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茄

(茄科茄屬植物)

鎖定
水茄(Solanum torvum Sw.)是茄科茄屬的灌木。其小枝是疏具基部扁的皮刺,尖端稍彎;葉單生或雙生,為卵形或橢圓形;葉柄有些許刺或無刺;小枝、葉、葉柄、花序梗、花梗、花萼、花冠裂片均被星狀毛,或者兼有腺毛;果為漿果球形,黃色,無毛;種子為盤狀;花果期為全年。 [4] 
水茄在中國主要產於西南地區、華南地區等;普遍分佈於熱帶印度,東經緬甸、泰國,南至菲律賓、馬來亞,也分佈於熱帶美洲。水茄喜生長於熱帶地方的路旁,荒地,灌木叢中,溝谷及村莊附近等潮濕地方,海拔200~1650米。其繁殖方式一般有種子繁殖,扦插繁殖以及分櫱繁殖。 [4-5] 
水茄果實可明目,葉可治瘡毒,根入藥,是民間常用的草藥。 [6]  《廣西藥植名錄》記載了其微涼,有毒,有活血,散淤,止痛,腰肌勞損、咳血的功效。 [7]  其枝與野漆樹葉協同作用在木櫃表層,具有良好的改善患者精神壓力的效果。 [8]  除此之外,其嫩果煮熟可供蔬食。 [4] 
中文名
水茄
拉丁學名
Solanum torvum Sw. [1] 
別    名
刺茄,山顛茄
金紐扣
鴨卡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茄目
茄科
茄屬
水茄
命名者及年代
Swartz,1788

水茄形態特徵

莖:水茄灌木,高1~2米,小枝,葉下面,葉柄及花序柄均被具長柄,短柄或無柄稍不等長5~9分枝的塵土色星狀毛。小枝疏具基部寬扁的皮刺,皮刺淡黃色,基部疏被星狀毛,長2.5~10毫米,寬2~10毫米,尖端略彎曲。
葉:水茄為葉單生或雙生,卵形至橢圓形,長6~12釐米,寬4~9釐米,先端尖,基部心臟形或楔形,兩邊不相等,邊緣半裂或作波狀,裂片通常5~7,上面綠色,毛被較下面薄,分枝少的無柄的星狀毛較多,分枝多的有柄的星狀毛較少,下面灰綠,密被分枝多而具柄的星狀毛;中脈在下面少刺或無刺,側脈每邊3~5條,有刺或無刺。葉柄長約2~4釐米,具1~2枚皮刺或不具。
花:水茄為傘房花序腋外生,2~3歧,毛被厚,總花梗長1~1.5釐米,具1細直刺或無,花梗長約5~10毫米,被腺毛及星狀毛;花白色;萼杯狀,長約4毫米,外面被星狀毛及腺毛,端5裂,裂片卵狀長圓形,長約2毫米,先端驟尖;花冠輻形,直徑約1.5釐米,筒部隱於萼內,長約1.5毫米,冠檐長約1.5釐米,端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長0.8~1釐米,外面被星狀毛;花絲長約1毫米,花葯長了毫米,為花絲長度的4~7倍,頂孔向上;子房卵形,光滑,不孕花的花柱短於花葯,能孕花的花柱較長於花葯;柱頭截形;
果實:水茄漿果為黃色,光滑無毛,圓球形,直徑約1~1.5釐米,宿萼外面被稀疏的星狀毛,果柄長約1.5釐米,上部膨大;種子盤狀,直徑約1.5~2毫米。全年均開花結果。 [1]  [9] 

水茄生長環境

水茄喜生長於熱帶地方的路旁,荒地,灌木叢中,溝谷及村莊附近等潮濕地方,海拔200~1650米。 [1] 

水茄分佈範圍

水茄分佈於中國雲南(東南部、南部及西南部)、廣西、廣東(梧桐山(深圳考察隊1400)、深圳水庫(深圳植物誌採集隊013614)、“錦繡中華”景區(李沛瓊2560))、台灣。普遍分佈於熱帶印度,東經緬甸、泰國,南至菲律賓、馬來亞,也分佈於熱帶美洲。 [1]  [10] 

水茄繁殖方法

水茄繁殖方式一般有種子繁殖,扦插繁殖以及分櫱繁殖。
  • 種子採集
水茄漿果成熟期(7~12月),採集粗壯、果形圓滑和着色好的黃色果實去皮淨籽曬乾。
  • 種子處理
浸種前將種子拿到室外暴曬6~8小時,提高種子的發芽率,讓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死粘附在種子表面的部分病原菌。
種子消毒和浸種是個連續進行的過程,常用的方法是温湯浸種法。
  • 種子催芽
水茄種子較難發芽,有三種催芽方法:
將種子浸泡48小時,苗牀消毒後澆足底水,均勻播種,覆土後蓋膜,晝夜温差達10℃,10~15天出苗。
將種子浸泡48小時,撈起涼幹後裝入布袋,放入恆温箱中,調節温度,30℃8小時、20℃16小時,反覆變温處理,每天用清水洗1次種子,8d即可出芽。
按每kg水加100~200米g赤黴素比例配成的液體浸泡24小時後,再用清水浸泡24小時,放置温箱中變温處理催芽,一般4~5d即可出芽。
  • 播種
春播可在春節前後進行,用薄膜保温。秋植種子可在6月下旬~7月上中旬播種,播種量為每平方米10克,砧木和接穗的用種量為每畝地25~30克,砧木苗和接穗苗播在同一田塊或相鄰的田塊,當砧木和接穗長到2~3片真葉時分苗,株行距為8釐米,以便嫁接。 [2] 

水茄栽培技術

水茄 羅連/攝
水茄 羅連/攝(2張)
整地施肥:嫁接苗移植大田後長勢強,生長迅速,可實行宿根栽培,因此大田整地時要深耕,每畝地施足優質有機肥500千克以上,加施磷酸二銨和硫酸鉀各30千克或施尿素10千克、磷酸二銨和硫酸鉀各20kg定植當嫁接茄苗成活長出2~3片真葉時即可移栽大田,採取雙行定植,株距0.6~0.7米,行距1.0米,每畝地栽1000~1100株。
定植管理:定植後應及時抹除砧木萌芽,並在門茄即第一朵花開花坐果前去掉嫁接夾子。保護地栽培應在開花時蘸花保果。嫁接茄苗移栽大田後長勢猛、吸肥能力強,因而需肥量大。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移栽成活後結合澆水,每畝地混合施尿素和複合肥各5千克,以後每10天薄施1次,以滿足植株生長髮育的需要。 [2] 

水茄病蟲防治

病害主要有猝倒病、褐紋病、炭疽病、黃萎病、青枯病;蟲害主要有:紅蜘蛛、茶黃蟎、蚜蟲、二十八星瓢蟲、白粉蝨、薊馬等。
病蟲害,應實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法。第一要實行栽培防治:除上述的科學肥水管理和整枝技術外,還要實行輪作、選用綜合性狀好的接穗品種,清潔田園,排除積水。第二經常檢查大田病蟲害發生動態,對症下藥,及時做好病蟲害的藥劑防治工作。 [2] 

水茄主要價值

水茄藥用價值

在傳統中醫上水茄乾燥的根與莖具有藥用功效。《廣西藥植名錄》提到水茄可散血、止痛,治咳血、牙痛和無名腫毒。《常用中草藥手冊》上記有水茄具散瘀、消腫、止痛,治跌打瘀痛、腰肌勞損和胃痛的功效。《貴州民間藥物》記錄其清暑、止咳、補虛,治痧症、勞弱虛損、久咳;果可明目,葉可治瘡毒。 [3] 

水茄經濟價值

水茄有耐貧瘠、耐污染和抗病蟲害等特性,作為茄屬野生種質資源,在育種及嫁接上利用較多。 [3] 

水茄觀賞價值

水茄花白色,漿果球形,黃色。觀賞性較高,可以花壇、花境的形式點綴於大街小巷和城市的重要節點。屬於鄉土植物,對環境適應性較強,對惡劣生長環境具有良好的抗性。可結合城市植物園和其他專類公園的建設,建立集科普宣傳、觀賞、採摘與美食一條龍的水茄引種馴化基。 [3] 
參考資料
  • 1.    水茄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李顯仁;茄子與野生水茄嫁接及其嫁接苗的栽培技術[J];廣西園藝;2008-01-20;54-55
  • 3.    蘇婉玉; 王豔芳; 曹紹玉; 張琳; 許俊強; 張應華;野生茄屬資源——水茄的開發利用[J];長江蔬菜;2017-11-28;33
  • 4.    水茄 Solanum torvum|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17]
  • 5.    房志堅, 田素英, 姚廣傑. 水茄的繁殖方法研究[J].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 2011, 25(3):3.
  • 6.    舒偉虎. 水茄的化學成分研究[D]. 暨南大學, 2011.
  • 7.    婁玉鈐,婁多峯,李滿意主編,中華痹病大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9.01:252.
  • 8.    喬恩良. 一種具有精神壓力緩解功效的木櫃:, CN108864908A[P]. 2018.
  • 9.    水茄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7]
  • 10.    李沛瓊、李勇藏 主編.《深圳植物誌第三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