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中街道

鎖定
永中街道,浙江省温州市龍灣區轄街道,位於温州市區東部、甌江口南岸永強平原中心位置,是龍灣區人民政府所在地,東連海濱街道、永興街道,東南、南接沙城街道、天河街道,西鄰甌海區茶山街道,北與露溪街道接壤, [2]  街道轄區面積約44.30平方千米。 [3]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永中街道常住人口156929人。 [4] 
隋開皇九年(589年),屬永嘉縣。2001年7月,劃歸龍灣區。2002年2月,設永中街道辦事處。 [2]  截至2021年10月,永中街道下轄8個社區和14個行政村。 [5] 
2019年,永中街道實現規上工業產值56.34億元,同比增長6.5%;限上批零住餐銷售總額1076.66億元,同比增長38.3%;限上社會銷售品零售總額4.71億元,同比增長15.0%。 [3] 
中文名
永中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浙江省温州市龍灣區
地理位置
温州市區東部
甌江口南岸永強平原中心位置
面    積
44.30 km²
下轄地區
8個社區和14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577
郵政編碼
325024
車牌代碼
浙C
人    口
156929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永中街道歷史沿革

温州奧體中心 温州奧體中心 [6]
隋開皇九年(589年),屬永嘉縣。
唐、宋、元,沿襲。
明、清時,屬水嘉縣三、四都。
清後,分屬建中鄉、普門鄉、石浦鄉。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三鄉合併設寺前鄉。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設永中鎮。
1949年8月,屬温州市。
1950年5月,復屬永嘉縣。
1958年,重屬温州市,為水強公社永中管理區。
1961年10月,改設永中公社。
1980年,復為水中鎮。
1981年12月,劃歸甌海縣。
1992年3月,屬甌海區。
1999年10月,永中、水興、永昌、海濱四鎮合併設永中鎮。
2001年7月,劃歸龍灣區。
2002年2月,設永中街道辦事處。 [2] 

永中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末,永中街道轄街北、街南、羅東、永昌、永上5個居民委員會,羅東錦苑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普門、滄河、鎮南、鎮北、寺西、上京、棋盤、石浦、橋北、鄭宅、劉宅、度山、前街、殿前、城南、新城、城北、衙前、朱坪、豐台、坦頭、孫樣、雙岙、新莒、青山、雙何、東林、王宅、聯誼、橫浹、新聯、上灣、下灣、龍華34個村民委員會,共40個羣眾自治組織;下設180個居民小組、518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1年10月,永中街道下轄8個社區和14個行政村:永上社區、羅東錦苑社區、鎮中社區、萬順社區、永昌社區、龍水社區、萬新社區、龍北社區、滄河村、鎮南村、橋北村、石浦村、鄭宅村、劉宅村、度山村、前街村、殿前村、城南村、新城村、城北村、青山村、龍華村。 [5] 

永中街道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永中街道位於温州市區東部、甌江口南岸永強平原中心位置,東連海濱街道、永興街道,東南、南接沙城街道、天河街道,西鄰甌海區茶山街道,北與露溪街道接壤, [2]  街道轄區面積約44.30平方千米。 [3] 

永中街道人口

2010年,永中街道總人口128374人。 [1] 
2019年末,永中街道户籍人口75638人。 [3]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永中街道常住人口156929人。 [4] 

永中街道經濟

2019年,永中街道實現規上工業產值56.34億元,同比增長6.5%;限上批零住餐銷售總額1076.66億元,同比增長38.3%;限上社會銷售品零售總額4.71億元,同比增長15.0%。 [3] 

永中街道社會事業

永中街道教育事業

永中街道 永中街道
2011年末,永中街道幼兒園27所,在園幼兒4698人,專任教師320人;小學9所,在校生7286人,專任教師42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606人,專任教師23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3628人,專任教師244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664人,專任教師35人。
2011年,永中街道教育經費達8224.0萬元,比上年增長8.3%;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377.0萬元,比上年增長6.5%,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7.4%。 [2] 

永中街道文化事業

2011年末,永中街道文化藝術團體14個,文化專業户1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6個,建築面積1355.0平方米,藏書4.9萬冊;博物館1處,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 [2] 

永中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永中街道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48個,病牀384張,固定資產總值1.2億元。專業衞生人員102人,其中執業醫師40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35人。
2011年,永中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2.4萬人次,住院手術1450台次,出院病人2961人次。
2011年,永中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823.7/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1%,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92.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1953人,參合率99.1%。 [2] 

永中街道社會保障

境內 境內
2011年,永中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3户,人數83人,支出41.2萬元,比上年增長23.8%,月人均396元,比上年增長16.6%;醫療救助92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26人次,共支出41.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80户,人數940人,支出266.1萬元,比上年增長6.4%,月人均256元,比上年增長7.0%。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5人,撫卹事業費支出53.4萬元。2011年末,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353人,參保率78.4%。 [2] 

永中街道交通運輸

永中街道境內有永寧路、龍海路等經過。

永中街道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永中街道因轄區原永中鎮得名。 [2] 
永中街道 永中街道

永中街道風景名勝

永中街道張璁祖祠

張璁祖祠民間俗稱張閣老祖祠。坐落在永中街道太師路53號。據清道光年間張銘作《普門張氏聞知錄》稱,張璁祖祠始建於明朝嘉靖初期,原在普門堂東。祀張璁的始遷祖及高、曾、祖、父,後張璁享配其中。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張璁祖祠毀於倭患。至萬曆年間,改遷於滄湖之東岸,即今址得以重建。三百年來,維修數次。
張璁祖祠坐北朝南,五開間兩進,左右廂房各七間,系土木結構,天井中月台、甬道均用長條石橫鋪,佔地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665平方米。

永中街道永昌堡

永昌堡的來歷要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間,當時沿海倭寇猖獗,永嘉場地處温州沿海,鄉民時遭焚掠。二都英橋裏王叔果、王叔杲兄弟倡議集資築堡自衞。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冬動工,用石塊斜壘城牆內外壁,中間夯土,城基約3.9米,高4米多。歷時一年建成。永昌堡建成後,為抗擊倭寇的入侵和保護當地人民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永昌古堡呈長方形,南北長778米,東西闊445米,城牆高8米,基闊3.9米,周長2688米,有敵台13座。用石塊斜壘,中夯土。城外環護城河,城內鑿有二渠,居民分住渠之兩岸,井然可觀。該城牆已部分殘缺。1982年修復南北城門兩旁城垛及城樓。
永昌堡現存有都堂第、狀元府第、聖旨門巷、世大夫祠、布政司祠、青石門台、花園古井、洞橋底40號、御史巷12號、大派宗祠、樓下派宗祠、狀元裏6號等多處古民居、祠堂,及多座古橋樑,均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2011年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