
1975年冬,《盾牌舞》在京加工後,隨原東北軍區歌舞團出國到前蘇聯、朝鮮等國演出。 [6] 
1984年,盾牌舞被江西電視台選為傳統民間舞蹈集錦節目之一,上了熒屏。 [6] 
2005年,永新盾牌舞參加了南昌國際儺文化藝術節踩街表演和江西省民間藝術節調演,並作為江西省唯一選送的民間藝術節目,赴廣東省汕尾市參加首屆泛珠三角“9+2”民間藝術表演大賽,得到好評。 [4] 
榮譽表彰
1975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和“中南海調演”中,盾牌舞均獲得優秀節目獎和表演獎。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