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和村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胡陳鄉下轄村)

鎖定
永和古村,是個不大的山村,位於寧海縣胡陳鄉北部,由上鄭、下鄭、上宅、下宅四個自然村組成,全村630户,人口總數2084人,以“葉”姓為主,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了。
中文名
永和村
地理位置
寧波市寧海縣胡陳鄉
下轄地區
上鄭、下鄭、上宅、下宅
人口數量
2084人

永和村歷史沿革

永和古村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其上宅自然村更有“唐室尚書第,宋朝宰相家”之美譽。南宋時期的丞相葉夢鼎(1200—1279),字鎮之,號西澗,寧海胡陳鄉永和村上宅人。少從學於鄭霖。及長,復從學鄞縣趙逢龍,天資穎悟,讀書過目成誦;南宋紹定五年(1232)入太學。嘉熙元年(1237)以大學上舍試入優等,初授信州軍事推官。後曾在袁州、吉州、隆興等處任地方官。景定三年(1262)升兵部尚書,兼任國史編修及實錄檢討。次年,調任吏部尚書。鹹淳三年(1267),拜右丞相兼樞密使。葉夢鼎一生忠烈,面對奸臣左丞相賈似道等人的威逼利誘,葉夢鼎説:“廉恥事大,死生事小,萬無可回之理。”
葉夢鼎一邊主張修明政治以振興邦國,一邊以孤忠抗大奸,支持危局,怎奈憑一己之力難以力挽狂瀾,最後鬱鬱而終。

永和村人文古蹟

永和村還有許多文化遺產、歷史古蹟。比如葉夢鼎少年時的讀書地———歸雲洞。歸雲洞就在胡陳鄉永和村蓋蒼山(茶山)的東麓,岙裏王小丹山的半山處,其洞高16米,深12米。春夏,常有云霧繚繞洞口,故名“歸雲洞”。從寧海縣城至胡陳鄉的公路可直達歸雲洞下。村後山道蜿蜒,路隨水轉。半個小時後過魚蝦不生的冷水塘,到一平崗,即歸雲庵古蹟所在。繼續沿石路上山,過一間避風遮雨的棚屋,出石牆洞門,迎面石壁如屏。左瀑貼巖瀉下,高近30米,右瀑曲折多姿,傾入龍潭,聞聲如巨雷,看雲煙翻飛,卻不見洞在何處。
潭邊有一巨石,可登,容十數人,舊名“石城台”。旁植桂花,據傳為葉夢鼎當年手栽,後由村民再植。驀回首,始見巖壁張開巨口,面朝東南,高約18米,寬約6米,此即鼎鼎大名的歸雲洞。據《寧海縣誌》記載,此為葉夢鼎少年時代讀書之處。
而“歸錦橋”位於胡陳鄉永和村之下宅村,始建於南宋嘉熙元年(1237)。落成之日,恰逢丞相葉夢鼎衣錦還鄉,故名“歸錦橋”。歸錦橋東西走向,單拱石拱橋。橋體由巨型石塊砌造,橋長14.6米,橋身兩端大、中間小。最寬處3.4米,最窄處3.2米,橋高約3.8米。據清光緒《寧海縣誌》記載:“歸錦橋,在(縣城)東七十里上宅,宋葉夢鼎致仕途時建。”寧海《葉氏宗譜》也記載:“歸錦橋在西山之下,蓋蒼泉脈所通,霖雨經甸、洪濤洶湧,步履維艱。里人議築斯橋,以便往來。功竣,適值丞相榮歸,遂名‘歸錦’。”在其後數百年間,歸錦橋多次受到風雨和洪水的衝擊,葉氏後人進行過多次修繕。明代大儒方孝孺曾經為歸錦橋題詩:“衣錦歸來氣如虹,石橋楊柳鎖春風。官袍初染非常綠,花帽爭輝分外紅。人物當思今日異,韶光還與昔年同。東君有意垂眸看,管教賢孫踵舊蹤。”
如今所看到的歸錦橋實為清代在原址依原橋樣式重建的,基本保存了宋代古橋的原貌,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1] 

永和村所獲榮譽

2021年4月,入選浙江省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公佈的2020年度“浙江省善治村”認定名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