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定河引水渠

鎖定
永定河引水渠(工程),簡稱“永引”。是北京市城市供水工程之一。引水渠起自海河支流永定河三家店攔河閘,自模式口電站過黃村後繼續向東,利用一段南旱河,經玉淵潭,至西便門與北京護城河相會流入城內。是京密引水渠以外,北京市主要的生產生活用水來源。 [1] 
永定河引水渠是北京市修建最早的第一條引水工程,興建於1956年1月~1957年7月。 [2] 
中文名
永定河引水渠
別    名
永引
位    於
北京市北
興建於
1956年1月-1957年7月
總    長
26公里
起    於
三家店攔河閘上游左岸
流    經
橫石口、十王墳與南旱河故道

永定河引水渠工程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北京工農業生產、城市建設和城市環境,急需發展與改善。做為城市命脈的水源問題,遠非當時玉泉山泉流和一個自來水廠所能解決,除勘探開發地下水外,地表水源的開發與向城市輸送,便成為建國初期的重要任務。因此,1951年至1956年間,首先修建了官廳水庫和永定河引水工程;1958~1966年間,又建成密雲水庫和京密引水工程。兩大水庫與兩大引渠成為首都的供水心臟與供水大動脈。
遠在公元250年,曹魏徵北將軍劉靖曾引永定河水東行,灌溉高梁河一帶農田。北京作為封建時代都城後,為發展漕運先後曾幾次修建永定河引水工程,但都因永定河坡陡流急,洪水洶湧,含沙量大,引水工程難以長期維持,甚至造成重大災害,最後終告泯廢。1929年,國民黨政府也曾擬定永定河治本計劃大綱,提出修建官廳水庫的設想,但只是紙上空議,並未實施。
建國後,1951~1954年,建成官廳水庫,控制了永定河洪水,攔截泥沙,調節水量,為再次修建永定河引水工程創造了條件。1954年5月,市衞生工程局編制《永定河引水工程計劃任務書》,提出引水工程的主要目的:第一,以北京市近期發展的石景山工業區為主要供水對象;第二,解決一部分人民生活用水、河湖用水和稀釋河道污水用水;第三,利用稀釋後的污水發展灌溉,為郊區農業增產創造條件;第四,為規劃中的京津運河準備水源。同年,北京市衞生工程局邀請水利部(當時水利、電力部未合併,下同)北京勘測設計院進行永定河引水工程設計。 [1] 

永定河引水渠渠道走向

引水渠道在北京市的位置入走向示意圖 引水渠道在北京市的位置入走向示意圖
引水渠起自三家店攔河閘,自模式口電站過黃村後繼續向東,利用一段南旱河,經玉淵潭,至西便門與護城河相會流入城內。 [1] 
1954年官廳水庫建成,控制了永定河上游洪水,為北京市引用永定河水創造了條件。1957年,建成永定河引水工程,以三家店為渠首,建攔河閘、進水閘各一座。渠線自三家店經模式口、西黃村向東,利用一段南旱河,經玉淵潭至西便門匯入護城河。為了給城內河湖供水,另設一條從雙槐樹至紫竹院湖的支渠(雙紫支渠),與長河相接,再經長河進入北護城河。引水渠最大引水能力為50立方米每秒。
經引水工程引來的永定河水,通過貫穿城市西郊的主河道和城南、城北兩條支線,解決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生活的需要。主河道主要供給石景山電廠、高井電廠、首都鋼鐵公司、北京鋼廠、燕山石油化工總公司、田村水廠、第二熱電廠和石景山、海淀兩區一些灌區用水;北支線除向城市園林湖泊供水外,還向第二軋鋼廠、燕京造紙廠等工業用户和朝陽區平房灌區供水(1966年京密引水工程建成後,截斷雙紫支渠,北支河道改由京密引水渠供水,但冬季京密引水渠停水期間,仍由永定河引水渠供水);南支線經南護城河匯入通惠河,除向陶然亭、龍潭兩公園湖泊供水外,還向水源六廠、東郊熱電廠、印染、造紙等工廠和朝陽、豐台、大興、通縣等區、縣的一些灌區供水。 [3] 
渠首 渠首
永引渠道上游石景山區一段 永引渠道上游石景山區一段
永引渠道海淀區一段 永引渠道海淀區一段
永引渠與南旱河匯合處 永引渠與南旱河匯合處
永引與京引相匯處 永引與京引相匯處

永定河引水渠引水涵閘

三家店攔河閘 三家店攔河閘
永定河三家店攔河閘,共17孔,孔寬12米,閘底高程102米,設12米×8米的弧形鋼閘門。進水閘,設二孔,孔寬4.5米,弧形鋼閘門,閘底高程105米,設有胸牆,孔口高2.2米。城龍灌渠閘,系管孔暗渠,設於攔河閘右。調節池,地層為級配良好的砂卵石,密實不透水,是一種較為特殊的現象。
模式口電站及其下游引水渠道 模式口電站及其下游引水渠道
模式口隧洞 模式口隧洞
模式口隧洞,斷面馬蹄形,為內徑4.2米的無壓隧洞。設計時,為查明地質情況,曾挖了不少探坑,其中有一探坑因坑內兩層水泵排出的廢氣有毒,而井內又無通風設備,以致三名工人因中毒身亡。
進水閘下的進水渠段,是斷面小、縱坡大的渠道,設置的目的是將引進河水中的泥沙輸送至沉沙池,防止在渠道中沉積。
模式口隧洞出口的過山渠線上,地質部總地質師李捷發現、經李四光部長鑑定為“冰川擦痕”,為了避讓“冰川擦痕”,渠線向山坡外側位移,長250米,稱“繞山渠道”。
雙槐樹電站一段 雙槐樹電站一段
模式口電站以下渠道,位於砂礫石中,地下水位較低。為防止滲漏,自模式口電站至雙槐樹村,全線採用粘土襯砌。這一渠段,經過四個跌水,渠底下降,地下水可滲入渠內,襯砌乃中止於雙槐樹跌水。
渠道至雙槐樹村後,與南旱河故道合併,增加了南旱河入渠洪水,以下渠道的設計流量由30立方米每秒增至75立方米每秒。 [1] 

永定河引水渠工程建設

永定河引水渠渠首工程

渠首工程於1956年 1月18日開工。為便於導流,分兩期施工。第一期工程,包括攔河閘左側12孔、進水閘和左岸翼牆及護坡,利用右側河牀開挖引河導流;第二期工程,包括攔河閘右側5孔、城龍渠管道和右岸翼牆及護坡。
渠首土建工程於1956年12月16日基本完成,共澆築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5萬立方米,砌石3.3萬立方米,挖土26萬立方米,回填土8萬立方米。
攔河閘和進水閘的啓閉機由北京礦業學院設計,閘門由豐台橋樑廠製造,啓閉機由市第三工業局加工製造,由淮河水利委員會安裝隊安裝。
施工中,8月3日永定河出現較大洪水。當時,第一期工程土建部分已基本完成,二期工程正在施工。為保護二期工程不受洪水影響,決定用攔河閘左側9孔泄洪。後來,攔河閘上游水位逐漸上升,又遇5~6級大風,閘下游圍堰被沖垮。經過緊張搶救,保住西邊5孔閘基。事後,據水文站施測資料,此次洪水,三家店最大洪峯流量達2590立方米每秒。 [1] 

永定河引水渠渠道工程施工

渠道工程於1956年1月16日開工,6月底前竣工,共完成土石方300萬立方米,各種水工建築物如渡槽、跌水、倒虹吸、橋涵等72座。在施工過程中,中國人民解放軍駐京部隊積極參加義務勞動,並在玉淵潭南岸窪地開挖一條狹長湖泊,4月底完成,命名為“八一湖”,以資紀念。
劉娘府至雙槐樹村之間渠道,採用粘土襯砌作為渠道防滲措施。施工中放緩邊坡並挖成階梯形,從而解決了邊坡碾壓問題,保證了工程質量。
引水渠道於玉淵潭南設有臨時性木、石結構跌水一座,因結構簡易,防滲處理不好,8月5日大雨,上游水位壅高,6日晨5時,圍堰漫頂潰決,9時跌水被沖毀,難以修復,後在原址修建玉淵潭試驗電站。 [1] 

永定河引水渠模式口隧洞工程施工

隧洞工程於1956年1月開工。隧洞長708米,施工時由兩端掘進,開挖時採用下導洞方式。
1956年2月份,洞內接近出口處連續發生塌方,5月30日突然發生大塌方事故,將鋼支撐全部壓垮,死一人。塌方量達8000立方米,洞口被堵18米。經檢查,此段洞頂至地表20米,全部為碎石充填,地表也塌陷1.7米。為處理塌方,耗用了七個月時間,打亂了原施工進度計劃,推遲了全線通水時間。
1957年4月24日,永定河引水工程全部建成,正式引水。全部工程實際工期為一年零三個月。施工高峯期,參加施工人員達3萬餘人,其中:北京市民工10000多人,城區工人和市民10400人,河北省民工7000人,各機關單位工人2900人,施工幹部1473人(其中技術幹部283人)。全部工程共完成土石方410萬立方米,混凝土7.8萬立方米。總投資2612.5萬元,其中:渠首部分843.6萬元,隧洞部分381.1萬元。 [1] 

永定河引水渠續建和擴建

為適應工農業用水量日益增長的需要和合理利用渠道水能,引水工程建成後至1980年的23年間,先後進行了一些增建、擴建和改建項目。
石景山熱電廠取水口 石景山熱電廠取水口
石景山電廠引水支渠 石景山電廠引水支渠
修建石景山電廠引、退水支渠。支渠引水口設於五里坨鐵路倒虹吸上游右岸,沿豐沙鐵路繞過鬼子山至電廠,用作貫流冷卻水後,經退水渠至模式口電站下游入引水乾渠,總長6公里,引水流量10立方米每秒。1959年建成。
修建兩座梯級電站。一座位於玉淵潭南渠道上,裝機兩台,共1300千瓦。此電站系在1956年8月5日被沖垮的臨時跌水位置上修建的,由北京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設計,水電總局施工,1959年建成。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為了試驗研究,稱電站為“玉淵潭試驗電站”,並負責管理運用。
另一座電站稱田村電站,建於田村4號跌水處,安裝貫流式機組兩台,各320千瓦,由市水利勘測設計處設計,永定河引水工程管理處負責組織建設和管理運用,1974年建成。建成後不久,因機組不能正常運轉而停止使用。1980年更換了發電機,改造了水輪機,於1981年7月,方正式投產發電。
高井節制閘 高井節制閘
增建兩座節制閘。一座稱高井節制閘,為高井電廠供水而建,設在高井渡槽下游。閘分底孔和溢流堰孔兩部分,右部為底孔,共3孔,寬2.5米,閘底高程99.0米;左部為溢流堰,堰高100.35米,堰底設有各寬2.64米的4孔閘門,1961年建成。另一座為二熱節制閘,為北京第二熱電廠供水而建,位於甘雨橋跌水上游,共3孔,孔寬8米。1978年1月建成。兩閘均由北京電力設計院設計,分別由高井電廠與市政工程局組織施工。
局部改線。因修建豐沙鐵路複線,1969年將永定河引水渠道東移,同時廢除了鐵路倒虹吸,新建鐵路涵洞5孔,孔寬1.7米。涵洞上游石景山電廠(簡稱石電廠)增建閘門一座以控制水位,渠道線路也相應增長了280米。
農業灌渠分水閘 農業灌渠分水閘
增建農業灌渠分水閘。從1958~1968年的10年間,先後增建農業灌渠分水閘9處,計有麻峪東、麻峪西、黑石頭、高井、環山渠、金頂街、西山、田村、永豐等分水閘。農業用水量最大可達8立方米每秒。
擴建上段渠道。為滿足農業用水高峯時的水量要求,從1969年開始,將模式口隧洞以上渠段進行擴建,由市水利勘測設計處設計。擴建工程分兩期進行,1971年完工。擴建後的輸水能力達50立方米每秒。
倒虹吸工程 倒虹吸工程
擴建工程內容有:增加一條石電廠外2.3米×2.6米的暗渠,以解決渡槽倒虹吸和隧洞過水能力的不足,並將引水渠兩岸土堤加高0.4~1.0米;公路倒虹吸翼牆加高0.75~1.0米;高井、馬尾橋渡槽槽幫加高0.5~0.6米;加固高井渡槽,改造隧洞進口深挖段的排水出路;展寬老店跌水堰口;公路倒虹吸和鐵路涵洞各增加1孔;部分渠道加做襯砌。此外,模式口以下的5座跌水翼牆都予加高。
修建高井電廠熱水管線。為防止冬季渠道輸水時結冰,影響向電廠供水,高井電廠自廠內向倒虹吸和石電引水閘口輸送熱水化冰。另外,電廠至三家店進水閘沿渠修建一條管道,曾準備向渠內和進水閘輸送循環後的熱水,但因以後修建了京西電廠,結冰問題得到緩解,同時輸水動力也存在一定問題,故這條管線未曾使用。
城龍灌渠改建。自來水公司城子水廠,原自城龍灌渠取水,近年來由於城子地區人口不斷增加,城子水廠亟需擴建。經市建委批准,在距城龍閘下游80米處,增建一座結合井。城子水廠引水管改自結合井中取水,管徑擴大到1.2米。此工程由市政設計院設計,北京市第一水利工程處施工。1984年建成通水。 [1] 

永定河引水渠工程效益

永定河引水渠主要為西郊石景山熱電廠、首都鋼鐵公司和各大河湖公園以及城市生活用水提供水源。該渠已成為城市河湖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沿途有法海寺玉淵潭公園、西便門城牆遺址等名勝景點。 [4-5] 
永引、京引兩大引渠在為北京城市供水發揮了重大效益,除為工農業及城市河湖輸水外,田村水廠和自來水九廠,均以官廳、密雲兩大水庫為水源,全部或部分利用兩大引渠輸水,兩大引渠所擔負的重要任務 [6] 
參考資料
  • 1.    北京水利志編輯委員會 .北京水利志稿 第一卷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8 :120-124 .
  • 2.    300萬年的永定河消失了  .人民網.2013年01月17日[引用日期2013-11-29]
  • 3.    北京水利史志編委會 著 出版:.北京水利志稿 第三卷: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8:264
  • 4.    牛汝辰.中國水名詞典:哈爾濱地圖出版社,1995.3
  • 5.    北京市舉行2009年首屆永定河穿越賽  .搜狐.2009年07月06日[引用日期2013-11-29]
  • 6.    北京水利志編輯委員會 .北京水利志稿 第一卷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8 :125-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