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和縣

鎖定
永和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地處呂梁山脈南端,黃河中游晉陝大峽谷東岸,臨汾市西北邊緣,東鄰隰縣,南連大寧縣,北與石樓縣接壤,西與陝西省延川縣一河之隔。介於東經110°22′45″—110°56′45″,北緯36°31′15″—36°56′45″之間,總面積1212平方千米 [18]  。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常住人口47705人。 [19] 
永和縣自西漢置縣,隋改名“永和”沿用至今,歷史悠久,素有“千年古縣”之稱,出土了新石器時期的石斧和陶片、商周的青銅器、唐代的石佛頭像、宋代的瓷枕等多件高規格文物,古建有元代建築龍王廟、文廟大成殿等。芝河源頭“永和梯田”,保存了最完整的北方梯田農耕文化,是中國北方規模最大的梯田景觀。 [20] 
2021年,永和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07億元,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7992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2091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0605億元。三次產業佔比為18:48.5:33.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42萬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6846美元)。 [19] 
中文名
永和縣
行政區劃代碼
14103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西省臨汾市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西南部,臨汾地區西北隅
面    積
1212 km²
下轄地區
2個鎮、4個鄉
政府駐地
芝河鎮
電話區號
0357
郵政編碼
0414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7705 人(2021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
黃河乾坤灣
車牌代碼
晉L
地區生產總值
21.07 億元(2021年)

永和縣歷史沿革

上古
永和縣歷史悠久,早在數十萬年之前的舊石器、新石器時代,即有遠古的人類在此繁衍生息。
商、周
屬晉之同姓諸候國蒲(今石樓)。
春秋
仍屬晉之蒲,置樓邑。
戰國,
屬魏蒲陽(今隰縣),仍屬樓邑。
秦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屬河東郡北屈縣 [16]  (今吉縣)。
西漢
置狐讘縣,屬司州平陽郡。
永和縣
永和縣(4張)
武德二年(619年),置東和州,貞觀初,東和州,改北樓縣為樓山縣,後改為永和縣,屬河東道隰州。
五代
永和縣廢,先後屬梁、唐、晉、漢、周之隰州。
復置永和縣,屬河東路隰州。
屬河東南路隰州。
屬山西行書省晉寧路 [17]  隰州。
屬山西省平陽府隰州。
屬山西省隰州。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年),直屬山西省。
民國二年(1913年),屬河東道。
民國五年(1916年),復屬省。
民國十五年(1926年)9月,屬山西省第六行政區。
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屬第四行政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9月,永和縣解放。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元月,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十專區,後改屬第九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中國成立之後,屬山西省臨汾專區。
1954年9月,屬晉南專區。
1958年9月25日,撤銷永和縣建制併入呂梁縣。
1961年5月28日,恢復永和建制。
1970年,復歸臨汾地區。 [6] 
2020年2月27日,經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永和縣退出貧困縣。 [3-4] 

永和縣行政區劃

永和縣區劃沿革

2021年5月6日,撤銷南莊鄉、打石腰鄉,設立望海寺鄉。閣底鄉更名乾坤灣鄉,交口鄉更名樓山鄉。共下轄2個鎮、5個鄉。 [15] 
截至2021年,永和縣下轄2個鎮、4個鄉,共65個行政村、295個自然村。 [20] 

永和縣區劃現狀

截至2022年10月,永和縣下轄2個鎮、4個鄉 [22]  。永和縣人民政府駐芝河鎮。 [7]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141032100000
芝河鎮
141032101000
桑壁鎮
141032203000
坡頭鄉
141032205000
乾坤灣鄉
141032206000
望海寺鄉
141032207000
樓山鄉

永和縣地理環境

永和縣位置境域

永和縣地處呂梁山脈南端,黃河中游晉陝大峽谷東岸,臨汾市西北邊緣。縣境東西寬41千米、南北長46千米,介於東經110°22′45″—110°56′45″,北緯36°31′15″—36°56′45″之間,東西寬41千米、南北長46千米,總面積1212平方千米。 [1] 

永和縣地形地貌

永和縣屬晉西高原的組成部分,梁峁重疊,溝壑縱橫,水土流失比較嚴重。境內山脈分為三支;縣城西部一支以四十里山為最高,海拔1399米;縣城東部一支地勢高亢,海拔在1500米以上,茶布山海拔1524米,為縣內最高峯;縣境南部一支,海拔也在1500米左右;西部黃河岸畔,海拔在600米以下。 [8] 

永和縣氣候特徵

永和縣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9.5℃,極端高温35.8℃,極端低温—22.2℃,無霜期平均183天,最長199天,最短161天,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平均2541.7小時,年10℃以上積温,平均3674℃,年平均降水量554.3毫米,主導風向:西北風,平均風速2.4米/秒,主要災害有旱、風、雹等。 [8] 

永和縣水系水文

永和縣境內河流除黃河縱貫西境外,還有芝河、桑壁河。這些河流均屬黃河水系。 [8] 
黃河 黃河

永和縣自然資源

永和縣水資源

2021年,永和縣水資源總量3014萬立方米,全年總用水量367.4萬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03萬立方米,工業用水8.1萬立方米,建築業用水2.7萬立方米,農業用水220萬立方米,第三產業用水24萬立方米,生態用水9.6萬立方米。 [19] 

永和縣土地資源

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耕地保有量35.63萬畝,基本農田27.21萬畝。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5.49公頃,其中:工礦倉儲用地1.67公頃,房地產用地3.01公頃,商業服務用地0.81公頃。 [19] 

永和縣植物資源

永和縣植被以沙棘、黃薔薇、虎榛子等灌草叢為主,此外,尚有刺槐、榆、油松、山楂等林木。

永和縣礦產資源

永和縣礦藏資源貧乏,分佈有少量煤炭、煤層氣及石材等。 [9] 

永和縣人口

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常住人口4770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2639人,鄉村常住人口25066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7.46%,比2020年提高1.02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472人,人口出生率為9.48‰;死亡人口449人,人口死亡率為9.02‰;自然增加人口23人。 [19] 

永和縣政治

永和縣代縣長:楊景寧 [14] 

永和縣經濟

永和縣綜述

2021年,永和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0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1%,兩年平均增長2.9%。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7992萬元,同比增長7.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2091萬元,同比下降5.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0605萬元,同比增長6.4%。三次產業佔比為18:48.5:33.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42萬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6846美元),比上年增長26.14%。2021年,永和縣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比上年分別提升2%和1.9%。 [19]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永和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0479萬元,同比下降10.9%。從產業類型來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9138萬元,同比增長107.9%;第二產業完成投資85583萬元,同比下降26.1%;第三產業完成投資65758萬元,同比增長9.8%,三次產業投資比重為5.7:53.3:41。從投資構成看:建築安裝工程完成投資139089萬元,同比下降17.3%;設備工器具購置完成投資4688萬元,同比下降16.2%;其他費用完成投資16702萬元,同比增長163.9%。從投資類型看:民間投資完成42913萬元,同比下降47.71%;國有投資完成117566萬元,同比增長44.28%。 [19] 
財税收支
2021年,永和縣財政總收入38691萬元,同比增長40.65%;公共預算收入20555萬元,同比增長71.52%。分徵收系統看,税務部門收入10556萬元,同比9.75%。公共預算支出125195萬元,同比下降25.73%。 [19] 
人民生活
2021年,永和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6元,同比增長1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47元,同比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99元,同比增長23.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3.88,比上年縮小0.55。 [19] 

永和縣第一產業

2021年,永和縣共培育省、市、縣三級示範社42個,省市級龍頭企業4家,省、市、縣三級示範家庭農場21個,撊窋認證36個。取得無公害產品認證24個,綠色產品認證13個,地理標誌認證1個,“GAP”認證有機產品19個。 [19] 
種植業
2021年,永和縣糧食種植面積21458.8公頃,比上年增加71.6公頃。其中:玉米種植面積10828.8公頃,比上年增加減少888.1公頃;高粱種植面積5389.5公頃,比上年增加1095.3公頃。油料種植面積216.3公頃,比上年減少133.6公頃。其中:葵花種植面積128.5公頃,比上年減少53.4公頃。蔬菜種植面積336.3公頃,比上年增加20.9公頃。
2021年,永和縣糧食產量48043.97噸,比上年減少745.13噸,減產1.52%。其中:玉米產量18173.14噸,比上年下降37.78%;高粱產量16783.95噸,比上年增長26.68%。
2021年,永和縣油料產量186.7噸,比上年減產56.32%,其中葵花產量112.8噸,比上年減產45.2%。蔬菜產量10444噸,比上年增加27.7%。 [19] 
林業
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森林面積27761.91公頃,森林覆蓋率22.9%。2021年實施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建設、黃河和黃河流域防護林屏障建設等造林工程,共完成造林2733公頃。全縣林業用地面積87586.1784公頃,其中:有林地27761.91公頃,疏林地1938.4111公頃,灌木林地7524.8345公頃,未成林造林地27271.6784公頃,無立木林地9178.5969公頃,宜林地13908.6407公頃,林木綠化率29.11%。全年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3‰以內,達到國家和省要求的標準。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3‰,嚴格控制在省要求的3.5‰以下。 [19] 
畜牧業
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生豬存欄5874頭,比上年增長45.7%;全年生豬出欄9621頭,比上年增長20.8%;肉牛出欄912頭,比上年增長27.37%;肉羊出欄36703只,比上年增長14.46%;家禽出欄416496只,比上年增長19.71%。
2021年,永和縣豬牛羊禽肉總產量1946.54噸,比上年增長25.0%。其中:豬肉產量760.33噸,比上年增長19.2%;牛肉產量138.43噸,比上年增長53.4%;羊肉產量502.91噸,比上年增長41.9%;禽肉產量506.89噸,增比上年長14.2%。禽蛋產量1110.24噸,比上年下降19.6%。 [19] 
生產條件
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共有農機服務組織17個,從業人員263人;農機專業合作社13個,從業人員215人;農機户1510户,從業人員1849人;鄉村農機從業人員1351人,其中持有拖拉機駕駛證人員135人。擁有農業大、中、小型拖拉機1370台,其中:大型拖拉機30台,中型拖拉機495台,小型拖拉機845台,拖拉機配套農具2696部。擁有微耕機1780台(套),播種機械316台,穀物聯合收割機29台。農業機械總動力48952千瓦,比上年增長5.56%。機械耕地面積9053公頃,比上年增長1.6%;機械播種面積8310公頃,比上年增長5.8%;機械收穫面積2010公頃,比上年增長17.9%。 [19] 

永和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1年,永和縣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20.54億元,同比增長11.87%;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2.96%;實現營業收入20.99億元,同比增長3.1%;實現利潤總額6.04億元。全縣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53477.4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其中電力消費11231.84萬千瓦時,同比增長3%。  [19] 
建築業
2021年,永和縣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6926.8萬元,同比下降30.1%;實現增加值4345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下降27.3%;建築業營業收入完成6926.8萬元,同比下降30.1%。 [19] 

永和縣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1年,永和縣服務業增加值70605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4%。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303萬元,同比增長1.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4766萬元,同比增長1.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158元,同比增長6.9%;金融業增加值5044萬元,同比增長6.8%;房地產業增加值258元,同比增長4.1%。 [19] 
國內貿易
2021年,永和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582萬元,比上年增長18.7%。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4766.2萬元,增長16.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815.8萬元,增長34.2%,比城鎮消費品市場高17.9個百分點。全縣建設完成6個鄉鎮級電商便民服務站、47個村級電商便民服務點,實現鄉鎮級電商服務站點100%覆蓋,行政村72.3%覆蓋。與韻達快遞、申通快遞、圓通快遞、中通快遞、郵政快遞、極兔快遞簽訂整合協議,建設快遞網點數量53個,全年共收取快件1647376件,發件390051件。全年網絡銷售零售額2361.7萬元,帶動19356人增收。全年共開展電商培訓175期,培訓4363人次。 [19] 
房地產業
2018年,永和縣房地產業完成6690萬元,增長3.4%。 [2] 
郵電通信
2021年,永和縣郵政快遞完成業務總量830.84萬元。郵政業全年完成快遞業務量45.98萬件,郵政函件37.43萬件。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户總數達到48736户,比上年末增長7.3%。其中:固定電話878户,移動電話47474户。移動電話用户中,4G移動電話用户30547户,5G移動電話用户16927户,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99.52部/百人。全縣寬帶接入用户14622户,比上年增長6.39%。 [19] 
旅遊業
2021年,永和縣接待旅遊者27.3萬人次,同比增長1%;旅遊收入8100萬元,同比增長15%。全年送戲下鄉62場,舉辦文化活動32場。 [19] 
金融業
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9.13億元,較年初增加3.25億元,增長14.9%。其中:住户存款22.85億元,較年初增加3.3億元,增長16.9%。各項貸款餘額15.13億元,較年初增加1.46億元,增長9.4%。其中:住户貸款7.3億元,較年初增加1.43億元,增長7.3%。民營經濟貸款9.82億元,較年初增加0.59億元,增長5.5%。 [19] 
保險業
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共有保險公司3家,全年保費收入2371.16萬元,比上年增長85.11%。其中,車險保費收入757.18萬元;非車險保費收入550.57萬元。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3589.39萬元,其中:車輛保險賠付587.91萬元;人身傷害賠付755.35萬元;紅棗保險賠付594.09萬元;玉米保險賠付1367.7萬元;其它賠付284.34萬元。 [19] 

永和縣交通運輸

永和縣交通

永和縣自古就是秦晉交通要道,也是連接華北與西北地區物流的重要門户。境內328省道穿境而過,省級沿黃幹線二級公路貫穿南北。 [10] 
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境內公路通車裏程1106.129千米。其中:國道92.274千米,省道46.575千米,縣道216.907千米,鄉、村道及專用道750.373千米,高速公路37.57千米。全縣公路密度為91.26千米/百平方千米。 [19] 

永和縣運輸

2021年,永和縣公路客運量9.86萬人,比上年下降3.8%;公路貨運量214萬噸,比上年減少10.8%。 [19] 
永和交通 永和交通

永和縣社會事業

永和縣科技事業

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有響水灣地震監測台站一個;四分量鑽孔應變觀台站1個。有國家基本氣象觀測站1個,衞星雲圖接收站1個,氣象系統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業務單位1個,鄉鎮氣象觀測站15個,全年防雹、增雨收益覆蓋面積1219平方千米。 [19] 

永和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共有專任教師589人,在校生6862人。其中,高級中學1所,招生217人,在校生610人,畢業生178人;中職中學1所,招生58人,在校生207人,畢業生92人;中學2所,招生363人,在校生1079人,畢業生382人;普通小學11所,招生519人,在校生3421人,畢業生532人;特殊教育在校學生5人,畢業生2人;幼兒園11所(包括設立幼兒班小學6所),學前教育招生332人,在校生1540人,畢業生767人。 [19] 

永和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個,4A級旅遊景區1個,文化館1座,紀念館一座,檔案館1座,公共圖書館1座,館藏圖書3.4萬冊。市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其中國家級一處,省級三處。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有線廣播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用户6474户,廣播人口覆蓋率99.6%,電視人口覆蓋率99.6%。 [19] 

永和縣體育事業

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有公共體育場所1處,有籃球協會、足球協會、太極拳協會、田徑協會、老年體協和旗袍協會各1個。 [19] 

永和縣衞生事業

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90個。其中,醫院2座,衞生院7所,村級衞生室79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衞生監督所(中心)1個。衞生技術人員43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31人,註冊護士153人。衞生機構共有牀位305張,其中,醫院牀位250張,衞生院牀位55張。 [19] 

永和縣勞動就業

2021年,永和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88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890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34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82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9%。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1890人,其中省內轉移536人,省外輸出1354人。 [19] 

永和縣社會保障

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7737人,比上年增加1544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37031人,比上年增加1858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54812人,比上年減少6人;參加失業保險3305人,比上年減少121人;參加工傷保險4670人,比上年增加465人。 [19] 

永和縣社會福利

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共有敬老院1座,福利院1座,集中收養40人。832人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發放城市低保資金625.39萬元;2856人納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發放農村低保資金1590.19萬元;324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發放求助供養393.3萬元。 [19] 

永和縣基礎建設

截至2021年末,永和縣城區建成區新增綠地面積0.55萬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8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26平方米。集中供熱96.5149萬平方米。縣城天燃氣用户2330户,全年用氣量達1052361立方米,其中:家庭用氣2297户,用氣量813391立方米,非居民用氣33户,用氣量238970立方米。 [19] 

永和縣環境保護

2021年,永和縣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68,比去年同期下降1.1%;二級以上(含二級)天數為310天,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4.9%;芝河水質平均達到?類水體。全年中心縣城污水處理率達90%;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19] 

永和縣安全生產

2021年,永和縣共發生道路交通運輸事故25起,死亡13人,2021年,永和縣共發生各類生產經營性事故1起,死亡1人。 [19] 

永和縣平安建設

2021年,永和縣先後打掉黑惡勢力集團1個,黑惡勢力團伙2個,刑事案件立案123起,破獲51起,破案率41.4%。抓獲網上逃犯13人,抓獲吸毒人員10名,有效淨化了社會環境。 [19] 

永和縣歷史文化

永和縣綜述

永和縣歷史悠久,遠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3000多年前即有建制。西漢置狐訁聶 縣,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始稱永和縣。境內芝河兩岸存有舊石器遺址,羅倉、下退乾等地存有新石器遺址,商周墓葬遺址,漢代城堡遺址,並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有新石器時期的石斧、陶片,商周的青銅器、唐代的石佛頭像、宋代的瓷枕等多件規格很高的文物被國家、省博物館珍藏,樓山龍王廟、縣城文廟大成殿為元代建築,全國罕見。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毛澤東率領紅軍東征,途經永和,在趙家溝、前龍石腰、上退乾等地居住和戰鬥了十三個日日夜夜,永和是紅軍東征時期建立的重要根據地之一,是毛澤東主席在臨汾市境內唯一戰鬥生活過的地方。在解放戰爭時期永和人民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先後四次組織支前運輸隊、擔架隊支援解放大西北。
永和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獨具魅力。以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為重點的紅色文化旅遊、以黃河乾坤灣為重點的黃河風情旅遊、以綠色產品採摘為主的綠色生態旅遊的格局初步形成。乾坤灣景區位於全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晉陝大峽谷之中,是九曲黃河的核心景區,2011年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乾坤灣被列為“十二五”期間全省11個重點建設景區和五條精品旅遊線路之一。乾坤灣和東征紀念館被列為全市十大特色旅遊景點之一。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加入了全國毛澤東紀念館聯誼會,被確定為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 [21] 

永和縣地名由來

據《元和郡縣誌》,縣以縣西永和關為名。“永和”典出“永履和樂”語。 [5] 
永和文廟大成殿 永和文廟大成殿

永和縣風景名勝

黃河乾坤灣
黃河流經永和縣境西部,為永和縣與陝西省延川、延長2縣的天然界河。黃河流經永和68千米,自北而南形成英雄灣、永和關灣、郭家山灣、河澮裏灣、白家山灣、仙人灣和於家嘴灣七個大灣,統稱為黃河乾坤灣。傳説中,伏羲正是看到這條河灣,以象取義,才畫出了太極圖,所以,永和人把乾坤灣當做大自然賦予永和最寶貴的財富。2011年,國土資源部批准成立“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 [11] 
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
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位於永和縣閣底鄉東征村,距縣城80餘華里,於2005年重新修建,佔地2500平方米,分三個展廳,分別以“英明決策築輝煌”、“紅軍東征在永和”和“老區人民愛紅軍”為主題,用大量的實物圖片、塑刻作品等真實地再現了東征歷史畫卷,全面展示了當年東征紅軍的豐功偉績。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毛澤東主席、彭德懷總司令率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進行了著名的渡河東征,壯大了紅軍力量,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 [12] 
望海寺
景區在打石腰鄉境內,寺廟距縣城24千米,位於一個小山包上,佔地近六百平方米,創建年代待考,僅存三個建築。

永和縣榮譽稱號

2018年9月25日,永和縣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