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落石出

(漢語成語)

鎖定
水落石出(拼音是shuǐ luò shí chū)是一則漢語成語,最早出自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4] 
”水落石出“原指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其本身結構為緊縮式;在句子當中充當謂語、賓語、補語;含褒義。 [1] 
中文名
水落石出
拼    音
shuǐ luò shí chū
近義詞
真相大白原形畢露
反義詞
匿影藏形
注    音
ㄕㄨㄟˇ ㄌㄨㄛˋ ㄕㄧˊ ㄔㄨ
出    處
醉翁亭記
語    法
謂語、賓語、補語

水落石出成語出處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1] 
後人由此合成“水落石出”這個成語。 [4] 

水落石出成語故事

宋神宗當皇帝的時候,採用王安石的變法政策,蘇軾因不贊成新法,和王安石辯論。那時王安石很為神宗所器重,蘇軾敵不過他,被貶到湖北當團練副使,他在黃州的東坡地方,建築了一間居住,所以又稱蘇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孔蘇東坡喜歡山水,時時出去遊玩。 [4] 
赤璧是三國時東吳和蜀漢聯軍大破曹操的地方;但赤壁在湖北有三處,一在漢水之側,竟陵之東,即復州;一在齊安之步下,即黃州;在江夏之西南一百里,今屬漢陽縣。江夏西南一百里之赤壁,正是曹公敗處,東坡所遊之赤壁在黃州漢川門外,不是曹公失敗的地方,東坡自己也知道,他先後做了兩篇赤壁賦,只是借題發揮而已,名同地異,因他的才思橫溢,文筆流利,寫得唯妙唯肖,使後人對於赤壁這地方,都懷有嚮往的心情,在後赤壁賦中,他有這樣幾句:“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4] 

水落石出成語寓意

一塊石頭沉在水底,岸上的人都看不見,只有等水位落下去了,石頭才會顯露出來。事情的真相正如沉在水底的石頭,只有等水位降下去了,真相才能浮出米麪。人們要了解事情真相,所要做的就是把水位降下去——把裹在真相外圍的表象一一找出來,然後剔除它們。 [2] 

水落石出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水落石出“原指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其本身結構為緊縮式;在句子當中充當謂語、賓語、補語;含褒義。 [1] 
運用示例
宋·蘇軾《後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一回:“如今這事八下里水落石出了,連前兒太太屋裏丟的也有了主兒。” [1]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八回:“因為你家這十三條命是個大大的疑案,必須查個水落石出。” [1] 
清·吳趼《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三回:“我也籌算過來,我們既然沾了手,萬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弄他個水落石出才好。” [1] 
作家馮德英《迎春花》第二十章:”水山,不要急。事情早晚能弄個水落石出。“ [1] 

水落石出成語辨析

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水落石出”和“真相大白”都表示弄清了真實情況。但“水落石出”包括各種情況,適用範圍較廣,具有比喻性;“真相大白”重在被掩蓋或歪曲的情況下弄清楚,是直陳性的。 [3] 
參考資料
  • 1.    水落石出  .漢典[引用日期2013-05-09]
  • 2.    李波主編.中華成語典故  中[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0.05:211
  • 3.    張璐.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經典名著必讀 中華成語故事 青少版[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12.01:177
  • 4.    李佔福.成語典故 下[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7.1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