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面艦艇聲吶

鎖定
水面艦艇聲吶指裝備在水面艦艇上的各種聲吶,產品主要用於探測潛艇和水雷。
中文名
水面艦艇聲吶
類    別
聲吶
裝備在水面艦艇上的各種聲吶。
水面艦艇聲吶,為反潛武器發射、掃除水雷和艦艇機動等提供目標座標數據;還可用於水聲通信、導航、魚雷報警、掃海測量和海底底質探測等。水面艦艇聲吶以主動工作方式為主,兼有被動工作方式。主動工作方式用於對水下目標探測定位和水聲通信,被動工作方式用於對潛監聽和魚雷報警。有些大型水面艦艇還採用艦上的聲吶和艦載直升機上的聲吶配合工作,能夠擴大水面艦艇對潛探測範圍,為水面艦艇的遠程對潛警戒和反潛武器的使用提供保障。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水面艦艇裝備各種早期的被動聽測裝置,用於收聽潛艇噪聲信號並測定目標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水面艦艇大量裝備主動聲吶,用耳機或揚聲器收聽迴音,用電子示波管顯示回波,測定目標方位和距離,並配有距離記錄器,以配合對潛攻擊;聲吶的工作頻率多為30千赫左右,發射功率在1千瓦以內,作用距離不超過1.5海里,定向精度為±2°。20世紀50年代,水面艦艇警戒聲吶開始向低頻、大功率、大基陣方向發展,在反水雷艦艇上裝備探雷聲吶,出現水面艦艇拖曳式拖體聲吶(變深聲吶)。60年代以後,一些大型水面艦艇的聲吶普遍使用低頻、大功率、大基陣,工作頻率一般為3~5千赫,發射功率為100~150千瓦,基陣直徑為2.5~4.8米,並將基陣安裝在球鼻艏內;採用脈衝壓縮、極性重合相關和數字波束形成等信號處理技術,應用直達聲、海底反射聲和深海聲道三種傳播途徑,作用距離為10~35海里,定向精度±1°。各主要海軍國家的水面艦艇開始裝備拖曳式拖體聲吶。70年代,拖曳式線列陣聲吶的問世,使水面艦艇的遠程被動監視能力顯著提高。80年代,水面艦艇聲吶的數字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普遍應用數字計算機和微處理器,使聲吶的信號處理能力、操作自動化程度和可靠性、可維修性等都有較大進步。
現代水面艦艇聲吶按換能器基陣佈設方式,分為艦殼聲吶和拖曳聲吶。
艦殼聲吶的換能器基陣安裝在艦艇殼體上,基陣安裝方式有升降式和固定式兩種。①升降式基陣。安裝在艦艇前部龍骨附近的圍阱中,工作時通過傳動裝置降到離艦體下數米深的水中,適用於掃雷艦等少量中小型艦艇。②固定式基陣。根據艦艇噸位大小,安裝在艦艇的不同部位,小型艦艇安裝在龍骨下,大中型艦艇安裝在前部球鼻艏內。球鼻艏基陣遠離艦艇螺旋槳,受本艦噪聲干擾小,不影響艦艇的航速和其他機動性能;球鼻艏內空間大,基陣尺寸相應增大,可工作於低頻、大功率,且維修方便。為克服艦艇搖擺的影響,有些水面艦艇艦殼聲吶設置有機械式或電子式穩定平台。艦殼聲吶的換能器基陣多為圓柱形或球形,陣的直徑取決於艦型和安裝條件,最大的為4.8米。根據基陣尺寸的不同,發射頻率通常在3.5~10千赫範圍內,發射功率最大的超過100千瓦。
拖曳聲吶的換能器基陣通過收放裝置用拖纜拖曳在艦艇尾後水中,按基陣結構特點,分為拖曳式拖體聲吶和拖曳式線列陣聲吶。拖曳式拖體聲吶的基陣裝在流線型拖體中,拖纜長數百米,拖體深度可調,與艦殼聲吶互相配合或交替使用,提高了水面艦艇聲吶對海洋水文條件的適應能力,在跟蹤和攻擊目標的同時,可繼續對周圍環境進行監視。拖曳式線列陣聲吶的長度可達數百米,主要擔負遠程警戒任務,引導艦載直升機反潛。
在進一步提高拖曳線列陣聲吶的遠程被動監視能力的同時,發展用於遠程探測的低頻主動拖曳線列陣系統的拖線;利用多種聲傳播途徑,進一步提高聲吶探測距離;研製寬帶、高靈敏度換能器;改進信號處理系統的噪聲抑制方法,使聲吶在艦艇高速航行情況下具有被動探測能力;聲吶設備按大、中、小型與艦艇配套,形成系列,組部件實現集成化、標準化和模塊化。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