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簾洞

(河南省桐柏山景點)

鎖定
桐柏山水簾洞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城西5公里處,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著名景點之一。水簾洞距地高約20餘米,洞內有泥塑獼猴一尊,猴身上有泉水流出,灑在石缽中叮噹有聲。洞口被山頂傾瀉而下的瀑布遮蓋,猶如珠簾垂掛。據考證,《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曾在桐柏鄰縣做過縣令,多次到桐柏山遊覽獲得靈感,根據“禹王鎖蛟”的故事,並以桐柏山的水簾洞、通天河、放馬場、太白頂等地名為雛形寫成了《西遊記》。因此來到桐柏山,當然要看看水簾洞,原著中孫悟空稱王的地方就是以這裏為原型的。水簾洞是一個幽谷,常年瀑布飛濺,山洞前“水簾洞”三個遒勁有力的大字為宋朝蘇軾所寫,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中文名
桐柏山水簾洞
地理位置
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城 [1] 
開放時間
8:00-17:00
門票價格
70元
著名景點
大雄寶殿
毗廬殿
玉佛樓
著名景點
天王殿等
相關景區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榮    譽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交    通
南陽姜營機場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河南省南陽市
建議遊玩時長
2小時

水簾洞桐柏八景之一

水簾洞
水簾洞(5張)
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是千里淮河的發源地。自然而然水簾洞也得天獨厚,水簾洞是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之一,被譽為“淮河源頭美景第一”。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系國務院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居挺翠峯48米高的絕壁上。洞寬10米,深5米,中有猴王石像,通天河水飛流直下,掩遮洞口,雨則龍吟虎嘯,晴則遊絲斷珠;洞內一泉捐滴,匯於一石缽內,其水甘甜凌冽,四季不涸,周有石桌石凳可供小憩。透過如雪飛簾,儘可遠眺太陽城等山色寺景,“水簾掛雪”是明清以來桐柏八景之一。

水簾洞水簾寺

洞下水簾寺,是聞名海內外的中原佛教聖地,宋代元祐年間曾修葺過此寺,1984年桐柏縣政府又重修新建,現有大雄寶殿、毗廬殿、玉佛樓、天王殿、僧房樓、功德堂、禪林院、羅漢堂、花藏圖書館各類殿堂房舍120間,各類佛祖菩薩像120多尊,大型木刻金剛經12面,日本版大正藏兩部經書二萬餘冊。梅花、松雲二溪寺前交匯,呈雙龍捧珠之勢,終日晨鐘暮鼓、佛氣氤氲。寺旁還有竹林精舍、觀音禪林、妙法寺、石盤寺、尚元寺等,一地多寺,寺寺相連,堪稱“中州一絕”。水簾
洞西側峻嶺上有一卧佛,首南足北,仰天而卧,頭枕元寶垛,腳蹬花果山,身長綿延6公里。佛的髮髻及眉、眼、口、鼻清晰可辯,十分神秘、逼真。

水簾洞特色

桐柏山水簾洞在河南省桐柏縣城西5公里處,是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著名景點之一。
中原佛教聖地:水簾寺
中原佛教聖地:水簾寺(20張)
水簾洞距地高約20餘米,同內有泥塑獼猴一尊,猴身上人泉水流出,灑在石缽中叮噹有聲。洞口被山頂傾瀉而下的瀑布遮蓋,猶如珠簾垂掛。 水簾洞是桐柏山之旅的第一個景點。旅途中,汽車沿着
盤山公路蜿蜒前行,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水簾洞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水簾洞(16張)
但見巍巍桐柏山層巒疊嶂,樹木葱翠,溪流潺潺,雲繞霧漫。從山下車行十分鐘許,就看到了雄偉壯觀的水簾洞山門突兀眼前,蘇軾所題“水簾洞”三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山門左側一尊豎石鐫刻着“天趣苑”三字,預示着我們將進入妙趣橫生的風景勝地。
遠遠便聽到有水濺落的聲音,接着便看到一線飛瀑從懸崖峭壁上俯衝而下,就好象一條流動的白緞從天而瀉,這也是古人形容的“半山垂下水晶簾,疑是銀河落九天。今古無人能卷得,月鈎空掛碧雲邊”的水簾掛雪。由於至今無人捲起,所以它一直懸掛在那裏,裝飾着水簾洞。

水簾洞景觀

中原佛教聖地:水簾寺
中原佛教聖地:水簾寺(20張)
站在妙法寺的頂端,我們從遠處欣賞水簾洞的全景。但見青山環繞中,綠樹掩映下,一條飛瀑從水簾洞前垂落而下,其間雲霧氤氲,鳥兒翱翔。水簾寺靜靜的坐落其下,與水簾飛瀑相映成趣,可謂禪味幽幽。
遊過水簾寺、大雄寶殿、彌勒殿,經同歸蓮華門,過白石橋,行至水簾洞下。常年的瀑布飛濺,谷底集水成潭,潭名浴龍潭,潭水清澈明亮,魚戲娃遊。站在潭邊,任憑水花濺在臉上、身上,直覺涼風颼颼,神清氣爽。在谷底仰望水簾洞和水簾瀑布,有別是另般風情。“萬古風雲洞,千年雨露天。紅塵飛不到,高掛水晶簾。”它高懸半空,與世隔絕,與清風為伍,與白雲作伴,真是神仙眷顧的地方!沿着古樸的石階拾級而上,一路上古木參天,修竹茂盛,山花爛漫。桐柏山吸取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孕育着數千種奇花異樹。一路走去,只見樹幹上標註有“青檀”、“珊瑚撲”、“香果樹”、“油桐”等名稱的樹木形態各異,姿態萬千,或虯枝碩葉,或紮根岩石,或一飛沖天,給人以無盡的遐思和美的享受。水簾洞吸引了古今許多文人騷客到此遊玩,留下了大量題詠碑刻,讓我們不時駐足品味。

水簾洞故事

水簾洞
水簾洞(2張)
山路彎彎,曲徑通幽。來到水簾洞內,驚見洞寬異常,可納百人。洞內巖壁濕潤,水珠下滲,與洞外真乃兩重天地。瀑布飛流而下,遮掩着洞口,宛若一幅天然的門簾,“水簾洞”因此而得名。身處水簾洞,猶如身在天宮的瓊樓玉宇中,真的讓人有飄然若仙之感。 桐柏山風光無限,水簾洞別有洞天,身處這人間仙境,不緊讓人流連忘返。難怪明代“前七子”領袖何景明有詩云:“他年淮源能相訪,桐柏山中共結廬”。
魯迅先生:孫悟空的原型是淮水水神巫支祈。  巫支祈何許人也?唐代的韋絢在他的筆記《戎幕閒談》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大意是説:唐永泰年間(唐代宗李豫年號,公元765年至766年),楚州刺史李湯得到一個漁人的消息,説在龜山下釣魚時,偶爾發現深水下有一大鐵索,“盤繞山足,尋不知極”,李湯於是招集了數十名水手和五十多頭牛強行牽拖,其時水面上忽然“驚浪翻湧,觀者大駭”,等到拖上岸時,奇蹟出現了:
水簾洞 水簾洞
鎖之末,見一獸,狀有如猿,白首長鬐,雪牙金爪,闖然上岸。高五丈許,蹲踞之狀若猿猴,但兩目不能開,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穢,人不可近。久乃引頸伸欠,雙目忽開,光彩若電,顧視人焉,欲發狂怒。觀者奔走,獸亦徐徐引鎖,拽牛入水去,竟不復出。
後來,有一個叫李公佐的人在東吳訪古時,在一石洞中得到了一本名叫《古嶽瀆經》(即古《山海經》)的書,第八卷有文字記載説,大禹治水時在桐柏山遇到“淮渦水神” 巫支祈興風作浪,阻礙治水,於是禹命人用大鐵鏈鎖住巫支祈的頸子,又把他的鼻孔穿上銅鈴鐺,然後把他壓在淮河南邊的龜山腳下。而這巫支祈“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逾九象,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正好與李湯見到的怪獸一模一樣。宋代李昉在《太平廣記》中對此事全文轉錄。另外,宋代曾慥《類説》、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清代蔣義彬《千金裘》、阮葵生《茶餘客話》、周清原《西湖二集》、袁枚《子不語》、趙吉士《寄園寄所寄》、宣鼎《夜雨秋燈續錄》、薛福成《庸庵筆記》等書中均有轉載,部分還敷衍出了更新奇的故事。這就是魯迅所持觀點的依據。這一傳説本身雖屬無稽之談,但並不影響神話小説創作的借鑑和發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