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寧陵

(洛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永寧陵,是隋煬帝楊廣的陵墓,該陵可能是楊廣在世時的選址,皇泰帝命名。位於洛寧縣東宋鄉郭村東南方的蕎麥山上。 [1] 
永寧陵現存墓冢高30米,周長80米,面積2500平方米, [1]  墓冢呈不規則三稜椎形,規模宏大,形似龍首沖天而起,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3] 
2013年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隋煬帝墓考古發現後,此陵真正的墓主身份成謎。 [4] 
中文名
永寧陵
別    名
楊廣墓 [1] 
全    稱
隋世祖明皇帝永寧陵 [1] 
佔地面積
2500 m²
所在位置
洛寧縣東宋鄉郭村東南方的蕎麥山上

永寧陵建制沿革

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楊廣的寵臣宇文化及發動政變,縊殺楊廣,同時被處死的還有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孫子。皇帝被弒,消息傳到洛陽,官民擁立越王楊侗為帝,改元皇泰,為皇泰帝。
楊侗諡爺爺楊廣為明帝,廟號世祖。皇泰帝為楊廣舉行葬禮,由於其遺體尚在江都,因此陵墓中只葬其御用之物。該陵可能是楊廣在世時的選址,位於熊耳縣(今洛寧縣),皇泰帝定陵名為永寧陵,改熊耳縣為永寧縣。這就是洛寧東宋“楊廣墓”的來歷,其全稱為“隋世祖明皇帝永寧陵”。 [1] 

永寧陵後世紀念

永寧陵香爐山

東宋鄉附近村民又將埋葬楊廣的蕎麥山稱作香爐山,據説該山專為隋煬帝楊廣供奉香火而設,那個圓形山包就是楊廣的墓頂。

永寧陵聖水寺

香爐山西有一寺院,叫“聖水寺”,據傳寺內僧人的主要任務就是看守“楊廣墓”。寺內原有石碑十餘通,其中明成化年間的石碑對楊廣墓曾有記載。

永寧陵相關傳説

“楊廣墓”腳下有“一川一河”,即“渡洋河”和“錦陽川”。
郭村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説——這裏的“川”和“河”都離不開一個諧音“楊”字,其中“錦陽川”諧音“敬楊川”,似有敬奉楊廣之意;“渡洋河”諧音“度楊河”,即超度被縊殺的楊廣到極樂世界。
與此同時,也有説“錦陽川”諧音“禁楊川”,“渡洋河”諧音“杜楊河”,意思是禁止、杜絕楊廣這樣的暴君,使其永世不得再生,確保天下永遠太平安寧之意。 [2] 

永寧陵史料記載

明天順五年(公元1461年)《明一統志》卷二十九載:“隋煬帝陵在永寧縣(今洛寧縣)東北,煬帝崩於江都,唐太宗遷葬於此。”
明代《河南通志》、民國《河南新志》、民國《洛寧縣誌》等文獻的記載與此相同。這些記載説明,洛寧楊廣陵寢是真實存在的。 [1] 

永寧陵相關爭議

2013年,揚州的隋煬帝墓被認定為真,那麼東宋鄉的“楊廣墓”埋葬的又是誰呢?對此,洛陽市有關專家主要有以下幾個觀點:
■觀點一 可能是隋煬帝棺槨和骨骼
對洛寧地方歷史文化頗有研究的曲少波,在得知揚州發現隋煬帝墓誌卻沒有找到隋煬帝棺槨後,他曾寫了一篇題為“興許隋煬帝的棺槨和骨骼在河南省洛寧縣”的文章。他認為,由於揚州被確定的隋煬帝的墓葬中,僅發現了2顆牙齒,並沒有發現遺骸和棺槨。這並不能完全否定唐太宗將隋煬帝墓遷葬到洛寧之説。
洛陽市一些文史學者也認為,墓的真假要看怎麼去定義。因為過去建墓埋葬的除了屍骨,也可以是其他東西。
■觀點二 可能是隋煬帝衣冠冢
據有關史料記載,公元617年,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11月佔領長安,擁立隋煬帝第三個孫子代王楊侑(yòu)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市文史學者鄭貞富認為,洛寧東宋的“楊廣墓”就是楊侑稱帝后,為其爺爺建造的衣冠冢。
史料記載,永寧(洛寧的古稱)在唐以前名“熊耳”,於618年改為永寧,意在汲取隋煬帝禍國擾民而導致身死國滅的教訓,希望建立長治久安的社會政治,實現天下永久安寧。“唐改‘熊耳’為‘洛寧’,無非也是期望這位有功有過、過大於功的帝王魂歸永寧,與熊耳山為伴。”鄭貞富説。
對此,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表示,由於目前沒有對洛寧縣“楊廣墓”進行正式考古勘探,其是否為衣冠冢?或墓主人另有他人,到底是誰?這些問題仍需經過專業的考古發掘才能確認。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