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定土樓

鎖定
永定土樓,即永定客家土樓,位於福建省西南部的龍巖市永定區,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樓的設施佈局既有蘇州園林的印跡,也有古希臘建築的特點,是中西合璧的建築典範。 [1]  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佈着2萬多座土樓,其中有三層以上的大型建築近5000座,圓樓360多座, [2]  其中清代以前的約佔1/3,具有代表性的土樓近3000座。 [5] 
永定土樓,分五鳳樓、方樓和圓樓三大種類。永定土樓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展示了客家人的智慧,具有防震、防火、防禦等多種功能,通風和採光良好,冬暖夏涼。永定土樓的結構還體現了客家人世代相傳的團結友愛傳統。 [1]  在永定土樓內,還保持着客家人聚族同樓而居的生活模式。福建土樓源於客家,根在永定, [3]  土樓也被譽為“沒有大門的中國客家博物館”。 [2] 
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樓為主體的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春節,胡錦濤視察永定土樓時指出:“客家土樓是中華文化瑰寶,是大家庭小社會和諧相處的典範,希望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遺產守護好、傳承好、運用好。”2010年4月,永定土樓獲“最古老、最多、最大、最高”等四項吉尼斯紀錄。 [4] 
中文名
永定土樓
外文名
Yongding earth building
地理位置
福建省西南部
開放時間
全年 08:00-17:30;節假日正常開放;信息僅供參考,具體開放時間以景區當天披露為準
所獲榮譽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永定土樓歷史沿革

永定土樓
據歷史記載,永定客家土樓產生於唐朝以前,元代以後已相當普遍,明代以後進入成熟期。隨着人口向外遷徙,土樓建築作為一種文化傳統輻射到南靖、平和、新羅、上杭等鄰近縣、區,包括非客家地區。 [3] 
唐末宋初以前,永定就有客家先民居住,元以前以“堡”、“寨”命名的村子或土樓有40多個,元后期土樓已相當普遍。 [5] 
明清兩代為永定客家土樓發展的鼎盛時期。 [5] 
2001年,仍有人建土樓。 [5] 

永定土樓建築特點

永定土樓特點

永定土樓具有六大特點。
  • 特點一:源遠流長,最古老土樓1300年以上
唐末宋初以前,永定就有客家先民居住,元以前以“堡”、“寨”命名的村子或土樓有40多個,元后期土樓已相當普遍。現存最古老的土樓是城郊鄉古二村的龍安寨,1300年以上。明清兩代為永定客家土樓發展的鼎盛時期,2001年仍有人建土樓。
  • 特點二:千姿百態,種類達30多種
永定土樓主要有:長方形樓、正方形樓、府第式方樓、殿堂式圍樓、五鳳樓、五角樓、八角樓、紗帽樓(形似古代的紗帽)、吊腳樓(後向懸空,以柱支撐)、前圓後方形樓、前方後圓形樓、半月形樓、曲尺形樓、走馬樓、一字形樓、日字形樓等30多種。成因主要有:樓主審美情趣各異;樓主人口或經濟條件差異;樓主的風水理念不同。
  • 特點三:規模宏大,一座土樓可住數百人
現存永定土樓規模宏大、氣勢恢宏,佔地500平方米。高3層以上的約佔80%。最大的土樓佔地面積達11519平方米,最高的有6層,直徑最長的圓樓有84米,規模最大的圓樓高4層、內外4環,400多個房間。一座土樓可居住數十人甚至數百人,“土樓王”承啓樓在鼎盛時期居住了800人。
  • 特點四:結構奇巧,抗震功能突出
(1)中軸線鮮明,大門(除了外大門)、廳堂、主樓都建在中軸線上,橫樓和附屬建築分佈在左右兩側,兩邊對稱極為嚴格。
(2)每座土樓都有廳堂,以主廳(祖堂)為核心,並以祖堂為中心組織院落,以院落為中心進行羣體組合。
(3)內通廊式平面,四通八達,為永定客家土樓有別於其他民居建築的一大特色。
(4)土牆非常堅固,全樓所有木結構連成整體,與土牆緊密相連;土牆內埋設大量長木條、長竹片作為牆筋,這是土樓具有很強抗震功能的最關鍵因素。圓樓的整體性、向心力更強,抗震功能也更突出。
  • 特點五:功能齊全,一座土樓就是一個“家族小王國”
永定客家土樓功能齊全,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衞、防風抗震、冬暖夏涼、教化育人等多種功能。祖堂用於宗族議事、婚喪喜慶、會客、宴會、演戲等,樓內或樓側有水井。較大型土樓的內或外設花園、魚池等,將古代園林藝術融入其中。樓樓有門坪,既可作為休閒場地,又可晾曬農作物。其他生產生活等設施也一應俱全。一座大型的永定客家土樓,如同功能齊全的小社會,被稱為“熱鬧的小城市”、“家族的小王國”。
  • 特點六:內涵豐富,文化底藴博大精深

永定土樓結構

永定土樓,分五鳳樓、方樓和圓樓三大種類。 [1]  除五鳳樓是中原漢族府第式建築形式的直接傳承外,圓、方土樓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但其祖祠建於全樓中心,仍保持中原漢族禮制傳統中孝悌尊卑觀念的核心。
  • 五鳳樓
五鳳,語出《小學紺珠》:“五鳳:赤者鳳,黃者鷀雛,青者鸞,紫者鷲鷲,白者鵠。”藴含有五行配五色的含義。即東西南北中的五方,配五色五鳳(鳥),並以此命名住宅。
五鳳樓素為高貴莊重的禮制建築,最標準的平面形式是“三堂兩橫”。以三堂屋為中心的五鳳樓含有明確的主次卑意識,五鳳樓是漢族文化發源地的黃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佈局的延續發展,在其羣體組合中,只有軸線末端的上堂屋(主廳)採用了堅厚的夯土承重牆。 [11]  從閩西南五鳳樓的實例及形制看,平面佈置上嚴格恪守中軸主線、左右均衡的原則;空間形態上張弛有序,層次穿插,體量端莊穩重;造型上屋坡舒緩,以歇山式為主,屋檐飛翹;在房屋的組接上,單體簡率、整體較富有變化。通常沿中軸線前後依序佈置下堂、中堂和主樓(合稱三堂)。前面的下堂和中堂均為單層——下堂為門廳,中堂為大廳,在體量上高大於下堂,是家人聚會之所;主樓三、四、五層不等。具體分配是:底層祖堂,左右及以上各層安排家庭支系;三堂之間分隔天井。前天井左右設廂廳、有通廊連接橫屋。五鳳樓中的橫屋,系與中軸平行的條形長屋,排列在住宅中軸主體的左右。中間橫亙有稱為“橫坪”的長院。從居住功能層面而言,橫屋也是居室。在層高上,自前及後,層數遞增。迨至後端,略低於主樓。統而觀之,主樓制高,兩側鳥翼作左右拱護狀,舒展若鳳凰展翅。
五鳳樓“三堂二橫”“三堂四橫”的平面構圖和空間格局,延續了中原北方合院式建築的形制基型和風格:三、四合院兩側廂房衍變成了廂廳和橫屋,以敷人口眾多之需;三至五層高的主樓以及漸高的橫屋,一是房屋地基地形等高線所致——通常擇址於前低後高的丘陵山腳地帶,前有方坪、半圓池塘,後為半圓涼陰。如此負陰抱陽、前卑後尊(前低後高)。二是五鳳樓中均為家族中人,人口眾多,需要相應的空間。反映在建築平面構圖和空間組合上,結合禮制,須安排重要單元以統率高標於其他,以界分主次、對稱和尊卑。 [6-7] 
五鳳樓的主要特點是:①必有高大、建於中軸線的開敞廳堂。②一般是三堂二橫或更復雜形式,小型的至少也有上下兩堂。③左右設有平衡對稱的橫屋,橫屋數量2—6列不等。④大門前的曬穀坪及半圓形的池塘必不可少。⑤佈局必然是後高前低,層層跌落。 [8] 
  • 方樓
方樓 方樓
方樓也叫四方樓,是客家土樓中數量最多、分佈最廣的一種。可以説,凡是有圓樓的地方必會有方樓,且建造的歷史也比圓樓早。 [9]  方樓的佈局同五鳳樓相近,但其堅厚土牆從上堂屋擴大到整體外圍,十分明顯的是,防禦性大大加強。 [11] 
方樓
方樓的特點:①縱軸對稱,主次分明。在一條縱向軸線上,佈置了一系列樓堂廂房,鱗次櫛比,組成主次分明、對稱嚴謹的龐大建築羣體。這是中國民居建築的一個傳統特徵,適合了中國傳統的宗法觀念,因而受到肯定和推崇。②以廳堂為中心。在客家民居中,以廳堂為院落中心組織房間也是一個基本特徵。在大型的方樓中,廳堂總是佈置在軸線正中,開間最大,裝修也最為華麗,處於十分突出的地位。③用走廊貫穿全樓。在大型方樓中,不管房間數量多少,佈局如何複雜,都必有寬敞的走廊貫穿諸廳堂加以連接,不因風霜雨雪的干擾而影響使用。④房間方整宜作卧室。方樓的房間、廳堂都呈長方形或正方形,與其他類型土樓相比,房間更便於長方形傢俱如牀、桌、櫥、櫃的擺設,使用起來方便合理。 [9] 
  • 圓樓
圓樓 圓樓
圓樓,又稱圓寨, [10]  在圓形建築物中,三堂屋已經隱藏,尊卑主次嚴重削弱;寨是堡壘,防禦功能上升到首位,成為有效的準軍事工程。 [11] 
圓樓是土樓羣中最具特色的建築,一般以一個圓心出發,依不同的半徑,一層層向外展開,如同湖中的水波,環環相套。其最中心處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為祖堂,圍廊,最外一環住人。整個土樓房間大小一致,面積約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樓梯,各家幾乎無秘密可言。 [12] 
與方樓相比,圓樓有八大優點:
①方樓的四角房間光線暗,通風差,緊臨木樓梯,噪聲干擾大,因此不受歡迎,而圓樓消滅了角房間。
②“圓不會虧一方”,平等、均等是圓樓的重要特性。圓樓的房間朝向與方樓相比,好壞差別不明顯,有利於家族內部分配。
③同樣周長圍成的圓形面積是方形面積的1.273倍。因此,採用圓樓可以得到比方樓更大的內院空間。
④就圓樓的每個扇形房間而言,由於外弧較長,以土牆承重,內弧較短,是木構架承重。因此,同樣面積的扇形房間比矩形房間更省木材。同時,由於圓樓消滅了角房間,對大木料的需要也相應減少。可見圓樓比方樓更節省木料。
⑤圓樓構件尺寸統一。因此,只要間數確定之後,普通的木匠就能很快計算出各種樑柱構件的尺寸及整個圓樓用料。
⑥圓樓的屋頂比方樓更加簡化,圓樓的兩坡頂比方樓的九脊頂簡單得多,施工也相對簡便。
⑦按風水先生的説法,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山有凹煞,方樓的某個角總會碰上煞氣。因此,在樓角基石上要刻“泰山石敢當”用以制煞。而圓樓無角,據説煞氣會滑走。如南靖縣船場鄉的溝尾樓把方樓靠路邊的兩個角抹成圓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人們篤信風水,為避煞氣而建圓樓也是原因之一。拋開迷信色彩,把煞氣理解為山區的風,那麼,顯然圓樓對風的阻力比方樓要小,邪氣對居室的影響也較小,從這一點看,選擇圓樓有其道理。
⑧從抗震的角度看,圓樓能更均勻地傳遞水平的地震力,因此,高度相同、牆厚相同的圓樓與方樓相比,如果圓的直徑與方的邊長相等,無疑圓樓比方樓有更強的抗震能力。當地人在長期的實踐中得出同樣的結論,這是人們選擇圓樓的另一個原因。 [13] 

永定土樓主體建築

永定土樓初溪土樓羣

初溪土樓羣,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下洋鎮初溪村,由集慶樓、餘慶樓、繩慶樓、華慶樓、庚慶樓、錫慶樓、福慶樓、共慶樓、藩慶樓、善慶樓、隆慶樓、鴻慶樓等組成,其中的集慶樓是福建土樓中年代最久遠的土圓樓之一,結構十分獨特,樓裏有72部樓梯,一户一梯。初溪土樓羣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2008年7月,初溪土樓羣作為福建土樓的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4]  [14-15] 

永定土樓洪坑土樓羣

洪坑土樓羣,位於福建省永定區湖坑鎮東北面的洪坑村。由玉成樓、慶成樓、振成樓、永源樓、福興樓、景陽樓、陽臨樓、朝陽樓、慶福樓、光裕樓、九盛樓、福裕樓、奎聚樓、如升樓、萬盛樓、尚德樓、輝萼樓、慶宜樓、永昌樓、永成樓、福興樓、集源樓等組成。13世紀(宋末元初)林氏在此開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該土樓羣內。林氏先人在此開基時所建方形土樓崇裕樓、南昌樓已坍塌。現存明代建造規模較大的土樓有峯盛樓、永源樓等13座,清代建造規模較大的土樓有福裕樓、奎聚樓、陽臨樓、中柱樓等33座。土樓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五鳳樓、半月形及其變異形式。此外還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宮、日新學堂、林氏宗祠、關帝廟等。奎聚樓、福裕樓、如升樓、振成樓為洪坑土樓羣的傑出代表,其中振成樓、福裕樓、奎聚樓於2001年5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5]  2008年7月,洪坑土樓羣作為福建土樓的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4] 

永定土樓高北土樓羣

高北土樓羣,分佈於福建省永定區東南的高頭鄉11個自然村內。由承啓樓、世澤樓、僑福樓、五雲樓、北辰樓、慶裕樓、華裕樓、福興樓、裕昌樓等組成。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位於高北村的"承啓樓"。承啓樓為一座圓形土樓,佔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全樓由四座同心環形建築組合而成,外環為主樓,高四層,直徑73米。緊鄰承啓樓的是方型的"世澤樓",兩樓相距不過十多米之遙,樓頂屋檐方圓結合,形成一線天式的景觀極具觀賞性。離承啓樓百米之多的是古老的"五雲樓",五雲樓是一座方型土樓,有近六百年的歷史,是高北土樓羣最古老的土樓。明嘉靖年間始建的"五雲樓",因樓內人口過於密集,於明崇禎年間開始建承啓樓。十八年後承啓樓建設完工。上世紀五十年代建"世澤樓",後於六十年代又建"僑福樓"等一批土樓。從而形成了今天的高北土樓羣。 [15]  2008年7月,高北樓羣作為福建土樓的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4] 

永定土樓承啓樓

承啓樓,被譽為“土樓王”,是福建土樓中規模最大的圓形土樓,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土樓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4月入選上海吉尼斯世界紀錄。始建於明崇禎元年(1628年)—崇禎十五年(1642年),而後依次建造第二、三、四環,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才全面落成。在夯築外牆時天氣一直很好,工程進展順利,因此又稱為“天助樓”。承啓樓共有402開間,最多時居住了800多人。
承啓樓還有流傳比較廣的順口溜:“高四層,內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套圓,圈套圈,歷盡滄桑數百年;樓中樓,天外天,住上人口近一千;陰陽八卦布其間,天地人樓合為先”。 [16] 
1981年,承啓樓被收入《中華名勝詞典》,同年還被列入《世界建築史》,在廣州、深圳的“錦繡中華”、台灣“桃園小人國”還展出其模型。1986年,國家郵電部發行的一組中國民居系列郵票,其中福建土樓民居郵票採用的就是承啓樓的圖案。 [15] 

永定土樓振成樓

振成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洪坑村,又稱“八卦樓”。建於民國元年(1912年),佔地約5000平方米,分內外兩圈。外圈4層,每層48間,完全按《易經》的“八卦圖”佈局建造,每卦6間。卦與卦之間築青磚防火隔牆,隔牆中開設拱門,關門自成院落,互不干擾,開門則全樓相通,連成整體。振成樓被譽為“東方建築明珠”,有“最富麗堂皇的圓樓”之稱,是福建圓樓中內部空間設計最精彩、變化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15]  [17] 

永定土樓振福樓

振福樓,位於福建省永定區湖坑鎮下南溪。振福樓是一座圓樓,按八卦佈局設計,樓內用了許多石料和磚料,雕刻精細,也是一座外土內洋、中西合壁的土樓,被稱為振成樓的"姐妹樓"。 振福樓佔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共有3個廳堂,96個房間。中廳高二丈、寬二丈二,兩邊是花崗岩石柱,上刻"振興有慶瞻輪奐,福履同綏頌熾昌"的對聯。樓外的右邊是昔日的制煙工場、工人住房等;左邊已坍塌的建築原先是一座西洋式學堂和遊藝場所,"文革"期間被毀。 振福樓建於民國二年(1913年)。 [15] 

永定土樓衍香樓

衍香樓,是一座圓形土樓,坐落在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新南村,建於光緒六年(1880年),創建人是蘇谷春。衍香樓主體直徑40米,底牆厚1.5米,頂牆厚0.7米,牆高14.5米,有1個大門,2口水井,3個廳堂,4副樓梯,每層34間,4層共136間。底層樓梯旁分佈有4個衞生間,廳邊6個洗浴間。一層為各家廚房餐廳,二層為糧倉,三四層為卧室。大門釘有鋼板,門內的頂端設有滅火的水喉水箱,過去曾有匪賊行劫,想縱火燒門,均不能得逞。
衍香樓主樓也按八卦構建,其特色是:樓的內廳仿府第式建築,有後堂、中堂、前堂,廳左右側有廂房。廳內及樓外圍牆、左右小門等雕刻精巧,牆壁上書畫精美,龍飛鳳舞。整體佈局協調、統一、美觀而實用。樓的地勢環境,左有"文星獨秀,馬鞍相隨",右有"鸚哥呈祥,架上金盆",前為"筆架玉案",後為"鳳凰展翅"。樓後有三棵二百餘年的古松樹。
衍香樓樓名的含義是"繁衍子孫昌盛發達,書香門第世代流傳"。樓外大門上書"大夫第",兩旁對聯是:"積德多蕃衍,藏書發古香"橫披是"詩禮傳家",蘇谷春後裔十三個孫輩中有五個秀才、一個舉人供職於福州等地而得譽稱。至今有五六百人,其中400餘人僑居東南亞等地。現居住在衍香樓裏的有16户,近百人,其中教師25人,大中專生32人。歷代以詩書傳家,是典型的書香門第。2009年2月,國家文物委員會鄭孝燮副主任考察衍香樓後題詩為"遠山近水土圓樓,隔壁殘垣且伴留,耕讀傳家猶傳世,詩情畫境何悠悠"。 [15] 

永定土樓歷史文化

永定土樓非物質文化遺產

永定土樓相關人物

  • 林丹、謝杏芳
林丹,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江鎮人,中國羽毛球男單運動員,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羽毛球男單冠軍。羽毛球史上第一位集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盃、蘇迪曼杯、湯姆斯杯、亞運會、亞錦賽、全英賽、全運會及多座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冠軍於一身的雙圈全滿貫。2014年的1月1日,林丹謝杏芳夫婦被授予永定土樓名譽樓主稱號。 [18] 
  • 何雯娜
永定縣向何雯娜贈送客家土樓模型 永定縣向何雯娜贈送客家土樓模型
何雯娜,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蹦牀冠軍,是永定客家土樓的形象代言人。 [19] 

永定土樓相關軼事

20世紀60年代初,東西方冷戰的後期,美國當時最先進的“大鵬”間諜衞星剛剛上天不久,它在中國上空遊蕩,並且拼命拍照。有一天,美國人分析衞星照片時發現,在中國的東南部、台灣海峽西岸一個名叫龍巖、永定一帶的大山裏,紅色中國不知何時建起了一大批那種巨大的、圓形的、類似射程在萬里之外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舞。這一情況彙報到了美國軍方的最高層,震驚了美方。於是美方情報部門經過周密安排,讓一個身負情報使命的華僑回閩西探親,並瞭解、拍攝這些所謂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照片。最後發現,這些所謂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其實只是客家土樓。 [20] 

永定土樓文物價值

土樓是客家文化的象徵,客家文化是土樓的靈魂。 [2]  永定客家土樓與地質地理學、生態學、景觀學、風水學、建築學、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民俗學、客家學、倫理學、軍事學、教育學、文學、美學等密切相關。永定客家土樓的建築工藝和風格,源於古代中原民居建築。聚族而居的方式,反映了傳統的宗族血緣倫理觀念。樓內外以耕讀傳家、忠孝仁義為主題的楹聯、題刻,體現了客家人對儒家文化的傳承。土樓附設的學堂,是客家人崇文重教最有力的歷史見證。 [5] 

永定土樓保護措施

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樓為主體的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4]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次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福建土樓”,由福建省永定、南靖、華安三地的“六羣四樓”共46座土樓組成 ,即永定區初溪土樓羣、洪坑土樓羣、高北土樓羣及衍香樓、振福樓,南靖縣田螺坑土樓羣、河坑土樓羣及懷遠樓、和貴樓,華安縣大地土樓羣。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