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紅菱

(菱品種)

鎖定
又稱“蘇州紅”,長於河塘水池之中,營養價值很高,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製成菱粉有食用和藥用價值。吳縣河網交錯,湖蕩密佈,適宜水紅菱生長,早在唐朝,吳縣已普遍種植水紅菱。晚唐著名詩人杜荀鶴在《送人遊吳》中寫道:“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現吳縣東部的水網地區為水紅菱的主要產區。
中文名
水紅菱
又    稱
蘇州紅
長    於
河塘水池之中
特徵特性
分枝性中等
分    佈
原產浙江省嘉興和江蘇蘇州等地。

水紅菱形態特徵

水紅菱
水紅菱(5張)
分枝性中等。菱盤開展度40釐米左右。採收時有葉40片左右。葉片較小,長5.6釐米,寬7.7釐米,菱形,青綠色,近葉柄處為紫紅。葉面、葉柄及莖均為褐紅色,葉柄長22釐米。花白色,萼片較長。菱盤在下方,單個菱盤結果7~8個。果實具4個角。肩角細長平伸,腰角略向下斜伸,果高2.8釐米,寬3.2釐米,鮮紅色,單個重14克,每公斤50~70個。質脆嫩多汁,味甜,品質優良。早熟,供應期長。不耐深水,不抗風浪,只適於淺水栽培。畝產500公斤左右。 [1] 

水紅菱生長環境

河塘水池之中。

水紅菱分佈範圍

原產浙江省嘉興和江蘇蘇州等地。

水紅菱主要價值

水紅菱營養豐富,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菱肉(米)含澱粉24%,蛋白質3.6%,脂肪0.5%,嫩果生食可當水果,熟食可作蔬菜和代替糧食。老菱含澱粉多,可加工製成菱粉。菱粉是糕點釀酒、製糖的重要原料,還可作紡織品的漿料。菱還可入藥,有解渴、醒酒、利尿、通乳之效。在民間秘方中,也有用來治療食道癌和胃癌的。菱盤可作青飼料或綠肥。 [2] 

水紅菱生產技術

水紅菱水體條件

選擇水質澄清、無污染、水位深1~2m、常年流水且風浪較小、底土比較鬆軟肥沃的河灣、湖蕩或能排能灌的池塘、溝渠、低窪田塊。 [3] 

水紅菱土壤條件

要求地勢平坦,土壤有機質豐富,理化性狀良好,淤泥層厚度在25cm,pH值6~7。 [3] 

水紅菱塘田準備

播種前先用菱篦在水底拖拉清除野菱、水草、青苔等,較長水草則用2根細竹竿絞撈。人工塘田還應乾塘並施石灰375~450kg/hm2,清除雜魚等有害生物,平整後施肥,瘠薄塘田施草塘泥30~45t/hm2,淤泥厚的塘田可不施基肥。 [3] 

水紅菱合理播種

水紅菱栽培多半採用直播,河灣、湖蕩等較深水域則採用育苗移栽。
催芽3月底至4月初當氣温回升,菱種發芽露白至芽長1cm時,將種菱起出,挑去爛菱、嫩菱,洗淨腐爛種皮後播種。
播種分撒播和條播2種。前者因用種量大,又不便生長期田間操作,故多采用條播方法。條播是根據菱塘地形劃成幾條縱行,在兩頭插立竹竿為標誌,中間用繩拉線,順線條播,並本着田肥稀播、田瘦密播、新塘稀播、重茬密播的原則,一般行距2~3m,播種量180~225kg/hm2
移栽河灣、湖蕩一般水位較深,菱種直播發芽率低,採用育苗移栽可提高秧苗成活率。此法也可用於晚出茬田塊及補苗用。移栽苗應事先集中育苗,苗牀選擇避風向陽、水位可升降(1~2m)且土壤肥沃的池塘。冬季放乾塘水曬垡,促使塘土風化。播前放水深0.5m~1.0m,以後隨菱苗生長再逐漸加深水層,以適應深水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上旬,當育苗菱種已經分盤,但葉片尚軟還未直立變硬時及時移栽。起菱棵時注意輕拉輕放,起出的菱棵每8~10株在基部用繩捆為一束,順序放在船上,移栽時用菱叉叉住菱束繩頭,按2.5m×2.0m行株距,逐束插入水底泥中。菱塘水位與菱棵長度大體相等,確保菱苗直立水中,易於成活。 [3] 

水紅菱田間管理

扎壟防風當直播菱苗出水面或移栽後需立即扎菱壟防風浪衝擊和雜草飄入菱塘。方法是:菱塘外圍用毛竹打樁,間距10m,竹樁長度以入土30~50cm、出水面1m為宜,竹樁間拉尼龍繩並用茭草捆綁在繩上,如用水花生、水蕹菜,可在尼龍繩上每隔30cm呈“十”字形捆綁一束,菱採收結束及時清除。
清除雜草菱塘中常見雜草有荇菜、水鱉草、青苔、槐葉萍等,發現後應及時人工拔除。條播的可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菱盤封行前,在行間用菱篦來回拖拉除草。此外,還應注意將菱盤葉心較尖、葉片無光澤的野菱拔除。
適時追肥為提高菱的產量和改進品質,一般菱塘在菱始收期順菱盤間撒施氮磷鉀複合肥225kg/hm2,河灣、湖蕩使用時可將肥料與泥混合做成泥團,並隨治蟲打藥兼噴0.2%~0.5%磷酸二氫鉀,共2~3次。 [3] 

水紅菱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菱白絹病、菱褐斑病,蟲害有菱螢葉甲、錐實螺、扁卷螺。從保持生態平衡、維護生態環境的總體要求出發,本着安全、經濟、有效的原則,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農業防治保持菱塘常年流水,人工塘田灌排結合,確保菱塘水質清潔。清除岸邊雜草和及時處理菱盤殘茬,生長期及時清除雜草、爛葉。菱屬一年生深水水生蔬菜,多在種植1~2年後與芡實或菜藕輪作,也可改養魚、蟹,以減輕病蟲害,增加塘田肥力。
生物防治菱塘播種前撒施茶籽餅粉末75~150kg/hm2,保持10~20cm淺水2~3d,然後放掉,再更換清水,可殺死多種害蟲並減輕病害發生,但套養魚類田塊禁用。放養青蛙,減少蟲害發生。
藥劑防治使用藥劑防治必須符合GB4285-1989、GB/T8321-2000的要求。
菱白絹病。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灑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隔5~7d噴施1次,連續2~3次。採收前10d停止用藥。
菱褐斑病。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多菌靈井岡黴素膠懸劑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5~7d噴施1次,連噴2次。採收前10d停止用藥。
菱螢葉甲。掌握在幼蟲一至二齡期,上午8~9時或下午3~4時選用25%殺蟲雙水劑500~1000倍液加0.3%洗衣粉,或48%樂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菱角採收前7d禁用。 [3] 

水紅菱及時採收

8月下旬至9月上旬菱開始陸續採收,始收期每7d採收1次,盛收期3~4d採收1次,至10月下旬結束。生食嫩菱應選擇果實充分長足、硬化、色澤鮮紅、萼片脱落,用指甲可捏入果皮,果肉脆嫩,菱角可浮於水面。熟食老菱應選擇果實充分硬化,果皮顏色轉暗紅色,果柄與果實連接處出現環形裂紋,果實容易脱落,果實重而沉水。宜用小木船或菱桶(盆)進入菱塘,人工採摘。採收時做到“三輕”、“三防”,即提盤輕、摘菱輕、放盤輕,防猛拉菱盤植株受傷、防速度不一老菱漏採、防老嫩不分採摘不盡。採摘後應立即將菱浸入水中存放。 [3] 

水紅菱選種留種

在菱盛果期,即第3、第4次採收時選留種最適宜。選擇具有本品種固有特徵、形態整齊、皮色深、無病蟲害、殼薄肉厚、充實飽滿的老熟菱(果實背部與果柄分離處有2~3個同心花紋)留種。菱種採摘後,於10月下旬用竹筐或編織袋包裝,每筐(袋)裝50kg,吊掛在水中毛竹架上,一般水深30cm,上不露水面,下不着泥,保持活水流動,防止菱種受凍。考慮到菱種在貯藏中會有30%的損耗,故留種量應比來年實際播種量適當增加。 [3] 
參考資料
  • 1.    範雙喜等編著.名優珍稀蔬菜品種實用手冊:海洋出版社,1999:697
  • 2.    江蘇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江蘇文史資料集粹 風物卷:《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1995:265
  • 3.    水紅菱生產技術   .萬方數據[引用日期2019-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