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失我愛

(巴隴鋒著長篇小説)

鎖定
《永失我愛》是巴隴鋒創作的長篇小説,首次出版於2016年1月。 [1] 
《永失我愛》以主人公路明與芬的愛情貫穿全篇,其中還交織了各色人羣以及他們的愛情故事。《永失我愛》以現實主義的創作姿態呈現出西部地區在走向現代化過程中的原始風貌,路明的愛情與西部風景的呈現糾纏在一起,更凸顯出作家急於改變西部現狀的焦慮以及對西部大開發機遇的渴盼。該小説從內容和形式呈現出西部地區的歷史風貌,也使其成為典型的西部敍事小説。 [4] 
作品名稱
永失我愛
作    者
巴隴鋒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60萬字
首版時間
2016年1月

永失我愛內容簡介

《永失我愛》講述主人公路明一段時間的成長經歷及其相伴的感情糾葛,涉及初戀情人芬、追慕者倪小伊以及外國女友Kathly等。其中芬是路明的最愛,也是他的初戀,但二人有緣無分,最終分手。《永失我愛》通過路明的人生經歷,寫出了中國西部農村那種特有的貧窮、疲憊、困頓與悲哀,揭示了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西部農村的沉重步履與艱難曲折,初步勾勒出西部農村的未來發展趨勢。 [4]  [5] 

永失我愛作品目錄

引子 一夜風流
上卷
中卷
下卷
一、那時花開
二、城原神娃
三、悲喜陽台村
四、哥是個神話
五、九龍河逸事
六、曙光升起
七、無情歲月增中減
八、最後的瞬間,永久的紀念
九、斯人獨憔悴
十、神秘耶利亞
十一、一冬無雪
十二、小夥小夥向前衝
十三、村裏的那些事兒
十四、禍不單行
十五、好人好夢
十六、百變美麗是愛情
十七、百鬼猙獰
十八、姑娘像花兒一樣
十九、城原之行
二十、“給力”的村工作
二十一、君子坦蕩
二十二、六一六一
二十三、黑色星期天
二十四、天若有情
二十五、龍口奪食
二十六、玫瑰之約
二十七、花之逝
二十八、法律無情,人間有愛
二十九、哭泣的青山
結局 大雪無痕
並非結局 [3] 

永失我愛人物介紹

路明、許芬
主人公路明是一個普通的鄉鎮教委幹事,他才華橫溢,熱愛文學創作,有幾部作品先後發表於幾家較有名氣的雜誌上,他被幾家報社、雜誌社聘為通訊員、特約記者,他的中篇小説《愛神之門》獲得文學大獎,他被邀請去北京參加“文學年會”,因為他的《愛神之門》,他在小鎮名聲大噪,人稱“小愛神”。和他一樣在小鎮上聲名大噪的是一位美麗的裁縫女孩芬。芬是小鎮上最漂亮的女孩,她皮膚白皙、步態輕盈、豐腴苗條,給人一種清水出芙蓉的感覺。芬不但容貌非同尋常,而且在見識與氣質上也超越一般女孩。芬愛的不是男人的金錢與地位,她愛的是男人的才華與志向,路明雖然是個鄉鎮教師,但是才華橫溢、志向遠大,贏得了芬的芳心。芬還是一個有點神秘的女孩,她的神秘來自於她的身份。芬在那個小鎮呆了好幾年,路明竟然不知道她的真實身份。芬是許芬,又是路明的學生慄婧兒,又是志寧哥的妹妹,芬的遊移的身份給她增添了神秘的氣息,也預示了她命運的坎坷。路明對芬愛慕已久,但不敢貿然追求。在猶豫多次後,路明終於藉故走近了芬。芬對路明早生情愫,對路明表現出不同別人的親密。兩人互相愛慕,很快確立了戀愛關係。路明考上研究生後,離開小鎮去省城蘭州求學前,芬離奇出走。在三年的學習生涯中,他也沒有得到芬的任何消息。可他臨近畢業卻收到芬的信,他火速趕回小鎮,此時,芬已經與胡鎮長的呆傻兒子胡龍舉行結婚典禮。 [5] 

永失我愛作品鑑賞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作品離不開語言,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學作品的存在。一部文學作品成功與否,其所使用的詞語及句式結構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永失我愛》的語言自成風格,它描寫的是西部農村,但並沒有完全選用當地的方言詞語或者是特殊句式。因為,作者清醒地意識到方言也有致命的缺點,即有些意義有音無字,或者有字表示但由於意義迥異其他地區人們不懂,故《永失我愛》只是在表述人物特殊感情或地域文化時才會使用方言詞語。像西部地區人們愛使用的語氣詞“哩”就在文中多次出現,如“諞哩吧”“人到倒黴處樹葉落下都砸頭哩”“天塌下來有‘歲個子’哩”“拉上公牛上墳,丟死人哩”。除用語氣詞之外,作者還善用富含地域氣息的句式來表現人物的性格,《永失我愛》中隨處可見“把人難受的,這兩天煙把人栽成了痔瘡”“這把人為難的”“把人高興死了”“這把人牙氣成骨頭的啦”“把人活啦”等“把”字句式。“把”字句是一種處置句式,其後的賓語帶有被人處置之義,然而無論是消極意義的處置還是積極意義的處置都無法讓“把”的賓語擺脱被動性,這種被動的高興與難過顯然也是對作者在文中重複過兩次的“因為生活的愚昧,西部人似乎都喜歡與憂傷相伴,又隨時準備着遺忘,而不以不幸感到羞慚”一種深度闡釋,諸多看似不起眼的“把”字句在展現作者為西部人所定的這種性格基調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至於文中多處出現的地域標籤明顯的以“瓜”“熊”“貨”為成分的詈詞“瓜娃”“瓜驢”“愣熊”“瓷熊”“老熊”“害貨”“破貨”等,含蓄地呈現出了身處高原、風寒乾燥環境中又缺少教育的西部地區農民豪爽奔放、大大咧咧的性格特點。這種遇到不順,即用當地通用詈詞宣泄心中苦悶、痛苦的行為,在折射西部地區農民性格的同時,也反映出在經濟、教育文化水平落後的地區人們宣泄感情的單調性。
活的語言在民間,一個人可能沒有受過教育,但只要他生活在一定的社會中,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那麼他在學習掌握語言的過程中,熟語這種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經驗精華凝聚成的固定語句,就有可能以習得的形式被他們掌握,這可以從《永失我愛》中的那些雖然缺少教育但能信手拈來不同熟語的人物形象的行為中看出。簡言之,《永失我愛》中的熟語有俗語“剛丟開扁擔就罵開賣柴人了”“黑是黑,是本色;白是白,惹是非”“人到倒黴處,樹葉落下都砸破頭”“七十不管家”“人心不足蛇吞象”“賊不打三年自招”“早知兩月事,富貴幾千年”“九子一母嫌母多,一母九子怨子少”“人一虧,天一補”“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一推六二五”等;有諺語“今冬無雪天藏玉,明春有雨地生金”“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等;有歇後語“老鼠鑽書櫃——咬文嚼字”“門縫夾狗——內外不是人”“狗咬耗子——多管閒事”“碌碡頂門——實靠”“老鼠給貓攢哩——全落到異家人兜裏”“女子娃尿血——紅運來了”“大水衝了龍王廟——自家人認不得自家人”等。這些熟語被作者安排在不同的場合,以恰當的方式帶着祖輩的智慧融入到《永失我愛》文本的文化氛圍中,為那個時代由於缺少教育帶來的單薄文化增添了一抹底藴。 [6] 

永失我愛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9年5月15日,該小説入選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1] 

永失我愛作品評價

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副教授張連義:“《永失我愛》是描繪西部大開發的典型文本,其以回憶敍事講述了路明的愛情故事,西部大開發戰略為西部發展帶來的契機以及憧憬中西部的明亮色調與回憶中陰鬱西部的強烈對比,使西部戰略成為改變個人命運和西部環境的必然選擇,也顯示出作家對西部現狀的焦慮以及改變西部落後面貌的熱切渴盼。” [4] 

永失我愛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永失我愛》
2016年1月
中國文史出版社
978-7-5034-6554-3 [3] 

永失我愛作者簡介

巴隴鋒,文學碩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電影行業協會劇作專業委員會主任,陝西省編劇協會理事,陝西省文學院簽約作家,魯迅文學院中青年高級編劇班學員。出版長篇小説《雲橫秦嶺》《永失我愛》《絲路情緣》《奔向延安》等。在《中國作家》等報刊發表文學作品數十篇,部分文章進入中考高考試卷。曾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4次,參與策劃、編劇、製片、審片《密查1938》《白鹿原》《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影視劇400餘部(集)。 [2] 
參考資料
  • 1.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4-01-18]
  • 2.    《五月黎明》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4-01-18]
  • 3.    永失我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引用日期2024-01-18]
  • 4.    張連義. 論巴隴鋒《永失我愛》的西部敍事[J]. 齊魯師範學院學報, 2020, 第35卷(3):143-148.
  • 5.    張文諾. 因為沉重,難以告別——評巴隴鋒的長篇小説《永失我愛》[J]. 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 第19卷(4):52-56.
  • 6.    王美雨, 李娟. 焦慮與奮進心境下的西部文化盛宴——評巴隴鋒長篇小説《永失我愛》[J].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 第15卷(5):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