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調歌頭

(詞牌名)

鎖定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遊“水調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會曲·九金增宋重》為正體,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另有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兩仄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兩仄韻;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五葉韻,後段十句四平韻、五葉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陳亮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等。
中文名
水調歌頭
別    名
元會曲
凱歌
台城遊等
字    數
九十四、九十五、九十七
始興年代
隋唐
流行年代
宋代
代表作品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

水調歌頭詞牌沿革

“水調歌頭”詞調來來源於《水調》曲。《水調》曲,為隋煬帝所制。唐劉餗《隋唐嘉話》説:“煬帝鑿汴河,自制《水調歌》。”《脞説》也説:“《水調》《河傳》,煬帝將幸江都時自制,聲韻悲切,帝喜之。樂工王令言謂其弟子曰:‘不返矣,《水調》《河傳》但有去聲。’”(《碧雞漫志》卷四引)杜牧《揚州》詩“誰家唱水調”句自注亦説:“煬帝鑿汴河成,自造《水調》。”(《樊川詩集註》卷三)雖然《水調》究竟是開汴河前還是汴河開成後所制,三家説法不一,但為煬帝自制,則無異辭。
到了唐代,《水調》成為傳唱不衰的名曲。盛唐王昌齡有《聽流人水調子》詩:“嶺色千重萬重而,斷絃收與淚痕深。”玄宗朝樂家許和子,開元末選入宮,改名永新,“善歌,能變新聲”。安史亂後,避地揚州,於舟中“奏《水調》”,金吾將軍韋青一聽,即知是“永新歌也”(段安節《樂府雜錄·歌》)。可見當時《水調》之為人所熟悉的程度。玄宗本人也喜聽此曲,逃奔蜀中之前,登樓置酒,令善唱《水調》者登樓而歌,“聞之,潸然出涕”(李德裕次柳氏舊聞》。又見《本事詩·事感第二》《明皇雜錄》)。中唐白居易有《聽水調》詩:“不會當時翻曲意,此聲腸斷為何人?”晚唐羅隱亦有《席上歌水調》:“若使煬皇魂魄在,為君應合過江來。”
直到五代北宋,《水調》仍在傳唱。鄭文寶《南唐舊事》即載元宗“嘗乘醉,命樂工楊花飛奏《水調辭》進酒”。馮延巳《拋球樂》亦有“水調聲長醉裏聽”之句。北宋張先《天仙子》之“水調數聲持酒聽”更為人所熟悉。與張先同時而略晚的劉敞公是集》有《揚州聞歌》詩:“淮南舊有於遮舞,隋俗今傳水調聲。”一支樂曲能傳唱四五百年,其魅力之大,不難想見。
《水調》,在唐代有大麴、小曲之分。大麴《水調》歌,“凡十一疊,前五疊為歌,後六疊為入破。其歌,第五疊五言調,聲韻怨切。故白居易詩云:“五言一遍最殷勤,調少情多似有因。不會當時翻曲意,此聲腸斷為何人?’”《樂府詩集》卷七十九按,《樂府詩集》所載十一疊《水調》,第一至第四疊(遍)歌為七言,第五疊為五言;入破第一至第五為七言,第六轍又為五言。
《水調》小曲,是單曲歌唱(參任半塘《唐聲詩》下編卷十三)。王昌齡所聽《水調子》即是小曲。當時《水調》主要以笛子演奏,唐大麴《水調》的第二疊歌辭即説“笛倚新翻水調歌”,南唐馮延巳《採桑子》也説:“水調何人吹笛聲?”
“唐又有新《水調》,亦商調曲也”(《樂府詩集》卷七十九)。《碧雞漫志》卷四也説白居易《看採菱》詩所言“時唱一曲新水調,謾人道是採菱歌”,是指“《水調》中新腔”。
唐代的《水調》,又指音調名,即一部樂的總名(非一曲之專名)。《唐會要》卷三十三所載“南昌商,時號水調”,即指音調而言。宋玉灼《碧雞漫志》卷四説:“《水調歌》:《理道要訣》所載唐樂曲南宮商,時號《水調》。予數見唐人説《水調》,各有不同,予因疑《水調》非曲名,乃俗呼音調之異名,今決矣。……按外史《鑄機》雲:‘王衍泛舟巡院中,舟子皆衣錦繡,自制《水調·銀漢曲》。’此《水調》中制《銀漢曲》也。王衍所制《銀汗曲》,屬《水調》樂部中之曲,故《銀漢曲》前冠以《水調》。毛先舒填詞名解》卷三據此亦説:“《水調》者,一部樂之名也;《水調歌》者,一曲之名也。”
“水調歌頭”,則是截取大麴《水調》的首章另倚新聲而成。《填詞名解》説:“歌頭,又曲之始音,如‘六州歌頭’‘氐州第一’之類。《海錄碎事》雲:‘煬帝開汴河,自造《水調》,其歌頗多,謂之《歌頭》,首章之一解也。顧從敬《詩餘箋釋》雲:‘明皇欲幸蜀時,猶聽唱《水調》,至‘唯有年年秋雁飛’,因潸然,嘆嶠真才子!不待曲終。’水調曲頗廣,因歌止首解,故謂之《歌頭》。或雲南唐元宗留心內寵,擊鞫無虛日。樂工楊花飛奏《水調》詞,但唱‘南朝天子愛風流’一句,如是數四,以為諷諫。後人廣其意為詞,以其第一句,故稱‘水調歌頭’雲。”“水調歌頭”與唐人《水調》所屬宮調不同。唐代的《水調》,屬商調曲;宋代的“水調歌頭”,則為中呂調(《碧雞漫志》卷四)。故《詞譜》卷二十三説:“凡大麴歌頭,另倚新聲也。” [1] 
“水調歌頭”一調,有不同異名。毛滂詞名《元會曲》,張矩詞名《凱歌》,吳文英詞《江南好》,賀鑄詞名《台城遊》,汪相如詞名《水調歌》,姜夔詞名《花犯念奴》,明楊慎詞名《花犯》。 [2-3] 

水調歌頭格律説明

正體,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以毛滂《元會曲·九金增宋重》為代表。此調以此詞及周詞、蘇詞為正體,若賀詞之偷聲,王詞、劉詞之添字,傅詞之減字,皆變體也。 此詞前後段不間入仄韻,宋詞俱如此填。其前段第三、四句,後段第四、五句,俱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其七字句並作拗體。惟葛郯詞“翠光千頃,為誰來去為誰留”、“跳珠翻沫,轟雷掣電幾時收”,呂渭老詞“醉魂何在,應騎箕尾到青天”、“黃粱未熟,經遊都在夢魂間”,劉過詞“日高花困,海棠風暖想都開”,“人生行樂,且須痛飲莫辭杯”,“誰”字、“雷”字、“騎”字、“遊”字、“棠”字、“須”字俱平聲,與此異。 又前段起句,毛詞別首“金馬空故事”,辛棄疾詞“四坐且勿語”,葉夢得詞“修眉掃遙碧”。換頭三句,毛詞別首“雙石健,含古色,照新堂”,“石”字、“古”字俱仄聲。蘇軾詞“眾鳥裏,真綵鳳,獨不鳴”,“彩”字、“不”字俱仄聲。辛詞“回首處,雲正出,鳥倦飛”,“首”字、“正”字、“倦”字俱仄聲,俱與此詞異。
變體一,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以周紫芝《水調歌頭·丙午登白鷺亭作》為代表。此詞前段第三句六字,第四句五字,後段第四句六字,第五句五字,與毛詞異。 按蘇軾詞“中年親友離別,絲竹緩離憂”、“故鄉歸去千里,佳處輒遲留”,葉夢得詞“倚空千嶂橫起,銀闕正當中”、“遙知玉斧初斲,重到廣寒宮”,正與此同。宋詞如吳文英、劉克莊、方岳,金元詞如蔡松年、王庭筠、元好問、趙孟頫,皆如此填。
變體二,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兩仄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兩仄韻。以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為代表。此詞前段第五、六句,後段第六、七句,間入兩仄韻。 按劉仲芳詞“極目平沙千里,惟見雕弓白羽”、“堂有經綸賢相,邊有縱橫謀將”。葉夢得詞“分付平雲千里,包卷騷人遺思”、“卻嘆從來賢士,如我與公多矣”。辛棄疾詞“好卷垂虹千尺,只放冰壺一色”、“寄語煙波舊侶,聞道蒪鱸正美”。段克己詞“神既來兮庭宇,颯颯西風吹雨”、“風外淵淵簫鼓,醉飽滿城黎庶”,正與此同。但葉夢得詞“裏”、“思”、“士”、“矣”,段克己詞“宇”、“雨”、“鼓”、“庶”,前後段同一韻,與此詞前後各韻者又微有別。此外,又有前段第五、六句押仄韻,後段不押者,或有後段第六、七句押仄韻,前段不押者,此則偶合,不復分體。
變體三,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五葉韻,後段十句四平韻、五葉韻。以賀鑄《台城遊·南國本瀟灑》為代表。此詞第一句押韻,以平韻為主,其仄韻,即用本部麻、馬、禡三聲葉,間入平韻之內。宋人只此一體,並無別首可校。若其前段第三、四句,後段第五、六句俱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則與毛詞同,但不作拗體耳。
變體四,雙調九十七字,前後段各十句、四平韻。以王之道水調歌頭·斜陽明薄暮》為代表。此與毛詞同,惟前段毛詞第四句系七字,此則添二字作四字、五字兩句異。
變體五,雙調九十七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一句四平韻。以張孝祥《水調歌頭·雪洗滷塵淨》為代表。此與周詞同,惟後段周詞第四句系六字,此則添二字作四字兩句異。
變體六,雙調九十六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以劉因水調歌頭·一諾與金重》為代表。此與周詞同,惟後段第五句添一字作六字折腰句法異。
變體七,雙調九十四字,前後段各九句、四平韻。以傅公謀《水調歌頭·草草三間屋》為代表。此與毛詞同,惟後段第一、二句減一字作五字句異。 [4] 

水調歌頭格律對照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元會曲·九金增宋重》
中中中中仄,中仄仄平。中平平仄,中中平仄仄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中中中平仄,中仄仄平
九金增宋重,八玉變秦。千年清浸,先淨河洛出圖。一段昇平光景,不但五星循軌,萬點共連。垂衣本神聖,補袞妙工
中中中,中中仄,仄中。中平中仄,中仄中仄仄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
朝元去,鏘環佩,冷雲。芝房雅秦,儀鳳矯首聽笙。天近黃麾仗曉,春早紅鸞扇暖,遲日上金。萬歲南山色,不老對唐
變體一
格律對照例詞:《水調歌頭·丙午登白鷺亭作》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歲晚念行役,江闊渺風。六朝文物何在,回首更悽。倚盡危樓傑觀,暗想瓊枝璧月,羅襪步承。桃葉山前鷺,無語下寒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潮寂寞,浸孤壘,漲平。莫愁艇子何處,煙樹杳無。玉謝堂前雙燕,空繞烏衣門巷,斜日草連。只有台城月,千古照嬋
變體二
格律對照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我欲乘風歸,又恐瓊樓玉,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人有悲歡離,月有陰晴圓,此事古難。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
變體三
格律對照例詞:《台城遊·南國本瀟灑》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南國本瀟,六代浸豪。台城遊,襞箋能賦屬宮。雲觀登臨清,碧月留連長,吟醉送年。回首飛鴛,卻羨井中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
訪烏衣,成白,不容。舊時王,堂前雙燕過誰?樓外河橫鬥,淮上潮平霜,檣影落寒。商女篷窗,猶唱後庭
變體四
格律對照例詞:《水調歌頭·斜陽明薄暮》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斜陽明薄暮,暗雨霽涼。弱雲狼藉,晚來風起,席捲更無。天外老蟾高掛,皎皎寒光照水,金碧共沉。賓主一時興,傾動庾公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渡銀漢,溥玉露,勢如。不妨吟賞,坐擁紅袖舞還。暗祝今宵素魄,助我清才逸氣,穩步上瀛。欲識瀛洲路,雄據六鰲
變體五
格律對照例詞:《水調歌頭·雪洗滷塵淨》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雪洗滷塵淨,風約楚雲。何人為寫悲壯,吹笛古城。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剩喜然犀處,駭浪與天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小喬初嫁,香囊猶在,功業故優。赤壁磯頭落照,淝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
變體六
格律對照例詞:《水調歌頭·一諾與金重》
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一諾與金重,一笑比河。風花不遇真賞,終古未全。前日青春歸去,今日尊前笑語,春意滿西。花鳥喜相對,賓主眼俱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平生事,千古意,兩忘。醉眠君且去我,扶我者、有門。窗下煙江白鳥,空外浮雲蒼狗,未肯便寒。從此洛陽社,莫厭小車
變體七
格律對照例詞:《調歌頭·草草三間屋》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草草三間屋,愛竹旋添。碧紗窗户,眼前都是翠雲。一月山翁高卧,踏雪水村清冷,木落遠山。惟有平安竹,留得伴寒
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家童開門看,有誰?客來一笑,清話煮茗更傳。有酒只愁無客,有客又愁無酒,酒熟且徘。明日人間事,天自有安 [4] 
(説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水調歌頭典範詞作

參考資料
  • 1.    王兆鵬. 淺論《水調歌頭》[J]. 中國韻文學刊, 1997(1):97-99.
  • 2.    潘慎,秋楓總編.中華詞律辭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276
  • 3.    鄭紹平著.詞林探賾(下):黃山書社,2015:635
  • 4.    詞牌水調歌頭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