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稻胡麻斑病

鎖定
水稻胡麻斑病又叫胡麻葉枯病,俗稱飢餓病,是由稻平臍蠕孢引起的、發生在水稻的真菌性病害。該病主要為害稻株地上部分,以葉片為多。 [1-2] 
水稻胡麻斑病在中國各稻區均有發生,多在缺肥、缺水等引起水稻生長不良時發病。常與水稻赤枯病混合發生。葉片受害造成葉枯,穗部受害導致千粒重下降及空秕粒增多,影響產量和米質。隨着中國水稻生產施肥水平提高和水利條件改善,該病危害日益減輕,但部分地區晚稻秧齡過長時,則發病較多,且引起後期穗枯,造成嚴重失收。 [1]  [3-4] 
水稻胡麻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為以下三點:一、處理病草、病谷,減少菌源;二、改土增肥,提高地力;三、適期噴藥,防病護苗。 [4] 
中文名
水稻胡麻斑病
別    名
胡麻葉枯病
飢餓病
病    原
稻平臍蠕孢
為害作物
水稻
為害部位
稻株地上部分

水稻胡麻斑病病原特徵

水稻胡麻斑病病原
水稻胡麻斑病病原(4張)
水稻胡麻斑病病原為稻平臍蠕孢(學名:Helminthosporium oryzae Breda de Haan),屬半知菌類長蠕孢屬真菌。分生孢子梗3-5根叢生,屈曲狀頂端有孢子着生的痕跡。分生孢子呈棍棒形或長圓筒形,彎曲或不彎曲, 褐色,有3-11個隔膜,大小(24-122)微米×(11-23)微米。 [5] 
病菌菌絲體生長温度為5-35℃,以28℃左右最適宜。分生孢子形成的温度為8-33℃,以30℃左右最適宜。孢子發芽時不僅需要水滴,還要求92%以上的相對濕度。 [4] 

水稻胡麻斑病為害症狀

水稻胡麻斑病危害時期長,從秧苗到成熟期都能發病。稻株各部,芽、葉、穗都可受害,尤以葉最為普遍,但不同部位表現的症狀備不相同。 [4] 
芽鞘:種子發芽不久,就會受害發病,芽鞘漸變褐黑,嚴重時鞘葉尚未抽出,全芽枯死。 [4] 
秧苗:苗葉和葉鞘上的病斑多數為橢圓形或近圓形,深褐色,有時病斑擴展相連就變成長條形。病情嚴重時,引起秧苗成片枯死;空氣濕度大時,死苗上會生出黑色絨狀黴層。 [4] 
成葉:成株葉片發病,初現褐色小點,繼而逐漸擴大成橢圓形褐斑,如芝麻粒大小,外圍環繞一黃色暈圈。用放大鏡觀察,褐斑呈輪紋狀。後期病斑邊緣呈深褐色,中央變為灰白色。病情嚴重的一片葉上可有百個以上病斑,且常癒合成不規則大斑塊,終使葉片乾枯。受害重的稻株,分櫱減少,抽穗推遲。 [4] 
葉鞘:葉鞘上病斑初成橢圓形或長方形,水漬狀,邊緣淡褐色,中央暗褐;漸變為不規則形的大斑,中心部灰褐色。 [4] 
穗頸:穗頸受害病斑,呈暗褐色。變色部分色淺較長,可達8釐米左右。發生期較遲,會使頸部彎曲,影響穀粒飽滿度。 [4] 
穀粒:穀粒受害早、遲的病斑不同。受害遲的,病斑形狀、色澤與葉片上的相似,略小,邊緣不明顯。受害早的,病斑灰黑,可擴展到全粒,造成秕粒。空氣潮濕時,在內外穎合縫處及其附近,產生大量黑色絨狀的黴層,並可擴展覆蓋全粒。 [4] 
水稻胡麻斑病

水稻胡麻斑病侵染循環

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絲體附着在稻種或稻草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播種後穀粒上的病菌可直接侵害幼苗。稻草上越冬的分生孢子,或由越冬菌絲產生的分生孢子,都可隨風擴散,引起秧田和本田的侵染。在當年病組織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可再次侵染,不斷擴大為害。 [2] 

水稻胡麻斑病流行規律

水稻胡麻斑病
水稻胡麻斑病(2張)
氣候:影響水稻胡麻斑病流行程度的氣候因子主要是雨量、温度和光照。病菌生育適應的温濕度範圍較廣,但最適宜於適温高濕遮蔭的條件。當濕度飽和、温度在25-28℃時,4小時就完成侵入過程,如再無強烈陽光直射,一晝夜即可出現病斑。 [4] 
肥力:土壤肥力不同,病害發生程度也不相同。瘠薄缺肥的稻田發病重,尤其是缺乏鉀肥更容易誘發病害。雙季晚稻有時秧齡過長,為了控制移栽後秧苗生長速度,常減少施肥,這也容易誘發此病。 [4] 
土質:一般酸性土、砂質土或粘土田發病重。在土壤粘性大而又排水不良的田、漏水田以及缺水、積水過多的田水稻抗病力降低,發病也重。 [4] 
品種和生育期:不同品種的抗病性有一定差異,但同一品種在各地表現抗病性的強弱也不相同。同一品種在不同生育階段抗病性也不一樣。一般苗期易感病,分櫱期抗病性增強,分櫱末期以後抗病力又漸漸降低。穗頸部在抽穗至齊穗期的抗病性最強,隨着灌漿成熟,其抗病性逐漸降低。這也是穗頸病受害發病較遲的原因。穀粒則以抽穗至齊穗期最易感病,隨後抗病力又顯著增強。 [4] 

水稻胡麻斑病防治方法

  • 處理病草、病谷,減少菌源
病草和病谷上越冬的病菌,是次年發病的初次侵染菌源,因此要儘早處理。重病田的稻草、稻穀應單獨堆放,先用、先吃,積餘的也應堆置離稻田較遠的地方。育秧用的稻草,要在水中煮沸後再用,以免把病菌帶入秧田。 [4] 
稻種應從無病田選留,還須進行種子消毒,以儘可能杜絕傳病。種子消毒可採用1%石灰水浸種或用抗菌劑“401”“402”浸種,也可用福爾馬林液悶種或浸種。 [4] 
  • 改土增肥,提高地力
由於水稻胡麻斑病在土質差、肥力低的條件下,發病嚴重,必須注重改良土壤。要增施基肥,及時追肥,並做到氮、磷、鉀肥適當配合。砂質土應多施腐熟堆肥作基肥,以增加土壤保肥力。酸性土要注意排水,增強通透性,還可適量施用石灰,以促進土內有機質分解。當稻葉因缺氮發黃時,要及時追施硫酸銨、人糞尿等速效肥。病田施用鉀肥,可減輕病害。 [4] 
  • 適期噴藥,防病護苗
在水稻易感病的階段,密切注視病情發展,不失時機噴藥防治。稻瘟病常發區,可結合噴藥防治稻瘟病進行。稻瘟淨克瘟散多菌靈甲基託布津春雷黴素等藥劑,對水稻胡麻斑病的預防和治療效果都比較好。 [4] 
參考資料
  • 1.    孫豔梅,陳殿元,範文忠著.大田作物病蟲害防治圖譜 水稻.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03:16
  • 2.    彭紅,朱志剛著.水稻病蟲害原色圖譜.河南: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6:30-31
  • 3.    孫元峯,杜海洋主編.作物種子病蟲害防治技術.山西:中原農民出版社,2008.09:43-44
  • 4.    工蜂著.水稻病蟲害.安徽: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58-64
  • 5.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編.植物保護手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12:138