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陸城門

鎖定
水陸城門毗連的兩道水城門,是溝通西南角城內外的唯一水路通道。內外兩道水城門全用花崗岩石構築,高大的城門洞,可容兩船並列而過。每重門都在巨型閘門以控制水流。
中文名
水陸城門
地理位置
江蘇省蘇州市 [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門票價格
46
長    約
20米
重    建
1986年
性    質
適應水鄉城市的城堡建築
東水關實際上是一座兼用來調節秦淮河水的水陸兩用城門。秦淮河水流到這裏便一分為二,一股順城牆外側流,成為護城河,一股穿關入城,是為十里內秦淮河。因此,老南京人又把東水關稱為“東關頭”或“上水關”。千百年來,流經這裏的秦淮河既扶育了兩岸的芸芸眾生,又流淌出了十里秦淮文化。朱元璋修建水關的用意有二:一是引水入城,供城中軍民飲用與洗滌,二是為了防止水患。東水關得名於其位於城東,不乏渾厚的歷史積澱與文化底藴,孕育了十里秦淮繁華的內秦淮河就是從東水關開始的。此河經東水關,流淌過了歷朝歷代,也留下了無數的詩詞歌賦與歷史典故,這一切又無不豐富着南京古城的歷史。東水關由古老的明城磚砌就,每塊城磚上都銘刻着發生於成就它的那個時代的氣息。
南京東水關,是南京內城城門通濟門附屬建築,氣勢宏偉,結構複雜,陸城門通濟門分內4重,為中國築城史上規模最大城門,附屬建築東水關也可走人登城,東水關為磚石結構,共有三層,每層有11券,共33券,券又被稱為“偃月洞”,在古代,上面二層安置守城的將士和儲藏物資及藏兵,最下面一層調節內秦淮河水位和防洪,最下面一格中間孔洞可供走船!戰時中間的孔洞設置鐵柵欄防止敵軍從水路偷襲。東水關將水關建築與城牆建築融為一體,在中國建築史上鮮為一見,是我國現存設計最為複雜的水陸城門。
盤門”水陸城門並峙氣勢雄偉。陸城門分內外兩重,內外兩道城垣構成迷長約20米的方形甕城。古時戰守,誘敵至城下,從城上放箭、墜石,宛如“甕中捉鱉”,全殲入侵之敵人,內城門北面左側有和條坡度約為20度的城牆跑馬道,直抵城牆頂上的一座由巨磚鋪鋪成的寬闊平台。在此能看到整個陸門、水門、甕城面區和結構的全貌。為適應古代防禦戰而設置的鋸齒形雉碟女牆、射孔、閘口、關石、開井(防火用的設置)及眺望台俱在。正在的城樓是1986年重建,飛檐翹角,巍然聳立。城樓前方。架着三尊土炮。重現昔日吳都的風貌。
與陸城門毗連的兩道水城門,是溝通西南角城內外的水路通道。內外兩道水城門全用花崗岩石構築,高大的城門洞,可容兩船並列而過。每重門都在巨型閘門以控制水流。不難想象,當年盤門雙重水陸城門照臨大運河,車馬出入城關彩幡飄揚,船隻進出水門扳舵擊槳的繁盛景象。“盤門”水城門遺蹟是研究我國古代政防工事極在價值的實物資料,是一座適應水鄉城市的城堡建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