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安宮

(台灣鹿港永安宮)

鎖定
永安宮舊稱營盤地,系清代軍隊駐紮地。等同文昌君一般,鹿港永安宮為信眾子弟科考祈願膜拜的對象。,今日永安宮儘管建築主體業經2004年重建落成,但在形制、格局、配置、工藝裝修、景觀規劃設計等構成,不僅嚴守鹿港百年前舊制而保留古貌,更強化傳統寺廟與社區景觀融合為一的美學訴求。
中文名
永安宮
位    置
台灣鹿港
舊    稱
營盤地
釋    義
清代軍隊駐紮地
建立時間
2004年

永安宮基本概述

永安宮舊稱營盤地,系清代軍隊駐紮地。清康熙末年,鹿港地方不安寧,幸賴薛府王爺顯靈庇佑,眾鄉民感戴而於乾隆30年建廟供奉。清乾隆30年在鹿港永安宮現址,有間茅茨內供奉著三尊紙糊的王爺神像,和數只土製虎爺將軍。鹿港永安宮傳曾大老雖是武舉出身,卻擅經詩文墨,私辦學堂教化鄉民且力薦學子科考功名,肇啓鹿港文風頗得民心,因此入祀後的曾大老,也成等同文昌君一般,鹿港永安宮為信眾子弟科考祈願膜拜的對象。
鹿港永安宮是一座和鹿港發展史息息相關的古廟,在歷史開發上,本廟主祀的薛府王爺,是康熙23年設立鹿港水師汛後奉請立壇庇右,可謂歷史悠久;旁祀的曾大老爺,則是真有其人,且軍功事蹟明列縣誌的人物,曾大老即為乾隆60年陳周全事變殉職的水師遊擊曾紹龍,事後獲欽恤賜祭世襲,諡四品併入祀昌忠祠,現廟中所祀神今造形即是四品官服像。 [1] 

永安宮地理位置

在地理位置上,古廟所在為乾隆53年水師左營遊擊署的北頭營盤地,顯示鹿港聚落建置形成的史實;在信仰民俗價值上,該廟保存完備鹿港角頭王爺廟「暗訪」活動整套儀式,是調查研究鹿港廟會民俗的重要基地;在文物保存上,代表本廟歷史見證的諸多文物,如神像、祭器、匾額、文獻史料,已成認知鹿港開發史的佐證資料,位居鹿港重要角頭地位的具體文物。

永安宮建築藝術

在建築藝術上,今日永安宮儘管建築主體業經2004年重建落成,但在形制、格局、配置、工藝裝修、景觀規劃設計等構成,不僅嚴守鹿港百年前舊制而保留古貌,更強化傳統寺廟與社區景觀融合為一的美學訴求;在文化資產保存維護意義上,永安宮雖非公部門指定的古蹟或歷史建築,不過以台灣現有古蹟保存現況來看,永安宮建築及其實質內涵的深度、厚度均達一定水準,甚至其用心保存的成果亦不在一般古蹟之下。
角頭廟、合港廟兼具祀陳周全事件殉職之曾紹龍水師遊擊,成為閤港廟分香,另有營盤地普渡公神位,是鹿港分區普渡的明證。原只在營盤地,後因祀曾老大而成為閤港廟。配祀有陳周全叛變時,英勇殉職的水師遊擊曾紹龍,世稱「曾大老」。
傳於清康熙37年。適逢當時地方上發生不尋常之事,百姓有的神志不清,有的染病,查亦無病因;百姓不但惶恐,更束手無策,於是求王爺降福保平安。翌日有一漁夫經過此廟,見廟火光沖天,入內查看,突然王爺降輦附身作法安鎮,從此地方又恢復太平,眾信徒捻香膜拜,赫然香爐浮出薛字,自此地方百姓尊稱此神像「薛王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