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仁陂村

鎖定
永仁陂村,位於坪山街道西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7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沙績村、新作坡村、安田村及湯坑社區高另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打鼓嶺山下;附近主要山嶺有打鼓嶺和銅鼓頂,其中打鼓嶺海拔526米;附近有三洲田水庫,長布河從村東流過,匯入坪山河。始建於明末清初,因廖長髮與親家許公發現此地後,於此地建村繁衍生息而形成村落。該村曾用名為“永盈陂”“永盈世居”。因“盈”與“仁”在客家方言中諧音,20世紀80年代後被誤用作“永仁陂”,並沿用。
中文名
永仁陂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碧嶺社區
地理位置
坪山街道西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碧嶺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廖姓、黎姓、邱姓。廖姓先祖最早從江西遷至廣州增城,明末清初從增城遷至此地。黎姓先祖因土改分田,從長布(土名,在永仁陂附近)遷移至此地。邱姓僅一户,遷移歷史不詳。
2015年末,户籍人口198人,其中男性93人,女性105人80歲以上8人,最年長者96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80人。非户籍外來人口約25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8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2人,主要分佈在美國、加拿大等。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花生、番薯、甘蔗等。20世紀80年代開始投資建設工業廠房,出租給港資和外地企業,收取租金和管理費用。2005年成立深圳市坪山永仁陂股份合作公司。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和物業管理為主,有廠房9棟,2015年租金收入約200萬元,另有少部分土地出租。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工資性收入和房屋出租等。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茶果、粽子、米餅、客家黃酒等。
省道S356線橫坪公路、金碧路、沙陂路、永新路、振碧路經過該村。1970年通電,1990年通自來水,20世紀90年代中期通電話,2001年通互聯網,2012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3座。
永盈世居,始建於清朝,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保存較為完好,仍有人居住。2012年被坪山新區公共事業局公佈為不可移動文物。
光裕樓,位於永盈世居內,始建於民國初期,於1933年建成,又稱"五里堂",由慶字輩五兄弟後裔所建,各房合共三進,每進五間,南與老屋及祠堂相連,合成圍屋,背後造4層樓閣一座。
恆德堂,又稱為曖園,始建於清末,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建成,由祚字輩所建。朝向西偏北35度,面寬50米,進深30米,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三堂兩橫佈局,共三廳六井四十九間屋,前有禾坪後有2座角樓等,角樓高3層,當心間為廖氏宗祠,是一處清代兩角樓客家圍屋。現整體保存較好、仍有人居住。2012年被坪山新區公共事業局公佈為不可移動文物。
廖氏宗祠,始建於清末,重修於1990年,兩進一天井,佔地面積約100平方米。前堂有"慎修思永"木匾,中堂有"恆德堂"木匾。
永仁陂炮樓,現存2座,分別高2層和3層,佔地面積均約30平方米。村中現存《永盈陂威武堂廖氏宗譜》初稿,族譜載有《廖氏家訓》。
每年農曆八月第一個星期日為廖姓祭祖日。廖姓後裔集體到木棉山祭拜一世尊主廖萬九,完成祭拜後於永仁陂村內籃球場集體聚餐,吃"六合飯"。
每年正月初二,村民帶上雞、豬、香燭等供品前往大王伯公廟祭拜。
代表性人物∶
廖榮鏗(1911-1993),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東江縱隊惠陽大隊政訓室統戰幹事宣教幹事、黨總支書記,東江縱隊第二支隊政治處政權幹事、總支委、惠陽前線聯繫辦事處主任,廣九路東新二區人民政府區長,東江縱隊政治部秘書;1946年6月隨東江縱隊北撤山東。後歷任廣西工業廳辦公室主任;中南局經委政治工作辦公室、經委辦公室、計委辦公室主任;廣東省計委增產節約辦公室、計委辦公室主任,勞文處處長;廣東省物價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1] 
參考資料
  • 1.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 深圳村落概覽 第2輯 1 坪山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0.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